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596

  当前的俄国已经禁不起另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会彻底葬送俄国MTAyMzA1的秩序,把我们每个人都拖入到自相残杀的地狱中去。为了俄罗斯的未来,我们只能谋求同中国人妥协,不惜一切代价,在各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和中国人达成和平。否则我们将会付出比之更多的代价……”
  就在他思考着当前局面是个什么状况时,一旁的芮恩施公使已经开口向他解释道:“俄国政府向我国政府发出了请求,希望在我国的见证下尽快澄清中俄之间的误会,恢复中俄两国之间的和平和友好关系,从而让美国和俄国能够尽快携手打败同盟国,恢复世界的和平。威尔逊总统指示我,为你们安排这样一场紧急的磋商会谈,王,你不会拒绝我吧?”
  王葆真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了吴川对于大局的判断,革命军一旦越过了赤塔,美国必然会出手叫停双方的战争,因此本次革命军向西攻击的极限只能到达上乌丁斯克,再继续向西进攻只会破坏革命委员会和美国政府之间的互信,这对于革命委员会来说是不利的。
  不过他倒也甚是佩服俄国人的决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甩开了英法投向了美国政府。如果俄国人不是那么迅速的倒向美国政府,芮恩施公使恐怕就不会这么着急的出面把自己拉来洽谈和平了。
  心里想着这些的王葆真,面上却丝毫没有变化的说道:“革命委员会一直都在寻求同俄罗斯的和平,只不过过去俄罗斯政府并没有理会我们的呼声而已。
  哪怕是到了现在,革命委员会追求同俄罗斯之间和平的意愿也没有改变过。那么库达涅夫先生,临时政府究竟让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和平条件?我很愿意洗耳恭听。”
  听到王葆真说的漂亮话,库达涅夫的脸色就变得更加阴沉了,不过他倒是知道当前的时间并不在俄罗斯这边,因此也就没再说些无用的废话,而是严肃认真的说道:“根据临时政府的命令,我方愿意从唐努乌梁海、恰克图河以南撤离军事人员和非法的移民,但是对于那些合法移民的财产,贵方应当给予保护。
  我们愿意就中俄在远东地区的边界分割在中俄瑷珲条约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并对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等事件的受害者作出合理的赔偿,并就中东路、华俄道胜银行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谈判。
  同时我方也要求贵方的军队应当立刻停止向上乌丁斯克的进攻,并尽快达成前线中俄军队的停火,恢复中东路的运营和给出在谈判完成后从我国境内撤离的承诺……”
  王葆真听完了俄国驻华公使转达的临时政府给出的条件,差不多倒是已经和革命委员会给出的要求差不多吻合了,因此他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回道:“我很欣赏临时政府能够回到用谈判解决两国之间争端的正确道路上来,但是我现在还不能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我需要把贵方的要求传给哈尔滨然后等待哈尔滨方面的决定。”
  虽然库达涅夫极度怀疑对方是在拖延时间,以便于前线的革命军赢得更多的战利品,从而获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但是他也很清楚,他阻止不了中国人的行动,毕竟俄国过去常这么干,他只能放低姿态说道:“当然应该如此,不过我国政府已经让驻哈尔滨的领事给吴川主席送去了正式的谈判请求,我希望贵代表能够尽快让哈尔滨那边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从而停下这场无谓的战争……”
  把俄国公使送走之后,芮恩施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向着王葆真认真的问道:“现在只有我们两人在,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你诚实的回答我,贵方是否会接受临时政府提出的要求?如果不接受这些要求的话,贵方想要的和平条件又究竟是什么?”
