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596

  不过今天的这场谈话,让他意识到吴川并不是在敷衍自己,而是确确实实的向自己坦白了革命委员会的底线。如果对方是在敷衍自己的话,好歹也该谈些具体的条件,才能安自己和北洋的心,并不会如现在这样只是画下了一条底线给自己。
  当然,吴川的态度已经给了北洋很大的操作余地,让周学熙意识到南北之间并没有达成政治上的共识,所以北洋还是有机会安抚住一方,而先打击另一方的。不过这种直接画线的交涉方式,也让北洋和革命委员会之间失去了许多政治利益交换的余地。
  从长远来看,革命委员会终究不过是表明了一个态度,并没有把自己视为北洋的下属。这一点却又远不及湖北军政府了,起码黎元洪等被迫参加革命的立宪士绅,还是愿意同北洋谈一谈具体利益的分割的。
  相比较而言,周学熙更愿意同南方的民党打交道,毕竟那种利益交换妥协的谈判模式,才是他所熟悉的方式。和革命党人这种毫无回旋余地的,先设立底线再谈判的方式,他实在是有些不习惯。
  不过这种谈判用于生意上时,他到又是极为欢迎的。虽然此行他并没有替北洋完全解决革命委员会的麻烦,倒是先替自家的产业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关于革命委员会希望和启新洋灰厂在吉林办置新厂的问题。
  长春新城规划的事情,周学熙自然是听说了,道台衙门中人人都在谈论此事,他想听不到都不行。只是周学熙一开始以为,革命委员会不过是在隔空画饼,毕竟在面对和一个列强战争的同时,还想着要建设一座现代城市,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但是和吴川的交谈中,他发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对方确实是想要搞这个大工程,且不止是城市建设,还有对于东北各水系的治理和交通设施的建设,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革命委员会真的掌控住了东北的话,未来东北每年消耗掉的水泥,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周学熙还不能理解,对方要如何筹集这笔令人生畏的资金,但是作为一个商人他显然是不能把这样一个市场拒之门外的。因此哪怕他内心极为反对在北洋势力之外兴建新厂,此时也不得和吴川达成了一个意向,当东北的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启新洋灰将会派人前往东三省勘测适合建厂的地址,然后同革命委员会共同投资新厂。
  周学熙是带着满腹的心事走出的小院,不过当他看到守卫在院外的孙传芳后,还是很快恢复了平常对其说道:“回去收拾一下,吃完饭之后,等人过来我们就启程回去。”
  孙传芳虽然高兴于自己的护卫任务总算要结束了,但还是忍不住问道:“等人?周先生在这里还有朋友吗?”
  周学熙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说是我的朋友,倒不如说是北洋的朋友更好一些。走吧,先回去吃饭,我的任务算是结束了,倒是有胃口好好吃上一顿了,这里的厨子可比你们军中的伙夫手艺好太多了。”
  在周学熙离去后不久,张云荣很快就引了两个年轻人进来,这两个年轻人虽然是一身西装革履,却又同留学生们的文质彬彬不同,看上去自有一股勃勃英气。
  吴川招呼了两人坐下之后,其中的一名年轻人还是有些情绪的向他请求道:“我们从南洋过来,就是为了参加革命的,为什么您又要让我们返回南洋去?”
