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96

  只是陈光远虽然沉默了下去,但王占元却突然站在了他这边说道:“军统,我觉得陈协统说的还是不错的。听说今天早上南次郎参谋去接应公主岭日军南下的计划失败了,这样一来乱党这是把大岛都督和公主岭的日军给包了个饺子啊。
  出了这么大一个事件,日本人不增兵报复乱党是不可能的。之前日本人的军队在本地数量不多,就开始对着我们指手画脚了,要是让日军从朝鲜调来一个师团,搞不好我们要被他们逼着去冲乱党的阵地啊。
  南满的铁路虽然被日本人给控制了,不过奉天除了铁路之外还有河流啊,辽河从营口、奉天、铁岭一直通到郑家屯,运输物资的能力也不逊色于铁路线。
  我们何不移师前往进攻西面的郑家屯,若是能够攻下郑家屯,就可以背靠辽河向北进攻,或是攻击长春,或是向北直入松花江流域,可比闷头打四平选择多的多了。”
  就在冯国璋站在地图前细细思考着王占元的话时,一名卫兵突然进门向他报告,说是南次郎带着一队日本兵过来拜访他。冯国璋虽然有些意外对方现在怎么还有心情跑来见自己,但还是让卫兵将南次郎带来了客厅会面。
  站在客厅台阶上的冯国璋看到南次郎身边的人,不由有些诧异的说道:“怎么川村将军也来了,我这就失礼了,应该亲自出门迎接你的。”
  也许在日本军队系统内,作为天皇在军中代表的参谋们要比那些带兵的将领地位更高,但是在大清的军队中,参谋却不过是替将领处理文书工作的普通属官,比之带兵的将领地位要低的多。日清两国虽然都学习的德国军制,但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大清的新军其实比之日本陆军更多的留下了旧军队的残余,不过是一只剪了辫子的封建军队罢了。
  川村宗五郎向冯国璋鞠躬回礼之后,就恢复了笔直的站姿向其客气却又带着点命令式的口吻说道:“今次冒昧前来拜访阁下,实是有事向阁下相求,还请阁下接受我的拜托。”
  冯国璋皱了下眉头,却又很快松开,保持着笑容说道:“还请南参谋和川村将军进客厅说话吧,就算事情再怎么急迫,也不至于站在门口交谈……”
  川村和南次郎两人对着身后的卫队吩咐了几句,就跟着冯国璋进入了客厅。随着卫兵为两名客人奉上茶水之后,坐在主位上的冯国璋才向两人问道:“川村将军究竟有什么事要拜托我,要是我办得到的话,一定会替你去办的。”
  川村对着南次郎打了个眼色,南次郎就接过了冯国璋的话语回道:“川村旅团长希望明日第一军能够配合第九旅团向乱党发起进攻,我们想要打通四平到公主岭之间的铁路线,把乱党驱离出铁路线东西15里的范围。”
  冯国璋听后迟疑了一下问道:“打通北上的铁路线固然是好事,可是我想知道贵军希望我军如何配合?贵军打算集结多少兵力发起这场进攻?”
  在台湾生活了十多年的川村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我们希望贵军能够保护我军的两翼和后路,特别是四平东西两边的制高点,塔子山和三道林子。这样我们就能全力以赴的进行打通北上铁路线的任务了。
  本次进攻,我军差不多准备了4000兵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许三天之后,旅顺还有一个步兵联队前来支援,这样我们就能凑起7000兵力,和贵军汇合一处后,总兵力已经超过了22000人,这足以让我们打到公主岭,而不用担心中了对面乱党的包围了。”
  冯国璋沉吟了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贵军不等到3天之后援军到达时再发起进攻?我相信川村将军应该明白,组织好兵力再进攻,肯定比一波一波的往战场增兵更为合理。
  而且,联军想要安全的打通北上的铁路线,先消灭四平西面的敌人不是优先选择吗?这样把乱党驱逐出铁路沿线,并不能完全解除他们对于铁路线的威胁,反而会拉长我军的防御线,这会让联军陷入极危险的地步的。”
  南次郎看了看左右,方才对着冯国璋小声说道:“我们需要尽快打通前往公主岭的通道,之后再放弃阵地退回四平也是可以的。当然,主攻的任务我们会自己去干,我们只需要贵军帮助我们守住后路就可以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冯国璋立刻明白了过来,日方这次想要发动的打通向北交通线的作战,目的并不是为了破坏乱党的防御战略,而是想要为公主岭的日军解围。
  他迟疑了数秒之后,也就毫不遮掩的向南次郎问道:“外面疯传,大岛都督和其所率领的部队有被乱党围歼的危险,难道是真的吗?”
