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1270

  现在每亩多产出了240斤,而且到了夏收(北方是夏季收)之后,还能空出来种一些红薯。
  这绝对已经是古代产粮的巅峰。
  春秋时期,每亩每年平均产110斤,这已经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值。
  唐朝时期,每亩每年平均产270斤,北方可能仅仅在150斤左右。
  现在这个产值,已经达到崇祯的预期了。
  能在这个时候,达到这个产值,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下面的人为了好看,肯定虚报了数据,往上拔了一点,不过真实数据也不会差。
  二、各地大力开凿水渠、建立肥料集中处理厂,使用蒸汽机抽水灌溉,使用新农具。最主要的是,农民有了自己的田,生产热情大大提高了!
  当然,上报上来的是平均值和总产值。
  这并不意味着北方所有地方情况都乐观了。
  例如崇祯看了陕西的汇报。
  陕西今年的每亩田的平均产值也就才2石,不过良田的产出数量是去年的两倍,这说明更多原本干旱的田,在今年得到了灌溉。
  崇祯思考起了一个问题。
  按照现在的粮食产量,明年能把皇太极摁在地上摩擦?
第303章
新政之成效
  明年就想对皇太极大举用兵?
  可以实现。
  但张凡不会这么做。
  为什么?
  现在的粮产量只不过勉强能让老百姓吃一口饭而已。
  如果真要灭皇太极,倾兵压过去,未必不能灭。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事,别人会不会干不知道,反正他张凡绝不会这么玩。
  好不容易镇压了南直隶,将儒生的嚣张气焰给压下去了,好不容易国内现在拔除了最大的一个绊脚石,开始走顺风局。
  马上用兵?
  这不是在要起飞的时候作死么?
  用兵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古人才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看财务报表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兵事的。
  那么,什么时候对皇太极主动用兵最好?
  当然是军政改革基本完成,道路主干道,以及海运航线稳定下来。
  那时候,就是皇帝一声诏令,兴帝国百万雄师出关。
  即便前面有山岳,也给推平了!
  所以,听到韩爌汇报到此,要淡定。
  新政的效果才刚刚出来,要进一步巩固改制的成果。
  韩爌见皇帝不说话,继续道:“除了新农政卓有成效,北京制造局在今年的营收也大幅提升起来,超额完成了目标。”
  “银行贷给北京制造局的钱,会按照分期利息与本金,做偿还,并无差池。”
  “另外,今年整个顺天府的税已经全部变成了银钞,北直隶其他州府有超过一半也都使用了银钞纳税,北方五省以银钞纳税者约一半。”
  “其节省耗羡预计有300万两。”
  这就是推广银钞的好处!
  效果立竿见影!
  以前农税全部收粮食,要额外收益部分作为耗羡。
  现在不同了,朝廷固定税收人员的俸禄和运费。
  这就标准化了。
  而且设立了专门的税务衙门,责任清晰明了,以前灰色地方,都明确下来。
  现在直接收银钞,就不存在以前知县们张口就来的耗羡了。
  韩爌继续道:“杨一鹏已回京复命,交通局所有的政务,已经陆陆续续移交到他手中。”
  不得不说,韩爌办事也是很稳当的。
  皇帝不在,许多事运行得也是井井有条。
  “另外,刘惜君一事,朝中部分大臣有异议。”
  崇祯笑道:“让他们有异议去好了,不要跟朕说甚男尊女卑,那制造局中的女子,你若再让她们缠足,如何纺纱?如何织布?”
  “方正化。”
  “臣在。”
  “你现在拟定一道圣旨,废除民间所有缠足,废除那些个贞节牌坊,统统给朕废除!”
  “是!”
  “陛下,若是如此这般废除,恐有不妥。”
  “韩大人多虑了,朕看并无不妥,有些男人,又懒又蠢,还坏,还想让自己的女人对他唯命是从。”
  孙承宗和韩爌嘴角都不由得露出了苦笑。
  果然啊,思想飘忽的皇帝陛下开始对男女关系下手了。
  前些日,带回了个刘惜君,说是建一个妇女联合督府衙门,这下把北京城的官老爷们都惊得不轻。
  大明朝开国两百多年,那都是遵循朱理之学,女子当有三从四德。
  女子不能为官,这是天下仕子的共识。
  可偏偏皇帝在这方面开始疯狂试探。
  先是让红娘去北京大学做博士,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
  现在好了,刘惜君来了。
  这个妇女联合督府衙门到底是做什么的,刚开始还有疑惑,这几天基本都解释清楚了。
  维护妇女权益的!
  妇女权益?
  妇女有权益?
  这不扯淡么!
  你说正妻有权益,确实不假。
  但妾也要权益?
  物品也要有权益么?
  皇帝你是在逗大家玩呢?
  有人反对么?
  当然有!
  大大的有!
  可有人赞同么?
  当然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