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1270

  当年朱棣迁都于此,是处于多种政治目的和外敌因素。
  北京的政治中心无法动摇了,但要大城市靠的不是政治,而是经济。
  而经济靠的是自然资源和工业革命的结合。
  不过,以目前的200万人口来看,还可以再扩充一倍,达到四五百万人没有问题。
  到了郊外后,张嫣自己支起了画笔在那里画画,周婉言在一边和她商量不通花纹和配色的问题。
  倒是田秀英和红娘骑着马,开始比赛起来。
  前面秋阳映照得河面波光粼粼,秋风一吹,前面的芦苇便随风而动,远处看上去,如同金色的波浪。
  刘惜君道:“不知陛下找臣何事?”
  “前些日在延祺宫一事,是朕孟浪了些,你且不要放在心上。”
  你看,什么叫渣男?
  就是我都把你看完了,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
  刘惜君埋着头,顿了顿,才道:“是臣有罪。”
  “还有另外一件事,朕知道你最近的事务都遇到了诸多阻挠,朕已经帮你解决了,内阁以后会全力支持你。”
  “谢陛下!”
  下午,这人被抓到治安督察府的消息,就传到了周府。
  “什么!当街造谣朝廷大臣,被锦衣卫抓到了?而且陛下可能在现场?”
  周道登前段时间在朝堂上被气晕过去,本来已经回过神来了,一听说了来人的通报后,当场又晕了过去。
  第二日早朝,群臣上了皇极殿。
  皇帝阴沉着脸,皇极殿内气氛凝重。
  “周阁老来了么?”
  韩爌道:“启奏陛下,周阁老病了,未能参加早朝。”
  “那朕就来说说了。”皇帝站起来,走下去,语气明显和往常不太一样。
  “朕昨日在如梦令前遇到了一件事,三个人,当街辱骂朝廷命官,造谣,泼脏水!”
第367章
又是杨所修
  皇帝此话一出,大殿内气氛更加凝重。
  因为这件事,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要知道,刘惜君的妇联督察府现在是大明朝堂上的焦点。
  刘惜君天天在提要保护女人的地位,要让女人能够享有正常劳作的权力。
  这显然与大明朝的传统理念有巨大的冲突。
  以前女人地位为什么低?
  古代大多数工作都是体力活,从生理结构看来,女人基本无法参与到主要的劳作里面去。
  所以,女人的话语权当然就低了。
  但是,现在大明朝的社会正在发生变革。
  从生产到经济结构来看,现在都需要大批量的女工,未来对女工的需求更大。
  如果女人的地位还是如以前那样,必然会大大制约生产力。
  现在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是社会生产问题,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和民生。
  传统的理念与新的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在此时爆发了。
  巨额的银钞正在通过基建快速流入民间,朝廷的时间也不多了,需要全面大规模提升生产力。
  所以,本身这个时候,出现这种冲突,是必然的。
  21世纪的女权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许多人借着女权的名义吃人血馒头。
  但此时此刻要提高的女权与21世纪却又截然不同。
  真正健康的女权,不是朝廷强行拔高的。
  必须经历一个经济变迁的过程,例如以后商业时代,女性在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高,她们就会自己开始争取更多的平权。
  而现在,崇祯想要销毁的是桎梏在大明女性身上的枷锁和铁链,让她们能正常参与到劳作里来。
  崇祯扫视一眼道:“这三个人的名字,要朕说出来么?”
  鸿胪寺少卿陈方明连忙出来,跪在地上,将额头贴在手背上。
  大理石少卿文立高也连忙出来,跪在地上,同样将额头贴在手背上。
  “臣等罪该万死,是臣等管教不严。”
  皇帝语气锋利道:“朕还记得,崇祯三年,前通政使李若星的儿子李启贤在雅兰堂打人,李若星因此丢了官职。”
  “去年朕在南京,还遇到了周广志当街抢人,同样是他周道登的孙儿,昨日,朕又遇到了。”
  “这按理说,去年周广志一事之后,周道登应该肃整家风,但现在竟然在大街上,闹出如此严重的事情!”
  “朕倒是想问一问,你们在教自己儿子的时候,是怎么教的!”
  皇帝的语速非常快,如同山洪一般,给人一股巨大的压迫感:“朕昨日差点以为这北京城就是他们三人的北京城了!这大明朝已经没有王法了!”
  众臣道:“陛下息怒。”
  “还有治安督察府,是如何办的案,给朕一个解释,集结地痞流氓,围堵朝廷大臣的家门,竟安然无事?”
  皇帝目光虽然没有落到阎鸣泰身上,但这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阎鸣泰连忙出列,颤颤惊惊跪在地上:“陛下恕罪,是臣一时疏忽。”
  疏忽个锤子。
  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是大多数人想让刘惜君这个女人从朝堂上滚蛋。
  阎鸣泰只是在这件事里面故意表现得慢半拍。
  意思就是我会依法办理任何事情,但凡事得有个先来后到,我这里案件太多,会处理的,得排队。
  “韩爌!”
  “臣在。”
  “你认为此事当如何?”
  韩爌虽然是个保守变革派,但是昨日被皇帝一顿训话后,肩头上的责任加重,现在已经改变立场了。
  政治立场这东西,不是你主观不想变就不变的。
  任务压在肩头,不能正确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首辅的位置就该让出来。
  所以韩爌的态度很明确:“臣以为,此时不仅仅关乎朝廷颜面,还牵扯到女子地位的问题。”
  “此话怎讲?”
  “上个月,刘大人与周阁老在朝堂廷议之时,关于女子务工之事有辩论,周阁老一时气急,晕了过去,事后周宏康带人去报复刘大人,昨日之事必然也于此有关联。”
  大家心思都急转,尤其是阎鸣泰,这韩爌怎么主动提及此事了,并且言下之意,明显是站刘惜君那边了。
  这之前朝堂上大方向还是都在怼刘惜君的,皇帝一回来,韩爌就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
  他并未参与前日皇帝在建极殿召集的临时会议,当然还不知道现在朝廷的几个核心任务转变。
  除了前日参会之人,其他人几乎都不知道。
  皇帝道:“那当如何?”
  “臣以为,眼下已经不是争论女子是否可以读书,是否可以务工一事了,而是现在北京制造局的纺织工缺人。”
  “在未来的几年,天津、济南、武昌、太原、江陵、南京、成都、杭州、开封等等都会出现此等情况,为了缓解缺人的局面,朝廷必须出台相关律法,确保女子也可以读书、务工。”
  不少人都感到震惊,无法想象这是韩爌韩阁老说出来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