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1270

  五万铁骑组成先头部队,快速向嘉峪关行去。
  至少有三百万石粮食已经囤积在嘉峪关,准备出关护送到敦煌。
  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粮草到了,军队就可以放心大胆出击了。
  这五万铁骑还只是第一批,在皇帝给洪承畴的回信中,是调度十万大军抵达敦煌的。
  而且皇帝给了他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今年甘肃四镇的粮食供给总数要达到800万石。
  以敦煌为例,敦煌今年的粮食总供给要达到300万石。
  300万石就是3.6亿斤,也就是说每个月平均供粮3000万斤。
  即便每个人每天吃10斤,也可以供300万人吃。
  而北京城现在的人口也差不多就300万。
  敦煌现在的总人口才不到4万。
  这明显就是为了囤积粮食,打大仗了。
  三月二十五日,五万西军铁骑抵达嘉峪关。
  由西军都督曹文诏亲自率领,统领西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挥师西进。
  他的任务不仅仅是解除敦煌之围,更是要兵出玉门,直入吐鲁番,打一场灭国战。
  吐鲁番敢大军围困敦煌,贸然与大明开战,现在局面显然没法收场了。
  唯一能停战的就是灭掉吐鲁番,将大明的疆域延伸到西域。
  这是军委会的指令,当然也是皇帝的指令。
  这其实是非常考验从陕西的粮食调度的。
  陕西现在由湖广省供着,粮食的确不怎么缺,但毕竟水泥路还没有修建起来。
  而西部军区不仅仅面临着敦煌之战,此时此刻,瓦剌人的大军在西宁城下肆意的叫嚣着。
  二月的时候,洪承畴就给宁夏巡抚郑崇俭发了军令,命他即刻领兵三万,南下支援西宁。
  西北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与崇祯七年的局面颇为相似,崇祯又面临了两线作战的局面。
  这一次的战争局面,似乎也丝毫不亚于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
  用崇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崇祯十一年的三大战役,都将奠定日后北方的格局,甚至直接影响到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
  甚至有人说,崇祯十一年,是大明朝对外的一个重要转折。
  举世皆敌。
  一旦大明朝打破了这个困局,将会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755章
科技的飞跃
  三月的北京,柳絮飞满城。
  崇祯正在北京制造局,他手里拿着一把短款的燧发枪。
  这种燧发枪是北京制造局刚刚研制出来的第三代燧发枪。
  科技线有一个规律,就是前期迭代速度往往很慢。
  但一旦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人才,以及工业配套,技术突破的速度就会加快。
  例如第一代燧发枪的有效射程是70米,而且精准度非常低,甚至还会出现卡壳、炸膛。
  北京制造局火器局统计过,第一代燧发枪的卡壳率有10%之高,炸膛也有5%。
  到了第二代燧发枪,卡壳率下降到5%,炸膛率下降到2%。
  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此时崇祯手里这把,卡壳率几乎降到了1%,炸膛率下降到0.8%。
  这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说明大明朝的火器制造工艺水平在这十一年中有了极大的改变。
  而第三代的最大革命性突破并不是卡壳率和炸膛率的下降。
  主要有两点:
  一、出现短款燧发枪。
  二、出现后膛枪。
  没错,眼前崇祯手里这把是后膛枪。
  它的结构在之前的燧发枪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动。
  以前无论是燧发枪还是火绳枪,都是从前面的枪口填充弹药,然后用插销将弹药捅进去。
  隔着长长的枪管,将火药捅正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训练。
  而后膛枪则不需要。
  它的燧石附近就有填装火药的孔,将火药填充进去,子弹填充的部位也是在这附近。
  这相当于直接告别了插销。
  大大降低的操作难度。
  具体体现在什么上面呢?
  举个例子。
  第二代燧发枪一分钟开两枪,军中的火枪手精英可以勉强开三枪。
  但是,一旦后膛枪技术成熟后,那些火枪操控精英们,可以在一分钟内开6枪!
  数量直接暴增了一倍。
  更加直观一点,以前的线列阵排队枪毙,一分钟打死对方200人,现在一分钟可以直接打死400人。
  200和400的区别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翻倍。
  事实上,任何数字,一旦放到社会学、行为组织学里去增加,效果是指数级增长的。
  例如从死200人到一下死400人,死亡翻了一倍,但是效果却可能暴涨了10倍。
  因为对方死亡后不仅仅攻击人数减少,士气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摧毁。
  你现在再去看正统历史上,八里桥战役就知道为什么蒙古人败得那么惨了,因为他们遇到的是英军的后膛枪部队。
  这是火枪历史上划时代的。
  崇祯仔细看了看它的结构,毕懋康说道:“陛下,我们测试了有1万次,前后测试了8个月,这把火枪密闭性、以及构造,目前已经是最优者。”
  崇祯看了一眼徐光启,这一年的徐光启已经垂垂老矣,77岁了。
  徐光启说道:“陛下,臣等认为已经没有问题,可以投入军中量产了。”
  一边的袁可立手都有些抖动。
  他没有想到北京制造局居然将火枪改造到如此地步了。
  一旦明军全部更快这种火枪,简直是有如神助。
  而且这种短款的燧发枪,携带非常方便,可以直接携带在腰间。
  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放在布袋里,掏出来后,隐藏在角落里填装好弹药后,做近距离刺杀。
  刺杀的时候,一秒钟都是非常关键的。
  这种远程火器到十米以内的距离做刺杀,成功率绝对比你拿一把匕首要高得多。
  崇祯已经想到了,可以配置给军情处一些精良打造短款燧发枪。
  军情处做情报刺探,甚至还有做暗杀任务的。
  当然,除了短款的后膛燧发枪,还有长款的军用后膛燧发枪。
  刺刀的材质也做了升级,以前的铁打造的,现在一律用钢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