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596

  虽然国民革命军才创建不久,这些官兵们还不明白,这样的荣誉称号到底有什么意义。毕竟按照中国过去的历史,荣誉这种东西都是嘉奖给个人的,而不是给与一个集体的。不过依然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这荣誉称号听起来还是蛮有气势的。
  有第一师被拆分的经验,虽然军事委员会考虑的是第一师中俄国人、朝鲜人太多,方才做出了限制。但是对于国民革命军的官兵来说,他们是不大清楚军事委员会的考量的,他们只看到排在自己之前的第一师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就沦落为训练新兵的专门部队了。
  这令第二师上下很有危机感,生怕自己会变成第二个第一师,被丢在那个角落里训练新兵,最后慢慢被人遗忘。而按照张孝准的提议,第二师就真变成第三师的后勤支援部队了,真要这么弄下去,第二师距离第一师的距离似乎也不远了。
  在这样的战争期间,军事委员会的资源一直都是向前线部队倾斜,特别是能够顶住敌人进攻的前线部队倾斜。第17团已经被军事委员会点名撤回长春修整,对于第18团的补充兵力也已经安排在路上,越是在战场上表现出战斗力的部队,军事委员会就越舍不得牺牲,这种趋势已经表露无疑了。
  因此想要不被军事委员会当成炮灰使用,自然就得多多捞取战绩,争取更多资源的倾斜才是。第三师这种大包大揽,试图把所有好处都吃下去的做法,也就无法让第二师的军官们接受了。
  这场会议开了足有3个小时,最终西路军和中路军还是达成了一个勉强的合作协议。第18、11、22团负责围攻公主岭,尽量压缩公主岭日军的活动范围,最好不超过1平方公里。工兵第一团负责修建围困公主岭之敌的防御阵地,中路军和工兵第三、五团负责修建从公主岭到四平的防御体系。
  在公主岭到四平的防御体系没有初步形成之前,郑家屯-四平防线依旧由西路军负责。在这一防御体系基本完成之后,或是郑家屯-四平防线遭到了优势敌人的进攻时,第二师将会接过四平一带的防线。
  从四平到公主岭,清军、日军和国民革命军都在暗潮涌动,各自盘算着自己的作战计划。但是这一天对于哈尔滨的各国领事来说,却是极为安静的一日。因为战争的缘故,长春到四平之间的电报电话线路又被断了,因此各国领事对于前线的战事毫无情报可言,只能从共和日报上发布的公开文章中寻找消息。
  不过今日共和日报上刊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对于日方悍然挑起战争的愤怒和斥责,对于前线的战争只是一笔带过,简单说明了前线将士正在顽强的抵抗日军的进攻。
  法国领事就觉得自己和英国领事的打赌已经胜利在望了,他指着共和日报上的一段文字,得意洋洋的向英国领事说道:“才打了不到两天,革命委员会已经开始向日本政府呼吁和平了,我就知道这些中国人都是外强中干的样子货……”
第三百二十章
  “这是什么?”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韩赐来拿起放在自己办公室上的玻璃瓶,一边观察着瓶子里的暗红色粉末,一边向拿出玻璃瓶的霍夫曼少校问道。
  霍夫曼不客气的从对方桌上放置的雪茄盒内拿出了一只雪茄,一边烤制着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大约是一种特效消炎药吧,革命委员会下属的医院把它称之为1号消炎药,据说已经极为有效的降低了野战医院伤员的死亡率,对于肺炎似乎也有不错的疗效。我希望你能送回国内去分析一下,这里面究竟是什么成分。”
  韩赐来把视线从手上的玻璃瓶转向了霍夫曼少校,不无诧异的说道:“你确定不是遇到了骗子?如果有这样有效的消炎药的话,这药的名声应该早就传遍欧洲了。每年冬天欧洲死于肺炎的人,可从来不是一个小数目。”
  霍夫曼终于点燃了雪茄,惬意的吸上了一口,这才吐了一口烟雾后说道:“我相信我的眼睛是不能欺骗我的,过去半个月内我们的一位参谋一直在管理着伤员的事务,正是他发觉了野战医院内受治的伤员生还率偏高,比我们德国设施完备的综合医院医疗效果还要惊人。
  他一度以为野战医院捏造了某些数字,不过在他亲自前往各处野战医院调查之后,他确定这些野战医院上报的数字是正确的,而提高了伤员获治率的正是这种被称之为1号消炎药的药物。只是经过他自己的试验,这种药物其实并不能杀灭细菌,但使用在伤员身上却又是有效的。
  所以他认为这大约是这边的实验器具不够完善,才会导致了实验的失败。因此他希望能够把这瓶药物送回国内的化学实验室,进行一次彻底的分析。”
  原本就对手中药物半信半疑的韩赐来,这下更是不以为然了起来,不过看着霍夫曼少校的面子上,他还是勉强问道:“那么关于这些粉末,您还有更多情报吗?比如它是一种植物粉末、矿石粉末又或是一种化合物?”
