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596

  但是这位吴畏之么,他正试图捣毁现有的国际条约体系,重新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利益的新国际体系出来……”
  唐绍仪终于变色的说道:“这怎么可能办得到,他这等于是在同欧美列强作对,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施肇基沉吟了半天后说道:“我看也不见得,至少欧美列强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眼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对立,不是愈演愈烈了么?
  至少在革命委员会击退了日本在南满的势力之后,英国人并没有站到日本的一边去,吴川第一步的冒险算是成功了。
  而革命委员会在击退日本之后,就把东北向英、法、美、德的资本开放,阻住了俄国势力的南下,这未尝不是一步妙棋。
  此次吴川访问美国在华尔街大举融资,表面上又是疏远了德国资本,在协约国看来这也是他们想要见到的一幕。现在他连下了三步,算是让东三省维持住了现在微妙的平衡。
  然后又反过来对俄国采取了降低双方关系的举措,德国人和美国人是乐意见到这一幕的,而法国人和英国人又何尝不希望,俄国人能够把精力专注于欧洲?所以,他这次公然针对俄国的军事演习,看起来又要顺利过关了。现在我就是想不出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对待俄国的行动要是越过一个限度之后,妙招就会变成臭棋了。”
  唐绍仪仔细回想了一边革命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行动,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叹息道:“听植之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只是这吴川每一步都在走钢丝,他就不怕一脚踏空万劫不复?治理国家怎么能够如此行险,这也太过儿戏了。”
  施肇基却又笑着说道:“我觉得这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吴川现在还不是当今中国的执政首领,他要是能够一直冒险成功,至少我国东北边疆算是无忧了。
  袁大总统此前听了报纸上刊登的吴川谈话,不也只能关起门对着身边的人发发牢骚,还让人打电报给前线部队,要求李纯、张勋严肃军纪不要骚扰地方百姓,免得被人借题发挥么。
  我倒是希望,吴川在东北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这样北京政府至少还有所忌惮,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几分。”
  唐绍仪扭头看着荷塘内的一株荷花,许久之后才叹了口气说道:“我看也安宁不了多久,我了解项城这个人,做朋友他出手是很大方的。但要是说到权力,他是不会允许别人和他分享的。大借款和平息了南方的叛乱后,只会让他更着急把目光转向最后一个对手-革命委员会。”
第五百七十三章
  鲍培领事走进了吴川的办公室之后,对于吴川的问候不无嘲讽的回道:“尼古拉将军,现在想要见上您一面可真是困难了,我差点以为自己这是回到了彼得堡的外交部。”
  吴川笑容不改,一边邀请对方坐下,一边温和而坚定的回道:“能够让你感受到有回到彼得堡的感觉,这说明我对于圣尼古拉堡的改造是成功的。我相信,等到陛下莅临东方时,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
  对于吴川歪曲了自己话语的意思,鲍培心中不由为之气结,不过他始终是记得自己此次前来的任务是什么,于是很快就把话题转入了正题说道:“我们还是说说正事吧,尼古拉。我想知道,对于革命委员会4月举行的军事演习,您可有一个什么解释吗?”
  吴川摊开双手,一脸无辜的回道:“第一,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向您做出解释,外交部在外蒙古做的事情难道有事先通知我吗?第二,您既然知道我当时并不在国内,就应该了解这是革命委员会的自发决定;第三,鲍培领事,您难道不应该先给我一个解释吗?我可不记得我们去年达成的约定中有同意库伦活佛独立建国的。”
  鲍培注视了吴川许久,方才反问道:“我记得尼古拉将军您是因为获得了帝国的支持才能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您还向陛下承诺过要把中国变为黄俄罗斯的,我实在不明白您要我向你解释什么,难道说您是打算反悔了吗?”
  吴川并没有避开鲍培的视线,看着对方的眼睛针锋相对的回答道:“您说的没错,但是我承诺的是把中国变为黄俄罗斯,可没承诺过允许帝国政府可以这么羞辱我。在我的治下煽动我的民众反对我,这就是对我最大的羞辱,我不相信这会是陛下的意思。”
  鲍培的嘴角稍稍上扬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容道:“那么您打算怎么证明,这不是陛下的意思呢?或者我可以陪你前往彼得堡,请陛下当面给您一个答复,那么您是否就满意了呢?”
  吴川微微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今年我是不愿意出门了。不如就定在明年的10月份,我很乐意带上远东的收获去彼得堡觐见陛下,您看如何?”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鲍培的预料,他忍不住皱起眉头追问道:“您真打算前往彼得堡?”
