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1357

  李乾顺看了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一眼,脸上带着几分为难之色,然后缓缓地开口道:“朕……朕准了,太子听旨。”
  就见太子李仁孝起身,上前一步道:“孩儿在。”
  李乾顺看着李仁孝道:“朕封你为镇东大总管,督管国中兵马,主迎战大宋之兵事。”
  对于李乾顺将兵权交由李仁孝,在场一众人并不觉得奇怪,要知道李乾顺这一道旨意可是将西夏所有的兵马大权都交给了那所谓的镇东大总管,这种情况下,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李乾顺怕是根本就不敢将之交给其他任何人。
  李仁孝当即便道:“孩儿领命。”
  至于说那些主和派的官员见到这般情形不禁张了张嘴,但是看到李乾顺豁然起身,宣布退朝的时候,再想说什么却是来不及了。
  一些主和派官员想要上前拦下李乾顺,不过却是被同伴拉扯了一下。
  这边西夏有主和派官员前往大宋汴梁城,而太子李仁孝则是征调全国兵马,整军备战。
  西夏好歹也立国近百年之久,兵马不少,尤其是此番可谓是举国之力迎战,短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足足近三十万之多的兵马。
  当然三十万兵马人数的确是不少,可是其中可以算得上是精锐的其实满打满算能够有十万便不错了。
  西平府宁县,数十万兵马聚集在这一座往日里没有一丝名气的下县之中,楚毅率军直奔盐州而来的消息早在数日之前便已经被西夏所探知。
  李仁孝毫不犹豫的便率领所有兵马奔着西平府而来,经过一番的考虑,终于将决战之地选在了宁县。
  宁县之地,方圆数百里皆是一片平原之地,可以说最为适合骑兵作战。
  好歹也是同大宋相持了上百年之久,对于大宋的底细那是再清楚不过了,大宋步卒战力强横,守城之能也是不差,差就差在骑兵太烂了,简直就是上不得台面。
  只不过李仁孝等人也知道,自大金覆灭,大宋自此并不缺少战马,可是战马归战马,骑兵却不是光有战马就能行的。
  大金覆灭不过一年的时间罢了,他们就不信大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支强横的骑兵出来。
  所以说李仁孝将决战之地选择在这一片平原之地,目的便是想要借着西夏骑兵的威势来给大宋当头一棒。
  西夏连环马,铁浮屠那可是威名赫赫,也是西夏人自傲的所在。
  这一日,一队人马出现在西夏兵马大营之外,其中一人纵马而出,赫然是被李乾顺派来的使者。
  李仁孝出了大营,见了那使者,得知使者此来乃是给吐蕃援军带路,李仁孝自是为之大喜。
  要知道随着楚毅所部兵马距离盐州越来越近,李仁孝的心情禁不住变得有些焦虑起来,单凭他们西夏断然不是楚毅的对手,所以李仁孝一直在祈祷着吐蕃的援兵能够尽早的赶来。
  总算是盼星星盼月亮将吐蕃人的援军给盼了过来。
  随着那使者,李仁孝远远的便看到了为首之人赫然是不久前一同前往大雪山拜见佛主的鸠摩智。
  吐蕃国主乃是一国之尊,显然是不可能出现在西夏,却也没有想到此番率领援军而来的竟然会是鸠摩智。
  在鸠摩智身后则是一队散发着肃杀之气的人马,人数不少,但是也不能算多,以李仁孝的经验来看,这一支兵马大概在万余人左右。
  驱马上前,李仁孝向着鸠摩智一礼道:“仁孝见过国师,国师远道而来,助我西夏,仁孝感激不尽。”
