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596

  当我军的防御阵地被撕开缺口之后,支那兵后续部队随即乘坐能装载一个分队人员的汽车,以数十上百辆的规模从缺口处高速向我军后方运动。有的汽车上还安装了重机枪,在行进的过程中对我军侧翼进行了扫射……
  这种新式机器的运用,使得支那兵突破我军阵地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估,其高速运动的能力也超过了骑兵部队,从而让我军在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被分割包围了。我之前放在郭家店和南葳子镇之间的一个步兵大队,在不到半个小时之内就为支那军从西面突破,切断了我军同郭家店之间的铁路通道……”
  虽然身负重伤,但是川村还是头脑清晰的,花费了5、6分钟讲清楚了本次战斗中支那军胜利的原因,和本军在战斗中的失误。
  说完了这些之后,川村明显有些体力不支,看着对方每说一句都要皱起的眉头,佐佐木到一终于忍不住劝说道:“旅团长要不你先休息一会再说吧,我们还有时间。”
  川村摇了摇头道:“不用了,你替我再倒上一杯,然后去把外面中队长以上的军官们叫进来。”
  看着对方拼命坚持的样子,佐佐木到一终于还是服从了命令。数分钟后,7、8名军官跟着佐佐木到一进入了房间,把这个小房间挤的满满当当的。看着旅团长身上的伤势,这些军官们总算是收敛了一些刚刚在外面表现出来的颓废,恢复了几分军人的样子。
  川村扫视了这些部下们一眼,也不管他们究竟是真心为自己痛惜,还是随着大流表现出的肃穆,就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市川中佐,你现在是除了我之外军阶最高的一人了。我希望你能代表我前往支那军中谈判,就说我军愿意接受他们的条件,只要他们承诺遵守日内瓦条约,那么我军就愿意交出武器。”
  川村这话一出,不仅让市川中佐难以置信,就连房间内的其他军官们都七嘴八舌的反对了起来。然而川村不为所动的坚持道:“这是我作为旅团长的决定,只要你们还没有脱掉军服,就应该服从于我的命令。至于你们个人怎么想的,我并不关心。
  如果你们觉得我的命令有问题,大可以在战后去向军部申诉,但是现在这里还是我说了算。如果有人坚持不肯听从于我的命令的话,那么就站出来,我会立刻解除你现在的职务,然后请自行突围去吧。”
  川村的话语落下后,原本还显得群情激奋的军官们顿时都沉默了下去。所谓自行突围,现在几乎就和被命令自杀没什么区别,如果有突围的希望,大家早就带着队伍跑出去了,何必在这里等死。
  房间内安静了数秒之后,市川中佐终于向川村低头说道:“既然旅团长阁下已经下达了命令,那么下官只有服从。”
  川村等到了近半分钟,见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市川中佐,便知道这些部下们刚刚不过是在演戏而已。他们可不是只值15钱的应征兵,都是在军校中刻苦学习了数年的军官,大好前程才刚刚开始,又怎么舍得放弃自己的人生呢。
  刚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投降,不过是为了同自己划清界限,也好为日后回去国内有个说法。但是真正让他们自己选择去慷慨的赴死,还是没人肯干的。也只有那些平日里被灌输了为皇国尽忠的应征兵们,才会这么热血上头的去踏上死亡之路吧。
  当然,川村心里也明白,这些应征兵能够这么不畏惧死亡,并不是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和军中生涯相比,家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地狱。即便日本打赢了甲午和日俄两场国战,但是国内的农民和工人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好处,特别是日俄战争因为没有获得一分赔款,导致政府对于民众的压迫反而提升了。
  倒是那些资本家们,依靠战争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将战争带来的好处都放入了自己的荷包。而日本的农民和工人除了要负担极为沉重的赋税供养军队和皇室外,还要忍受资本家残酷的剥削。至于他们的姐妹女儿,则被迫前往满洲、朝鲜、南洋等地卖春。许多士兵在进入军队之前,都没有痛快的吃过白米饭。
