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270

  当然是郑芝龙,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让他来实实在在刷一次大战功。
  以后入主军委会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问题来了,郑芝龙即便成了元帅,也不可能管理整个大明的军政。
  因为随着军队继续扩大,元帅一职肯定要开始分设多人担任。
  例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甚至第一集团军元帅,西征军元帅等等。
  军队的编制,要随着军队的扩张,以及战略的推进而做调整。
  当然,这些是后续了。
  眼下要尽快将日本打下来。
  今年吕宋岛的贸易一开,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进入上升期,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就意味着白银的储存越来越重要。
  当天晚上,皇帝才回了上海的临时行宫。
  他也没有休息,第二天,所有上海府的官员全部到位,并且邀请了目前在上海府做生意的商人代表,还有工人代表,以及农民代表。
  皇帝亲自发表了这一次上海讲话。
  正如李岩自己后来回忆所说,崇祯十年,皇帝在上海的讲话,才真正拉开了这座世界第一城的序幕。
  他给所有人信心,也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接下来,无数从大学毕业后的大学生,跟随皇帝陛下的脚步,选择了到上海。
  他们有的人去上海担任国营商社要职,有人并没有选择仕途,而是自己在上海建立了私人商社,跟随国家战略,进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讲话的内容主要有五点:
  一、提出廉价、公正,杜绝官僚主义,一心为民,要将上海打造成新时代的标杆,国营商社要牵头,支撑起民生、就业,大胆尝试国营商社模式创新。
  这是说给上海府的官员们听的。
  二、私人商社,不问过去,不问出身,不问籍贯,只要能落地在上海,只要勤勤恳恳,就可以创造财富。
  三、农民的需求是根本,不能只顾着发展商业而忽视了农业,要建立新时代的农业规范。
  四、上海要大力投入新学教育,并且皇帝亲自点名要成立上海海洋学院。
  五、允许海外洋人进入上海居住,做贸易,并未为洋人专门开设国学学院。
  为什么是国学学院?
  当然是传播中华哲学思想,培养一批拥戴中华文化的老外。
  这些老外回国后,会帮大明宣传大明的好处,也就是传说中的亲大明派。
第693章
俄国人也来凑热闹了?
  三月底,上海制造局里的蒸汽机已经转动起来,新的动力,正式投入到生产中。
  仿佛在一夜之间,生产力有了一个大爆发。
  也是在三月底,吕宋岛的第一批商船在上海港口停靠,大量的丝绸、茶叶和陶瓷被搬运上了船。
  当天,从吕宋岛过来的商人,在上海银行兑换了10万两银钞。
  上海府到处都在传这件事,上海的街头,尤其是黄浦江岸边的道路上,随处可以看见年轻人在谈论贸易的未来。
  他们充满了激情,尽情地展望。
  也许在其他地方,你要做一些事,还需要你出身名门,至少在当地有实力。
  但是,你在上海,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并且在上海的街头,你随处可以看见有人在招人。
  这种招人可不是招募体力工人,而是在招募商社的社员。
  大致上类似于幕僚、谋士,或者文员的职位。
  因为上海的民间商社,已经诞生了几家规模非常大的,他们在招人中还提出了要求,对学历和品行的要求。
  这一点,正式预示着,新学的人才,将进入民间商社,开启人才的新时代。
  这里打破了出身的限制,真正开始做到唯才是用。
  在接下来的数天,从南直隶赶过来的商人,也开始做大量的考察,甚至南直隶的国营商社,也打算在上海开分社。
  这预示着南直隶的产能将对上海敞开,接下来根本不必担心订单暴涨,产能不足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黄浦江岸边的大楼将会继续修建,无数的远洋贸易商社和国家银行、人才商社、高级酒店将在这里落地。
  没有人敢想象在未来的十年内,上海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
  上海局面一片大好的时候,崇祯收到了从北京来的消息。
  他看完后,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了。
  他不是为郭永兴感到头疼,而是为济南贪腐案牵扯进来分税制的争议感到头疼。
  事实上,分税制肯定会产生更严重的贪污。
  当年南京城的不少读书人反对五省新政,反对的就是分税制的实施。
  但问题来了,你不实施分税制,地方怎么发展经济?
  都靠朝廷拨款?
  那怎么可能!
  例如武昌今年要100万两,你这些钱从武昌收税收回到北京,又从北京拨款到武汉?
  这样一来一往,几个月没了。
  好,就算你收税上来,存在武昌,名义上归北京管。
  武昌要用钱了,从里面拿。
  审批流程呢?
  是不是要走北京审批?
  例如第一季度,武昌要用30万两,这批钱属于北京的,是不是要写申请到北京批复?
  这一去一来,多长时间?
  所以啊,既然要进入商业时代,既然要发展经济,那就必须施行分税制,必须让地方官府自负盈亏。
  想要做大,还不愿意放权,除非各个是神仙,能用意念传播信息。
  只要不给地方放军权,贪污带来的损害是远远比暴乱要小的,都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朝堂上,就有一批人想借此搞事情,争权力。
  现在明显就有人想弹劾韩爌。
  而崇祯现在还不想换掉韩爌。
  总体来说,韩爌是合格的,他做事比较周密稳重,而且大方向没有偏。
  贪污不能怪他,换做谁做首辅,下面都会贪。
  四月中旬,崇祯从上海回到北京。
  皇帝一回到北京,官员们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封封奏疏全部到了乾清宫里。
  现在局面分出了两派,围绕着分税制开始扯皮。
  甚至听说廷议差点打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北京廉政督察总府的人在济南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侦查突破。
  济南水泥局、济南采矿局、山东户部清吏司、山东税务局,被查了个遍。
  揪出来了52名官员,涉案金额达到500万两。
  结果递交到都察院的时候,北京不淡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