  南次郎和川村宗五郎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便摇着头说道:“围歼一说实属无稽之谈,不过大岛都督和第五师团的部分部队被乱党包围于公主岭,这倒是事实。
  不过公主岭从俄国人开始经营,到了我国手中又经营了五、六年,防御工事可谓是极完备矣,乱党想要攻破公主岭的防御工事,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乱党围困公主岭一事不假,但是说歼灭就太过了。
  只是此次乱党突然对我国发难的时候,正好是大岛都督带着第五师团一部北上巡视满铁沿线,现在乱党围攻满铁公主岭附属地,正好把大岛都督和大谷师团长等人都围在了公主岭营地内。
  虽然大岛都督他们现在并无生命危险,但是这对于我国的声誉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国政府并不愿意乱党拿着围困了我国关东都督和一个常备师团师团长的事情来宣传自己,所以我和川村旅团长才会请求贵军协助,帮助我军打通前往公主岭的通道。
  这不是为了解救什么人,包括大岛都督在内以下的我国官兵现在都很安全,我们只是为了以正视听,防止乱党污蔑皇军的荣誉,以破坏帝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南次郎对于冯国璋解释的越是详细,冯国璋心里便越是认定大岛都督他们果然是危险了,因为这位南参谋今天的话实在是多了些,对于自己的态度也太过诚恳了些。
  北洋军中并不缺乏日本教官,北洋新军的练兵顾问兼北洋督练公所总翻译官班志超,其实就是日本人,陆大14期军刀组毕业的坂西利八郎。这位在北洋将领中深受好评的日本顾问,即便再怎么和北洋将领交情深厚,往往也会在谈话中不自觉的露出对于中国的轻视态度。
  因此,如果不是日本人真的遇到了天大的难题,显然不会以这样的态度向他求援的。不过心里明白归明白,冯国璋却并没有点破这一层,而是露出了为难的表情说道:“本官是相信两位的说法的,但是现在外面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不少官兵已经毫无战心,就连一些中层以上的军官都起了先稳住战线观望形势的心思。
  大家都是领军之人,想必两位也清楚,在这样局势下要是不先休战几日整理军中混乱的思想,反而要求他们继续向乱党进攻,我担心军队也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状况。真要演变成了这样的局面,对于贵军和我方来说都将会是个灾难。”
  南次郎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川村少将却拦住了他,向着冯国璋认真的问道:“那么冯军统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冯国璋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原本按照朝廷的旨意,乃是贵军配合我军消灭乱党。不过现在贵军遇到了这样的难处,作为友军我们还是应当竭力支持你们的。
  保护贵军的后路和两翼,这点没有问题。不过限于我军军心不稳的情况,这次作战我军不会越过十家堡以北,这是我唯一的要求。如果贵军不同意的话,那么还请多等上几天,等我梳理好了军中混乱的思想,安定了军心之后再发起作战。”
  十家堡是四平以北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距离四平约30华里不到。由十家堡到公主岭,大约还有近80华里的道路。也就是说,清军只肯保卫从四平到公主岭总道路四分之一的距离,这显然是大大的出乎于南次郎和川村少将两人的预料的。
  南次郎对于冯国璋的这个建议自然是坚决反对的,但是双方争执了许久,冯国璋也依然不肯让步,表示如果两人不同意的话,就将作战计划延后,等到援军上来之后再做打算。这显然也是两人不能接受的提议,毕竟他们现在就是在同时间做竞跑,要真让支那革命党在他们抵达之前攻下了公主岭,那么就算他们之后能够打通前往长春的铁路线也没什么卵用了。
  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之后,眼见这个事情将要变为僵局的时候,川村终于退让了一步向冯国璋说道:“既然冯军统执意坚持,那么不如大家各退一步。
  贵军主力可以停留在十家堡以南,但我希望贵军能够派出少量部队,替我军做沿铁路线的警备工作,这应该总不难吧?”
