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96

  友军部队的力量因为资料不足,这里就不做评估了。非作战部队中,工兵团有2个,各2千人左右,配备有拖拉机各18台,汽车各45台,大车各120辆主要任务为挖掘战壕、修建野战工事、简易道路和野战医院等土木工程。
  按照后勤处的评估:每个工兵团在一日内可以挖掘出1000米长度的标准战壕,其效率是普通部队的20倍,2个工兵团在10天内即可构筑出一个正面长度3公里,纵深3-5公里的三重防线阵地,我们称之为标准A型阵地。
  运输团现有4个,每团汽车为100台,大车为500辆。其预设目标为距离铁路和水上航路30公里以内的防线输送物资,每个运输团一天的运输物资应当能够供应4个团的作战和生活需求。当然,这还有待实战检验。
  最后就是我们的战斗部队,国民革命1、2、3师。其中国民革命第一师的编制最为齐全,2旅6团,并有2个骑兵团和4个炮兵营;第二师2旅5团,骑兵团2个,并有4个炮兵营;第三师含2旅5团,骑兵团1个,并有3个炮兵营。
  总计步兵团16个,骑兵团5个,炮兵营11个。另外训练营中正在训练及待整编部队,尚有步兵团4,骑兵团4,炮兵营4。这些就是军事委员会手中最为可靠的力量。
  另外尚有4个重炮营由我顾问团亲自掌握,其中2个在哈尔滨,2个在青岛。不过不到最后关头,我不建议使用重炮营,因为就连俄国人在远东都没有几门重炮,日本在旅顺也不过才放了一个重炮大队,不会超过6门野战重炮。
  一旦我们过早使用了该类型重炮,很有可能招来日俄双方的怀疑。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接下来对于南满地区的作战规划和假想作战方案,就由霍夫曼少校进行阐述。”
  在鲍尔少校的示意下,霍夫曼少校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雪茄,走到了一侧墙上挂着的北中国地图前,两只白炽灯的灯光打在了地图上,这倒是比白天更能看清地图上的线条来了。
  霍夫曼少校拿起了一根细长的木棍点了点中东铁路上的几个点说道:“第三师主要驻扎于齐齐哈尔附近,第二师和第一师的主力驻扎于哈尔滨附近,此外尚有海参崴留有第一师的总部和训练营。
  虽然第一师组建的较早,且因为有着俄军军官和有作战经验的朝鲜人加入,因此战斗力也是形成较早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以为这只部队已经不适合照着现有编制去进行指挥了。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只部队中的指挥阶层和基层官兵已经完全脱节。旅级以上的军官均为俄人,而这些人因为出身俄军的旧军官,因此我们不可能放心的去使用他们。
  从这只部队一开始组建,旅部和师部就被人为的同基层官兵分开了,旅部和师部在海参崴,而训练完毕的部队却调至了哈尔滨。军事委员会几乎从来没有通过第一师的师、旅层级的指挥系统下达过命令,而都是直接指挥的团、营级军官层。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为了削弱第一师中的俄人力量,我们又采取了抽调俄人官兵组建沙皇保卫军,并以新的训练兵补充空缺。到现在为止,第一师除了技术兵种和一些中、高层指挥官之外,其他位置几乎已经为中国及朝鲜人所瓜分。
  所以我认为,假设想要更有效的指挥第一师,不如干脆把团以下的部队拉出重组,只留下一个指挥框架给第一师。这样第一师就可以继续往框架内装填新兵,最终成为向其他部队支援新血的训练师,我们既可防止俄人用第一师干扰革命军,又能够继续让这只部队为革命军效力。”
  吴川听了连连点头,不由在下方追问道:“霍夫曼少校,那么你打算如何拆分第一师?”
