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1270

  这才是崇祯最想要的。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必然对西北用武,也必然将收复西域,打通丝路。
  得知皇帝不杀自己,多尔济大喜,连忙开始滔滔不绝,将西域目前的局势一一汇报。
  等听完多尔济的汇报之后,崇祯自己也思考起来。
  西域地域辽阔,想要很快收复是不可能的,得一步步来。
  准确的来说,西域有两个主要的对手,一个叫瓦剌,一个叫叶尔羌汗国。
  这两股势力都是属于西蒙古。
  而且对大明极度敌视。
  不仅如此,瓦剌在固始汗的带领下,与青藏的吐蕃人联系密切。
  如果按照正统历史来走,固始汗会在萨拉建立和硕特汗国,在未来与准噶尔汗国一样强大。
  而且这里面不得不防的是准噶尔部。
  这个部族,在正统史书上,让康乾三代都头疼不已。
  对了,准噶尔部就是瓦剌人的一支。
  又从多尔济口中得知,敦煌目前是在叶尔羌汗国手中。
  这事发生在嘉靖三年,那时候吐鲁番王国出兵占领了敦煌,明军退守嘉峪关,并且封闭了嘉峪关的关口。
  而吐鲁番王国是从属于叶尔羌汗国的。
  到了崇祯这个年代,基本上就成了叶尔羌汗国的一部分了。
  也就是说,现在如果崇祯要打敦煌,就相当于跟叶尔羌汗国开战。
  而现在崇祯已经向全体瓦剌人开战了。
  如果再打下去,就把西北的两股庞大势力都搅和了进来。
  不仅如此,还有引发连锁反应。
  什么连锁反应?
  一旦真的动用军事实力大大削弱西北蒙古人,更北边的沙俄就会乘虚而入。
  这个在17世纪到处扩张的帝国,对领土的渴望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所以,西北目前的情况,基本上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那么崇祯打不打?
  肯定打!
  为什么要打?
  为什么不打!
  现在是给整个西部军区立榜样的时候。
  西部军区为什么成立?
  不就是对西域开疆拓土的吗!
  他将来要打穿整个西域的。
  直接推到奥斯曼的面前?
  敦煌不算西域,敦煌严格的来说是汉地,是汉武帝时期就确定下来的汉人的领地。
  既然是汉人领地,先收回来再说。
  据说敦煌现在只有数千叶尔羌汗国的士兵。
  这事就好办了,直接打,直接横推。
  推完后,后续调集汉人过来,重开玉门关。
  说干就干,崇祯立刻带着大军,一路继续往西。
  直到距离嘉峪关有600里的纵深之后,终于抵达了敦煌。
  唐朝时期的敦煌是中原和西域的交易点,这里的商贸、文化都非常发达。
  但是明朝,由于嘉靖年间弃掉了敦煌,敦煌逐渐没落。
  崇祯年代的敦煌,甚至彻底衰败。
  毕竟它已经不再具备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功能。
  时隔百年,明军的兵锋再一次抵达了敦煌。
  一切都如当初,一切也都改变。
  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篇章。
  风云已变,西北平地惊雷起。
  旧时代,注定要被新时代碾压得粉碎。
  包括负隅顽抗的辽东。
第595章
皇太极的决定
  就在崇祯的军队出了嘉峪关,一路朝玉门关风驰电掣的时候,辽东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辽河战役的军报已经送到了皇太极的桌案上。
  皇太极眉头皱得非常紧,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这个战报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以十几万阵亡的代价,摧毁了明军的辽河防线,一时间连他自己都有些怀疑到底值不值。
  鉴于目前的战局,皇太极的首席幕僚、心腹大臣范文程秘密向皇太极进言,当以疾风骤雨的攻击之势南下,击溃大凌河城、右屯、义州、松山这些明军的城寨。
  大凌河城、右屯在什么地方?
  都在大凌河边。
  那义州呢?
  在大凌河城北边五十里,广宁城以西六十里。
  松山呢?
  在锦州城南面三十里。
  为什么要击溃这些地方?
  原因很简单,义州是广宁城的储粮后援。
  大凌河城、右屯,都是明军的粮食运转中枢。
  明军的海船会将东南的粮食,从上海港口发出,进入辽东的渤海湾,从大凌河的入海口进入,抵达大凌河城堡。
  然后在这里卸载粮食,一部分屯在大凌河城、右屯,还有一部分则分发到广宁、西平堡辽河诸城寨。
  你可以将大凌河城理解成明军的粮食中转地。
  而锦州因为在小凌河边,海船可以直接将粮食运到锦州城外。
  但是松山却在锦州南边三十里,小凌河之畔。
  如果拿下松山,就可以在松山这一带,卡住明军的粮草运输,断了锦州的粮草。
  这就是范文程这个战略的阴毒之处。
  等等!
  为何之前不提出这个战略?
  战局瞬息万变,之前不这么来是因为西平堡辽河防线没有破防,若是建奴将兵力压到大凌河城,西平堡的明军回援,就可以与锦州的明军一起夹击建奴。
  而现在西平堡辽河防线被打废了,皇太极无后顾之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