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1357

  如果说单单是宁王造反的话,那么就如李文昌所言,宁王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只需遣派一二得力官员统领地方,最多是稍微花费点时间,便足可以平定宁王之乱。
  但是现在,宁王加上江南庞大的势力集团的话,张懋口中所言,大半江南为之变色的情形并非是不可能出现。
  焦芳看了看楚毅,却是看不出楚毅究竟是什么意思。
  以焦芳对楚毅的了解,宁王蓄养兵马之事绝对瞒不过东厂、锦衣卫的密探,毕竟养个几百人,可能不会被察觉,但是宁王都养了数万大军,要说锦衣卫、东厂连这点都察觉不到的话,那么这大明朝廷也干脆就这么散了算了。
  既然宁王的举动逃不过东厂、锦衣卫的监察,那么以楚毅对东厂、锦衣卫的掌控程度,不敢说对宁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定然也对宁王起兵之事了解个七七八八。
  心中闪过诸般念头,焦芳起身先是向着朱厚照一礼,然后向着张懋道:“老国公忠君为国,这一点大家是知晓的,之事老国公年事已高,陛下又怎么忍心让老国公以年迈之躯再临沙场。”
  张懋缓缓道:“老夫愿为陛下征战沙场,马革裹尸!”
  朱厚照一脸感动之色道:“英国公之忠心,朕心中知晓,平定宁王叛乱虽然重要,可是这京师一样离不开老国公坐镇啊!”
  安抚了英国公,朱厚照看向楚毅,虽然说君臣二人早就已经知晓了宁王起兵之事,而且也针对此做了种种安排,可是朱厚照也清楚,宁王再加上江南,却是不容小觑,一个不小心的话,大明便有可能会丢掉大半个江南。
  御书房之外,一名内侍突然悄然走进房中,谷大用瞥了一眼,连忙上前,就见那内侍将一封信函交给谷大用。
  谷大用看了一眼,脸上露出几分惊讶之色,连忙行至朱厚照身旁,将信函呈于朱厚照。
  无论是那名内侍还是谷大用的举动,御书房当中的几位官员都是看在眼中,纷纷猜测这信函之中到底是什么消息。
  毕竟如果不是极其重要的消息的话,那些内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呈于天子,只有事关紧急之事,才会不管时间、场合,第一时间呈于天子。
  朱厚照打开信函一眼,脸色为之大变。
  楚毅看了朱厚照一眼道:“陛下……”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看了一众文武重臣一眼,缓缓道:“众卿,此急奏乃是五省总督,杨一清呈上,鞑靼出兵十万,直奔我大明而来!”
  “什么!鞑靼叩关?出兵十万?”
  对于杨一清大家自然是不陌生,朱寘鐇叛乱便是由杨一清率军平定,后来天子加封其兵部尚书衔却是命其督掌陕西、宁夏、甘肃、宣府、大同边关军事大权,为五省总督。
  杨一清曾任三边总督,又平定朱寘鐇叛乱,地方上几次大小叛乱也是由杨一清平定,可以说在军事方面有着极强的能力。
  鞑靼一直以来便是大明边患,自土木堡之变,大明与鞑靼、瓦剌交锋当中明显由主动变为被动防守,自此鞑靼、瓦剌不时袭扰大明边镇,宣府、大同这等边镇军事重镇越发的凸显出其重要性。
  朱厚照命杨一清不止执掌三边军政,更是连宣府、大同这等军事重镇也交由你督掌,可见对杨一清的信重。
  就算是在场一众文武对杨一清的能力极有信心,可是那可是十万鞑靼大军啊。
  这些年来,鞑靼虽然说不时寇边,但是更多时候也就是数千人、上万人的规模罢了,劫掠一番便退回草原。
  但是这一次却是不同,鞑靼竟然出兵十万,傻子都知道,鞑靼动用这么多的兵马,绝非是简单的进入大明劫掠一番就能够了结的。
  就算是同楚毅生出几分嫌隙的张懋这会儿也一脸惊色的看向朱厚照,当年土木堡之役,上一代英国公张辅战死沙场,对于张懋来说,可以说记忆深刻。
  对于鞑靼入侵,张懋反应要更为敏感。
  只听得张懋沉声道:“陛下,杨一清可曾言明,此番鞑靼出兵,由何人统帅!”
