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1270

  周延儒说道:“既然你拿出诚意,我大明也拿出诚意,3000万两。”
  谢特·法克愤然转身离去:“你们太没有诚意了,这样下去,这生意没法做,我会回巴达维亚如实转告总督!”
  “允许你们的商船停靠泉州港。”
  谢特·法克立刻调头走回来:“2000万两!”
  在谢特·法克加价的时候,周延儒就知道皇帝说对了,荷兰人早就有了底价,现在是双方相互谈定一个数额的关键时刻。
  双方都不知道对方能接受多少钱,荷兰人拼命压价,大明朝拼命拉着。
  “2500万两,一分不少。”
  谢特·法克说道:“那要加上广州港。”
  周延儒耷拉着眼皮看着谢特·法克,像看白痴一样:“使者,你脑子稍微再转一转,转一转,慢慢转一转,你会发现世界的不一样。”
  “什么意思?”
  “如果双方在泉州港合作愉快,您认为,我们的皇帝陛下下一步会如何呢?”
  周延儒明摆着忽悠荷兰人的嘴脸:“凡是都要一步步来,不要着急。”
  谢特·法克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尊贵的长官,我明天答复您。”
  “我等你的回复。”
  谢特·法克走后,周延儒就开始写奏疏了。
  因为他知道,价格谈定了。
  第二天,谢特·法克又来了,果然,带来的是好消息,他同意了这个价格。
  聪明的谢特·法克是这么说的:我们同意支付贵国2300万两的赔款,另外200万两的赔款,是给您的酬劳费,希望您不要介意。
  显然,荷兰人很聪明,这种伎俩并不是他们第一次玩。
  早在天启年间,他们打台湾的主意的时候,就大肆贿赂福建沿海的官员。
  他们早就发现,给钱是一件非常省时省力的好办法。
  只要给关键人物钱,而且给到位,后续的诸多麻烦都会消失。
  而谢特·法克清楚,一旦双方合作,后面还有许多事情需要眼前这位明朝官员处理,给他一笔巨款,将无后顾之忧。
  周延儒神色一变,厉声道:“使者休要侮辱本官,本官是受陛下所托,前来负责市舶司,忠君体国。”
  一见周延儒似乎有些生气,谢特·法克连忙说道:“实在抱歉。”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官员是一个清官。
  周延儒继续道:“以后整个大明的市舶司都是本官负责,包括广州、泉州,还有北方,你们的货都是要本官核检,核查就需要人来办事,他们都是要吃饭的,至于你说的那200万两,不是给本官的,是给他们的。”
  谢特·法克立刻明白过来:“是是是。”
  这事就这么谈妥了。
  又过了五天,二月十一日,皇帝接到了周延儒的奏疏。
  崇祯一看,嘿,2300万。
  你猜朕相不相信这2300万是他周延儒和荷兰人谈的真实数字?
  崇祯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就给周延儒恢复了很简单的一封信,表扬了他一顿,然后让他代表大明朝全权操办此事。
  又传来毕自严,让毕自严派户部的官员抵达泉州,又给洪承畴一道敕令,让他派兵协助户部押送这一批钱。
  二月初一,卖出去了420万平方的地,赚了840万两。
  再加上荷兰人陪的2300万两,一共就是3140万两。
  国库还有3000万两,今年预算是8000万两。
  还差1860万两。
  从哪里补这个窟窿?
  不用补,因为今年的税收加上北京制造局、银行的利润,肯定可以达到这个数字了。
  所以,财政危机到此时……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
  治理国家,哪有掐着点过日子的?
  要准备足够的储备金,天知道今年西北会不会发生战事?
  鬼知道皇太极今年还会不会作妖?
  所以,继续赚钱,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而刚刚因为卖地,释放下去1500万两,也将加剧民间的通胀。
  所以,不能只是赚钱了,还要搞生产,要大大的扩大第一产业的生产量。
  要不然今年北京城的物价必然暴涨。
  崇祯思来想去,该收复安南了,而且必须尽快收复安南!
  现在东南海域初步控制下来,航线算是打通了,至少上海府上奏上来的奏疏表示粮食已经出海,往钦州运过去。
  这说明这条航线是畅通了。
  眼下青霉素也确定是可以量产了,那就打吧!
  当天,崇祯就召集了军委会会议。
  晚上就出了结论:命孙传庭和秦良玉做战前动员。
第470章
收复安南国的上策
  二月十三日,皇帝收到了沈棨送过来的最新的密报。
  密报里有一条重要信息:郑阮之战刚刚结束,安南国黎朝内部正是羸弱之际,阮家愿意与我们合作。
  崇祯大喜。
  郑阮之战是什么?
  简单来说,此时的安南国有三大势力,郑家、阮家和莫家。
  莫家在百年前搞叛乱,嘉靖年间,黎朝权臣莫登庸在安南国北部称帝建立莫朝,然后投降大明,求情大明庇护。
  莫朝又在天启五年被黎朝给干掉了,莫朝君主莫敬宽逃到大明。
  莫敬宽向黎朝上表投降,黎朝当然不答应莫敬宽的投降。
  黎朝不答应,那大明也不答应。
  大明不答应,黎朝只好答应。
  于是莫敬宽就回到了高平(莫朝国都),退了君主位,被黎朝册封为太尉、通国公。
  这是莫家。
  那郑家和阮家呢?
  郑、阮是黎朝的权臣。
  郑家在北边的升龙城,把持黎朝朝政,架空黎朝君主。
  阮家原本也在升龙城(黎朝国都),被权力更大的郑家猜忌,于是就跑到了南边的顺化,在顺化猥琐发育自己的势力。
  到了天启年间,阮家的势力已经不可小觑。
  等两家联合起来干掉了北边的莫朝后,两家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在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又在崇祯三年到崇祯六年,爆发了第二次战争。
  也就是沈棨所说的两家刚打完仗,大家都很累。
  历史上,这两家一共打了七次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