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270

  邱禾嘉这几筷子菜吃得是心惊胆颤,皇帝举杯,他连忙站起来双手举起杯子:“多谢陛下。”
  说完,便先一饮而尽。
  崇祯叹了口气,目光似有些忧愁,道:“邱爱卿,朕最近心绪不宁。”
  “陛下是遇到了何难事,臣愿为陛下分忧。”
  “确实有一件难事。”
  “陛下请吩咐吧。”邱禾嘉在走进来,坐下来,看见小太监们给自己桌上端上来菜的时候,就知道皇帝必然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给自己了。
  皇帝的饭可不是随便能吃的。
  据说毕自严第一次被皇帝召进宫的时候,皇帝也摆下了酒宴,之后就官复原职继续做户部尚书了。
  崇祯没有直接跟邱禾嘉说自己的想法,而是问道:“你对湖广省的事情怎么看?”
  邱禾嘉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是询问自己关于湖广省的事情,他道:“回禀陛下,微臣任职兵部,湖广省并非微臣管辖之地,微臣不便多言。”
  “无妨,今日你我君臣畅所欲言。”
  邱禾嘉便道:“有道是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地处长江腹地,据有江汉平原,又有湖泊星罗棋布,良田千万,水产丰富。东接江西,西临巴渝,南抵两广,北有中原,又离陕西不远,仅仅从地理位置来看,是绝佳之地,而楚人多才俊。若是朝廷能全力扶持湖广,可四方通达,陛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大明朝老百姓吃饭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
  “那爱卿认为当如何扶持湖广?”
  “臣就斗胆直言。”
  “但说无妨。”
  “一是肃清吏治,此事李督察已经在办,吏治清则朝廷令可达,新政方可落下。二是还田于民,仔细核查所有瞒报的田产。三是鼓励种植桑麻,湖广是有四方之便,桑麻可供给四方。四是大兴水利,湖广湖泊众多,兴修水利的难度会小很多,可以灌溉更多的良田。五是建设湖广水泥制造局。六是成立武昌大学,像北京大学那样培养各类人才。”
  邱禾嘉一口气说完,崇祯不禁点了点头。
  很好嘛,看来平日里低调做事的邱禾嘉是个新政派啊!
  “好,说得好!”
  “陛下,臣熟读过陛下的《国富论》,都是承蒙陛下教诲。”邱禾嘉又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近他们在给朕推荐湖广布政使的人选,推了一些人上来了,朕也都看了。”崇祯放下筷子,“但是朕觉得,邱爱卿倒是你比较合适这个位置。”
  邱禾嘉一听,连忙站起来,走出来,跪在地上:“微臣愚钝,恐怕难以胜任。”
  “朕觉得你可以,朕意已决,将湖广省交给你。”
  “陛下,这……”
  这对邱禾嘉来说,还真是意外,在这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去做湖广布政使。
  他现在的兵部主事也就是一个正六品官,而湖广布政使是从二品了,和侍郎是一个级别的官员。
  这一下子连升了四级,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达成的目标,他一顿饭就完成了。
第80章
鼓励高考
  第二天,湖广左布政使的人选就定了,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新任湖广左布政使居然是兵部主事邱禾嘉。
  好几个侍郎都被刷下来了。
  例如吏部侍郎成基命就在被推荐的名单里,张凤翔也是,但都没选上。
  皇帝竟然任命了一个六品主事。
  这四级连跳立刻成了北京官场热门事件,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起这件事来。
  一时间,邱禾嘉家里的门槛差点被踏破了。
  当然,骂他的人也突然如同雨后的春笋一样冒出来。
  不少人都说他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要么是送了很多钱,要么是谗言媚上。
  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
  还有言官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证据,说他在崇祯元年出任顺天总兵马世龙部监军的时候,在军队里收了不少钱。
  这件事立刻被有些人煽风点火闹起来,一时间竟然有一大批官员给皇帝奏疏要弹劾邱禾嘉。
  这实在是有些混账。
  且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事,就说这些官员,他们自己都不明真相,就听别人提了几嘴,就掺和了进来。
  人们往往要的不是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的结果。
  看完这些奏疏,崇祯当场就发飙了。
  “方正化,你去跟他们说,这里每一个写弹劾奏疏的大臣,必须给朕准备好证据,要是没有证据,每人罚俸禄三个月!快去!”
  “是!”
  实在太混账,弹劾本身没有问题,但张口就来的弹劾,岂不是将官场、将朝廷视为儿戏?
  当天,司礼监执笔太监就跑到内阁,将皇帝的原话说了一遍。
  孙承宗立刻组织官员开会,把皇帝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下好了,那些上过弹劾奏疏的人,脸刷的一下都白了。
  证据?
  要找证据还真没有啊!
  一边的王永光阴恻恻道:“没有证据,就敢胡乱弹劾一位从二品的大员,一个个不知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把脑子扔到茅坑里!交不出证据的,一律罚俸禄三个月!”
  这件事倒是没有闹大,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因为马世龙亲自出来说话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收钱。
  马世龙是谁的人?
  孙承宗!
  五月二十八日,邱禾嘉便出发,前往湖广省上任了。
  大家并不知道,皇帝已经在规划更大规模的改制了,是关于整个大明的行政体系的。
  不过这事不能急,得把新农政落下去,打扎实了再进行。
  倒是近日,崇祯在刘宗周的陪同下,将高考的考场亲自巡视了一遍。
  这是第二次高考了,去年高考录取了三百人。
  这一次的目标是录取三千人。
  高考提拔的人才关乎到接下来的农业、商业,绝对不能马虎。
  仔仔细细巡视完后,崇祯又跟刘宗周交代了务必要保证考场的公正、严明。
  进入六月,天气明显变得炎热起来。
  六月初一,北京城的街头像往常一样,不过不少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因为今年可能是一个丰收年,朝廷在大兴县开凿的水渠,引了不少河水出来,大兴县又开始配备能抽水的蒸汽机。
  有人说,农政院又要被大肆褒奖了。
  可今天朝堂上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大臣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什么事情?
  皇帝亲自点名,让唐子陵去大兴县做新农政指挥所的指挥使。
  这个唐子陵是谁呢?
  去年高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农学院,在农学院实习了三个月,被派到河南的信阳协助信阳种植红薯。
  信阳今年上半年不仅红薯丰收了,而且信阳的知县也上奏疏称赞了唐子陵。
  即便是现在刚到南京的温体仁,也上奏疏请求陛下给唐子陵一个官职。
  就是这么件事,让不少大臣又在朝堂上吵起来。
  新农政的甲里指挥使官不大,是九品官,但再小的官也是官!
  而且唐子陵才十八岁,出身平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他没有参加科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