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270

  有没有巧妙的办法?
  当然有!
  一、《金陵日报》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李元起就自己钻进笼子了么?
  二、这不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已经抵达北京了么?
  三、这不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在北京大学成了教授了么?
  四、这不温体仁也已经下放到南京搞事情了么?
  这四点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问题大着呢!
  李元起被抓,是以卖国通敌罪被抓的,在这种北边战事敏感的时期,必然会有一群人开始跟他撇清关系。
  别忘了,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避险,而不是迎难而上。
  举一个例子,你在公司和一个高级总监关系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这个高级总监被查出卖公司商业机密,你会替他求情,还是默默地祈祷不要有人借机耍泼把你跟他联系在一起?
  选择后者是人的本能。
  所以,抓了李元起,借李元起案件搞事情,会威慑到一部分人。
  当然,只是一部分在这里面利益参与不算重的人,促使他们站队。
  这个局面就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分化东南的第一步。
  对东南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到什么程度呢?
  关闭《金陵日报》就有了借口了。
  这一点不需要崇祯给温体仁下指令,卑鄙狡诈的温部长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崇祯在想着,李元起被抓,我们温部长现在肯定压力骤减,大概已经去找他的小红小兰们讨研人生哲学去了。
  至于李元起,算是彻底完蛋了。
  《金陵日报》和卖国贼扯上关系,就这个理由,够不够被关?
  不仅要被关,而且还要严查。
  当然,为了避免事情闹大,只以通敌卖国的名义去查。
  这叫对事不对人,行得正坐得直。
  这是其一。
  其二,提拔郑三俊来北京,一是补充该有的人才,二是给东南的某些人看,朕对东南的人才是非常尊重的。
  不信你看看郑三俊,再看看温体仁,这些都是东南的人。
  这叫树立标杆,东南总有被排挤的人吧?
  来吧,来朕这里来。
  其三、顾炎武和黄宗羲都是东南读书人中的翘楚,他们任职了北京大学,也是在告诉那里的读书人,朕是尊重你们的。
  其四、温体仁南下南京,去找那些报纸的麻烦,他是礼部尚书,以他阴险的手段,要在那里搞点事情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所以,大家其实并没有发现,崇祯早就在无形中对东南挥起了软刀子。
  在入秋之前,将北方几个省的基层官吏整顿一番。
  与此同时,督察司的人在湖广的任务应该差不多了,而且人员配置上应该会相对充足许多,这样下放到江西、广东、广西和四川。
  在今年,基本可以确保新农政的覆盖范围到全国了。
  今年结束,立法院初版的税法应该也就出来了吧?
  一旦税法出来,到时候,再慢慢来找南直隶、浙江和福建这三个最难啃的省算账,就名正言顺了!
  规划是这么规划的,可眼下的事情要办还是得办。
  崇祯立刻给温体仁写了一封信:查办《金陵日报》。
  还没完。
  还有什么?
  有人把粮食卖到建奴那里,主要分了三条路线。
  一是张家口,年初已经被皇帝以查办宣府军政的名义,把路掐断了。
  二是大沽口,大沽口在哪里呢?
  在天津卫东边,那是个很大的渡口,属于渤海湾,冉兴让就从那里卖了不少粮食走了,大沽口有不少官员在冉兴让案中被查出。
  三就是杭州湾。
第92章
寻找背锅侠
  明朝是有海禁的,市舶司早就被废掉了。
  即便是当年的隆庆(崇祯的太爷爷)开关,也不过是开了福建的海澄月湾而已。
  从大明律法上来看,杭州湾是不允许有船随意出海的,但那只停留在大明律法的纸面上。
  这些年,东南沿海该出海的照样在出海,要不然郑芝龙那伙人是怎么来的呢?
  穿越者崇祯是赞同搞海运的,他甚至已经派了周延儒去广州搞市舶司,虽然搞得很低调。
  而杭州湾的船,他之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认了。
  但现在不能默认了,特么的有些人胆子太大了!
  六月二十八日下午,一队队锦衣卫已经抵达了大沽口,除了抓住这一次冉兴让案的涉事官员,便开始临时接管渡口,对这里进行严格的盘查。
  大沽口是朝廷对辽东运输粮食的渡口之一,在这里当官,绝对是肥差中的肥差,一个个都捞得流油。
  例如关宁军、东江镇的不少粮食,都从这边走。
  严格意义来说,大沽口是划到天津卫的管辖区的,天津卫属于京师的行政区,归顺天府管辖。
  前顺天府尹梁廷栋参与倒卖粮食给皇太极被查出来,但当时并未牵扯出大沽口。
  现在大沽口的官员被清查后,不能划归到顺天府了。
  要将他打造成一个军事港口,所以直接划归到登莱巡抚的管辖。
  直接给袁可立去管理,最好能在这里组建出海军来。
  既然是划归到袁可立的管辖,其实就是归军委会管理了,即纳入到军政改制当中做统一整改。
  这算是最合适的一个安排。
  当天崇祯就让军委会颁布了一道命令,让袁可立安排人全面接管大沽口。
  杭州湾呢?
  杭州湾当然是归杭州府管辖,杭州府的的辖制是属于行政事务。
  这件事还不能直接立刻马上下命令,而是得换一种方法。
  第二天,左都御史杨所修就风风火火写了一份弹劾奏疏。
  弹劾谁呢?
  弹劾内阁次辅钱龙锡。
  为什么要弹劾他?
  因为杭州知府刘梦谦是钱龙锡举荐的。
  现在暴出杭州湾有人走私粮食到辽东给建奴,这件事在朝堂上得找人来承担责任。
  从下往上推导,就是你钱龙锡的责任。
  钱龙锡表示也很冤枉,他是推荐了刘梦谦,可杭州湾走私粮食到辽东这事,他一个内阁次辅也管不了啊。
  可杨所修是出了名的疯狗,皇帝这个时候要他咬谁,他就咬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