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1270

  在金戈铁马的漠南蒙古,他们说尊贵的成吉思汗后裔永远不会臣服。
  在光刀剑影、尸山血海的辽东,他们说黑土地上的勇士有吞吐天下之志。
  在火炮纵横的东南海域,他们说荷兰人的舰队是海域霸主。
  现在,他们无话可说。
  他们畏惧朕,就像畏惧雷霆和死亡的自然力量。
  朕乃皇帝,秉神器而统四海八荒。
  年轻的皇帝扫视一眼,他精力旺盛,身姿挺健,目光锋利。
  在他的新政之下,曾经的浮夸之风被强力打压。
  大明朝的意识形态被拨乱反正。
  汉唐雄风初显。
  磅礴、浩瀚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体内的污血正在慢慢排出,一根根筋骨正在重铸,古老的鲜血开始重新流淌、奔腾。
  当他彻底苏醒的那一天,便是龙啸九天之上。
  皇帝站起来,走下去。
  明朝皇帝是没有腰间佩剑的习惯的,这些习惯是汉唐皇帝的习惯。
  但张凡也养成了这个习惯。
  他在大殿内、群臣之间,走了一转,然后站在最前面。
  “韩阁老汇报得很清楚,很清晰。”
  “朕告诉诸位,第一个五年计划,咱们的目标完成了。”
  皇帝此话一出,群臣再次高呼:“吾皇圣明,大明万岁。”
  第一个五年计划,保证老百姓有吃的。
  真的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饭了么?
  怎么可能!
  26亿石,2.1亿人,每人平均12石粮食,每人平均一年有1440斤粮食。
  每人每天平均可支配粮食3.9斤。
  是不是很漂亮了?
  至少不会饿死了。
  但是这是平均数啊!
  社会的资源真实分配现状并不是平均的。
  新农政打破了农田金字塔结构,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余粮了。
  在温饱线上挣扎,才是绝大多数的现状。
  甚至可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农奴依然还大量存在。
  这些粮食还远远不够,社会资源配比还远远不够合理化。
  所以啊,改革还要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加强。
  还要有进一步的新政出来,还要迫不及待大力发展技术,带动整个社会的生产。
  那为什么皇帝说第一个五年计划达成了呢?
  因为确实缓解了大多数人吃饭难的问题。
  也因为要给朝廷上下信心,给全天下人信心。
  如此,在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人心才会振奋。
  皇帝道:“新政之所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是朝廷诸位勠力同心,是天下百姓信任朝廷,一起同心协力。”
  “为了进一步解决吃饭问题,为了进一步富国强兵,朝廷将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46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
  “第一、在北京、武昌两地,建立经济特区,废除徭役,五年之内所有税收全部留在地方官府。在经济特区推行新城新政,建立大明新城市,推行土地买卖新政。”
  皇帝此话一出,整个大殿里的大臣大多数都被震撼到了。
  新城新政的土地买卖,御前大臣们当然早就已经知道了,但除了他们,几乎所有官员都还不知道。
  土地买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土地商业化。
  而这个新政,只在北京和武昌推行。
  不仅如此,还免了顺天府和武昌府五年的税收。
  注意,只是免了税收哦。
  土地买卖的收入,还有一半是要上缴朝廷的。
  为什么会这样做?
  原因很简单。
  土地买卖,购买新城区土地的人都是当地的有钱人。
  这是赚有钱人的钱。
  而免税,是为了地方官府,对地方的诸多中小商人免税。
  要扶持新商业,就必须最大程度降低准入门槛,这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只有朝廷做出了让步,地方官府才愿意让步,这样新商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了,才有机会大力发展。
  而且,朝廷虽然施行了双税制,但并不意味着朝廷不管地方的税政。
  地方税政的制定申报,都必须提交朝廷审批。
  因为土地买卖是商业的一环,所以和免税政策结合起来,总结下来就是为了大力促进新商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朝廷当中的不少官员却不这么想啊。
  他们如何想?
  当然是举双手的开始赞同!
  为什么?
  难道他们如此响应皇帝的新政?
  当然不是!
  土地买卖改制,意味着地方官员手中的权力更大了,有了与民间商人交易权力。
  这里面牵扯到巨额金钱的交易。
  一句话:地方官捞钱的机会更多了!
  所以,不少人都已经兴奋了起来。
  “第二、建立完备的《商业法》、《商税法》、《个人税法》、《契约法》,以前的商税到此为止,既往不咎,从今以后,谁敢再逃税,一律律法处置!”
  这一条一说出来,却有人心中暗叫不妙起来。
  因为以前的大明商税,牵扯到地方官太多的灰色收入。
  如果朝廷一旦收紧,势必影响大多数人的利益。
  恐怕接下来又是一片尸山血海了。
  不过有些官员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赶紧最后压榨一笔,然后把责任全部往下推。
  “第三、将北京的新学模式,推向全国,全面建立新学,为国营商社培养人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