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1270

  郑芝龙大袖一挥,说道:“调整火炮……”
  立刻,主战舰的威武大将军炮的炮口就对准了井伊直孝。
  井伊直孝那可是战功赫赫的人物,又是德川幕府威望极高的人,相当于宰相一样啊。
  当年丰臣家的军队都被他打败了。
  他怎么会就此妥协,他拔出武士刀,大怒:“你不要欺人太甚,否则我军再次越过大海,征讨你明朝……”
  他话还没有说完,郑芝龙呵呵了一声:“开炮。”
  下面立刻就执行了郑芝龙的命令。
  3门威武大将军炮对准下面的井伊直孝,点燃引线。
  砰砰砰……
  火炮冲出去,爆炸,无数铁球如同暴雨一样朝井伊直孝横冲过去。
  井伊直孝万万没有想到明军说开炮就开炮。
  要知道,他可是将军的使者,而且是日本的大佬。
  杀他,相当于正式开战,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明朝人疯了?
  这他哪里来得及躲。
  他连反应都来不及了。
  一瞬间,无数铁珠冲击在他身上,将他身上铁甲轻易击穿,进入血肉之中。
  撕开血肉,击碎骨头。
  剧痛只有一瞬间,井伊直孝立刻就永远失去了知觉。
  但是在死之前那一瞬间,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朝人为什么要杀自己,杀自己对明朝人有什么好处?
  从侧面看过去,他整个人被巨大的冲击力掀飞起来,倒飞到后面的手下身上。
  手下也被掀飞起来。
  足足在空中飞了好几米。
  碎肉和血浆在空中爆裂。
  最后重重摔在地上,翻滚了几转。
  只见他正面已经被冲击得血肉模糊,面部已经烂成肉泥。
  跟着他一起来的有八个武士,基本上都被这三颗开花弹给弄死了。
  而这一幕,被德川家光派过来的忍者看见了。
  忍者看得目瞪口呆。
  这才说了几句话,明军竟然直接动用火炮!
  忍者们吓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他们连忙往回跑,很快将自己看到的一幕禀告给了德川家光。
  众人听完,皆大为震惊。
  德川家光大怒:“八嘎呀路!明军欺人太甚!”
  酒井忠清连忙道:“将军阁下,明军火炮异常厉害!”
  这时土井利胜站出来了,他说道:“将军阁下,明军来者不善,眼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卑职认为,应该立刻传令全国,以防止明军在别处登岸!”
  老中崛田正盛也说道:“将军阁下,土井大人说的对,明军已经挑明态度,他们连井伊大人都杀了。”
  德川家光感觉今日真是奇耻大辱。
  他立刻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国各个海岸戒严。”
  “嗨!”
  郑芝龙收回望远镜,他说道:“德川家光不会来了。”
  余大成叹了口气,颇有些惋惜。
  若是德川家光来了该多好,直接一炮轰死,日本必然陷入大乱,接下来的战争难度会大大削弱。
  现在既然德川家光不来了,那就……
  怎么办呢?
  崇祯:既然不来的话,那就摊牌吧!朕往江户港派了17艘战列舰和30艘运输船,一共5万大军!
  德川家光的命令的确下达了,可是已经晚了。
  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崇祯为了这一次东征,准备了近半年。
  现在是四路大军并进。
  当天傍晚的时候,江户城陷入了全面戒严。
  德川家光非常愤怒,他很想明军上岸来,和明军正面打一仗,教教明军做人。
  但他苦恼明军现在赖在船上。
  不过,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因为在傍晚的时候,连成片的战船、运输船出现在江户港,明军的后续主力到了。
  日本忍者看到这一幕后,慌忙将情报送到江户城。
  整个幕府都震惊了。
  这突如其来的大军,让幕府里的官员有些措手不及。
  德川家光:“不可能!”
  土井利胜:“将军阁下,速速下令召集更多的武士前来,战争开始了!”
  柳生宗矩则说道:“速速派人到驻守阵地,防止明军登陆!”
  “对!速速派人出去驻守,布置火炮,准备火枪!”
第702章
一千颗炮弹先做见面礼,热热场子可否?
  日军的行动非常快。
  中午那一万人马很快就出城扼守在海岸附近的要道。
  一门门火炮被运输出去。
  日本在这个时代强不强?
  强!
  很强!
  这个时代,德川幕府是巅峰,财政、行政、军队和意识形态,都是巅峰。
  历史上美国佬来的时候,幕府为什么不堪一击了?
  因为幕府在中后期的财政已经崩溃,靠最后一期压榨平民。
  而且幕府的军队两百多年不打仗,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
  但德川家光时代的军队,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上过战场的。
  例如被郑芝龙炮决的井伊直孝就是日本名将,他的部队击败过丰臣家族的精锐。
  而且,这个时代的日本也有红夷大炮。
  没错,就是一炮干出去五六里,甚至七八里的那种红夷大炮。
  早在八十年前,日本人就向过来传教的葡萄牙人学习铸造红夷大炮。
  日本这个国家在战国时代之前火器并不发达。
  战国时代,战争太过激烈,火器飞速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