  鸠摩智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客气了,此番贫僧率领亲卫军前来,便是要同西夏共襄盛举。”
  李仁孝向着鸠摩智身后看了看,却也没有看到佛主的身影,眼中流露出几分失望之色,而鸠摩智显然是注意到了李仁孝的神色变化道:“太子殿下大可安心,佛主已经下山,该出现的时候,肯定会出现。”
  听得鸠摩智这么说,李仁孝一颗心放了下来,带着几分欢喜之色道:“如此万事俱备,只等楚毅前来送死了。”
  数日过后,浩浩荡荡的大军势如破竹一般便攻破了盐城,打破关卡,直入西夏之地。
  如果说此时十几万大军分散开来的话,必然会给西夏造成一片混乱,但是楚毅目标很是明确,那就是一战定乾坤。
  西夏能够把握到楚毅的行军路线,同样西夏国中的变化,东厂也是调查的清清楚楚,对于西夏太子李仁孝陈兵于西平府,楚毅自是再满意不过。
  如果说西夏躲躲藏藏同他玩游击战的话,说实话,楚毅才是没有心情一点点的去攻略呢,如今李仁孝这么配合的整合西夏兵马与他一战决胜负,那自是再好不过了。
  过了盐城便是一马平川之地,不过原本一日行军四五十里的行军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竟然只是日行二三十里。
  对于宋军行军速度陡然降下来这点,其实李仁孝、鸠摩智等人并不觉得奇怪,显然宋军这是在缓慢行军当中养精蓄锐,不然的话,一路急行军,怕是还没有交战,大军便要崩溃了。
第九百一十五章
天人拜月法相
  随着楚毅所部大军越来越接近宁县之地,双方之间的斥候的相互厮杀已然进入了白热化。
  为了把握对方大军的动态以及查探四方地形,派出斥候自然是极有必要的,双方撒出去了大量的斥候,这种情况下,一旦两方斥候相遇,一场厮杀必不可免。
  不过是短短的两三天时间而已,单单是双方所战死的斥候就不下上千之多。
  宁县十几里之外的一片平原之地,一片连绵十几里的庞然军营出现,正是宋军大营。
  看得出这一处所在是西夏一方谋划好的,方圆数十里之内,也只有这一处位置最为合适。
  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这一处位置正是西夏特意留给大宋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到西夏人的谋划。
  若是换做其他人的话,哪怕是这一处位置再适合不过也断然不会选择这一处位置做为安营扎寨之地。
  可是换做是楚毅的话,楚毅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些,就算是这一处所在极有可能是西夏人特意谋划的,楚毅也浑不在意。
  在一切的谋划以及计谋之下,绝对的力量完全可以打碎一切的谋划。
  对于自身的实力,楚毅从来都是充满了信心,如果说西夏真的有什么阴谋诡计的话,楚毅还真不担心。
  都说水火无情,尤其是对于大军来说,一样要考虑水火的问题,不过这一片平原之地附近根本就没有太大的河流,同样也没有什么放过的条件,显然西夏一方如果想要利用水火来算计他们的话,显然是不大可能。
  关于西夏人有什么谋划,说实话,吕师囊、朱武等人想破了脑袋都没有能够想出一个结果出来。
  西夏大营之中,李仁孝正同鸠摩智以及一众将领在大帐当中议事,一张详细无比的地图正摆在那里。
  鸠摩智佛法精通,修为高深,可是在军事方面却是没有多少天赋,这会儿正带着几分好奇看着李仁孝道:“太子殿下,如今宋军已经按照太子殿下的谋划在十几里外的那一处平原之上驻扎了下来,就是不知道太子殿下为宋人准备了什么惊喜?”