  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日本底层民众赖以脱离自身阶层的一条上升通道,所以这些应征兵才会表现的比军官们更富有勇气。令市川中佐等人离去之后,川村令佐佐木少尉再给自己倒上一杯酒,然后将手枪留下,便命令他也离开自己的房间。
  佐佐木一一照做,但他在离开之前忍不住向川村问道:“日后我应该把旅团长的遗言交给谁?我是指对本次作战的讨论这一段。”
  川村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就交给福田参谋长吧。”
  佐佐木少尉向其敬了最后一礼,方才默默的关上了房门,他在门外紧紧的等候了将近一分钟,终于听到了房内传来的一声沉闷枪声,这令他不由泪流满面。
第三百三十一章
  吴禄贞站在蔡家镇的北大道入口,他身后的警卫排如临大敌的把守住了周边的地势高点,甚至还架起了两挺重机枪对着镇内的大道。
  之所以让这些士兵们如此紧张,是因为此时镇内的日军士兵正排成了两列纵队走出了蔡家镇。虽然失败的是日军,但是这些投降的日军官兵还是保持着极为严整的队列,似乎他们并不是出来投降的,而是在参加一场阅兵式一般。
  吴禄贞虽然不喜这些日军的做派,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这些日军主动出来投降,那么想要歼灭这些躲藏在镇内建筑中的日军,估计步兵第7团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的。仅仅为了这一点,他也还是捏着鼻子忍下了这些日军不服气的做派。
  当然这些日军确实有这个底气表现出这样的做派,今日这一战虽然是国民革命军大获全胜,但是占尽了优势的国民革命军的伤亡并不比日军的伤亡少多少。如果不是因为国民革命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控制住了战场,可以没有阻碍的搜救自己的伤员,搞不好伤亡率还要超过日军的伤亡率。
  在这些日军官兵眼中,今天的失败并不是败给了国民革命军的军人,而是败给了毫无情感的机器而已。不管是肉搏战和枪械对射,他们可都没有输过。正是抱着这点不服气,在吴禄贞面前放下武器的日军官兵还能保持着不肯低头的那股精神劲头。
  虽然自己部下的气势被一群败军给压住了,但吴禄贞并不会因此而去责怪他们,国民革命军的将士许多人经受的军事训练不过45天而已,能够在战场上表现出这样的水准已经相当不错了。等到这些将士们多经历几次战斗,自然也就能够养出日军这种旁若无人的气势了。
  毕竟真正战场上的经历可比训练营内的长期训练更为锻炼人,日军在西南战役和甲午战役中的表现就是天壤之别,而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表现又是相去甚远。也只有在日俄战争之后,日军才算是被列强所接纳,认为是一支足以承担起维持东亚秩序的武力。
  和日本花了34年才建立起来的这样一支近代化军队相比,成军才不过数月的国民革命军不过才是个婴儿,还有着极漫长的旅程要经历呢。
  作为今天的胜利者,吴禄贞还是很愿意展现一下国民革命军的宽容姿态的,他一边在心中想着,一边突然抬手对从自己面前经过的日军队伍喊道:“停。”
  走在日军行列中的市川中佐立刻回头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然后出列走到了吴禄贞面前,向他一丝不苟的行了一个军礼,接着从身后跟随的佐佐木少尉手中取过了一把佩剑,双手恭送到吴禄贞面前低头说道:“川村旅团长已经不幸亡故,他嘱托我把自己的佩剑交给贵军。”
  吴禄贞从市川中佐手中接过了这把护手状如字母“P”的西洋刀,作为在日本留学过的军校生,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把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式的军刀。虽然是兵工厂生产的机制刀刃,但打造的还是相当精美的,护手上的樱花纹饰以金银丝镶嵌而成,说明这是一把将官级别的佩剑。
  不过吴禄贞只是拔出了刀刃看了一眼就收了回去,然后望着队伍中的担架向市川中佐问道:“那边就是川村旅团长的遗体吗?”