  对于鲍培脸上挂满的疑虑,吴川视而不见,依旧不急不缓的答道:“我一直都是忠诚于陛下的,只不过彼得堡的某些人不相信而已,才会在远东给我制造这么多麻烦。事实上我已经要求谢尔盖上校代表远东密探局前往彼得堡向两位陛下致敬并说明远东的真实情况,而且我也向两位陛下请求了,希望他们准许自己忠实的臣子能够在明年下半年前往彼得堡。我相信,两位陛下和拉斯普京长老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吴川的决定让鲍培把剩下的话都憋回了肚子里去,他此次过来和吴川沟通,一是为了稳住对方;二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立场。随着革命委员会上半年的行动,远东稍微清醒一些的官员几乎都对吴川的立场产生了怀疑。
  那些依旧相信吴川是俄国利益代言人的官僚,更多的是害怕戳破了这个假象从而造成帝国远东局面的崩溃,霍尔瓦特局长正是这些主动蒙上自己眼睛的官僚代表之一。
  但是在吴川表明自己愿意前往彼得堡觐见陛下后,鲍培却不能照着原来的计划去逼迫对方了,有些话在彼得堡说比在远东说要合适的多,由萨宗诺夫阁下而不是他来说也更有力一些。更何况,他也不愿意背上破坏了远东和睦局面的这口黑锅。
  以鲍培对于面前这位中国人的了解,一旦对方正打算和帝国翻脸,外交部在远东的独立行动必然是要成为对方反叛的借口的。可是外蒙事件和他这个哈尔滨总领事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实在是没有兴趣为同僚去扛吴川的怒火。
  “还是让萨宗诺夫阁下去对付他吧。”鲍培在脑子里想了几圈之后,终于按住了自己的情绪对吴川说道:“既然您有这样的意思,那么我自然会替您向彼得堡转告。我想,萨宗诺夫阁下一定很乐意当面向您解释外交部的行动的……”
  费尽了心思终于把鲍培领事给打发走了之后,吴川端起早已经冷掉的茶水喝了一大口,才叫来了张云荣说道:“去准备一下吧,我要去三棵树大桥看看。”
  位于哈尔滨北面的三棵树,差不多已经在道外区之外了。这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是哈尔滨第二座跨松花江大桥,也是中东铁路北面自建铁路的开端。
  这座桥梁借助了两座江心岛的位置,选址也在地势较高之处,避免了滨州铁路桥在汛期经常被水淹没的问题。从去年3月开始修建,下层的铁路桥差不多已经完成。
  方兆国和吴川站在南岸桥头的一处高岗上,一边观看着整座桥梁的施工,一边交谈着。方兆国向吴川说明道:“整座桥宽12米,下层铁路桥外侧还专门设置了行人步道以方便两岸往来。
  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上面的公路桥也差不多该完成了,是按照能过15吨重车通过的设计的桥面。这样一来,我们往返松花江两岸就不必再看俄国人的脸色了……”
  吴川微微颔首后说道:“虽然公铁两用桥的利用率是高了些,但是15吨的荷载还是小了些。我觉得你们交通委员会对于道路桥梁的标准应该提高一些了,我看主干道的桥梁应该要设计能够通过20吨到30吨的,次干道的桥梁通过15吨的车辆倒是差不多了。”
  方兆国有些不解的说道:“可是我们现在的汽车最多载重1.8吨,加上自重也没有超过3.5吨的啊,20-30吨的荷载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吴川看了他一眼后说道:“现在虽然没有,但是以后必然是会有的。而且我们得要为国防进行考虑,现在正在研制的国防用车,我听说最重的一款已经超过了20吨,我们如果不提高造桥的标准,那么军队的重装备就无法在自己的境内自由行动,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方兆国只能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回去之后会和委员们讨论一下新的桥梁建设标准,不过这样的话是不是连道路的标准也一起提高一下?根据群众的反应,当前国道宽度9米还是显得有些狭窄了,马车和汽车常常堵在路上啊。”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我看可以一并考虑进去,那么今年我们自己的水泥厂的产能达到多少了?”