  王葆真低头想了十余秒,便抬头看着他说道:“芮恩施先生,既然您这么问了,那么我也说句实话吧。俄国人给出的条件已经相当接近我们想要的和平条件了。所以,只要俄国人没有故意在谈判中制造其他问题,那么我想这场战争应该会到此为止了。不过,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得先搞清楚前线的状况,否则我们就无法提出一个正确的停火线,我会尽快和哈尔滨联系的。”
  对于王葆真的回答,芮恩施还是感到满意的,他随即回道:“原本还想再留你一会,不过获得哈尔滨那边的决定显然更为重要,所以我就不挽留你了。顺便,在您向哈尔滨发报时,替我向吴川主席问候一句,就说威尔逊总统阁下一直支持着革命委员会,但是为了世界和平的大局,革命委员会有时也是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的,当然这种牺牲在战后一定会获得补偿……”
  对于王葆真传回的美俄双方立场,吴川在政治局会议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俄国人这么快倒向美国倒是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了,但是我们也能从俄国的表态中看出临时政府是多么的外强中干。
  由此可见,俄国人对于英法这两位老盟友的信任是有限的,但是俄国人并没有放弃再坚持一下就能打赢这场战争获得回报的幻梦,所以才会不得不向我们低头。
  不管俄国人是否心怀其他思量,至少我们在同沙皇俄国的谈判上又进了一步,当前代表俄国的临时政府在唐努乌梁海、外蒙古边界问题上做出了全面退让,并确立了瑷珲条约基础上的东北边界的谈判。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临时政府承认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南地区归属于我国。事实上只要这场谈判开启,哪怕没有结果,我们也取得了获得这些领土的合法性,也就不必再担心其他列强的干涉了。
  因此,我建议,只要俄军和非法移民开始从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北部撤离,那么后贝加尔方面军就撤到赤塔,外蒙古方面军撤到恰克图河。并恢复中东路对西伯利亚铁路的物资运输,至少临时政府现在还不能垮台。
  当然,能否把这些失去的领土重新拿回来,重要的不是谈判的来源……那些俄国人可一向都是喜欢出尔反尔的,我们现在给他们运输物资,到时会不会成为俄国人反悔攻击我们所用?不能先等一等,看着俄国人的行动再说吗?”
  吴川看了看会议室内的其他委员们,发觉颇有几人对宋云桐的想法微微点头,他不由笑了笑说道:“这一次虽然后贝加尔方面军干脆利落的击败了聚集在赤塔的俄军,不过外蒙古方面军这一路还是遭到了不少挫折的。
  为什么两路军队会有这样的不同表现?因为从恰克图两岸到铁路之间正是后贝加尔地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这里有着诸多河流和丘陵、山谷,既适宜放牧,也适宜耕作,按照我们搜集到的情报,该地区的人口大约超过60万人,几乎和整个外蒙古的人口相当。
  俄国人在该地区的经营差不多有100年了,恰克图北岸到铁路之间的蒙古人,几乎已经俄罗斯化,不肯俄罗斯化的蒙古人都被驱逐出了该地区,可以说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了俄国人的土地。因此外蒙古方面军从此处进军时,遭遇到的最大阻碍不是俄军而是本地俄罗斯人自发组织的游击队,外蒙古方面军不得不把大部分力量放在了身后,以保卫自己的后勤,自然也就无法打出后贝加尔方面军的战绩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该地区的俄国移民在归化本地蒙古人之余,他们也在本地扎下了根。这些在本地生活了2代以上的移民已经不可能回到欧洲去了,因此他们只能和我们拼命。只有那些刚刚从欧洲来了没有多久的新移民,才能在我们的驱赶下放弃土地,因为他们还有家乡可回。
  所以,后贝加尔地区就是敌国,除非我们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否则该地区的居民是不可能支持或服从我们的。在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支援下,除了城市之外的乡村将会成为这些游击队进攻我们的基地,我们无可能长期占领那些被乡村包围的城市,光是为那些城市内的驻军输送物资都会拖垮我们。
  因此,从后贝加尔撤离,并不是为了向临时政府表示善意,而是在临时政府意识到他们可以用乡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围困我们之前,我们抢先从俄国乡村游击队的包围圈中撤离,以降低我们失败的风险……”
第八百四十二章
  停顿了一下之后,吴川扫视了一眼会议桌前的各位委员,方才继续说道:“此外,我希望各位委员明白,这场战争并不单单是我们和临时政府之间的战争。不仅中俄无产阶级正关注着这场战争,各列强也同样在关注着这场战争。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放在自己和临时政府身上,然后洋洋得意的为一时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那么这场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我之前就说过,这是一场反击俄帝国主义的反侵略之战,如果我们不能证明这一点,或是在战争中表现的和俄帝国主义没有区别,那么不仅俄国的无产阶级会放弃支持我们,就是我国的人民也会陷入混乱而动摇对于共产主义的支持,那么我党存在的根基也就被动摇了。
