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1270

  但是如果真的要去南洋作战,肯定是有风险的。
  这个时代的南洋,是荷兰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地盘。
  这三个国家在那里将整个南洋瓜分了。
  崇祯也给袁可立提了目标,苍龙战列舰要在明年这个时候扩充到120艘。
  所以要开始准备扩充海军人数了。
  这一点袁可立倒是擅长,再加上郑芝龙,扩充军备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钱。
  现在钱也将不是问题。
  至少国债可以缓解燃眉之急。
  “郑爱卿。”
  “臣在。”
  “你去一趟濠镜(澳门),你的任务是和弗朗机人谈判,适当给一点甜头,给孙传庭他们缓解一些压力,拖一拖弗朗机人。”
  “但是朕派你过去,真实的目的是去查探敌情,等时机成熟了,朕要你去将濠镜收回来。”
  郑芝龙一听,立刻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他欣喜若狂,终于等来了机会!
  他连忙说道:“臣遵旨,必不辱使命。”
  袁可立也听出来了,皇帝以前对郑芝龙是防范状态,现在给他机会去立功。
  七月二十日,北京城国债正式开始发行,一时间,那些有钱人倒是趋之若鹜而来。
  例如李如礼这种皇商直接就买了100万两,将一半的钱都投了进来。
  没办法,谁让女儿现在是皇妃呢。
  就在这一天,身在泉州港的周延儒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让他去和荷兰人交谈关于与葡萄牙人之间矛盾的事。
  与此同时,郑芝龙也已经出发,他在天津港乘坐了船,一路南下,亲赴澳门。
  七月二十三日,鹭岛(厦门思明岛)荷兰领事馆。
  自从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后,大明对荷兰正式开放,并且允许荷兰人在鹭岛上设置了一个办事处。
  设置办事处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双方合作顺利,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巧的是,办事处的负责人正是之前占领台湾的汉斯·普特曼斯。
  这也足见荷兰人对与大明朝贸易的重视程度。
  这一日,周延儒将汉斯·普特曼斯请到市舶司。
  汉斯·普特曼斯开门见山地说道:“周大人,您找我有什么事么?”
  “本官的确找你有事,而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人您就直说吧。”
  “弗朗机人,现在要从南洋切断我们之间的合作,这件事你知道么?”
  汉斯·普特曼斯有些惊讶,这事他肯定不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早就跳飞起来了。
  毕竟现在荷兰和大明朝的贸易非常愉快,双方经过几年的合作,各种磨合期都过了,正式进入顺风顺水期。
  而荷兰人也借此在南洋扩大地盘。
  事实上,17世纪的荷兰,是大航海的后起之秀,正统历史上,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洋打得狗血直冒。
  尤其是争夺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
  那里是东西方贸易的必经要冲。
  双方本身就南洋就势如水火,荷兰与大明朝眉来眼去的,相当于增加了荷兰的实力,变相得压制了葡萄牙。
  葡萄牙的利益又在安南受损,这事必然就往这个局面发生了。
  这下把汉斯·普特曼斯给急坏了。
  现在和大明朝的贸易来之不易啊,老子是被大明朝摁在海里来回摩擦完后,促成的现在局面。
  狗日的葡萄牙人来凑热闹了。
  “周大人,在下现在就跟总督阁下写一封信,传达您的意思。”
  “好,我大明朝是讲信用的礼仪之邦,既然答应了合作,便要好好合作,维护双方的利益,希望贵国能履行。”
  “您放心好了。”
  双方谈的倒是愉快,刚谈完,下面的人便快步进来了。
  “报!周大人,有重要的事情。”
  “说。”
  “刘老板的船被人给截了,刘老板现在在外面请求见您。”
  “截了?”周延儒有些惊讶。
  这个刘老板可不是一般的小商人,他是熊文灿的小舅子,托着这层关系,这两年,他在东南沿海的生意做得很大。
  来往南洋的一共有15艘大船。
  这对个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大财产了。
  “让他进来。”
  刘老板叫刘旺财,他急急忙忙进来,进来后就哭起来:“周大人,周府堂,您要给草民做主啊!”
  “哭哭啼啼作甚,有话好好说。”
  “我的船在南洋全被截了。”
  “被谁截的,你怎么知道?”
  “逃回来的伙计说的。”
  周延儒和汉斯对视一眼,看来葡萄牙人已经动手了。
第664章
卡脖子的贸易战
  周延儒立刻安排人去对刘旺财说的那些逃回来的人去录口供。
  傍晚的时候,周延儒得到了汇报。
  据说是南洋的海寇干的。
  绝对不可能。
  南洋的海寇有不少的大明朝的汉人,他们绝不会攻击汉人的船只。
  这一点,早在郑芝龙时代就是海上默认的通过规则了。
  如果突然出现一支海寇抢劫汉人的船只,那八成是葡萄牙人指示的。
  周延儒认为这件事已经牵扯到了大明朝与南洋贸易的稳定性了,必须得上报给朝廷。
  要知道,从南洋到泉州港的这一条线,每年朝廷的净利润有好几百万两,而且利润还在增加。
  福建一带已经出现许多民间纺织厂,这些纺织厂用的都是朝廷的飞梭纺纱机,每年都会大量的丝绸纺织出来。
  这些丝绸纺织出来后,对南洋进行大规模的倾销。
  不仅如此,香皂、香水、牙膏这些生活用品,在沿海也成立了许多工厂。
  如果这条线被葡萄牙人给断了,这些在沿海成立的工厂,许多将会破产,或者被迫转型到国内。
  国内的市场的确大,可是明朝不同于21世纪,道路设施不完善,沿海的确的商品想要一句话转型做内陆,怎么可能?
  运费呢?
  去别的地方,和当地商人抢生意,有什么优势?
  所以啊,对于福建的当政者,以及周延儒他们来说,现在无疑天要塌下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