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270

  “来人!将这些人的乌纱帽全部摘了,拖出去斩首示众!”
  来咨诹一听,脸刷的一下白了,他扫了一眼四周,和他料想的不一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韩爌、钱龙锡、阎鸣泰等人都只是冷眼看着这一切。
  来宗道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道:“陛下开恩,饶了犬子一命,老臣愿意一命抵一命。”
  崇祯在桌案上翻了一张供书出来,扔下去:“来阁老,您也别急,这里也有您的,朕是念在你是四朝元老的份上,才不当场惩罚你,但你明知你儿子做错了,还纵容他出来闹事,是真的以为朕不敢动刀子么!”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还愣着干什么!”崇祯冲那些大汉将军道,“都拖出去砍了!”
  来咨诹大声喊道:“陛下!陛下!不要被小人蒙骗,臣等是忠心的!韩大人!钱阁老!韩大人……”
  韩爌心里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跑,恨不得鞋底板抽到来咨诹脸上。
  他妈的!咱们又不熟,你别在这个时候乱喊!搞得好像本官和你有一腿一样!
  外面一些官员本来也想着待会进去,一起请求陛下罢免李自成的。
  可现在看见张凤翔的尸体被拖出来,又看见王铎的尸体被拖出来,还听到大殿内惨叫声,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动了。
  不多时,又看到十几个人,以来咨诹为首的被拖出来,还在剧烈挣扎,但他们哪能挣扎得了。
  嘴里还在大喊:“陛下,大明的江山社稷要完了!要完了!”
  皇极殿一眼望去,大大小小官员全部整齐站在外面,大家都低着头,只是瞥了瞥目光,偷偷瞄几眼。
  至于之前商量好的一起进去面圣,现在想都不敢想了。
  皇极殿内又恢复了平静,应该说是死静。
  一口气处理掉十几个官员,必然会对满朝文武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第77章
大明国税局
  君臣关系和睦肯定是最好的。
  可现在因为这件事君臣关系却紧张起来。
  君臣关系紧张,的确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就像你在公司上班,大家和老板的关系都比较紧张,老板骄躁跋扈,大家心里也都会出现排斥情绪。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也是因为杀了不少大臣,有些大臣都撂担子了。
  不过,你要明白。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杀的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是有功劳,且真的在干实事的。
  例如袁崇焕,例如熊文灿,例如郑崇俭等等,还逼死忠心耿耿的卢象升,坑死孙传庭,干扰孙承宗的作战,又坑了洪承畴。
  皇帝杀人本身没有问题,就像公司的老板,要开除人本身也没有问题。
  但你把真正干活且有成绩的人全部开除了,留一大堆不干实事还贪污受贿的人,这就是自掘坟墓了。
  所谓的君臣关系紧张,是有很多办法消解的。
  而杀贪污犯和阻碍朝廷政令实施的人,是在顺应大势,是占据了大义的。
  崇祯重新坐回去,道:“朕知道各位都是忠君爱国的,也知道各位很辛苦,更知道各位很难!朕也难!”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道:“从今日起,朕打算再给大明所有的官员涨俸禄,涨幅就和前年一样。”
  前年是怎么涨的?
  翻倍!
  例如某个官员每年100两银子,涨完后,就是200两。
  那现在第二次涨薪,和上次涨幅一样,也就是说再涨100两。
  当然,不同官员的底薪不同。
  皇帝这话一出,大家心头顿时大喜,连忙高呼:“陛下圣明!”
  这就叫敲了你一棒子,再给你一颗糖吃。
  这是一种御下之道。
  崇祯又道:“王永光,按照老规矩,把涨上来的俸禄叠加到官员的考核绩效里,年末做核发。”
  “是!”
  这一瞬间,大殿内的气氛就轻松了许多。
  崇祯又道:“朕还有几件事要宣布。”
  群臣道:“请陛下明示。”
  “从今天起,朕要成立一个立法院,专门来起草拟定大明律法,例如这贪污受贿的罪名,要分门别类的写出来。新农政的税法,要成律法文书,公布出来,要打印出来,在民间普及,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新农税!还有民事法,刑法,军事法,全部由这个立法院出来,人选你们也不必推荐了,朕已经选好了!”
  可不就是顾炎武和黄宗羲么?
  去年崇祯就把这两个人叫到了北京,就是来做这件事的。
  他们俩对新政现在也算了解了,应该是可以入手了的。
  大臣们一听,本来想说什么,但是又不敢说。
  为什么他们想要说点什么呢?
  在中国的古代,是没有专门的立法机构的,立法权在皇帝和大臣们手中,而古代的许多皇帝都喜欢玩。
  有时候律法的编制其实就是在大臣们那里,最后皇帝看完后排个版就是了,懒一点的皇帝是不会管的。
  那现在呢?
  现在立法院出来,相当于将立法权从大臣们手中完全剥离出来,由专门的人来编写。
  而且,看这架势,皇帝是要重新修正大明律法了。
  那为什么大家想说,又不敢说了呢?
  丫的皇帝刚一口气弄死了十几个,这个时间点还敢乱嚼舌头,不要命啦?
  而且皇帝刚给加了俸禄,这个时候出来对着干,不太合适吧?
  杨所修连忙道:“陛下圣明!”
  大家这才道:“陛下圣明!”
  崇祯又道:“第二件事,户部要成立大明国税局,将收税单独剥离出来,国税局有这样几件事要办妥。”
  “一是重新统计户口人数;二是将所有的税务全部理清,哪些地方欠税的,国税局必须派人去催,税有问题,朕就只找国税局的人!”
  以前是户部管税,可是户部管的太杂了。
  例如军粮的筹备,例如天下良田的统计,例如人口普查,例如漕运、铸钱、给官员军队发俸禄,例如财务支出与收入。
  这些都是户部来管。
  而收税是国家重中之重,必须单独出来,要位列部级官员的高度。
  人他都想好了,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把他调过来管国税局,他以前做过南京的户部尚书,这个人有经验。
  而户部呢?
  户部要逐渐整改成专门的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分开,这样才能高效的办事情。
  大家也没有说什么,崇祯继续道:“不知诸位有没有国税局御司使的人选,朕这里倒是有一个,朕觉得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就不错,诸位以为呢?”
  郑三俊也是四朝元老了,从知县开始做起,对地方税务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是最合适的人不过了。
  毕自严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大家一看毕自严都说话了,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毕自严与郑三俊这两人向来是不对付的,相互看对方不爽,但这一次毕自严高风亮节,当面赞许,想来这税收的事,也确实是让毕老头子每晚睡不着觉了。
  安安心心做财务,本身就是毕自严的强项。
  “孙阁老以为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