  方兆国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后说道:“到年底的话,大概就能达到600吨一天的产能了。我看等到明年新的生产线完成之后我们就能慢慢开始减少对日本和关内的水泥采购了。”
  吴川却摇了摇头说道:“各地的建设都已经全面铺开了,对于水泥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与其想着如何减少对外采购,倒不如想想怎么把水泥生产设备国有化,然后不断降低水泥的制造成本,只要我们的生产规模上去了,水泥价格自然就会不断下降,那么不用我们去减少采购,他们也不可能赔本卖给我们。反过来我们倒是可以抢占他们的市场去了。”
  方兆国听了一时有些汗颜的说道:“确实是如此,倒是我想岔了。要是对自己内部保护性采购,他们倒是没心思去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只会躺在那里等交通委员会的订单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我要向您汇报,夏阳发回电报,希望能够加快扎赉诺尔到巴音图门的铁路建设,按照您的要求这条铁路是铺设95磅钢轨,但是国内没有能够生产这一规格的,我们采购的英国货要75两一吨,贵就不说了,关键是供货也较慢。我看是不是能够下调一下铁轨的规格,就按照吉长铁路80磅轨,那么至少汉阳铁厂还是能够制作的。”
  吴川思考了一下问道:“现在这条铁路铺设了多少距离了?”
  方兆国不假思索的回道:“预算总长是278公里,到昨天为止我们完成了39公里。”
  吴川沉吟了半天后说道:“这条路最为重要的还是国防意义和能够运输外蒙古的矿产出来,如果这两个目标都达不到的话,这条铁路就是鸡肋了。
  降低铁轨的标准虽然能够让我们尽快完成它,但是这条铁路的价值就会大大下降了。其实照我看来,95磅的钢轨还是轻了,我们现在的单列火车运载力还达不到3000吨,我认为至少要达到5000吨,这条铁路才是有意义的。
  我希望交通委员会不要忘记了,巴音图门并不是铁路的终点,甚至库伦也不是这条铁路的终点。通过外蒙古进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才是这条铁路的意义所在。
  我会同工业委员会进行商议,看看能否尽快解决自制钢轨的问题。实在没办法的话,那么只好向美国订购了,至少美国距离我们总要近上一些的。另外佳木斯钢铁厂的第一座高炉马上就要点火了,我想钢轨的来源总不是不能解决的。我会发电给夏阳,让他继续坚持下去,当然你们对除了钢轨问题之外的工作要尽快去完成了……”
第五百七十四章
  在军事委员会的大地图室内,朱和中正指着桌上的沙盘为吴川讲述着,革命军总参谋部拟订的北满防御计划。
  整个计划大致就是,战争第一阶段截断中东铁路,革命军以一部依托大兴安岭地区抵抗上乌金斯克、赤塔方向来袭的俄军,再以一部防守佳木斯以北的三江口,然后以主力进攻滨海省。
  拿下了双城子、海参崴后,战争转入第二阶段,主力部队沿着通往伯力的铁路向北进攻,在防守三江口的部队配合下拿下伯力,彻底控制乌苏里江和三江口地区。然后分出一部顺着黑龙江一直打到庙街;另一部则顺着黑龙江往上游进攻,拿下海兰泡和结雅河口。
  如果第二阶段进展顺利,失去了滨海省和阿穆尔沿岸省精华地区的俄国远东政府将无能力再收复这两地区。双方就可以开启谈判,结束战争。
  要是彼得堡不肯认输的话,那么革命军就可以大兴安岭、黑龙江为天然的防御地带,和俄军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彼得堡想要依靠一条铁路来维持远离欧洲的长期战争,只会被革命委员会慢慢拖垮。
  吴川双手抱胸盯着沙盘看了半天后说道:“如果要按照这个作战计划进行的话,我们就要制定一个扎赉诺尔工业区的撤退计划了。夏阳在巴音图门这里也未必待的下去,要往后撤回到内蒙地区了。”
  朱和中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果真的出现了最坏的局面,我们不得不放弃外蒙和呼伦贝尔地区,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打赢了这一仗,这些地区还是会回到我们手中的。
  扎赉诺尔工业区的撤退计划,我们已经在制定了。至于巴音图门这边的军民,除了制定撤退计划之外,我们认为有必要把现在修向通辽的铁路继续向昭乌达盟延伸,先占住了这个位于热河、辽宁和内蒙古之间的交冲之地。
  只要我们把铁路修到这里,既可以震慑内蒙古诸旗不与外蒙古的分裂分子同流合污,也能够威慑住热河的北洋军队,此外日后铁路还可以继续向北,和巴音图门联系起来,这样我们进入外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就有了除中东铁路之外的选择,依托辽宁的人口和物资供应,俄国就更难以控制住贝加尔湖以东、以南地区了。”
  吴川抬起头打量了一眼地图室内的军官和军事委员们,发觉众人脸上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再也没有了此前面对日本开战时那种纠结担忧的神情。
