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1357


第三百四十一章
檄文一出天下惊
  偌大的法场之上,四周被京营士卒牢牢的封锁了起来,而在那高台之上,几道身影端坐在监斩台之上。
  楚毅一身蟒服稳坐正中,在其左侧则是身为内阁首辅的焦芳,右侧之人却是身份不一般,赫然是当代衍圣公,孔闻韶。
  楚毅此刻正同孔闻韶低声叙话道:“此番却是劳烦衍圣公不远千里前来京师……”
  孔闻韶闻言连忙道:“督主这是哪里话,陛下相招,我等做为臣子的自当奉命行事。”
  楚毅微微颔首,目光看向正自囚车当中缓缓走出来的朱氏一族的众人,随着楚毅的目光,孔闻韶自然是看到了朱氏一族的族长以及族老。
  朱氏一族随着朱子而兴盛至今,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儒家内部隐隐的压下了孔家的风头。
  要说孔、朱两家关系非常好的话,只怕都没有谁会相信。
  此刻看着朱氏一族落得这般的下场,孔闻韶心中却是感慨万分。
  也就是眼前这位行事肆无忌惮的楚大总管了,否则的话,要是换做其他人,绝对没有那个胆色敢对朱氏一族下如此之狠手。
  甚至此番天子下诏召他入京,做为监斩官一员,孔闻韶都丝毫不怀疑,这建议十之八九是出自楚毅。
  无论朱氏一族是否罪当如此,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便是,朱氏一族在天下文人士子当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若非如此的话,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官员纷纷上书,恳请天子能够赦免朱氏一族。
  要知道几位内阁阁老可是一力压制朝中百官淡化朱氏一族的影响力,可是儒家理学一脉盛行,又岂是几位阁老就能够轻易压下去的。
  恰恰孔家非常识趣,所以楚毅便建议天子召孔闻韶这位当代衍圣公入京,由孔闻韶亲自监斩朱氏一族,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天下文人士子的过激反应。
  楚毅目光自朱氏一族众人身上收回,一脸笑意的看着孔闻韶道:“朱氏一族真是枉为读书人,连天子都敢刺杀,他们眼中怕是根本就没有孔圣人的忠、孝、仁、义,此等文人之中的败类,衍圣公认为该杀不该杀!”
  孔闻韶神色一正冲着楚毅拱手一礼道:“大总管所言甚是,依孔某之见,朱氏一族根本就不配为我辈读书人,老夫决定事后亲书一道檄文,痛斥朱氏一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以告知天下读书人。”
  楚毅闻言不禁轻笑点头道:“衍圣公却是有心了,若是陛下知晓的话,定然会万分高兴的。”
  就在楚毅同孔闻韶低声叙话的时候,一名官员上前低声道:“大总管,时辰到了!”
  楚毅抬起头来,看了看天色,微微点了点头,缓缓起身,而孔闻韶、焦芳几人也随之起身。
  站在高台之上,楚毅目光扫过下方一众案犯,以蒋冕为首,诸多案犯尽皆在场,不少人看到孔闻韶、楚毅、焦芳几人不禁当场破口大骂。
  尤其是朱氏一族几位族老更是冲着孔闻韶大骂不已。
  楚毅微微一叹,伸手将令牌取了过来,随手抛出,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沉声喝道:“时辰已至,行刑!”
  这一日从午时开始一直到傍晚时分,数千案犯尽皆斩首,刽子手换了一波又一波,血腥之气冲天,不少赶来凑热闹远远观望的百姓起初或许还非常之兴奋,然而到了最后,一个个却是惊惧不已的看着那被鲜血染红了的法场。
  此一日过后,京师之中,提楚色变。
  衍圣公孔闻韶却是病倒了,不过仍然是拖着病体在第二天便亲手手书了一道檄文,痛斥朱氏一族之罪行,这一道檄文随着朝廷邸报传遍各处府衙,一时天下文人士子为之哗然。
  幽幽大殿之中,朱厚照端坐其中,下方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楚毅一身蟒服立于朱厚照左侧下首处,居于天子之下,百官之上。
  只听得谷大用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不得不说,经过一番整顿,文武百官对于天子再也不敢小觑,尤其是朱厚照启用了一大批新晋官员。
  这些新晋官员可谓是超拔任用,对于天子还心存几分敬畏,再加上前不久亲眼看着朱厚照御笔一挥,生生诛杀了上百名朝廷官员,就算是以往那些自持身份的老臣,也是再也不敢小觑了天子。
  朱厚照目光扫过下方一众文武官员。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乾清宫毁于大火,以至于陛下寝宫被毁,臣恳请陛下下旨重建乾清宫……”
  一场大火将乾清宫夷为平地,先前朝中局势一直没有安稳下来,如今京城大局已定,自然重建乾清宫也就提升了日程。
  朱厚照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身上道:“王尚书,重修乾清宫之事,朕会自內帑调拨十万两白银出来,工部拿出方案,争取早日重修乾清宫!”
  工部尚书出列恭敬领命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突然之间,奉天殿之外,一名内侍尖声道:“报,江南八百里急报!”
  朱厚照神色一动,沉声道:“宣!”
  朝中一众文武纷纷向着大殿门口处望了过去,一般来说能够动用八百里急报的事情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危之大事。
  对于大明来说,就算是出什么事情,一般也都是北地边镇之地传来急报才是,而江南素来稳定,如今竟然传来八百里急报,不少人自然是非常之疑惑。
  很快就见一名信使被两名金吾卫搀扶着进入大殿当中,拜倒于地,就见那信使颤抖着手自怀中取出一封信函。
  谷大用亲自上前将信函取过,检查了一番,然后呈给天子。
  朱厚照打开信函,目光一扫顿时神色一变,一巴掌拍在桌案之上怒声道:“好,好一个宁王啊,竟然诛杀朝廷官员,起兵造反!”