  霍夫曼少校向吴川微微颔首后说道:“请容许我先说一说,革命军对南满的军事行动,然后我再谈一谈如何拆分第一师的计划。”
  吴川笑了笑说道:“当然,您接着说。”
  霍夫曼少校转身指着齐齐哈尔说道:“现在的齐齐哈尔周边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清军的建制力量,而且随着我军攻下长春,黑龙江及吉林北部地区的地方武力都开始陷于观望状态。因此只要我军在南满不出现重大失败,我军所占领的根据地几乎不可能遭遇营级以上规模的公开袭击了。
  因此我建议,第三师除留一个团镇守齐齐哈尔左近之外,主力应当尽快南下,消灭洮南、通辽之清军,然后夺取四平西面的水陆要冲郑家屯。
  郑家屯有水路直通铁岭和奉天,只要守住了这里,清军就无法越过此地进攻长春以西地区,否则就等于放弃自己的后勤。郑家屯往东不到70公里,就是南满铁路四平站,四平距离南满铁路上日军最重要的据点公主岭约50余公里,距离长春100公里。也就是说,公主岭恰好在长春和四平的正中间位置,夺取了这里,就可以封杀住公主岭日军的退路。
  有中东护路军和中东铁路局警察部门的协助,哈尔滨几乎是可以保证安全的。因此第一师、第二师的主力也可尽快南下,以长春为革命军南下的进攻基地。
  第一师应当顺第二松花江而上,攻占吉林、梅河口,再转而夺取四平东面近70公里处的海龙府。这样四平以东的防御势态也就形成了。
  第一师此时应当拆分为两个部分,三个朝鲜团组成朝鲜独立师,进入宽甸、通化地区,对朝鲜境内的游击力量进行支持。并防备日军从鸭绿江一线入侵。
  三个中国团则改组为东路游击师,除了策应第二师进攻四平,并帮助协防四平东面一线外,东路游击师应当尽快深入到安奉铁路沿线,在这一地区建立起服从于革命委员会的武装势力,将整个辽东南地区变为一个大的游击区。
  一旦我军同日军开战,那么此地的武装力量就应当对安奉线和南满线进行破坏。并清除日本在此地的开拓团和工矿企业,使日军不能从本地获得资源补给。
  根据我们手头的资料,长春一地的日军不会超过一个大队,一个团已经足够压制,另外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公主岭有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和一个独立守备队,约5-6000人,以三个团为正面压制,一个团预备。四平地区作为防御阵地,应当有三个团作为守备,二个团作为预备。
  郑家屯和海龙府各需一个团守备,辽东南游击区加上鸭绿江边境的防备,需要4-5个团。故我军假设同日军爆发冲突的话,总共需要15-16个团的兵力。这刚好是我军手头的全部武力,因此若是想要获取在这场冲突中胜利的话,我们必须加快转化被俘和投降清军的力量,使之成为我军力量消耗的补充……”
  坐在吴川身边的朱和中终于有些担心了起来,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同日方爆发冲突的预案想定,但是看着霍夫曼少校在图上一步步细致的推进和兵力分配,他终于有些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场汇报会与其说是讨论革命军南下,倒不如说是一场如何对日方开战的图上作业。
  望着这必然不是一天两天才成型的作战规划,朱和中不由担忧的向吴川耳语道:“吴主席,难道我们真的要对日本开战吗?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恐怕是不可能获胜的。”
  吴川头也不回的小声回道:“假设是一项没有风险的事业,收益就不会高,也就吸引不到别人来投资。你不会以为这些德国人是跑来中国做活菩萨的吧?这是我们该付出的代价,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去完成它,而不是想着会不会输……”
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和中这下算是明白了,吴川手中源源不断的军火和充足的经费是来自哪里了,而这些德国军官们为什么会隐藏身份为革命军训练士兵和搭建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了。
  不过即便是知道了这一事实,他也只能在心里叹上一口气,不再试图说些什么了。虽然为德国人向日本开战,这似乎很难向外界解释。但是即便是孙先生不也是满世界的找投资者推翻满清么,只是各国都不愿意搭理他而已,而日本虽然给过孙先生一点支持,可总是零敲碎打,完全不济什么事。