  吴川瞧了黄仲英、章四顾两人一眼,方才说道:“南洋华侨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已经够大的了,不管是过去多次为革命筹集资金的行动,还是亲自归国参加革命而牺牲的烈士,都已经证明了南洋华侨对于祖国的忠诚。
  是的,中国革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忠诚于祖国的年轻人的鲜血,但是革命并不仅仅包括和敌人在战场上面对面的厮杀,革命还需要拥有大量的资源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确保再也没有敌人敢踏上我们的国土向我们开战。
  南洋丰富的资源,正是建设国家所亟需的,比如橡胶和石油都是国内所无法生产的。相比起你们在国内战场上的作用,党认为你们在另一个战场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在南洋的经济战场上,统合起华侨在商业上的力量。”
  黄仲英、章四顾来东北还不到一个月,其中半个多月还是在军校中接受培训。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喜欢上,富有朝气的共和党人、英姿勃勃的革命军、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普通民众,这正是他们想要的中国。可就在他们想要投入到这样的中国革命当中去的时候,吴川却要求他们返回南洋去,这就让他们心中有所抵触了。
  只是在吴川的再三强调下,他们终于还是服从了这位党主席的命令。吴川虽然知道这两位年轻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想通,但缺乏时间的他也无意再去开解两人,而是直接向他们吩咐了任务的注意事项。
  “整合南洋华侨的社会资源和商业力量,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按照你们提供的消息,南洋大约有近80万华侨,分布于南洋群岛之上。虽然华人在南洋掌握着种植园和小商业,但是却不能进入到石油产业和白人所独占的垄断性行业当中去。
  可以说,华人在南洋虽然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财富,但却又无法和白人相抗衡。在政治上被白人殖民者所歧视,经济上则为土著民族所嫉妒的那么一个群体。
  这也就意味着,当土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时,华人往往就是那个被丢出来平息社会矛盾的牺牲品……”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吴川一边回想着这些日子所收集到的关于南洋华人的资料,一边和两人解说道:“……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华商从数百年前就在东南亚建立起来的贸易网络核心产品,中国的初级产品和茶叶、丝绸等特产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以西方工业为基础的廉价工业制成品。
  也就是说南洋华商的经贸活动已经不再依托于中国经济的传统贸易商人,转向成为了替欧美各国销售工业制成品的中介商和零售商。但是在中介贸易活动环节的端口-进出口批发业,承载支柱-航运业、金融业等领域,华商却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比如荷印殖民政府就明确用法律禁止华侨从事大批发商生意,确保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业掌握在了欧洲人的控制下。
  西方的进出口大商行把货物赊销给缺乏资本的华商,华商再收购当地的农副土产,转售给进出口商行,通过其中的差价来清偿债务。
  虽然有少数华商或华商世家为荷印殖民政府服务,承包了税收、专卖品及鸦片、赌博业、当铺业等专营行业,从而积攒了不小的财富。但终究不过是凤毛麟角,难以同大量华商所投身的中介和零售商生意相比。
  但是在南洋殖民地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南洋华商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创下了不小的奇迹。今日华商几乎控制了南洋90%以上的大米产业和25%左右的甘蔗制糖业。巴城的黄玉昆,三宝垄的黄仲涵都是南洋出了名的富豪。”
  吴川突然停下了对于南洋华商的夸奖,看着面前的两位年轻华侨严肃的说道:“但是,这些华人虽然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获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又何尝不是当地原住民眼中协助殖民者剥削他们的帮凶呢?”
  黄仲英、章四顾都大吃了一惊,正想张嘴为南洋华侨解释的时候,吴川却伸手示意他们安静后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想说南洋华侨的财富和压迫土人并无关系。但今日的现实就是,在南洋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财富归于了欧洲人,小头则落入了吃苦耐劳的华人手中,只有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两手空空。这我想你们应该不会否认吧?”
  “可是,我们华人的财富都是没日没夜的苦干和节俭才积攒下来的,南洋华侨虽然有那么一些发家致富的,但大多数华侨也只是在种植园做苦力或是不惧艰险的深入南洋各处做些小生意而已,许多人甚至一出洋就再也没有回去家乡了。那些土人只看到了华商的财富,却没有看到华人都在吃苦啊。”
  黄仲英终于忍耐不住情绪,向着吴川进行了反驳。吴川却毫不变色的说道:“对于土人来说,他们只是想要为自己的不幸找个仇恨的对象,并不想要研究华人的财富是怎么得来的。
  欧洲人手中掌握着殖民地的政权,又有着强大的武力,土人就算怨恨也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华人就不一样了,你们始终把自己当成和土人不一样的外来者,手中又没有武力,在政治上又为欧洲殖民者所歧视。土人把愤怒发泄在你们身上,难道欧洲殖民者还会出手制止吗?
  南洋华侨这300年来,被欧洲人屠杀了一次又一次,我想你们总要汲取一些教训吧?总不能每次都被人当作猪羊屠宰吧?”