  霍夫曼思考了一会后说道:“大约是一种化合物吧。”
  韩赐来放下了手中的玻璃瓶,向后躺在了宽大的沙发靠背上说道:“真让人难以置信,在这个近乎对于化学一无所知的国家,居然有人能够研制出一种能够杀死细菌的化合物来,这是连德国化学家们都没能做到的事。我会安排把这东西寄回国内去的,不过我觉得您的那位部下不应该做过多的幻想,化学可是一门科学,来不得一点侥幸心理。”
  霍夫曼耸了耸肩道:“我对化学了解的不多,不过我信任我的部下,我认为他是一名诚实可靠的人,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向我撒谎。当然,科学的事情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去验证的,我对此不会有什么疑问。”
  韩赐来松了口气,随即转移话题道:“按照今日的共和日报,革命军不是在同日军艰难的作战吗?为什么你会有空来我这里,而不是在军事委员会关注战事的发展?”
  霍夫曼快活的吐了口烟圈,方才轻松的说道:“参谋这种工作,其实最繁忙的时候就在交战之前,至于交战之后,其实反而就空闲了下来。
  交战时才开始忙碌的参谋,就和考试之前才开始看书的学生一样,都是能力不足或是责任心不够的表现。至于共和日报上刊登的文章,您不会真的相信,上面写的是事实吧?”
  韩赐来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情,这让霍夫曼终于诧异了起来,他坐正了身体看着对方说道:“难道领事先生你真的觉得,革命委员会能把当前的军事行动,毫不遮掩的刊登在报纸上?”
  韩赐来只能打着哈哈说道:“从前天早上战争爆发,革命委员会就切断了长春以南的通行,加上通往南边的电报电话线路又断了,我们现在能够获取战争消息的,不就只剩下共和日报了么。
  我看日报上面刊登的文章,不管是战斗人员还是战斗过程,都写的极为真实,应该总不可能完全都是虚构的吧?”
  霍夫曼其实一般不关心战争以外的事务,除了哈尔滨的外国人娱乐场所之外。昨天中午的军事会议上,他虽然对吴川提出的围而不攻和围点打援的作战思路颇感兴趣,但他还是有些不大相信,那些日本人会如同飞蛾一般,自己冲向烛火送死。
  就如他也不相信,革命委员会能够凭借着一份报纸对于民众和各国领事进行误导,让大家相信革命委员会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不过韩赐来领事的表现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不少人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超过了自己的脑子。革命委员会通过切断外部通讯,以共和日报作为发布新闻的平台,在他看来不过是愚弄无知群众的把戏。
  可是现在连韩赐来这样的外交官,居然都认为共和日报上发布的消息也许还是可以参考的,这就不由让他惊诧莫名了。原本他认为如对方这样富有专业知识的外交官,应该不会被革命委员会这种小小的把戏所愚弄的。
  霍夫曼不得不向对方提醒道:“领事先生,我此次过来也是向你通报最新的战况的。事实上,现在革命军和日军并没有处于激战之中。前线也并不像共和日报所说,革命军正处于艰难的抗战之中。
  前日下午时,公主岭日军试图攻取朝阳坡要点的作战已经宣告失败。根据我们昨日得到消息,是因为前日中午公主岭的弹药库被革命军飞机给意外引爆了,因此才使得日军失去了持续作战的能力。
  丧失了大部分弹药和全部炮弹储备的公主岭日军,不得不选择了昨日凌晨南下突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计划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日军不得不再次退回到了公主岭大营。
  而革命军主力现在已经包围了困守公主岭的日军,根据我们的估计,其中被围的日军战斗人员约为3000左右,非战斗人员及日本平民约为6000上下。
  因此当前的战争形势,是革命军主力在公主岭包围了日方关东都督及第五师团的一部,而满清第一军和少量日本军队则被拦阻于110华里之外的四平前线。如果日军不是出现奇迹的话,革命军将会迎来自己首个大胜。”
  韩赐来难以置信的看着霍夫曼少校说道:“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那么革命委员会为什么要编造前线正陷入苦战的谎言呢?”