  楚毅这会儿嘴角挂着几分冷笑道:“鞑靼大汗,达延之子,巴尔斯博罗特王子为先锋,达延汗为中军,十万大军兵分两路,直奔宣府、大同两大军事重镇而来!”
  达延一统鞑靼,压制瓦剌,可以说是草原之上一代枭雄人物,如今达延亲率大军,可见鞑靼人此番入侵,绝非是小打小闹这么简单。
  几位五军都督府都督面色有些苍白,而几位阁老也是眉头紧锁,一脸忧色。
  不管是宁王叛乱还是鞑靼入侵,如果说不是赶在了一起的话,那么以朝廷的实力,足可以应对任何一方。
  然而此番两者竟然在同一时间爆发,哪怕是对于朝廷再有信心,在场的一众文武重臣也生出了忧色。
  哪怕是朱厚照这会儿也是带着几分忧色,不过朱厚照却是看向了楚毅,要知道之所以派杨一清前往边镇,总督三边以及宣府、大同,便是出自楚毅的建议。
  但是无论是楚毅还是朱厚照派遣杨一清坐镇边镇,那也是希望杨一清能够肃清边镇,重整边镇边军,却是没有想过鞑靼人会突然大军进犯。
  楚毅轻轻叩击桌案,脑海之中思绪翻飞,渐渐的楚毅嘴角露出几分笑意。
  注意到楚毅的神色变化,尤其是这会儿大家一脸忧色,独独楚毅露出几分笑意,众人自然是无比疑惑。
  朱厚照轻咳一声看着楚毅道:“大伴,朕都要急坏了,你怎么还能笑的出来!”
  楚毅闻言微微一笑,淡淡的看了一众官员一眼,向着朱厚照道:“陛下不必忧心,臣方才只是想到了一种可能。”
  焦芳不禁急道:“大总管不妨说说看!”
  楚毅缓缓道:“诸位就不觉得奇怪吗,鞑靼人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这出兵的时间几乎与宁王起兵的时间一致……”
  不少人闻言不由眼睛一缩倒吸一口凉气,王华惊呼一声道:“什么,宁王他……他竟然敢勾结鞑靼人,他这是要引异族入侵中原不成?”
  陈鼎气急败坏道:“宁王他可是太祖后裔,我大明与蒙元余孽势不两立,他怎么敢……”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南大劫
  历朝历代,论及得国之正,无过于大明者,太祖朱元璋一介草民,参加义军,高举大旗,驱除鞑靼,恢复华夏衣冠。孟森曾在《明史演义》中言,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宁王身为皇族后裔,竟然勾结鞑靼异族入侵中原,怪不得一众大臣会反应如此之激烈。
  楚毅冷笑一声道:“朱宸濠他连造反都敢,勾结异族对他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历史之上,为了一己私利,勾结异族入侵中原者,不知有多少,也不多他一个朱宸濠。”
  朱厚照面色铁青,如果说宁王造反的话,朱厚照生气归生气,但是也不至于会气得要死,朱宸濠可是太祖后裔,同他一般,血管之中流淌着太祖朱元璋的血液,而朱宸濠竟然勾结鞑靼入侵中原。
  “朱宸濠,皇家没有你这般勾结异族之皇族,朕要命宗人府将宁王一脉自皇册除去,朕要捉了朱宸濠,在太祖陵寝之前将其千刀万剐!”
  能够气的朱厚照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显然朱宸濠真的是触及了天子的底线。
  一众文武重臣眼见朱厚照这般气恼却是无有人为朱宸濠说上一句话。
  本身朱宸濠造反便是大逆不道之罪,现在又勾结异族,就算是千刀万剐也难赎其罪。
  发泄了一通,朱厚照煞气腾腾的盯着楚毅道:“大伴,你告诉朕,朕要如何才能平定宁王之乱,击退鞑靼人的入侵!”
  楚毅冷笑一声道:“十万鞑靼人寇边的确是声势浩大,可是陛下也不必太过惊慌,杨一清上任已有大半年之久,经其一番整顿,三边加上宣府、大同,至少拥有可战之兵十几万,而非是昔日空饷者众多的局面。”
  一众文武听到楚毅这么说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张懋却是冷哼一声道:“大总管莫要忘了,边镇之地绵延上千里,十几万大军放在这么漫长的边境,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十万鞑靼汹汹兵峰!”