  而对于英法来说,中俄之间发生冲突并不是坏事,但不管是俄国彻底压倒中国,或是中国彻底压倒俄国,那就是真正的坏事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东亚制造的平衡失去了控制,也就意味着他们所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崩坏了一角,英法是绝不会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的。哪怕他们现在腾不出手,在战后也必然会支持俄国、日本对我们展开一次进攻,以求恢复东亚的势力均衡。
  至于美国,虽然现在我们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棋子,因为我们的存在日本的力量就被牵制在了亚洲,从而给了美国太平洋沿岸一个安全发展的时间。同时,我们又是替美国向英法殖民体系挑战的棋子,我们的挑战将迫使英法不得不给予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更多的角色。
  但是和俄国相比,我们这枚棋子又差的远了。俄国如果倒向美国MTAyMzA1,不仅意味着美国将能够直接插手欧洲事务,也等于是直接打破了过去欧洲各列强联合排挤美国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俄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东欧、中东、中亚都在俄国的势力笼罩下,一旦获得了俄国的支持,美国就能打断英法对于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的控制,直接进入到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
  从芮恩施公使所表明的美国政府立场来看,美国人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希望我们做出一定的牺牲,也就是要求我们撤军同俄国恢复和平。
  这样一来,接下去俄国反而赢得了各列强争夺的对象,而我们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我相信各位委员们一定不会愿意陷入协约国的包围之中,那就等于是被强迫的闭关锁国,考虑到当前中国的经济和行政的不统一,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大约比满清还要恶劣,至少一个农业国是不需要海外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的……”
  听到延迟撤军有可能影响到海外贸易,宋云桐的立场顿时就改变了。虽然从俄国人身上占些便宜回来是不错,但是和海外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相比,肯定是不值得的。作为财政委员会的负责人,宋云桐自然是不会容许这样的状况出现的。更何况,现在俄国人必然是要吐出不少利益的,那么也就没必要过于斤斤计较了。
  抱有这种想法的自然不止宋云桐一人,因此吴川提出的撤军主张很快就获得了全体委员的通过。而吴川提出的撤军也不是一股脑的撤离,而是分阶段的撤军,并且把那些撤离地区交给布尔什维克而不是临时政府,也让各位委员们容易接受的多。
  临时政府这次大约是真急眼了,6月1日中午获得了革命委员会的肯定答复之后,就下令唐努乌梁海的残余军队带着那些新移民撤离了。至于外蒙古这边,在后贝加尔方面军占领了上乌丁斯克之后,被切断了退路的俄军就开始纷纷向外蒙古方面军投降了。因此,临时政府只能要求恰克图北岸的军队和游击队不许再进入外蒙古境内。
  6月2日下午,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雅茨基抵达了赤塔,这位以西林之名活跃在中东路工人阶级中的布尔什维克,这次是奉了克拉辛的命令来赤塔接收那些被革命军俘虏的布尔什维克们的,比如想逃而又没能逃离战场就被俘虏的留金上尉等人。
  拿着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命令,舒米雅茨基很快就获得了自由接见俘虏的权力,他首先挑选接见的正是留金上尉,毕竟这位护路军内的布尔什维克是他比较熟悉的人员。
  被带到舒米雅茨基面前的留金上尉,看到对方的时候心里既是松了口气,却又感受到了一阵屈辱。上一次被革命军从中东铁路管理局缴械带走的时候,正好对方也是在场的。而今天他居然又以俘虏的身份出现在了对方面前,虽然知道对方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多半是为了解救他们,但对于留金上尉来说就有些伤自尊了。
  舒米雅茨基也瞧出了上尉心里的不自在,他只当做不知的对上尉说道:“留金同志,克拉辛同志交代了我一个重要的任务,我需要有人协助我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你是否愿意协助我工作?”
  对于如此坦诚的问话,留金楞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说道:“协助您工作,只要是党交代的问题,我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能问一问,我要做什么吗?还有我们被俘的同志们怎么办?”