  假设德国能够这样援助孙先生的话,估计孙先生也是要服从德国人的指令对日开战的,朱和中不由在心里这样安慰着自己。
  因为长春城的入手,东北三省的革命形势显然将会变得更加有利于革命委员会,而三路军队南下最起码也能将四平、郑家屯以北及奉天东部地区纳入到革命委员会的统治。这样革命委员会统治的人口最起码也会扩张到500-1000万,而国民革命军也将迎来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
  于是在两位德军少校的建议下,军事委员会进行了再一次改组,以应对国民革命军编制扩大后的诸项事务,也好让军事委员会更为方便指挥革命军各部队。
  这一次改组,将原先的委员会办公室、参谋后勤部和政治部三个部门扩大成了,办公厅、参谋总部、后勤总部、政治部、科技装备部、军事训练及教育管理部、国防动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审计科九个部门。一时间军事委员会倒是成为了革命委员会的第一大部门,同时也是革命委员会预算最为充足的一个部门。
  当会议散会之后,朱和中等在了门口,等吴川同几位德国军官寒暄完毕出门,他才走了上去对吴川汇报道:“军事情报处的部门是搭好了,不过参谋部和军队里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来领导这个部门。他们要么不明白什么是情报收集,难以胜任这个岗位;要么就是把情报处当成了古代的东厂,拒绝被调任。我看是不是从外部引进一个人过来?”
  吴川楞了一下,便停下脚步看着他问道:“可靠吗?是什么来历?”
  朱和中马上说道:“宾步程,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留学生,学习机械工程的,和我一样都追随过孙先生。他比我早毕业,2年前就回国了,现在是粤汉铁路局工程师,我之前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能过来东北一起干一番大事,没想到他就丢下工作跑来了。我觉得,他完全可以领导组建这样一个部门。”
  吴川有些诧异的说道:“学机械工程的办情报处?这有些暴殄天物了吧?这样,明天一早你请他过来和我谈一谈,等我和他谈过之后再说。”
  直到走进了吴川居住办公的小院内,宾步程还是一直摇着头对朱和中说道:“子英,我来不是想要向你要官做的,我是真的想要做点关于机械方面的工作。我们偌大一个国家,可是连一台机器都不能自己生产,这实在是太过悲哀了。
  你和我一样都去过柏林,我想你也应该清楚,德国之所以强大,不是在于是否立宪,而是德国那些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工厂。这什么军事情报处我实在是干不了,你不如让我去军工厂修理机器吧,这个我肯定能够干好。”
  对于面前这位前辈的要求,朱和中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觉得自己还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在他看来,这军事情报处今后必然会是一个极为有力的部门,因此让自己相熟知道底细的人负责这一块,也就不用担心会出什么幺蛾子了。
  自从昨日革命军攻下长春和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革命委员会的行情一时就看涨了起来。之前虽然革命委员会打下了哈尔滨,把那些本地官吏都逮捕了起来,然后颁发了革命委员会的市场规范公告。但是那些哈尔滨的中国商人们却并不怎么理睬革命委员会的公告,总是要求照着老规矩办,哪怕革命委员会派出人员上门劝说也是如此。
  但是随着昨日这些消息的传开,这些市面上的商号就立刻自发的照着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市场行为规范开始整改了。原本对于革命委员会敬而远之的哈尔滨商会头面人物,这下也跑来向革命委员会所在的道署衙门问长问短,打听有没有报效革命的机会。更有一些哈尔滨咨议局的议员们,专程跑来革命委员会递交请愿书,认为应当召开议会,早定共和。
  一时之间,原本还被这些绅商大户认为难以成事,恐为王者前驱的革命委员会,突然就脱离了草台班子无人问津的状态,成为了真正被人依靠的政权。在这样的微妙局势下,革命委员会的成员们自然是各个振奋,认为革命成功在即,大家是不是该分一分胜利果实了?