  不只是鸠摩智,就连不少将领也都是一脸好奇的看着李仁孝,毕竟他们非常好奇,李仁孝到底有什么谋划,如今宋军已经就位,当真有什么谋划的话,似乎是可以实施了。
  然而李仁孝在一众人期待的目光当中,反倒是缓缓的摇了摇头道:“诸位,李某并没有什么谋划,就是为了同宋军堂堂正正一战罢了,再多的谋划,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无论水火又或者是其他的算计,怕是在天人强者强横的实力面前根本就威胁不到大军安危。”
  可以想象,如果说真的是以水火攻击的话,还真的制造不了什么混乱,要知道天人强者如果愿意的话,完全可以摧山劈江,便是将一条大河之水引来,天人强者也能够在大地之上开辟出河道将泛滥的大水给引走。
  众人脸上露出几分失望之色,鸠摩智微微点了点头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我们吐蕃与西夏联军,合两国之力,再加上佛主,已然具有足够的实力同大宋一战,因此这一战便要堂堂正正,让宋人输的心服口服。”
  李仁孝笑着道:“虽然说李某并没有什么阴谋算计,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最大的优势便是强大的骑兵,而宋军所驻扎之地乃是一马平川之地的平原,乃是最适合骑兵冲杀的环境了,有此大环境便足够了。”
  显然李仁孝并不是没有算计,只是他的算计并非是如常人所想的一般,他所求的就是那一片能够令骑兵完全发挥出自身战力的大环境罢了。
  这一日,西夏一方在大宋军营之外叫阵,赫然是李仁孝、鸠摩智等人。
  就听得西夏一方一名将领高声呼喝道:“我家太子殿下、鸠摩智国师在此,楚毅何在,还不速来一见。”
  没有多久便见楚毅骑着一匹战马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之下缓缓而来。
  淡淡的看了对面李仁孝、鸠摩智等人一眼,无论是李仁孝还是鸠摩智皆算得上是楚毅的故人。
  从楚毅出现,鸠摩智便自楚毅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压力,不过一想到佛主就隐藏在暗处随时都可能会出手镇压楚毅,那一股看到楚毅所生出的压力自然也就减轻了几分。
  “李仁孝,鸠摩智见过大总管。”
  楚毅目光扫过鸠摩智道:“鸠摩智,你不在吐蕃诵经念佛,身入红尘,趟此浑水,就不怕应了劫数吗?”
  鸠摩智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番为了天下苍生,纵然是阿鼻地狱,贫僧也会坦然面对。”
  李仁孝赞道:“大师悲天悯人,他日必为再世佛陀,为世人所念。”
  楚毅看向李仁孝道:“若是太子你此刻愿意率军投降的话,楚某可以做主,请陛下敕封西夏国主为夏侯,世袭罔替,富贵不绝……”
  李仁孝深吸一口气,缓缓摇了摇头道:“先祖披荆斩棘,四方征战方才开辟了我西夏之国土,后世子孙纵使不肖,却也不可能舍弃祖宗基业,所以大总管怕是要失望了。”
  楚毅微微一叹道:“既如此,此一战却是避无可避了。”
  李仁孝神色郑重道:“纵使战死沙场,也好过苟延残喘,偷生世间。”
  说话之间,李仁孝冲着楚毅拱手道:“明日一早,一决胜负。”
  说完这些,李仁孝冲着鸠摩智点了点头,转身驱马,在数名天人强者的庇护之下奔着大营方向而去。
  跟在楚毅身边的卢俊义、方腊等人看着李仁孝的背影不禁生出了几分欣赏的目光,不过欣赏归欣赏,卢俊义捋着胡须道:“此人若然执掌西夏,必为一代英主。”
  “好一个李仁孝,却是让方某高看其一眼。”
  看得出几人对于李仁孝的印象都是非常的不错,若非是李仁孝的身份的话,卢俊义几人还真的愿意结交这么一位朋友。
  第二天一早,双方相隔十几里远,可是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一股大战之前的凝重气氛。
  一队队的兵马自双方大营当中开拔而出,如果说从高空向下看的话就会发现两道洪流正从两处兵营当中涌出并且奔着对方滚滚而去。
  轰隆隆,足足三万精锐骑兵纵马奔腾直奔着宋军大营方向而来。
  大地一片平坦,可以说再适合骑兵作战不过了,如今数万骑兵发起冲锋,其他不提,单单是那一股声势便足够惊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