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1270

  “私养军士,自然是触犯了军法,按律当斩,只是现在情况特殊,老臣倒有一计。”
  “如何?”
  “先暂停辽东军人数的扩招,另派一人,驻守锦州,切割关宁军在辽东的影响力。”
  孙承宗这一句话就说到了崇祯的心坎儿上,他也正有此意,只是想听听孙承宗的建议。
  毕竟他曾经是辽东督师,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
  “另派一人,派谁?关宁军各个都是骄躁跋扈武将,派谁能和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分庭抗礼?”
  “卢帅身负重任,孙传庭在钦州,洪承畴在南直隶,马世龙有勇,但缺谋,曹文诏和卢帅此时在浙江,张之极在江西,而且西部军区组建在即,这些人都不能调去辽东,老臣倒是觉得……”
  “老臣以为,可以从军事学院调派一人,领1万御林卫,驻守锦州。”
  “何人?”
  “曹变蛟。”
  崇祯笑了笑道:“曹变蛟才22岁,能胜任此重任?”
  其实张凡心中的人选正是曹变蛟!
  别看曹变蛟才22岁,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明末有名的名将,他是曹文诏的侄子。
  正统历史上,他跟随他的叔叔曹文诏镇压农民起义,就没有败过,在松锦大战中,他还大败过清军。
  可惜朝廷还坑,坑死人,在松锦大战中,洪承畴投降,而他壮烈殉国。
  别小瞧现在的军事学院,里面有好几个明显很不错的将领。
  曹变蛟是一个,阎应元是一个,张煌言也还不错,陈明遇是一个,还有冯厚敦。
  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赫赫有名的江阴抗清三杰。
  拒清军二十万于城外八十一天,血战到最后一口气,都是不怕死的人。
  孙承宗道:“曹变蛟此人虽说年轻,但很早就跟随他的叔父曹文诏在辽东与建奴作战,对辽东颇为熟悉,且其人有勇有谋。”
  崇祯故作思索片刻,才道:“既是元帅推荐,朕便用了此人。”
  “陛下圣明。”
  崇祯心中自然是早有了打算。
  为何是曹变蛟?
  一、此人确实有才,在军事学院也待了两年了,去年还跟着曹文诏去大同镇杀过蒙古人,理论和实战都很扎实。
  二、曹文诏原本是辽东关宁军的一个军官,但和祖大寿、吴襄等人不和,被崇祯调到了御林卫来。
  曹文诏与关宁军几个主将不和,曹变蛟自然也和他们不和了。
  让曹变蛟去,就是最合适不过的。
  明年辽东兵力的扩张得缓一缓,停一停。
  不过,派曹变蛟过去的同时,崇祯还要在辽东拉拢一个人。
  谁?
  何可纲。
  孙承宗告退后,崇祯也离开了建极殿。
  他一路回到乾清宫的路上,在思索着。
  九边的编制和兵力的确都调整了,但其实军改还不算深入。
  辽东有人私养军士,陕西有没有?
  肯定有!
第305章
重铸东江镇
  十一月十五日,登州。
  海岸边上白雪皑皑,从目力无法抵达的远处涌来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刮在人的脸上,如同无数细小的刀子划过。
  天空阴沉而灰暗,冷冽的波涛此起彼伏,仿佛远处的大海中有远古凶兽要破海而出。
  海岸边的校场上,一块块方阵整整齐齐排列。
  那是登州驻防的天武军,即袁可立麾下的登莱军。
  旌旗在寒风中飘舞,天武军每一个士兵都笔直伫立,神色肃然,任由如刀般的寒风从脸上割过。
  “报!”一边的沈有容用望远镜望了望前方,然后道,“袁军门,苍龙一号战舰正向我方驶来,预计一刻钟后靠岸。”
  “知道了,让儿郎们准备搬运军需。”
  “是!”
  不多时,前面就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再过片刻,影子的轮廓便清晰起来。
  随着它的靠近,身形越来越大。
  如果从高空侧看,它就如同一只太古而来的神兽,在海面上,从容前行。
  海面在它下面被切割开,留下一长条白色的水浪。
  巨大的船帆在海风中鼓起来,最上面的那面红色的旗帜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一个“明”字。
  这是清江督造船厂交付的唯一一艘海洋战舰。
  它是一种风帆战列舰,体积不比福船小,但速度却比福船还快很多。
  而且它的两侧各有20个炮口,炮口共三层。
  前后也都有火炮炮台。
  也就是说,每一艘船能架火炮近50门。
  不仅如此,将操作的船舵也改成了转盘式的船舵,也就是后世船用的操舵轮。
  在正统历史上,船真正出现操舵轮,是18世纪了。
  也就是说,这个年代所有航海的船都还是靠传统意义上的船舵。
  传统意义上的船舵是在船尾,需要人力去拉动它,使船改变方向。
  如果是大型船,则非常吃力,要改变方向会非常的缓慢。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慢一秒可能就被对方抓住了先机。
  若是改良成操舵轮,就大不相同了。
  人只需要站在船上,双手掌握操舵轮,就像开车一样转动它,船就能改变方向。
  这大大的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了人力,并且使船的灵活度也大大增强。
  苍龙一号战舰破浪而来,它周围还有八艘中型战舰。
  登莱原本就有造船厂,是袁可立在天启年间就建立了的。
  只不过,登莱的造船厂规模很小,而且造出来的船的质量肯定也没法跟清江督造船厂比。
  毕竟资源有限,而且时间紧迫。
  那些中型战舰就是鸟船,是浙船的一种,长约31米,宽6.8米,船首形似鸟嘴,所以称为鸟船。
  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诸多海船中,就有它的身影。
  天启三年,袁可立一举收复辽东半岛,靠的也是这种鸟船。
  它的特点是轻快如风。
  苍龙一号战舰在八艘鸟船的簇拥下,如同一尊九天降临世间的王者。
  越靠近,越有一种威压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