  黄仲英终于沉默了下去,章四顾则鼓起了勇气向吴川说道:“所以我们才想着祖国能够强大起来,给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以保护。就像日本政府保护日本侨民那样,要求荷兰东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废除对于我们华人的歧视。”
  吴川思考了一下,才缓缓说道:“荷兰人在1854年制定的法律条例第109条中,将东印度群岛的居民分为了四个等级,一等欧洲人,二等荷兰后裔,三等和欧洲人同等待遇者,四等原住民同等待遇者。华侨属于第四等居民。
  1906年,殖民地政府修改此项法令,制定了宪法第163条规定,把东印度群岛居民分为三等,一等欧洲人,二等荷兰后裔,三等东方外侨。日本侨民和泰国侨民享有和欧洲侨民的同等待遇。
  作为三等的华侨,火车只能坐三等车厢,看电影和足球只能买站票,服装也只能穿唐装。还有特设的华侨警察裁判所,可以对华人随意逮捕、定罪。确实是令人愤怒的种族歧视条款。
  我知道在东印度群岛上居住的华人一直希望能够修改这条法律,可今年五月满清政府和荷兰修订领事条约时,但是并没有让荷兰人放弃这条法律。我想这也是海外华侨支持革命的理由,因为这个无能的政府根本保护不了国人。”
  吴川的述说让两人终于安静了下来,他们倒是没有想到吴川居然对南洋华侨的境遇有了这么深入的了解。于是两人不由期待着,吴川能够给出一个接触南洋华人痛苦的方案来。
  吴川一边在脑子里思考着,一边慢慢对着两人说道:“之前我已经对着你们说过,南洋的华侨虽然人数众多,也拥有着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南洋华侨的地域之见和各自为政,使得南洋的华商始终没有结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团体,所以始终为欧洲殖民者所制。
  我希望你们这次返回南洋,首先就从航运业和金融业开始,把南洋各地的华商和祖国的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资本和影响力的商业集团。也只有把南洋的华商事业统合起来,我们才有这个本钱和欧洲资本、日本资本进行抗衡。
  在经济上统合南洋华商的力量,不过是第一步。我们终究是革命党,在建立了一个经济基础之后,必然是要为南洋人民的解放事业予以支持的。对于你们想要的,让荷兰人、英国人放弃对于华人的歧视,赢得和欧洲人、日本人、泰国人一样的地位,我认为是不足取的。”
  黄、章两人听到了吴川的否定后,一时愕然的说不出话来了。吴川却毫不迟疑的说道:“我们应该要求的是,彻底废除荷兰殖民政府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而不是仅仅谋求华人自己的解放。
  我想你们应该明白这一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人口差不多接近6000万,不仅是英属马来亚人口的十倍之上,也远远高于菲律宾群岛的人口。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让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人民获得了解放,那么几乎也就等于解放了整个南洋殖民地。
  而华人在这6000万人口中,不过占了1%的比例。你们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荷兰人对你们网开一面是不可能的,因为华人的力量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上并不能动摇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你们想要获得祖国的帮助,就像日本政府帮助日本人那样,这个想法虽然看起来很合理,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个糟糕至极的主意。
  先不说我们推翻满清的统治之后,还要应对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没有二、三十年的建设,恐怕是不可能有力量向海外伸手的。光是南洋华人把自己同本地土人脱离开去,屈服于欧洲殖民者对于有色人种的等级划分,就是个把本地土人的怒火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蠢主意。
  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华人对于这一问题越是纠缠,就越是在告诉群岛上的原住民,华人和他们不是一伙的,而是同白人一伙的。你们这就是在替荷兰人吸引土人的怒火,也是在为自己招来再一次的屠杀事件。在荷兰人的放纵下,几十万华人要如何去应付数千万土人的怒火?”
  在吴川的警告下,原本还对不能留下参加革命的黄、章两人终于色变。他们虽然把自己视为中国人,但是他们的家人、亲属却大多在南洋各地,这一刻真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安,想着尽快返回南洋去警告自己的亲友了。
  黄仲英这才真心诚意的向吴川请教道:“那么主席您有什么解开南洋华人困境的主张吗?我们此次回去必然会把您的告诫传达给各位华侨领袖,纠正之前我们犯下的错误。”
  吴川沉默了片刻后对两人说道:“我想你们这些天来已经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了,也看过共产党宣言了。那么我想说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概括起来其实只有一个意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我以为,今日南洋华侨的困境正适合于借用这样一句话。南洋华侨想要解除自己被白人殖民者歧视的处境,那么你们就必须先去解除那些一直被白人殖民者所歧视的原住民的处境。当数十万华人和数千万原住民站在一起的时候,瑟瑟发抖的只有那些白人殖民者。
  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以为南洋华侨第一要积极参与政治和军队,也许一开始那些白人殖民者会拒绝给予华人这种权力,但是当原住民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们除了依靠华人之外,就再无可以依靠的对象了。
  第二华人要去亲近那些原住民,南洋群岛上的原住民并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华人应当出资替南洋各民族寻根溯源,为他们寻找自己的语言、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在支持南洋各民族对抗白人殖民者的同时,华人应当以本地民族之一的身份,加入到这个民族大联盟当中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者。
  不管是荷兰东印度群岛,还是英属马来亚,或者菲律宾群岛,都是白人殖民者用武力黏合起来的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赶走了白人殖民者,不是让其他大民族继续欺压当地的小民族,而是为了恢复各民族的独立,让每一个民族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力,包括华人在内……”
第三百九十四章
  午后,梁廷栋和邓觉民将吴川送至了俄国人控制的宽城子车站。望着吴川正要登上车厢,梁廷栋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小声问道:“主席,你说我们的革命会成功吗?”