  朱和中原本也是有点这样的心态,虽然吴川之前每次开会都三番四次的重申,推翻满清王朝并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革命的开始,之后大家要准备投身于更为艰难的国家建设当中去。但同满是担忧的吴川相比,大多数委员还是极为乐观的。
  比如同盟会出身的一些委员就认为,建设国家怎么可能会比打倒满清朝廷困难?以中国的历史来看,只要理顺了政治上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只要宽养民力,中国经济就能慢慢恢复起来。除了蒙元之外,还没有一个新王朝在一开始就走下坡路的。
  当然,这样的话委员们是不敢当着吴川的面说的,不过吴川也无法让他们扭转这样的认识。只是昨日朱和中参加过了军事顾问团组织的秘密会议之后,便不得不放弃了革命即将胜利的念头。一旦和日本开战,革命委员会能够退回北满固守就算不错了,那里还轮得到他们进关去接手革命的胜利果实。
  只是朱和中虽然大感沮丧,却也知道自己是无法反对这一计划的。假设这只是吴川的想法,他倒还可以试着去劝说,他相信吴川自己也未必会想要这样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毕竟对于一个能够打败俄国的东亚列强,就算是统一着全国的满清都无法想象能够战胜,更何况是连东三省都没有占完全的革命委员会。
  他只能相信,吴川应当还会有着什么后手。毕竟这位革命委员会的主席都能把俄国人指挥的团团转了,没有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配合,革命委员会也不可能轻易的夺下大半个北满。假设有俄、德两国在身后支持,这场战争倒也不是没得打,若是再有什么后手在后,那还真有可能上演一场奇迹。
  作为一名见识广博的留学生,朱和中自然明白向列强妥协后入关建立新民国,和打败了其中一位列强后再问鼎天下,对于新政权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前者虽然能够轻易的推到旧王朝建立一个新政权,但却未必能够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即便是各列强也不会因为这样的新政府而放弃自己在华的任何利益。
  这样一来,除非新政府在日后能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施政才能,否则休想获得各省的尊重,甚至于连权威也未必及得上被打倒的旧王朝。毕竟革命到了今日,没人不会以为满清会倒下,因此即便有人打倒了清王朝,功劳也不会全然放在其身上,大家会觉得自己也能办到。
  而唯有在入关之前击败了一个列强,收回了一部分失去的权利,对于中国各省来说才真是众望所归。大家起来革命的目的,不就是因为满清无法守护中国之利益了么。当然,直到现在为止,除了革命委员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声称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外,其他革命党人都未能提出这样的口号。
  即便是拿卖国责难满清的同盟会,真正到了起义的时候,也决口不提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事项。为人所不能,自然也就能够折服各省人心,从而让天下人知道革命委员会和旧王朝终究是不一样的。
  朱和中虽然从理智上觉得这一仗不应该打,但是从情感上来说,他是支持打这一仗的。毕竟这一仗要是打赢了,天下再无难事。而在俄、德两国支持下的对日开战,也是中国从来没有过的机遇。
  至于那些亲日委员们所倡导的日中携手对抗白种人的说法,朱和中是嗤之以鼻的。若是日本真的想要扶持中国对抗欧美列强,又为何要强迫中国出让南满铁路等各项权益呢?在这一点上,他还是认同吴川的判断的。日本作为一个后发的帝国主义,必然是要通过吞噬中国的血肉成长起来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才是现在和将来的首要敌人。
  朱和中一边走上了木廊拉开了小楼的正门,一边对着身后的宾步程安抚道:“好,好,什么都等你和吴主席见完再说。吴主席只说要见一见你,并没说立刻就任命你做军事情报处的处长啊,你也别想太多了……”
  宾步程这才住了口,快步跟了上去,走进了有些昏暗的玄关内。皮鞋踏在木地板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很快就有卫兵将两人拦了下来,然后将他们引去了一楼的餐厅内。
  正享用着早餐的吴川看到两人后便招呼道:“你们来的这么早,想必也没用餐,那就一起用点。我们边吃边聊,云荣添两副碗筷。”
  宾步程看了一眼餐桌,发觉吴川面前也就一碗白粥、一碟小菜和两只馅饼,倒是一点都不西化,这倒是满合他胃口的。好些留学生从国外回来,没学到什么本事,倒是食必牛奶面包,说话必带几句洋文,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身份是的。
  宾步程出声感谢了一句,便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一边喝着白粥,一边同吴川聊起了自己。这种自来熟的表现,倒是让朱和中楞了好一会。
