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270

  这些年又开凿出了大量的水渠。
  也该开始执行下一步计划了:工业兴国。
  不过不着急,下一个五年计划至少要等到后年再发布,从今年开始可以做整体的一个筹划。
  到时候灭皇太极,一定还是需要大量的火器的,便需要后端产能能够提供更多的钢铁。
  为什么灭皇太极一定要有大量的火器?
  火器只是直接因素,到时候发动战争,就是灭国之战了。
  灭国之战可不是打下沈阳就结束了。
  作为21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张凡深刻的明白,灭国绝不是摧毁一个国家的都城,俘虏一个国家的元首就结束了。
  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要毁灭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是整个阶层。
  如果无法做到,在往后的几十年里,辽东的女真各部贵族,还会持续闹各种幺蛾子。
  如此,还如何北伐漠北,南征南洋,西进西域?
  看这些问题,得站在地球仪前面去看,下这盘棋,得往往后一百年的格局去下。
  崇祯脑海中正在想这些问题了,而皇太极呢?
  皇太极自然也没有闲下来,他这半年,一直都在盯着这样几件事。
  一是他自己的新政。
  二是火器生产数量。
  三是财政和人口问题。
  这些都是关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问题。
  就说这一次辽东半岛之战,如果皇太极没有在辽东颁布一系列新政,大大缓和民族矛盾,恐怕现在辽东的汉人已经造反了。
  眼下给鳌拜再增援了5000人马,鳌拜退守到耀州,百里之外的岫(xiu,四声)岩尚有5000八旗精兵,如此形成了一道防线,明军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再北上的。
  鳌拜趁着这段时间就开启了练兵模式,在耀州拼命地练兵。
  而皇太极则开启了火器批发模式,敦促兵工程天天加班批量生产火器。
  辽东半岛失守,皇太极的心情还不算太糟糕,至少他还不知道草原的十万大军已经全线溃败。
  但是,在七月初三的这一天,身在朝鲜的多尔衮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却让皇太极眼皮子跳了几下,开始骂娘了。
  到底是什么消息呢?
  朝鲜大臣金尚宪反了。
  倒不是反朝鲜国主,而是反了他大金。
  金尚宪在内部一呼百应,组建了一支军队,和多尔衮对着干了起来。
  当然,朝鲜军队的战斗力连渣渣都不能算,最多是个粉,粉末的粉。
  朝鲜军队一跳,就立刻被多尔衮给摁了下去,一边奔跑,一边摁在朝鲜军队疯狂摩擦。
  这对于多尔衮来说实在是小事。
  但问题来了,这件事发生后,立刻引起了朝鲜国内舆论的反弹。
  朝鲜人不干了!
  不干什么了?
  不运输粮食了。
  这事也好办,杀一批贵族老爷,另外一批就老实了。
  可问题又来了,一支明军突然在这个时候深入到朝鲜境内,而且是从海边直接进入黄州道,兵锋直指京畿道,离汉城只有百里的距离。
  这个距离,行军最多只需要两天时间。
  如果多尔衮这个时候在汉城对朝鲜贵族老爷搞大清洗,朝鲜人不但不会老实,还会仗着明军的到来,将局势搞得更加混乱。
  “蠢猪!”皇太极将多尔衮的信揉成一团,砸了下去,“这头蠢猪!早就让他分批快速运回粮食,就是不听,现在局面搞成这个样子!”
  跪在地上的范文程连忙道:“大汗息怒。”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道:“现在粮食运回来了多少了?”
  “回禀大汗,目前运回来的粮食,有两万石了。”
  皇太极脸色非常难看,十万石粮食运回了两万石。
  “传令多尔衮,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将粮食弄回来!”
  “嗻!”
  皇太极刚刚下达命令,便有一封急报传到了沈阳。
  “大汗!西面紧急军报!”
  皇太极大喜,草原的军报终于传回来了:“说!”
  “启禀大汗,我军……我军……”
  “快说!”
  “我军全军覆没!”
  皇太极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整个人当场石化了。
  “你说什么!”
  “我军全军覆没,千真万确!”
  皇太极紧紧握住椅子的扶手,涨红了脸,然后一口老血喷了。
  “大汗!大汗!”
第359章
战略包围与突破
  “快!传我命令,多尔衮速速回沈阳,快!其余人,没有本汗的亲口命令,一律原地待命!”
  这是皇太极晕过去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下事情严重了。
  济尔哈朗大败,看起来是要了济尔哈朗的命,但实际上损的是皇太极的威严。
  目前沈阳还有大量的保守派实力潜伏,你也可以叫他们代善派、多铎派。
  一旦这些人知道西征大败,必然会趁机给皇太极施压。
  济尔哈朗等人肯定已经不敢回来了,这个锅得谁来背?
  内部肯定会发生强烈的争论,出现恐怖的撕裂。
  这是建奴内部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眼下辽河之畔的六万大军是绝对不能动的,那是为了防止袁崇焕。
  耀州的一万多人马,包括海州、鞍山、岫岩等各个城镇的人马一律不能调动。
  因为这些城镇都是用来防范天武军的。
  辽阳,包括辽阳以东的大量城镇零散分布的人马也一律不能调动,因为明军在皮岛驻扎军镇,而且实力在不断增强,一旦这些城镇出现了问题,皇太极后方不保。
  现在,为了稳定沈阳的局势,只能抽调多尔衮的军队回来。
  这是无奈之举。
  至于皇太极昏迷之事,肯定是不能传出去的,否则那些贵族老爷晚上就能把自己手里仅剩下的一点兵全部调到宫门口,发动政变。
  两天之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送到了多尔衮面前。
  信的内容没有直接说西征战败,但是从字里行间来看,多尔衮就察觉到了不妙。
  他没有任何犹豫,带着麾下所有精锐班师回沈阳。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三天之后,西征战败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