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1270

  崇祯一听,不由得有些惊讶,他和张嫣对视一眼,双方都舒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也是狂喜,青霉素算是彻底成功了!
  从医学上来说,是可能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从没有用过青霉素,体内没有抗体。
  青霉素效果自然是非常的好。
  不过李家在寻找自己?
  绝不能让李家找到自己。
  这特么要是发现是皇帝溜进去,给人家黄花大闺女屁股上来了一针,恐怕大臣们要炸锅了。
  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么?
  当然没有。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要想办法将青霉素推到市场上。
  直接给吴有性,让他去制作?
  不可能,那群学医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你现在突然给他一个药方让他制作,绝对不可能有效果。
  所以,崇祯想了其他办法。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不是立刻着手推广青霉素。
  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新政的总结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新政颁布。
  正月十六日,新年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朝。
  文武百官一大早便入了宫。
  崇祯一身朝服,坐到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等大臣们行完朝礼后,崇祯说道:“崇祯七年了。”
  “过去的六年多,发生了诸多事,朕都记忆犹新。”
  “朝堂上有人退出,又有新面孔,还有人一直跟着朕,为大明朝呕心沥血,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朕要说一说,朕记得宋应星崇祯元年入朝为官,尚未有白发,才短短六年,却生了华发。”
  “新农政是朝廷之政,但他却处在新农政的关键位置,朕记得他经常会离开北京,去各地去考察,不辞辛劳。”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朕记得当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说要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朕手中这柄剑,鲜血淋淋。”
第461章
朕树敌无数,却未逢对手!
  皇帝语气平静,但这平静的话语回响在皇极殿上,威慑力十足。
  新政推行到这一年,皇帝所积累的威势,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正面硬抗了。
  脑子正常一点的都不会再跑来作死。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死了很多人。”崇祯扫视一圈,“该死的人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
  下面依然是鸦雀无声。
  大家都知道皇帝说的该死的是哪些人,不该死的又是哪些人。
  该死的就是那些挡了皇帝新政的人。
  不该死的是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无辜民众。
  新政有新气象。
  但新政,也是白骨皑皑。
  “朕就是想告诉天下人,朝廷锐意革新,凡是阻挡革新者,朕决不轻饶!”
  “韩爌,你来跟大家说说,这五年新政的结果。”
  韩爌出列:“是。”
  “崇祯六年年末,户部汇报全国田地总量为8亿亩,人口总数为2亿1千3百6十8人,较天启七年,多出了3千6百8十6万人。”
  “全年的农税,全国总税收为5000万石,包括了地方官府的税收,较天启七年多2700万石。”
  “全年商税为500万两,较天启七年30万两多出470万两。”
  “这六年,北京制造局的总收入有2000万两。截止到崇祯6年,大明制造局一年净收入为600万两。”
  “雅兰堂覆盖到两京十三省。”
  “天启七年,冶铁总量为9亿斤,从崇祯六年开始改制冶铁,推行国土管理新政,崇祯六年冶铁总量10亿斤。”
  “天启七年,朝廷官员总编制人数20000人,总开支为200万两;崇祯六年,朝廷文官官员编制为40000人,年总开支为1200万两。”
  “天启七年,兵部兵册兵额600万人,全年军饷2000万两。崇祯六年,军委会军册军额100万人,全年军饷为4000万两。”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崇祯二年开始推行,崇祯二年各地统计粮食总生产为15亿石,崇祯六年为26亿石。”
  “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的粮食收入都出现数倍增长,陕西的干旱灾情降到有史以来最低,从每年需要拨款800万石,到现在每年拨款100万石。”
  “每年从湖广输出粮食2000万石供给陕西。”
  韩爌每一句话都直接呈现结果,而且是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对比,都是最重要的指标。
  非常直接客观的表明了改革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目前皇家银行印出的总银钞流放到民间的有3亿两,覆盖了北直隶、山西、山东、陕西、北庭都护府辖区、湖广省、河南省、南直隶和浙江省、福建省,目前已经在江西和两广建立分行。”
  “顺天府的兴建了8条水泥道,从北京直接连通到山海关,出关抵达锦州。”
  “全国兴建了5条水泥主干道,打通了北京到武昌,其中贯穿北直隶、河南省、湖广省。打通了北京到西安,贯穿山西省,打通了武昌到桂林,北京到元上都城。”
  “全国兴建8所大学,20所中学,和30所小学,先后有15万人入学。”
  “崇祯新政,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韩爌说完,大殿内一片肃静。
  少顷,诸位大臣高呼:“天佑大明,圣主仁德,吾皇万岁万万岁。”
  年轻的皇帝高坐龙椅上,他面色平静地聆听着首辅大臣的汇报,面色平静地接受着群臣的祝贺。
  崇祯七年的崇祯皇帝,24岁。
  听到这些数据,史官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位开盛世的文皇帝。
  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武功卓著的武皇帝。
  崇祯元年皇帝亲征草原,击败林丹汗,逼退进犯草原的皇太极。
  崇祯二年,收复漠南蒙古,收复辽东重镇广宁。
  崇祯三年,再次击溃三万建奴大军,取得辽河大捷。
  崇祯四年,清扫东南叛党。
  同样是崇祯四年,亲征大同,彻底征服漠南蒙古,使漠南草原全面纳入大明管辖,北庭都护府的地盘空前扩大。
  崇祯五年,北府之战、元上都城之战、张家口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全线大捷,义州军镇建立。
  初步实现对皇太极的三线包围战略,全面压缩建奴战略纵深。
  崇祯六年,大明海军出战击溃叛军周可言,再战击溃荷兰人军舰,拉开了大明海洋时代的序章。
  在他的文治武功之下,大明朝迎来了空前的时代。
  朕树敌无数,却未逢对手。
  在十里秦淮、春风柔情的东南,他们说圣道儒生,永远不会臣服新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