  朝中官员闻言不禁神色一变,一名官员不禁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此时涉及藩王谋逆,绝对不能够等闲视之,不知这八百里急报是谁人发出!”
  朱厚照一边将信函交给楚毅一边道:“江西按察使王阳明、江西巡抚陈泰联名上奏。”
  很快信函便在内阁几位阁老手中传阅了一遍。
  做为内阁首辅大臣,焦芳深吸一口气道:“陛下,陈泰、王阳明急报,从江西至京城,到现在怕是已经过去了近三日之久,如果说果真如二人信函之中所言之情势紧急的话,只怕这会儿宁王他可能已经……”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其实就算是焦芳不说,朱厚照也能够猜到,这个时候宁王定然已经兵出南昌城了。
  毕竟按照王阳明、陈泰所奏,宁王竟然于三日前在王府设宴,诱杀了南昌知府、南昌守备,江西总兵等十几名江西官员,同时祭天发布清君侧之檄文,正式起兵造反。
  不少官员得知信函当中的内容一个个的震惊不已。
  毕竟宁王所作所为真的是可谓大逆不道,至于说那所谓的清君侧的旗号,大家心知肚明。
  一时之间一众官员的目光尽皆投向了朱厚照。
  朱厚照虽然说显得非常的震怒,但是反应却也没有一众官员所想的那么的激烈,只听得朱厚照沉声道:“几位阁老留下来随朕议事,百官退朝!”
  御书房之中,朱厚照这会儿已经换了一身常服,坐在那里,神色平静的看着几位阁老还有被天子下旨招来的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
  这十几人可以说是大明文武之首脑了,这会儿汇聚在这里,大家看了看朱厚照,再看看坐在那里的楚毅。
  本以为一向做为朱厚照的臂膀的楚毅面对宁王造反反应会非常的激烈,然而出乎他们的预料,楚毅竟然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悠然品茶,好像根本没有得知宁王造反的消息一般。
  陈鼎为人古板、耿直,眼看天子还有楚毅的反应不禁轻咳一声,带着几分急色道:“陛下,大总管,宁王造反却是不容小觑,朝廷必须要尽快拿出应对方略才是啊。”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李文昌捋着胡须道:“陛下,大总管,臣以为宁王不足为虑,区区一藩王,也敢造反,岂不见朱寘鐇起兵,甚至都没有能够出了宁夏便被平定,臣料定宁王也如朱寘鐇一般,雷声大,雨点小,翻不起什么风浪!”
  王华轻咳一声,看了李文昌一眼道:“李都督,宁夏边镇之地,又如何能够与江南相比,要知道宁王在江南素来有贤名,此番举兵,必然有着万全之谋划,最关键的是,自南昌沿江而下,距离南京城只有数百里,若然宁王占据南京城,必成燎原之势,此祸大矣,万望陛下、大都督不可等闲视之啊!”
  楚毅看了五军都督府几位都督一眼,中军都督府一向由英国公张懋执掌,可以说这五军都督府几位都督,除了张懋几人还算有点能力之外,其他之人,不是楚毅看不上,一个个尽皆是尸位素餐之辈。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十万异族入中原
  若非是靠着祖宗荫蔽的话,就凭这些人的能力,又如何能够坐上五军都督的高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五军都督府渐渐成了勋贵养老之地,对于军队的掌控更是越来越加的薄弱。
  这会儿英国公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一副万事不萦于心的模样,楚毅只看英国公的反应就知道他先前在京营之中大开杀戒,安插将领之举让这位老国公生出了几分嫌隙。
  楚毅这会儿一声轻咳,将众人的目光引到了自己的身上来,大家神色一凛,对于楚毅,在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
  可以说胆敢小觑楚毅之人,这会儿要么是下了九幽地府,要么便是为朝廷所通缉,亡命天涯。
  楚毅轻笑一声道:“英国公乃是我大明军中擎天白玉柱,不知老国公对于宁王造反,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楚毅在军中大开杀戒,数十名勋贵子弟因此而丢了性命,脑袋更是被悬挂在军中旗杆之上达数日之久。
  这个消息在场一众官员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楚毅这是同勋贵集团产生了嫌隙。
  张懋抬头看了楚毅一眼,缓缓起身向着朱厚照一礼道:“回禀陛下,老臣愿亲率大军平定宁王之乱!”
  张懋之言不禁让在场一众官员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皆是露出几分苦笑,这位老国公是在说气话吗?
  您老人家都七八十岁的高龄了,虽然说于军中威望极高,但是朝廷还没有到张懋这般的老臣都派出去领兵的程度吧。
  朱厚照闻言轻咳一声道:“英国公忠心可嘉,不过朝中将领众多,区区一个宁王,又如何能够劳动英国公大驾!”
  张懋一脸坚定之色道:“陛下绝不可小觑了宁王,此番陛下斩杀诸多官员,这些官员十之八九出自江南,老臣只怕江南会因此而生变,若然如此,怕是大大半江南要为之变色啊。”
  焦芳等人闻言脸上同样流露出担忧之色,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在场众人可以说没有几个是傻子。
  就算是没有出众的能力,但是眼力劲还是有的。
  以为什么朱厚照还有楚毅会借着木斋公、蒋冕等文武官员逼宫之举而大肆罢黜、斩杀那些与江南联系紧密的官员。
  一方面是蒋冕、谢迁等人妄图掌控天子选立,此举触及了天子之底线,另外一方面也是天子察觉江南势大难制的一次对江南庞大势力的镇压。
  看透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只要不是傻子就能够看出,宁王造反已经不是简单的藩王造反,极有可能是江南势力集团对于天子镇压的一次反扑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