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吴川聊了几句工业上的事,发觉对方在这方面的了解也就是比国内的普通人好上一些,宾步程于是便坦然的说道:“其实我这次之所以来东北,参加革命是一个想法,另外一个想法便是希望能够在革命委员会的帮助下建立一个工业技术培训学校。想要办工厂,没有技术人员是不行的。而没有了工厂,我们就不能制造出大炮和炮弹去打倒革命的敌人。如果可以的话,我很愿意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或者也可先为革命军办理一个军工厂,解决革命军在弹药方面的需求。”
  对于宾步程的直爽性格,吴川还是蛮喜欢的,虽然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工业技术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同对方的谈话中他倒是可以感受到,对方还是相当了解机械方面的技术的,否则就不会在他表现出无知之前迅速的转移话题了。
  放下了碗筷的吴川正思考着如何安排这位德国工科留学生,朱和中则有些紧张的望着他,颇有些担心对方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毕竟今日他带来的应当是军事情报处负责人的人选,而不是工业技术培训学校的负责人人选。
  不过吴川显然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思考,他很快就对着坐在自己侧面的宾步程问道:“宾先生,假设革命委员会想要成立自己的一整套工业体系,就是从挖矿开始,包括冶炼钢铁、化学原料合成、制造零部件到组合成完整的工业品等生产过程在内的制造工厂,您认为我们应当从何处着手?”
  刚刚和吴川的谈话,让宾步程觉得就革命方面,吴川其实并不如孙先生那么的充满激情。当年他同朱和中等欧洲留学生前往拜会孙先生时,孙先生可以对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谈论革命从早到晚,哪怕是平日里对于革命不怎么感冒的同学,也会为其言辞所打动。
  当然,事后冷静下来一想,孙先生对于革命的言论似乎过于乐观而不怎么符合中国实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当着孙先生的面愿意签字发誓参加革命,事后又很快反悔不干了。相比较而言,在领袖气质方面,吴川显然是不及孙先生的。
  吴川刚刚同他即便谈起革命,也只是寥寥几语就介绍完毕,并没有就革命前景给与什么展望。这其实颇让宾步程感到意外的,在他的印象里但凡是组织革命的领导者,几乎都是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着革命展开谈话的,毕竟在中国赞成和了解革命的人并不多,只有每时每刻不忘宣传,方才能使得革命两字深入人心。
  而在建设事业方面,吴川倒是比孙先生务实了一些,至少他们之间的谈话中,对方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无知。和空有建设热忱的孙先生相比,这位至少还是了解什么是工业的,当然程度还是不能同他自己相比的。
  可就在宾步程觉得自己已经大致了解这位吴主席的底细时,却不料对方居然抛出了这样一个大题目来给他。老实说这个课题也正是他一直在研究的,只是他并没有得出一个完全的结论出来。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人能够从宏观层面把工业革命发展以来的历史梳理一遍,并让人随意的查阅。
  吴川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宾步程沉默了好一阵,方才认真而谨慎的回答道:“在欧洲,发展工业一直都有两种道路之争。第一种是英国式道路,先民生而后机器工业……第二种是德国式道路,以重化工业为基础……
  走英国式道路其实是最为稳当的,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积累资本以投入耗资巨大的钢铁厂、化工厂,不会向外借太多的债务。走德国式道路虽然快速,但是先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且需要一个得天独厚的鲁尔区,没有这样一个适合发展重工业基地的区域,恐怕是很难复制德国式道路的。
  以革命委员会治下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来看,我以为可以试一试折中道路,以东北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粮食加工工业,然后再从农业中积累资本发展重化工工业。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假设,如果要想得到更为确切的方案,还要容许我对东三省的资源做一个综合的考察之后再做结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