  市川中佐虽然不解吴禄贞想做什么,但还是点头说道:“是。”
  吴禄贞提着军刀就走向了担架,两名守卫在担架边上的军官正想拦住他,不过市川中佐向他们摇头示意下,这两人还是让开了道路。
  吴禄贞走到担架前掀开了覆盖在担架上已经湿透的白穿单,看了川村的遗容和身上的军服数秒,这才把手中的军刀放在了遗体的边上,然后脱下军帽低头致意。
  数秒之后他才抬头向着身边的市川中佐说道:“我钦佩川村旅团长勇于承担责任的军人品格,所以我决定不接受其之佩剑。另外你们可以挑选出四人来,我会让人为川村旅团长打造一副上好的棺木,请你们送其遗体返回家乡。”
  吴禄贞突入其来的这一手,顿时把这些日军的不忿之气给打压了下去,让这些士兵们念叨起这位旅团长的好处来了,要不是这位旅团长把投降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他们这些人今日大约都要战死于此了吧。一想到这些,终于有人开始浮出了悲痛的情绪,为川村少将的死亡而痛哭起来了。
  日军队伍中的士兵们这么一哭,刚刚他们显露出来的强横气势也就不翼而飞了,这也就令道路两侧原本紧张万分的国民革命军将士放松了下来。此时的革命军将士们终于想起了,自己才是胜利者,而唯有胜利者才可大度。
  市川中佐只是略略扫视了一眼周边的形势,就知道这支部队恐怕在战争结束前不会有什么反抗的可能了。因为这位支那革命军吴长官的做派,已经让这支部队的官兵接受了自己被俘虏的命运,也让他们接受了川村旅团长的恩典。
  他于是毫不犹豫的向吴禄贞低头致谢道:“感谢贵官对于旅团长的大度,我部也会遵守旅团长和贵军达成的约定,绝不让旅团长蒙羞……”
  吴禄贞伸手为川村盖上床单,对着市川中佐颔首致意后,便一言不发的走回了原来的位置,继续检阅日军的投降仪式了。不过他的心思此时倒也没有全部放在此处,而是望着靡靡细雨想着,不知其他各处的战斗究竟如何了。
  距离他东面近3公里的娘娘庙,一处建于小山岗上的村落,此时几乎已经被革命军炸成了废墟。步兵第九团的战士们从一间倒塌的土屋内挖出了数具尸体,其中一具尸体身上的军服和身边的华丽军刀,表明了这位正是被第九团紧紧追杀的第11联队联队长。
  而距离蔡家镇西面2.5公里处,叶声正带着一群参谋检查着战场。这里正是早上第12团进行突击作战的主战场,步兵第12团正是在短时间内突破了这里,方才截断了日军北进公主岭支队的退路,将其同郭家店守军分为了两截。
  作为唯一拥有带着快速反应营发起过作战经验的叶声,被参谋总部紧急派到了前线,拟订了突破敌军防御的汽车作战战术。
  在这场作战中,利用重型拖拉机改造的推土机和焊接了薄钢板的汽车成为了突破阵地的主要技术兵器。虽然第12团成功的突破了,被川村旅团长认为可以坚持2-3个小时的侧翼防御阵地,但是第12团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19辆拖拉机和240辆卡车分为三路突击,中间这一路的拖拉机几乎为日军全灭。叶声带着参谋们也是主要观察中间这一路的拖拉机和卡车残骸,从而复原出上午作战时的情形。
  “从这一路的残骸来看,已经很清楚了。推土机正面的厚钢板足以挡住重机枪在100米外的射击,但是侧面这些8-12MM的薄钢板5、600米的距离上就被打穿了。
  而在重机枪的扫射下,汽车即便是焊接了一圈钢板也是经受不起连续被击中的后果,坐在汽车车厢内的战士几乎连逃跑的机会都不会有。
  另外,不管是拖拉机还是卡车,油箱都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只要被子弹击中了,哪怕是一发步枪子弹都能造成整辆车的燃烧或报废。不过,如果不是直接击中油箱,步枪在100米外是打不穿6-8MM的普通钢板。
  本次利用机械部队突击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我们的机械部队有多可靠,而是敌军的防御火力不足,特别是重机枪数量不足和火炮根本没有,否则这就是一场屠杀。