  冯国璋沉默了数秒之后,便一拍大腿大声说道:“总要给川村将军一个面子,我就拼着被下面的官兵埋怨,也要让他们接受这个要求的。”
  听了冯国璋这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语气,南次郎和川村两人都是憋了一肚子气,于是草草和对方沟通了一下作战计划,便婉言谢绝了冯国璋留下两人用餐的邀请,匆匆离开了冯国璋在双庙子的第一军司令部。
  另一边,距离公主岭火车站西北方10多里处的后三门村里,这个原本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关外普通村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人马鼎沸的热闹小城了。
  从长春而下的中路军和从朝阳坡西来的西路军,这两只军队的指挥部眼下就汇合在了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荒野小村中。
  虽说根据军事委员会各管一块的防区作战思路,中路军和西路军所属并不能交叉指挥,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做不到这样泾渭分明的划分。如果没有第二师的支持,以第三师的兵力是无法独立撑起广阔的东路防区的。比如朝阳坡、八屋两地的后备兵力,就是从第二师调出的第10、12团。
  而对于中路军来说,没有西两路军队的配合,也是不能这么快的攻到公主岭下,并将日军围困在公主岭为中心的狭小地域内的。
  加上当前的形势一片大好,眼看着就能把日本第五师团的一部歼灭于眼前,还有可能抓获一名日本陆军大将,因此两路军队汇合之后气氛就融洽的很,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准备着,试图去获得俘获日军大将的功劳。
  只是中路军和西路军的军官们并没有等来军事委员会对于他们提出的作战计划的批准,而是给他们发来了一个完全推翻他们计划的新方案。
  在村子东南方一幢三进大院内,十几名高级军官正盘腿坐在东厢房内的万字炕上讨论着,军事委员会发来的电报。
  “肉都放到锅里了,眼看着就要炖烂了,这个时候却来个围而不攻,那些委员们难道就不怕煮熟了的鸭子也会飞吗?”一名第三师的军官最先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倒是有好几名军官出声附和着他。
  匆匆赶来传达军事委员会命令的梁廷栋看了这几名军官一眼,依然保持着沉默。在革命中迅速成熟起来的他心里明白,这几位官兵并不是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而是担心肉吃不到自己嘴里。
  眼下公主岭的日军被歼灭其实并没有什么叫人意外的,失去了火炮支持的日军,在具备优势炮火、重机枪和兵力的状况下,要是还能出什么意外,那才叫见鬼。但是对于革命委员会第一次对外战争中的大胜绩,由谁来领取这份功劳,对于个人来说显然是意义大不一般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除了镇南关大捷之外,中国军队还从没有赢得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胜利,自然人人都想做一把民族英雄的。军事委员会下达的围而不攻的命令,无疑是拦阻了某些人的名利之路,让他们口出抱怨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这样的抱怨终究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值得在这样的会议中进行批评,所以梁廷栋只是记下了几人的名字,并没有出言对他们进行批评。
  当然,也不是所有军官都只想着自己的荣誉的,比如从郭家店赶来参加会议的17团团长张海潮就反对道:“我觉得军事委员会的指示是正确的,烂在锅里的肉什么时候吃都行,我们还是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有可能前来救援公主岭日军的援军身上,狠狠的打击这些日军的有生力量,才能为今后的防御作战减轻压力。
  而且,被围困在公主岭的日军虽然失去了攻坚能力,但并没有失去守备的能力。我认为过于轻视日军的战斗力,对于我们的士兵来说也是不利的。一旦日军从进攻转入防御,没有火炮支援的缺点对他们的战斗力影响就少了许多。
  我想大家也很清楚,壕沟对于防御炮击还是很有效的。所以我们如果一门心思的去解决公主岭的日军,必然会给我们的部队带来不小的伤亡,毕竟我们的士兵在训练和组织度上都是远远逊色于日军的。故对于公主岭的日军,强攻不如围困,只有先让他们失去了突围获救的希望,我们才能以尽可能小的伤亡消灭整个公主岭的日军……”
第三百一十九章
  作为郭家店保卫战的指挥者,张海潮的主张还是比较受重视的,毕竟正是步兵第17团牢牢挡住了南北两只日军部队的突击,大家才能坐在这里谈论如何吃掉公主岭据守的日军。眼下这场胜利之宴,倒是有大半的功劳出自17步兵团。
  作为一只新组建不久的军队,国民革命军的军官来源复杂,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甚至连山头主义都还没有竖立起来。虽然军中的留日学生、东北讲武堂、满清新军军官、工人及知识分子各自有一个没有明说的小圈子,但这些小圈子不过是出身相近军官的一种自发靠拢联络感情,并不是有什么人组织起来搞小团体。
  再加上军中的政委组织和军政大学的不定期培训班,这种依靠私人感情形成的小圈子,一直都是被打压拆散的对象,自然也就不会如南方革命党人那样,革命刚刚成功,就有人开始拉帮结派搞政治斗争,结果让原本做革命军政府吉祥物的黎元洪,现在倒是成了真正的革命军政府领袖了。
