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9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1270

  和瑞王一起并刊登的,还有几十名宗室成员。
  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被写得非常详细,并且他们是太祖的第几代子孙,之前是什么爵位,后来在做什么,全部写得一清二楚。
  这无疑引起了公愤。
  二月初十,数十名宗室成员被拖出城外斩首。
  此时,在北京城的南街一处茶楼内。
  一个模样清秀的女子正坐在茶楼中饮茶,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北京城内现在可以见到不少外国人,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这些西洋人大多从南洋坐船到天津港,从天津抵达北京。
  “赵小姐,请问今天这报纸写的是什么?”这个欧洲人用比较憋足的汉语问道。
  “说的是一起火器走私案,走私犯都被抓住了,并且被皇帝处斩了,阿尔克斯,你该多学学汉字。”
  “你们东方人太野蛮了,动不动就斩首。”
  “呵呵。”赵清月笑了两声,没有接他的话。
  不多时,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到了,青年推开雅间的门,看见里面一男一女,问道:“那位是赵清月赵小姐。”
  赵清月连忙站起来:“小女子赵清月。”
  青年顿时眼前一亮,原本还有些不愿意来的,顿时觉得这趟来的值。
  “可是王彬王公子?”
  “是我。”
  “冒昧邀请王公子前来,多有打扰。”
  王彬走过去,坐下来说道:“无妨。”
  王彬的目光这才落到一边的洋人身上,他问道:“这位是?”
  “王公子,他就是小女子在信中提到的阿尔克斯阁下,他是红夷人远东总督的儿子。”
  “你是说,想要跟我做生意的是他?”
  “没错,现在红夷人有许多商船在南洋,西方人对大明朝的丝绸、陶瓷、茶叶、香皂等等都非常感兴趣,只要王公子您愿意,我们随时可以一起大赚一笔。”
  王彬看着这个赵清月说道:“为何找我?”
  “谁不知道你们王家在京师是第一丝绸世家,连如梦令都不是你们的对手。”
  王彬笑道:“那你凭什么认为我会与你们合作?”
  “因为足够赚钱。”
  “别忘了,现在大明朝与南洋的贸易并不稳定,前几年还出现了商人的船被海盗劫持一事。”
  “现在不会了,您也不想想,这位阿尔克斯阁下是总督的儿子,有他在,谁敢劫持?”
  “我凭什么信你?”
  赵清月神情地看了一眼王彬,后者微微一笑,赵清月说道:“王公子,小女子晚上可以去您那里详谈一番,可好?”
  王彬说道:“北京城每天都有无数女人想爬上我的床,本公子一般不会答应。”
  “王公子误会了,咱们是谈生意。”
  王彬看了看她,说道:“不要来太晚,本公子每天睡得很早。”
  说完,便起身离去。
  等离去后,阿尔克斯用荷兰语说道:“你们刚才在交流什么?”
  “他答应了。”
  “这就答应了?”
  “没错。”
  阿尔克斯说道:“赵,我不太懂,他真的愿意成为我们的人?”
  “当然愿意,我会让他愿意的。”
第842章
荷兰人死了?
  赵清月说道:“阿尔克斯,你可以再跟我说说,你们是如何革命成功的,如何组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你们真的没有皇帝吗?”
  “我们国家的由商人组成的议会作为权力中心,没有国王,也不会有皇帝,商人组成的议会选出执政者。”
  “所以,并不是有些人独揽大权?”
  “没错,在我们国家,可以享受自由,我们为自己而活。”
  赵清月没有再说话,而是沉思起来。
  “赵,我们认识了好几年了,从未听说过你的父母?”
  “他们已经死了。”
  “哦我的上帝,这实在太不幸了,他们是怎么死的?”
  “是被一个暴君杀死的,这个暴君的军队杀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死了,他们死在金陵。”
  上天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别人告诉你的对错,大多可能是别人人生经历中的一些解释而已。
  正如有很多人当初认为金陵流血夜,造成太多人的死亡,有损皇帝陛下的圣德。
  但这些年下来,金陵城不但没有凋零,反而在新政的大浪潮中,越发的繁荣。
  老百姓不但没有因此穷困潦倒,反而吃饱穿暖。
  至少现在朝堂上不会再有人提及那些事。
  甚至对于皇帝把宗室的这帮人砍了脑袋,大家也不会再骂皇帝这样做对不起列祖列宗。
  毕竟,这些事的的确确在改变着大明。
  实事求是的精神,正在随着新一代人才进入社会,进入朝堂,而慢慢普及。
  倒是大家现在在议论着火车的事,火车动起来了,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追捧。
  也有不少人忍不住去围观。
  事实也证明,一旦火车运行起来,效果立竿见影。
  正月中旬,铁价还很高,到了二月中旬,京城的铁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下来了。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火车从遵化运输大量的铁矿抵达北京。
  尤其是铁矿局,在汇报完最近近一个月从遵化到北京的铁器量后,震惊了整个朝堂。
  无论是主政的内阁,还是民间的商人,都对火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内阁开始积极规划铁路的布局,商人们则渴望铁路能够帮助自己运输货物。
  而北京大学也掀起了一股火车热潮,理科生们开始热情地探讨着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倒是皇帝,安安静静躲在乾清宫,这些天他倒是很安逸地在用显微镜研究着微观世界的一些东西。
  当然,他其实在等待李自成和周延儒的调查结果,但一时间也急不来。
  所以索性有时间就用显微镜做做研究。
  眼前这台显微镜,是汤若望最近制作出来的,可以放大100倍。
  这台显微镜也是汤若望不断打磨,打磨了好几年才出来的。
  不多时,吴有性便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
  “快来,快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