  也就在这个时候,吴川心里才觉得心里踏实了下来,再没有了从前那种孤军奋战的紧迫感。他对着众人点了点头说道:“我对于这个计划并没有什么问题,依托东北的人口、物资和交通能力,和俄国人打一场消耗战,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当然,我还要各位注意以下几点,假如日本人插手的话,我们应当做如何的防备?假如协约国以调解战争为名,切断了我们的对外运输通道,我们又该怎么防备?当我们和俄国发起了一场战争,跨过了乌苏里江、黑龙江,进入到了俄国的境内时,军队该如何对待那些俄国的平民?战争如果进入到了长期消耗战,外界又切断了我们的海运渠道,这个时候人民如果撑不住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吴川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让在场的人员有些措手不及,朱和中不得不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对于日本的防备作战我们也有在讨论,只是控制了海权的日本可以选择的进攻方向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现在还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
  至于之后的这些问题,我们倒是真的没有考虑到,不过如果给我们一点时间的话,我们会尽快弥补这些遗漏的部分的。”
  吴川顺手拿起了沙盘边上代表着自己这方的三角小红旗,一边朝着朝鲜半岛的中间插去,一边口中说道:“为什么要给日本留出考虑的时间,山县有朋不是早就告诉我们了么,朝鲜就是日本的生命线,只要我们在这里动一动,日本人就只能跟着下子。
  不要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敌人会放我们一马的想法上,日本下场的时间越晚,对于我们来说就越不利。在朝鲜打,总好过在我们的土地上打。和朝鲜民主革命军联络一下,就说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解放朝鲜半岛的计划。
  不过这个计划必须要获得我们的认同,因为现在中国人民也很困难,不可能一次性帮助朝鲜人民解放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分阶段解放朝鲜半岛的长远规划。我认为就目前的局势,能够先取得大同江以北领土的解放,或是38线以北领土的解放,就是朝鲜人民的胜利。
  把我们所缴获的日械和相应弹药都支援给他们,并协助他们建立起一个能够复装子弹和修理枪械的小型兵工厂。我们将和朝鲜人民背靠背,一同对抗俄、日帝国主义的入侵。为了中朝人民军队能够更有效率的配合作战,我们要求获得朝鲜人民军队的指挥权……”
  朱和中有些听傻了,房间内的其他人也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了,过了好半天朱和中才小声的对吴川说道:“可是这样的话,有可能让我们陷入和协约国对抗的危险境地,我们要同时和两个强大的对手作战,对于现在的革命军来说,是不是太过艰巨了?”
  吴川抬头看了朱和中一眼,又把目光移开扫视了房间内的众人一眼,这才冷峻的说道:“我现在说的是最坏的打算。这场战争并不是由我们来选择的,而是由日、俄帝国主义选择的。
  如果有所选择的话,我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同任何人开战,只要给我们5-6年的时间,我们就能让东北出现一个较大的变化,到了那个时候,不管谁想要入侵东北都要好好寻思一下了。但是帝国主义会这么轻易的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吗?我以为不大可能。
  我们的和平需要机枪和大炮去保卫,而不是依靠帝国主义的善良和守法来赐予我们。前者带来的和平将会稳如磐石,而后者所给与和平只不过是一朵易谢的野花罢了。
  我们反对任何不道义的战争,但是我们要随时准备好投入战斗,这才是让人民享受和平的唯一办法。是的,日、俄帝国主义确实很强大,不过他们也是虚弱的,因为他们的战争并不会得到本国受压迫人民的支持,只要我们能够在战场上狠狠的挫败帝国主义的进攻,那么日本人民和俄国人民一定会站出来和我们一起打倒本国的军阀和反动政权的。
  所以各位同志们,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吧,只有我们准备的越充分,帝国主义者才越不敢轻举妄动。”
  朱和中还没想好该怎么回应吴川,已经有年青的参谋军官情不自禁的大声向吴川回道:“是的,主席同志。我们一定会同帝国主义者奋战到底,直到他们再不敢入侵我们。”
  有了这名冲动的军官带头,其他军官也纷纷向吴川表态,愿意和主席同志共同战斗到底,直到把俄国和日本侵略者承认失败为止。
  朱和中同几位军事委员也只能接受了吴川的要求,要求总参谋部重新制定一份预想作战计划,军事委员会各位委员都一致同意,吴川同志对于俄、日对战的判断,将会作为军事委员会当前最为优先的战略考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