  正是因为这只新军队完全抛弃了过去旧军队的一切规矩,又打散了军中的私人团体,也就使得这只军队形成了这样的思想:一是服从于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二便是依赖于各自的战绩说话。
  第一条是铁律,政委组织、后勤组织和参谋组织,这种伴随工业化而发展起来的职责明确的专业分工,使得旧军队中军事主官管理一切的独裁制度趋向于瓦解,使得国民革命军向着现代军队的组织方向迈步前进着。
  试图在这样的组织体系下发展个人的小团体,无疑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有这样能力的人,完全可以直接谋求取代吴川的位置,接手其在共和党、革命委员会的权力,而不用另搞一套了。毕竟现在的共和党和革命委员会,并不是吴川一个人说了算的政治组织。
  革命军扩张迅速自然不会有论资排辈的情况出现,又加上共和党对于军中小团体的打击,于是军官的任命升迁,讲人情的少而论功绩的多了。这就好像是当初北洋在小站练兵,一切都以能不能打仗为优先考量,故朝气蓬勃,人才自然也就辈出不穷了。
  如今日北洋之将领,昔日不过是农夫、小贩、童生出身的极多。只是在大清这酱缸里混的久了,北洋新军也就染上了未老先衰的毛病。第一代的北洋将领还没有退役,这支军队就开始堕落腐化,军中人事盘根错节,再无当初在小站练兵时,为国战而编练军队的蓬勃朝气了。
  处于新生期的国民革命军充满着无限活力,就算如张绍曾、蓝天蔚这样的起义军领袖,也不得不服从于革命委员会的命令,放弃自己的军队接受军事委员会的改造。此前不肯放权的张绍曾带着20镇南下,结果就被北洋军给教育了,最后还是老实的回来接受革命委员会的教育,这已经成为了最好的教育样板。
  是以,坐在这间屋子里的军官们,对于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虽然有所抱怨,却也没有人敢自说自话,表示要带着自己的部队独走的。
  随着张海潮对于军事委员会指示的支持,选择服从于军事委员会指示的军官们也就多了起来。第三师的师长张孝准自然是支持自己部下的主张的,第三师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获得了太多荣誉,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去争夺最后一击的功劳。
  中路军的一些军官虽然有着和军事委员会的不同想法,但是中路军指挥官吴禄贞却没有支持他们。吴禄贞并不是对于军事委员会的指示毫无看法,他内心其实是想着夜长梦多,应该先把嘴里的肉吃了再寻找下一次的战机的。
  但是,这次将日军包围于公主岭,中路军几乎没有立下什么主要功劳,几乎都是西路军打的硬仗。吴禄贞一向心高气傲,虽然在奉天城外受到了冯国璋的教育,但他对于抢夺别人功劳这种事还是敬谢不敏的。既然把大岛都督以下包围于公主岭不是他所率领的部队立下的功绩,对于这最后歼灭日军一击的功绩,他其实是不想去拿的。
  因此既然有军事委员会的指示,第三师又愿意服从,他也就不理会部下的眼色,同样选择了支持对公主岭围而不攻,等待阻击消灭日军的援军的指示了。
  第四师的蓝天蔚尚在长春,而梁廷栋又不可能反对军事委员会的指示。政委的主要任务,原本就是要确保共和党和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能够在军中落实。于是会议很快就变成了,要如何落实军事委员会指示的讨论。
  对于如何落实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吴禄贞和张孝准两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看法。吴禄贞一开始就表明了立场说道:“第三师在前期的作战中表现的极为出色,对于第三师的战绩第二师是钦佩的。
  不过第三师现在的摊子也铺的太大了些,从郑家屯到四平,从四平到公主岭,连八屋和朝阳坡两个后勤支撑点也要第三师看顾起来。这兵力也差不多用到了极点。
  遵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和我们中路军应尽的职责,我认为第三师可以将郭家店到四平一带的防御阵地交给我部。接下来就请第三师保护我军侧翼和看住公主岭的日军,顺便修整一下部队。至于阻击敌军北上和围点打援的任务,可由我中路军负担起来……”
  不要说张孝准,就是第三师的军官们都是难以接受吴禄贞的主张的。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四平-郑家屯的防线建立起来,眼下公主岭的日军又被包围了起来,接下来就是毫无后顾之忧的防御作战,把四平到郭家店的防区交给中路军,他们岂不是白忙活了么。功劳这种东西,有谁会嫌多?
  因此张孝准立刻就反驳道:“我觉得这样做不大合适,我们第三师好歹在朝阳坡、郭家店、四平三处地方面对过敌军的进攻作战,对于现在的堑壕战作战有一定的心得。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没有接触过堑壕战的第二师接手我们的防区,我担心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也许会出现问题。我看倒不如这样,第二师以围困公主岭、保护交通线和支援我部为主,至于前沿防御作战则还是以我部为主……”
  张孝准这话倒是确确实实把第二师的军官们给激怒了,他们是想要抢第三师的功劳,但也绝没有想过一直给第三师打下手。第17团和第18团都已经被军事委员会下令嘉奖,第17团不仅获得了郭家店英雄团的称号,其下属49营更是得到了钢铁49营的荣誉称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