  不过机械部队还是有着一些好处的。第一它能够短时间内把步兵移动到较远的作战区域,从而打乱敌军的战前布置;第二对于那些缺乏重火力的部队来说,机械部队可以无视其之防御战术进行强行突破。当然,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装甲问题的话,机械部队必然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叶声一边查看着残骸上的弹孔,一边对着身边的参谋们总结道。这些参谋一半是第2、3师的战术参谋,另一半则是来自于军政大学的学员。前者被集中过来听叶声的分析,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新科技、新机器对于现代作战战术的影响。后者则是为了培养,这些刚入学不久的学员们的战场经验。
  对于现在的国民革命军来说,谁也不知道这些军政大学的学员能够安静的学习多久,也许下一次就得让他们走上战场了。因此能够给他们增加一点战场的经验,防止这些学员们刚上战场就牺牲情形出现,参谋总部都是不遗余力的去进行的。
  而叶声也是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传给这些参谋们,希望他们尽可能的少犯本次作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不管是进攻一方还是防御一方。
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果说之前国民革命军和日本护路军在朝阳坡、郭家店的战斗状况还能被封锁的极好,甚至国民革命军将大岛义昌以下围困于公主岭的消息也几乎没能流传出去,那么此次围歼川村宗五郎北进支队和击溃满清第一军的消息,就再也无法隐藏下去了。
  拜一开战就开始逃亡的清军所赐,逃出战场的清军溃兵,很快就把这场战斗的消息传播到了四方。不少溃兵就没有返回军营,而是直接当了逃兵。这样一来大黑山一带、郑家屯一带的胡子们也大受震动,在日俄战争时,日军就收买了大量的东北胡子作为本方的哨探和奇兵,甚至有不少日本浪人和军官干脆就伪装成中国人混入了胡子中,可以说东北的胡子和日本人、俄国人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此次日本护路军和中国北满革命党发生冲突,一开始日本人也没打算去发动那些亲日的土匪武装,毕竟这次是同中国人开战,他们也拿不准这些中国土匪会不会像日俄战争时一样倒向自己这边。
  不过随着大岛义昌等人被围于公主岭之后,日本护路军和北满的国民革命军已经正式开战,关东都督府和满铁就开始积极的联络满洲各处的土匪团体,试图让这些中国胡子去袭击国民革命军,以减轻自己这方的压力。
  日本人的邀请和收买确实让不少胡子团体动了心,但是随着国民革命军打赢了这场战斗之后,原先被日本人说动的胡子们顿时都冷静了下来。在日俄战争之后,势力强有远见的胡子,早就洗白上岸被朝廷招安了,剩下的胡子虽然总人数不少,可都是分成了几十到一百人左右的小团体。
  比这个规模再大一些,不是被上岸的巡防营给剿灭了,就是干脆投了巡防营吃皇粮去了。而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俄两国开始专心经营各自的势力范围,也不再对那些胡子们假以颜色,毕竟他们的存在对于社会稳定存在极大的隐患,妨碍了日俄两国对于满洲财富的掠夺。
  因此,亲近日本和俄国人的胡子也在急剧的减少,倒是因为被日俄两国殖民者压迫落草为胡子的人不断增多,因此反俄反日的胡子们并不少见。比如天边羊这等在北满的胡子头领,更是直接投奔了同盟会,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员。
