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1270

  商品数量暴涨后,对外倾销的渴望将会与日俱增。
  而在国际共识尚未达成的大航海时代,国际法则一片荒芜,所有国家都在蛮荒中披荆斩棘。
  这种时候,对外倾销,则必然伴随着战争。
  不过,目前崇祯面临的战争是第一种,防御战。
  即所谓的收复故土。
  至于第二种,必然是要等到大明朝国内产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进行开展。
  举个例子,现在去将马六甲拿下,对大明朝一点用都没有。
  为什么?
  因为大明朝现在的产能还不足以对外大量倾销,拿下马六甲必须得派军队维护,这是庞大的开支,但在当地却不能有正比例的收入。
  所以,即便是对外扩张,也不是脑袋一拍就决定的。
  既然是防御战,那就集中在了安南、辽东、西北等地。
  因为准确的来说,崇祯这一阶段,是想要恢复盛唐版图的。
  是要消灭周边近距离的一切威胁的。
  孙承宗出列,他先做了一个总结。
  “启奏陛下,目前新军政已经推行到两京十三省。”
  “一、目前两京十三省的粮仓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包括了西南的贵州、云南,按照新军政,各州府必须配置大、中、小三种类型的粮仓。”
  “粮仓总数一共3669个。”
  “囤积粮食5000万石,皆为军备存储粮,战争、灾情的时候,皆可调用。”
  “此次顺天府较为特殊,顺天府的储备粮已经投入民间,但因为货币增发而导致涨价。”
  “二、各个家里,每户皆抽取一成年男子,农闲时训练,军政院于去年年末开始全国巡查,执行无误,为我朝储备了一支庞大的民间预备役。”
  “三、第一阶段的水泥路已经全部竣工,目前顺天府到山西,山西到陕西的水泥路也已经修建完毕,同时开始了华东、华北交通大动员,此次动员囊括北直隶、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南直隶五省,南北修建五条国家级水泥路,东西贯穿五条国家级水泥路。”
  “五省调动人员达50万,预计投入5000万两(约330亿元),预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完成。”
  孙承宗说的这第三点,绝对是这个时代巨大的工程。
  十条国家级的水泥路,贯穿华东、华北五省。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这五个省的贸易效率至少提高三到五倍。
  这十条水泥路,相当于经济的大动脉。
  那么为什么是由军委会来汇报?
  理由很简单,目前所有水泥路名义上都是服务于军政体系的。
  简单点来说,就是未来在对皇太极和漠北蒙古发动灭国战的时候,皇帝一声令下,整个华北和华东都可以快速动员起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和人员支撑。
  什么叫灭国战?
  对于张凡来说,就是干掉所有当地的统治阶层,让当地的老百姓接受大明朝的这一套。
  这可比蒙古帝国当年的灭国战难度还要大。
  这是文明的快速融合。
  孙承宗补充了一点:“华东和华北五省的交通大动员,皇家银行必须大量开动印钞机,所造成的通胀,必须有大量的粮食、布匹、盐、铁、煤矿等日用品来做支撑。”
  “四、西军正式投入建设,陕西、宁夏,目前有总兵力30万,正规军12万,后勤18万。”
  “由于西北资源地广人稀,为了快速组建军备体系,从长安到银川,从长安到西宁,都将铺设水泥路。”
  “预计投入预算为1000万两(约65亿元)。”
  “五、对漠南草原的军事收编已经完成,目前北府军中混编入8万蒙古士兵。”
  “六、朝鲜义州的军镇建立完毕,我朝投入3万大军,朝鲜编入10万人。”
  “七、上海的海上运粮道正式进入对辽东粮草的调运。”
  孙承宗继续说道:“今年将完成对安南国的收复。”
  孙承宗简单汇报了一遍,崇祯指着西北说道:“要加强对长安县的投入,建立以西安府为中心的西北大城。”
  “朕倒是觉得,可以擢升西安为直隶州府,直接归朝廷管,韩爌,你以为如何?”
  什么是直隶州府?
  直辖市呗!
  韩爌说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以为可行。”
  “那就将西安府归入直隶府。”
  “西北蒙古对我大明一直虎视眈眈,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安南与中原之间的航海线中还有一些红夷人,要想办法解决掉。”
  崇祯指着澳门和台北。
  那里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待的地方。
  既然新的航线已经搭建起来了,当然不允许半路有危险存在。
第526章
南下灭阮氏,葡萄牙人来作死?
  崇祯继续说道:“青霉素呢?现在生产了多少了?”
  孙承宗作答:“回禀陛下,九边皆已配备青霉素各1万支。”
  崇祯低眉沉思起来。
  可以发动对皇太极的战争了?
  刚刚稳定下来的顺天府粮价,还是不要作妖了。
  还是等上海港的规模再扩大一些,那时候从上海港持续输入粮食到辽东,再大规模北伐,一举扫平建奴。
  眼下的核心是将安南的事情顺利收尾,将澳门的葡萄牙人和台北的西班牙人先赶走。
  而且西北的局势也潜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只能说稳住西北局势,尽快处理掉南边的问题。
  “郑芝龙。”
  “臣在。”
  “方才孙大人也大致介绍了目前大明朝的军政情况,关于南边的局势,你怎么看?”
  郑芝龙出列,他说道:“方才孙大人提到华北与华东五省修建十条水泥路,朝廷需要投入下去5000万两,仅此一点,臣以为当下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做好。”
  “哪两件事?”
  “一、收复安南全境,晚一天,则风险大一分。”
  “二、加快对南洋的贸易,尤其是粮食的贸易,否则交通大动员产生的银钞下行,必然会再次引发如此次北京城这般粮价飞涨。”
  “那你以为,多久能收复安南全境,多久又能全面打开与南洋的贸易?”
  这种事,问郑芝龙是最好的。
  在座的论打海战,有谁是郑芝龙的对手?
  郑芝龙,纵横东南海域,曾经的东方海洋霸主。
  他沉吟片刻,说道:“按照目前安南的局势,阮氏必然会议和,但朝廷已经占据大义,要发动全面战争,臣以为4个月之内,可以攻下顺化。”
  “那南洋呢?”
  “这得看周大人的进度。”
  “你来说一个进度做参考,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