  舒米雅茨基平静但严肃的回道:“所有被俘的同志和那些虽然还没有成为同志但是可靠的士兵都会被挑选进任务之中,我需要你去说服他们服从我的指挥。我们的任务就是,从革命军手中接过上乌丁斯克,并以苏维埃的名义控制住它。然后趁着革命军和临时政府对峙的期间,按照列宁同志的意见,切实的控制住上乌丁斯克及其周边地区,为继续革命做好准备……”
  6月3日中午,革命军开始从上乌丁斯克等地后撤,一路撤到了赤塔,另一路则撤到了恰克图。随着革命军的撤军,临时政府上下总算是松了口气,于当日晚间库达涅夫正式宣布和革命委员会恢复东北边界谈判,并宣称俄国承认唐努乌梁海及外蒙古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不对以上地区谋求特殊利益或有违两国友好关系的特殊地位。
  对于英法公使来说,俄国人的表态在战争爆发之前确实是他们所希望的,但是在战争爆发了一周多后发表这样的立场,且并没有提前和自己通气,这味道就相当不对了,更加上美国公使芮恩施很快就出面表态乐于见到中俄恢复和平的讲话,就更是让英法公使起了不好的联想。
  相对来说,这件事对于法国公使的打击还小上一些,毕竟正陷入国内革命前夜的法国政府现在已经无暇顾及俄国究竟倒向何处,只要不退出战争让德国能够从东线抽调兵力进攻西线就行。而且法国公使已经确定自己要调离中国了,自然也不会对美俄之间的勾结做出太大的反应。
  但是对于朱尔典来说,俄国和美国在私下的勾结,对于英国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政治灾难。这不仅意味美国在战后将会取得对于欧洲事务的发言权,受到美国支持的俄国和受到俄国支持的美国发出的声音,显然不是可以被无视的。
  更糟糕的是,现在东亚的势力均衡就被完全破坏了,美国已经开始取得在东亚发声的主导权力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美国人对于外交方面的业余,使得他们过于着急的把自己的成功表现了出来,从而让英国看到了美俄接近的危险趋势。
  朱尔典不得不修正了对于革命委员会的立场,在当前的局势下继续帮助北京对抗哈尔滨,显然是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的。此外便是派人去收集了中俄之间这场短期战争的具体情报,朱尔典很难相信俄军的战斗力居然已经糟糕到了快速被中国军队击退的程度。
  至于收到了朱尔典报告的伦敦,也进一步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发动一次东线的进攻,以表明临时政府将会把战争延续下去的立场。
  6月4日晚,黑木少尉终于回到了哈尔滨,向武藤信义大佐汇报了关于新克鲁奇宁斯基一战的具体经过,不过他按照荒木大尉的意思,忽略了坦克这一新式武器在这一战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强调了俄军内部的阶级对立导致的士气低落,战斗意志薄弱,从而为中国人所击败。
  武藤信义听完了黑木少尉的报告,沉默了许久方才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么黑木少尉,你觉得这一仗中国军队出色在什么地方?”
