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270

  皇家一般会在冬天派人去采冰,囤积在地窖中保存,夏天的时候拿出来用。
  第二天,终于看到了两岸的一些农田,有了人的踪迹。
  大家的心情这才舒缓了不少。
  进入红河的第三天,驻守在中游的130艘郑军战船终于得到了情报:明军来了。
  统帅郑慕是郑梉的弟弟,他刚击败阮军,兵锋正盛,一听说明军来了18艘战船,大笑起来:“明军胆敢以区区18艘战船进入红河,岂不是自寻死路?”
  “当年黎太祖击溃明军,使我黎朝摆脱了明朝的控制,今日,本帅就要将明军全部击溃于此,昭告全天下,我黎朝郑军兵锋之盛!”
  安南国这个小地方,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自从大唐灭亡后,这里的部分人跳得非常嗨,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例如宋朝神宗年间,交趾国(宋朝对越南的称呼)就发兵八万北伐宋朝。
  理由是什么?
  交趾国声称宋朝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宋朝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自己要去拯救黎民百姓。
  宋朝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王安石在变法,又和辽国修好,在西夏采用范仲淹和韩弼的筑城战术步步为营,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动地位。
  交趾这种小国本来不放在眼里,结果这丫的在钦州屠城,屠了几十万人。
  宋神宗得知大怒,直接将陕西的西军拖过来,将交趾国摁在地上一顿爆锤,俘虏了太子。
  好,老实了。
  宋神宗又是个想做汉武帝的皇帝,继续打,宋军一直推进到交趾国境内,离升龙城也不远了,但军中生瘟疫。
  没办法,退吧,大家都是西北一带的汉子,西南的湿热和毒虫实在受不了。
  于是就退了。
  可交趾国不老实啊。
  或者说,自从大唐之后,到后来一千年,他们都不老实。
  他们总认为自己可以代替天朝上国。
  一旦中原王朝稍微有点动乱,或者北方有大敌,无暇南顾,他们就又开始跳动了。
  交趾,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郡,大汉是有派刺史过来的,直接受中央辖制。
  趾是脚的意思,意思是这个地方就像中原神州的脚。
  可这只脚它不老实。
  要怎么才老实?
  要汉唐重现,它就很老实。
  例如大唐在交州(交趾)设立静海军,它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了。
第481章
十分钟打掉敌人火力?
  郑慕认为自己立大功的机会到了,他一边快速整编军队,一边给升龙城写信告知郑梉,并且立下军令状,必将明军全歼于此。
  郑慕是郑军知名统帅,绝对不是那种不知兵事的人。
  他敢做如此判断,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必然意识到到明军有必败的几个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土问题。
  很快,明军就会意识到这里的毒虫、飞蚊的可怕,它们都是疾病的传播者。
  在郑慕看来,一个月之内,明军中必然有人会生病。
  郑梉很快就接到了军报,可是他开始担忧起来,毕竟那是明军,天朝自古强大。
  正面交战,未必打的赢。
  郑梉和他的府僚们思来想去,给郑慕写了一封信,让他不要与明军决战,要打持久战。
  只要将时限耗长一点,明军没有粮食,还会出现疾病,必然会自己退兵了。
  郑慕收到回信后,觉得郑梉说的有道理,便打算这么做。
  六月十五日,明军继续向前推进,距离郑军已经只有五十里。
  此时,双方的探子都活跃起来。
  他们从岸边,到河里,都有。
  有的是收买了猎人,有的是收买了渔民。
  战报不停往来,战局也立刻进入紧急状态。
  孙传庭突然对秦良玉说道:“秦帅,你看这河道,再看这水流,若我是敌军统帅,可造200只小木舟,上面放置干柴点燃,将整个河道塞满,然后顺江而下,朝我们冲来。若是如此,此局何解?”
  秦良玉神色凝重道:“若是如此,此局无解,除非……”
  “除非如何?”
  “对方若是要火攻,必须保证小木舟上的干柴充足,但小木舟承载的干柴有限,很快会烧完,所以只能等我军靠近后再攻,我预计我军靠近到两里后,用火攻,效果是最好的。”
  “为何?”
  “若是离太远,我军看见燃烧的木舟必然撤军。”
  孙传庭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一战,我军没有时间跟敌人周旋,只能速战速决,哪怕有战舰被打沉,也要一口气将对手击溃。”
  “没错,我们没有时间打僵持战,哪怕一点点时间也没有,若是敌人反应过来,用火攻,我军只能撤退。”
  “若是陷入这样的局面,河道纵深进去的战术基本可以放弃了。”
  这一天,郑慕已经定好拖延战术的调性。
  他即刻设定了三道防线,每一道防线都有30艘战船。
  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之后呢?
  在岸边造小渔船,然后用小渔船施行火攻战术。
  郑军在上游,用火攻是最好的。
  但是郑慕要时间造船,所以他扔了三道防线来阻止明军的深入。
  他的目标是造200艘小渔船,然后等明军靠近了,将小渔船释放出来,让水性好的人乘坐上面,待明军进入范围内,突然点火。
  明军船只非常大,要调头必然来不及了。
  他预计,自己那三道防线,可以守半个月。
  只要火攻之计成功,必然可以让明军全军覆没于此。
  鉴于目前地形的特殊性,明军定了速战速决的战术。
  明军的行军非常快,白天黑夜都在行船。
  船桨手轮流替换,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明军与郑军的前锋距离快速拉进到6里。
  这个距离,郑军已经可以看到明军的船只了。
  在这个距离,还无法感受到体型巨大的朱雀战列舰那种强大的压迫感。
  郑军开始警惕起来,水手们开始准备火炮。
  明军到来的消息,也快速传递到中军和后军,让他们也做好准备。
  鸿基港的防线被打崩后,郑军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了重新评估。
  按照鸿基港的情况来推算,郑慕认为,30艘战船可以抵挡明军至少4天以上,三道防线,如果能抗住15天,最后面的主军的火攻计划必然可以施展。
  这种胜算他还是有的。
  中午刚刚吃完饭,孙传庭和秦良玉在主战舰上,他们用望远镜望向前方,看见了整齐排列在上游的郑军战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