  当然胡子毕竟是胡子,即便是一个好人入了胡子,两三年内也会失去了道德上的坚持,最终成为杀人掠货的土匪。就算不少胡子们有着朴素的家国观念,对于日、俄殖民者有着愤恨之情,但是在日本人送来的金银面前,还是会忍不住为日本人效力的。
  但是土匪依然还是土匪,欺软怕硬就是土匪的本性。就好比在日俄战争中,虽然双方收买了大量的东北胡子,但是这些胡子们除了带路、测绘地图、打探情报和袭击辎重部队之外,从来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这也就是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俄双方很快就抛弃了被他们收买的胡子,连收编这些胡子作为仆从队伍的意思都没有。
  之前日本人要求这些胡子去袭击国民革命军,大家都觉得日本人强而革命军弱,想着日后还要在日本人的地盘上混,也就想着去革命军身上撕咬一番。但是在这转眼之间日本人就吃了革命军老大一个亏,于是原本有些想法的胡子现在也安静了下来,坐观双方究竟会怎么打下去了。
  而一些稍稍有些民族情结的胡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倒是开始对革命军改变了态度。比如郑家屯的唐胜年,明面上是本地有名的烧锅坊主,背地里却是当地字号最为响亮的胡子。自满清对关外放垦弛禁以来,闯关东固然是关内贫民求活翻身的一条路子,但若无一定的武力自保,即便是在关外发了财也难以守住。
  所以一些闯关东发家致富的地主或金矿主,手上都有着一只私人武装。一般是没钱的贫民落草当胡子,有钱的好汉或是自己组建胡子,或是干脆编练保护土地家产的联庄队。兵匪之间、民匪之间的界限,在关外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清晰的。
  唐胜年这一伙胡子在郑家屯的名声虽然尚可,但终究不是吃素发展起来的,为了把团体维持下去,总还是要做些绑票砸响窑的勾当。只不过唐胜年还晓得经营些烧锅生意,因此吃相比其他胡子要稍好一些,并不时常劫掠本地平民而已。
  但是随着国民革命军的到来,对于作奸犯科之辈的强力打压,强行解除私人的武装力量,使得郑家屯的社会秩序为之一变。在当众枪毙了数十名穷凶极恶的匪首和地方恶霸之后,那些原本公然招摇过街的胡子现在已经不敢往郑家屯去了。
  革命军这种强龙过江的势头自然是令唐胜年这些本地胡子颇多不满的,于是在张作霖、吴俊升移驻查日苏,向四方胡子发放英雄帖,大力招募部下时,唐胜年手下的不少人员就动了心,想着鼓动同伴们南下投奔张作霖、吴俊升去。
  因为革命军的势力扩张,想要在本地继续干胡子是干不下去了,而张作霖、吴俊升的英雄帖又让不少团伙成员动了心,唐胜年虽然瞧不上张作霖、吴俊升,但也知道以自己的声誉也只能抵挡大家伙一时,并不能长久的让大家伙始终听从自己的命令吃糠咽菜。
  不过就在他决定听从众人的意见,南下投奔张作霖、吴俊升去的时候,一名手下连夜赶回了郑家屯,向他禀告了日清联军在四平失利的消息。
  这一消息顿时让唐胜年改变了主意,他立刻召集了手下的骨干,让这位从四平赶回来的探子说了说带回的消息。他这才起身对着厅上的手下抱了抱拳说道:“前几日有人抱怨,如今郑家屯是革命军的天下,这些革命军对咱们这些好汉甚是看不顺眼,动辄就要围剿我们,搞得大家伙连街上都不敢去。
  于是便有人倡议,说如今张老疙瘩、吴大舌头,在查日苏竖起了大旗招兵买马,倒不如大家伙一起南下投奔他们,也算是有了一条出路。虽说张老疙瘩、吴大舌头投靠了官府,但好歹也是江湖出身,总不至于对咱们另眼相看。
  俺原本也打算从了众意,总要给三老四少找条活路不是?只是今日万兄弟带回的消息,让俺寻思着现在南下投靠朝廷,真的是件好事?要是这朝廷已经撑不了几天了,我带着大家伙眼巴巴的去巴结朝廷,这不是把大家伙往火坑里带吗?”
  听了刚刚探子带回的消息,再听着唐胜年这番话,就是前几日一直叫嚷着要南下的几名胡子,也是哑口无言,没人站起来反驳唐胜年的说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