  霍夫曼放松了身体向后靠了靠,眨了眨眼睛说道:“也许革命委员会是想给什么人挖坑吧,我想领事先生你也应该有所听闻,政治协商会议内部及那些被排斥在政治协商会议之外的乡绅,对于和外国人开战还是充满疑虑的。
  现在革命委员会故意用错误的报道传给他们错误的信息,也许这些人就会公然跳出来指责革命委员会的外交政策。但是这样的举动只会让他们掉入革命委员会为他们挖好的陷阱里,只要前线传来了大胜的消息,群众自然就会抛弃这些人。革命委员会不仅能够获得一次大胜,还能借机解决一批反对分子,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统治能力。”
  韩赐来沉默了一阵后问道:“这是您从吴那里得到的消息吗?”
  霍夫曼摇了摇头说道:“何必要吴告诉我,只要站在他身边看着他的行动,就能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了。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也只有一个高度集权的革命委员会,才能把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让日本人难以轻松的结束这场战争……”
  26日上午,吴川前往了军政大学和新兵训练营视察,两者都位于莫斯科兵营内,因此在视察结束时,两边干脆都集结在了大操场上,听吴川做了视察结束之后的动员演讲。
  站在司令台上的吴川,面对着紧急安装起来的麦克风侃侃而谈了起来,新的扩音器材给了这样的公开演讲提供了许多便利,也让吴川能够一次性的对数百上千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吴川并不是一个勇于在人群前发表意见的人,但是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公开演讲,使得他开始习惯于当众发表自己的演说了。正如某位革命者所言,一名真正的革命者总是先从街头演说家开始的。
  就着自己撰写的提示词向着学生和新兵们极力的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蛮横无理,且歌颂了前线革命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之后,吴川最终总结道:“……中国人民并不爱好战争,哪怕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革命委员会战争的今日,我们也一直在向日本政府呼吁和平。
  但是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愿意听取中国人民的心声,他们把我们视为羊圈里可以随意宰杀的羊群,认为这场战争就是一个绝妙的占领中国土地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好机会。
  所以革命委员会不得不应战,所以国民革命军不得不应战,所以一切渴望自由生活的中国人民不得不起来应战。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侵略者不但要屠杀我们,还要指着我们的尸体说:看,这就是奴隶的下场……”
  在吴川的鼓动下,台下军政大学的学生们终于忍不住举拳高呼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在这些学生们的带动下,操场上的新兵们也被感动的高声呼喊了起来。
第三百二十一章
  吴川刚结束演讲,和台下的学生、新兵挥手告别从司令台上下来,警卫队长兼随行秘书张云荣便走到他身边向他报告道:“主席,朱委员希望您能回一趟军事委员会先,前线似乎出现了一点意外状况。”
  虽然张云荣带来的消息并不那么好,但吴川依然还是若无其事的同围上来的军校师生们交谈着,一边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一边拒绝了不少教官和学生想要立刻下部队的请求,在对这些热情的师生稍加安慰之后,方才有条不紊的结束了这次视察活动。
  当他坐上了前往哈尔滨南岗区的花车之后,方才有暇向张云荣询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张云荣一边给他到水,一边回答道:“似乎四平前线的日本人和清军从早上起就开始了极为猛烈的进攻,三道林子和十家堡都受到了日清联军的合围,在这两处防御的革命军将士蒙受了重大损失。三道林子早上不到三个小时就有近八百人失去了战斗力,相当于损失了一个营的战斗力……”
  吴川走进军事委员会地图室内时,房间内的委员和参谋们也正为如何应对日清联军的方案争执不下,他们争论的太过投入,甚至一时都没有发现吴川的到来。
  于是他干脆站在门口倾听了一下,了解了一下这些委员和参谋们到底在争执什么。不过他很快就听明白了,说起来还是他昨日提出的围点打援惹出的祸。
  事实上虽然大家在昨日的军事会议上服从了他的主张,但却对这一主张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抱有怀疑。虽然大家都认为,如果能够把围点打援的计划实施成功,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国民革命军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众人的心里却真的没数。
  毕竟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对外作战几乎没有什么胜绩,难得赢了一次镇南关,最终却被李鸿章签署了一个卖国条约回来,这也就是所谓的不败而败了。而日本军队在甲午、日俄战争中打出的威名,也让不少人心存担忧。
  他们担心的是,好不容易才把大岛义昌和一支日本军队围困起来,接下来要是日本援军抵达,开始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猛烈的向公主岭方向突击,国民革命军究竟能否挡住?若是挡不住的话,围点打援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一旦让日援军攻到公主岭面前,把大岛义昌等日军残部解救出去,不仅将使革命军失去一重大战果,导致全军士气低落,也让革命委员会失去了一个日后和平谈判的筹码。
  因此当前线的消息传来之后,军事委员会的不少委员们又动摇了,认为还是应该首先吃掉被革命军重重围困的公主岭日军,然后再南下迎敌。另外一些委员则觉得,这些委员们转变的态度太快,起码也要让前线的部队试着打一打援军,然后再考虑消灭公主岭日军的问题。
  这些委员倒也不是想要坚定的支持吴川,而是觉得眼下前线的日军并不算是主力,不过是以第五师团一两个步兵联队集结起来的进攻部队,若是连这样一只部队都不敢加以包围消灭,等到日本从朝鲜和国内调集一、两个完整编制的师团过来时,大家又该拿什么勇气去对抗呢?