  黑木少尉的脑海中先是闪过了那些在爆炸烟尘中出现的钢铁怪兽,但旋即又想起了中国人在交战中灵活运用的炮击战术,于是在迟疑了数秒后终于说道:“是运用大炮的战术,我想中国人在西线确实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俄军的炮兵技术相当的出色,并不逊色于我军的炮兵,但是在多门大炮的统一运用上确实同中国人出现了差距。我以为,即便把这一战中的俄军换作是我军,这一战的胜算也不大。”
  武藤信义沉默了许久,方才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那么你准备一下,一会乘坐晚上12点的客车前往沈阳吧。把荒木大尉的报告交给沈阳的领事馆武官,他们会通过外务省的邮包送回东京的……”
  黑木少尉下意识的立正答应了一声,见武藤大佐没有别的吩咐,他就安静的转身离开了对方的办公室,去收拾自己需要携带的行李了。
第八百四十三章
  6月7日下午,大岛陆相给原敬送来了哈尔滨方面提交的情报,并提出了和中国和解从俄国身上获得利益的新设想。
  原敬抬头瞧了大岛陆相一眼,顺手把自己办公桌上的一封电文递了过去,口中说道:“陆军的想法很好,不过你们的消息来的太迟了,这是驻华公使发来的电报,你可以看一看。
  革命委员会和临时政府已经正式达成和解,俄国人在中国人提出的要求上做出了极大的退让,英、法、美三国公使对于双方的和解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在当前的局势下,日本已经没有插手的时机了。”
  大岛陆相拿着电文反复看了数遍,还是一脸难以置信,他忍不住懊恼的说道:“没想到俄国居然已经虚弱到了这种地步,只是一场败仗就向中国人服软了。早知道……”
  原敬打断了陆相的话说道:“早知道,我们也一样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没有借口。我们毕竟是协约国的一员,不可能没有理由就对盟国发难……”
  虽然原敬以这样的理由堵住了大岛陆相的嘴,但他心里还是知道MTAyMzA1日本确实是错过了一个机会,假如知道现在的俄国军队如此不堪一击,那么日本就会提前介入中俄之间的冲突,然后以帮助俄国的名义要求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权利,甚至是干脆向俄国买下北库页岛,反正俄国失败的那么快,日本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
  以俄军在东线的表现去推测的俄国现存的实力,却在这样一场和中国人的交战中被揭开了底裤。原敬默默的坐在那里思考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叫来了自己的秘书吩咐道:“给大连那边发电,让他们尽快签订合同。另外请内田外相和加藤海相来我这里一趟……”
  大和旅馆一楼餐厅虽然供应和餐和西餐,但是整个餐厅却是按照日式餐馆隔成了一间间的和式房间。被下女带入餐厅一角最为安静的和式房间后,胡秉柯看着房间内的渡边一郎不由下意识的问道:“野村先生还没有到吗?”
  渡边一郎邀请胡秉柯坐下后,就一丝不苟的跪坐下来,对着他说道:“野村先生今日有事,所以今晚就是我和您的单独会谈了。
  胡桑,我认为我们过去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纠缠的太久,导致我们的谈判在这半个多月里毫无进展,这显然是不符合日本和革命委员会的长远利益的。
  所以,今天我希望能够和您在一些大的方向上先达成一致,这样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双方在细节问题上就不会如之前那样争执不下了。不知您以为如何?”
  听了渡边一郎的话语,胡秉柯的脸上不免露出了哂笑,纠缠着各种细节问题不放的不正是渡边一郎自己么,现在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他心里想归这么想,但口中却欣然答道:“渡边先生的想法也正是我的想法,实不相瞒,主席对于这边的谈判迟迟没有结果也感到很不满意。
  就在今日中午,我已经接到了主席的最新指示,如果在6月15日以前我们还拿不出一个协议的草案的话,那么就证明双方之间的合作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主席的意思是,暂时中止谈判等待以后环境合适了,双方再做洽商好了。”
  渡边一郎赶紧说道:“没有什么环境比当下更为合适的了,假如不是原首相在这个位置上,其他人担任首相就更加不会提出中日合作的计划了。所以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短时间内双方恐怕不会再有现在这样坦诚交换意见的时候了。
  就眼下的世界局势来看,欧洲大战已经极大的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力量,而东亚的日本和革命委员会携手合作的话,那么白人列强过去在东亚为所欲为的局面将宣告终结。原首相希望和革命委员会达成合作,从而让我东亚各邦独立于世界一角,然后再去解放亚洲各民族,从而同欧美白种人相抗衡,这难道不是对中日最好的选择吗?”
  假如没有革命委员会的话,胡秉柯也许会觉得渡边一郎说的这个东亚合作解放亚洲各民族的计划确实吸引人,毕竟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不管怎么看都解决不了中国独立的问题,因此寻求同文同种的日本的帮助,也就会成为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
  但是有革命委员会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团体,中国的独立显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甚至于在中国还没有统一之前,革命委员会就已经开始收回了一些过去满清所出卖的中国领土和权利,可见中国革命是能够依赖于自己的力量成功的。
  在这样的光明前景下,再去跟着日本当小弟,对于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个解放亚洲的计划无疑就有些鸡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