  吴川回头看了他一眼,又抬头望了望阴云密布的天空,突然就放松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们来过了,我们见过了,我们努力过了,难道还不够吗?我们能不能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民知道,什么才叫做革命。”
  吴川说完之后,就转身干脆的上了车厢。早就发动起来的蒸汽机车,在车厢门被关上后就传输出了动力,车轮缓缓转动了起来,带着吴川乘坐的车厢向着北方而去了。
  梁廷栋一脸严肃的望着列车开动的身影,直到列车成为了视野中的一个黑点后,他才转过身来向着身旁的邓觉民说道:“过去这几天,革命卫队的保卫工作和肃谍工作都做的很好。不过接下来,我希望你们把精力分一部分到一项新工作上来。”
  邓觉民大感兴趣的问道:“什么新工作?是吴主席交代的吗?长春支队一定坚决完成党所交给的新任务。”
  梁廷栋不紧不慢的说道:“严格的来说,主席只是给我提了个醒,但我觉得有必要加以预防。在本次迁移战地居民和打击亲日破坏分子的过程中,我们购买了不少土地,也没收了不少浮财。这是党和革命委员会为了保卫革命不得不做出的断然之举,并没有什么可被指责的,哪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犯了些错误。
  但是,也有这么一些人,借着革命委员会所颁发的政策和他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力,肆意扩大打击范围,迫使一些地主和平民把自家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们个人或他们的亲朋好友,损坏了革命委员会和党的声誉,这却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另外,即便有些党员是以公道的价格为自家购买的土地,主席和我都认为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和党的宗旨是违背的。因为我们是一个革命党,不是大地产者的乡村俱乐部。我们打倒那些乡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党员取代他们。
  所以,我要求你执行的新任务就是,调查最近这段时间土地产权转移中有没有出现以权谋私和不正常交易的案子。对于那些违背了革命委员会政策的党员和委员们,我们要进行有力的惩戒,以防止这些蛀虫腐蚀了党和革命委员会。
  至于那些采用了合法手段并购地产的党员和委员,对于非党委员我们要进行善意的告诫,对于那些党员则要求退回地产或强制他们退党。革命卫队能否把详细的资料调查清楚?”
  邓觉民下意识的站直了身体回道:“绝不会有问题,请给我一周的时间。”
  梁廷栋的神情这才缓和了下来,一边向着车站外走去,一边同他说道:“我给你两周时间,现在你手中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甄别那些胡子的政治背景,不能让日本人的奸细混入到我们的部队中来。那个什么阿菊,询问出她的来历了吗?”
  邓觉民一边跟上,一边也稍稍放松的说道:“我们现在手中的资料显示,她是前马贼杨大新的妻子,外号小金凤,日俄战争中撺掇着杨大新多次袭击了俄军的后勤线。杨大新死后,她就掌握了杨大新留下的土匪团伙,但是在她嫁给杨大新之前的历史一直都是不清楚的。
  这个团伙中有些人怀疑,杨大新的死和小金凤不无关系。但是因为她拉拢了团伙中实力靠前的几位头目,又不知从何处弄来了大量的日械,所以一直隐忍着。这次小金凤突然带着他们来投奔我们,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个翻身的机会,向我们出首了她过去几年中和日本人勾搭的行踪。
  我们拿着她的照片去了长春满铁附属地的几处日本妓院,据说是她过去几年的落脚点。结果有人认出,她所接待的常客并不叫他小金凤,而是称她为阿菊,她不仅精通日语,连日本的风俗也很了解。而她的那些常客,实际上就是日本领事馆的武官。
  所以我们怀疑,她不是什么中国人,而是一位真正的日本人,她混入我们内部,显然是有什么阴谋。所以我打算下一步对她进行正式的拘押审讯,问清她的来历和混入我们内部的命令。”
  梁廷栋的脑海中浮过了一张妩媚秀丽的脸庞,很快就后怕的摇着头说道:“不用审了,她的来意我很清楚。她和其他胡子头领一起来见我时,就说过想要放弃胡子生活,希望能够进修学习,以后当一名教师。
  如果没有出现意外的话,她会被送往哈尔滨军政学校学习,那样她不仅能接触到党内的执行委员们,还能接近到吴主席。以送她去哈尔滨学习为理由,在路上处置了吧。安排几名可靠稳重的同志,我可不希望看到革命卫队闹出什么丑闻来。”
  邓觉民心头一紧,赶紧点头回道:“是。”
  与此同时,老四平镇外的阵地上短暂的停止了交火。在国民革命军的建议下,第48联队接受了停火两个小时,派出无武装人员收敛阵地上死亡的日军尸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