  好歹张懋也是知兵之人,所以说他提出的这一点正是大明边镇最大的劣势,毕竟大明身为防守一方,其他不说,单单是宣府、大同一线,大大小小的城镇就有数十之多。
  这么多的城池,鞑靼人入侵之时,有些的确可以暂时性的抛弃,但是一些城池必须要派大军驻守,再加上其他各地也需要兵马驻守,也就是说,到时候真正能够用来同鞑靼人交锋的边军其实最多也就是数万人。
  楚毅看了张懋一眼,不慌不忙道:“英国公所言甚是,不过英国公想来也清楚一点,陕西、甘肃这些地方素来贫瘠,距离京师更是路途遥远,所以历来鞑靼人入侵都不会选择这些边镇。而宣府、大同为京师之屏障,才是瓦剌、鞑靼入侵之首选边镇。”
  张懋道:“那又如何,杨一清一样要在陕西、甘肃等地留下大军防守,所以他最多也就是能够集结数万大军于宣府、大同一线,否则的话,一旦鞑靼人自其他地方入侵,必然势如破竹。数万大军又如何抵挡得住鞑靼人十万兵峰?”
  说着张懋又道:“外有异族入侵,内有藩王谋逆,老夫且问大总管,计将安出?”
  如此情势,至少不是傻子都能够看得出来,如果说大明扛不住的话,不是亡于叛军之手便是亡于异族之手。
  焦芳、王华几人不禁看着楚毅道:“大总管……”
  楚毅长身而起,缓缓向着朱厚照一礼拜下道:“臣请陛下下旨,调京营十万归入杨一清麾下,只需杨一清阻挡鞑靼人一个月便可。”
  朱厚照眼中闪过一道亮光,闻言立刻便道:“朕准了!”
  说着朱厚照向着焦芳道:“焦阁老,内阁速速拟旨,朕加盖印玺,即刻自京营抽调人马,户部、工部、兵部等部门务必准备大军出城所需之军械、粮草,十万京营大军,务必于明日开拔!”
  待到朱厚照下了旨,楚毅再次开口道:“臣请陛下准许臣亲往江南平定宁王之乱!”
  朱厚照闻言不禁神色一变道:“大伴,你要亲自出马?”
  本来按照他和楚毅的谋划,平定宁王之乱根本就用不着楚毅出马的,有他们先前所安排的后手,平定宁王之乱无非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但是很明显,宁王竟然勾结鞑靼人,这却是大大的出乎了楚毅和朱厚照的预料。
  楚毅看着朱厚照道:“陛下,臣会在一个月之内平定宁王叛军,然后携大胜之机,亲自率军北上!”
  朱厚照不禁一阵犹豫,楚毅离开京师的话,他心中便会生出几分不安感来,就好像是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一般。
  看出朱厚照的神色,楚毅神色一正道:“陛下大可不必担心,臣离去之后,陛下可令禁军统领胡翼巡视紫禁城,腾襄四卫巡视京城,英国公坐镇京师,诸位阁老稳定朝堂,陛下还有什么不能安心的?”
  经过先前那一场杀戮,京城之中或许还有一些心怀不轨之辈,但是单凭这些人已经是翻不起一丝风浪。
  吃了一次亏,朱厚照总会有所成长,就算是谢迁、蒋冕等人复生,再想算计朱厚照,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朱厚照沉吟一番,一脸不舍的看着楚毅,缓缓点了点头道:“朕依大伴所请,朕便封大伴为钦差大臣,赐朕随身印玺,全权负责平定宁王之乱,上至藩王,下至平民,一众文武,大伴有先斩后奏之权!”
  众人闻言不禁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楚毅,不得不说朱厚照对楚毅真的是非常之信重,甚至给楚毅先斩后奏之权,就连藩王都可以先斩后奏,也就是说,这大明天下,除了朱厚照这位天子之外,楚毅可以杀任何人。
  楚毅神色凛然,肃声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就在朝中做出应对的同时,江南之地却是一片沸腾。
  就如焦芳等阁老所言,王阳明、陈泰二人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师的时候,宁王已经起兵三日之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