  就在双方争论不止的时候,有人发现了站在门口的吴川,于是其立刻停下辩论向吴川敬礼问好,这才终于让房内的众人察觉到了吴川的到来。
  被人发现的吴川,这才面带微笑的向房内走去,对着大家打着招呼道:“都好,都好。看着你们争论的这么激烈,我都不好意思打搅大家的兴致了。不知有没有人跟我说说,现在前线的形势究竟变成怎么样了?我们在第一线的将士还能够坚持下去吗?”
  自动走到他身边的朱和中立刻回道:“请容许我来为您讲解现在前线的形势。今日早上七点五十,清军和日军就从四平西面的八面城、老四平,和四平到北面的十家堡,这样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阵线上向我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其中八面城、老四平这边主要由清军作为进攻主力,进攻力度倒也还算缓和,但也比昨日的进攻强度高了许多。而四平到十家堡这一段,大多是以日军为向导,清军作为辅助的混合进攻部队,其进攻意志要比单独的清军部队强的多。
  再加上对面将火炮主要集中于四平和十家堡两地,这就完全压制住了我军的火炮和重机枪,因此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相当激烈。特别是三道林子阵地,日军在上午一度攻上了该处阵地两次,其中一次甚至迫使我军用炮火覆盖了己方阵地,方才击退日军的进攻部队……
  我军在这一区域只有13、15两个完整步兵团和16团一个营,旅部直属队,总兵力约1万人不到。截止到中午11点为止,前线已经损失了将近两个步兵营的兵力。邓副师长请求北面兵力尽快南下,否则他很难维持现在的防线。”
  吴川听完之后先是问道:“那么吴、张两位师长做了什么布置?”
  朱和中答道:“两位师长决定让16团驻郭家店的两个营归建,并令第八团接手郭家店的防御。但接下来的作战方针,两人都各有想法,因此迟迟不能定下来,正等着军事委员会做最后之判断。”
  吴川平静的说道:“说说看,两位师长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和中回想了一下,方才接着说道:“吴绶卿、张韵农都认为,此次日军联和清军进攻,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消灭我四平-梨树守军,还是想要打通北上的铁路线,做接应公主岭日军的最后努力。
  不过吴绶卿主张,应当让四平守军坚定的防御下去,锉去了日清联军的这股锐气,然后再集结我军主力南下,配合前线守军把一整个联军都吃掉。
  张韵农则认为吴绶卿过于高估我军的战斗力了,即便前线守军能够坚持到最后,恐怕也难以再配合南下部队围歼联军了。而且满清第一军加上日军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我军一个大师的兵力,我军即便集合最大力量南下,也不过凑出6-7个团,兵力和联军相差不多,如何能够围歼联军?
  因此张韵农认为,日军和清军的目标其实并不一致,前者主要还是想要救援公主岭的日军,而后者是想要消灭我革命军。如果我军让开铁路线上的防御,则日军极有可能会不惜代价的北进,而清军则未必会如此冒险。
  只要日军和清军分离,失去了日军作为攻坚力量的清军就难以对我四平-梨树守军造成什么损伤,而没有了大队清军作为掩护,我军对于日军就能占据数量上的优势。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我军发起全面反击的机会。
  不过吴绶卿认为,这个方案过于理想化了,而且日军也不是傻子,在郭家店遇到阻碍之后不会回撤,我军到时根本追不上依靠铁路运动的日军。”
  吴川看着面前的沙盘思考了许久之后说道:“那就连郭家店也放弃了,甚至可以把阻击阵地放在公主岭的南边,让日军看到能够救出公主岭日军的希望。那么我想日军就很难放着近在咫尺的友军部队不救助,转而回撤四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