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596

  7月份,受到了俄军攻击的德奥两国被俄军的恢复进攻所激怒,德军调动了大批援军抵达加利西亚。在短短几天之内,俄军就被迫返回了进攻的出发点,但这并不是结束。在德奥军队的猛烈进攻下,俄军西南阵线全线崩溃,丢掉了1916年俄军夏季攻势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德军在短短几天内就推进了145公里。
  俄军整师整团的部队集体逃亡,还有大批的士兵不发一枪的放下了武器投降,正如一名德军军官对自己的上级汇报:“我们现在并不需要集结部队发起进攻,只要派出一小队士兵乘着火车前进就能接收俄国的城市,除非俄国人炸断了铁路。”
  俄军的这种崩溃方式,让德国人也错误的判断了形势。预备同临时政府达成妥协的柏林政府,突然就发现俄国西部的工业区和粮食产地现在都落入了自己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和俄国人达成妥协,再把这些地区交还给俄国人,那么愤怒的德国人民估计就要在柏林暴动了。
  柏林向临时政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战败要求,并开始派出军队进入俄国波罗的海地区,对彼得格勒进行威胁,试图让临时政府承认战败。
  对于协约国来说,克伦斯基的攻势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原本还有一定存在感的东线,现在完全失去了对于德国的威胁。现在俄国最大的价值就是,挺着被德国人入侵也不能投降,从而让德军无法从东线大规模的抽调兵力用于西线。
  因此英法一边对俄国人保证:只要他们坚持下去,战前答应给予俄国的密约依旧有效;一边则做着抛弃俄国的准备。比如向中国政府妥协,给予参战补贴,和向革命委员会承诺,英法将支持中国对于中俄边界分割的立场,只要革命委员会尽快同意参战。
  最为难堪的大约就是美国政府了,威尔逊总统刚刚发表了对于俄国临时政府的支持,并给予了大量贷款,他还向美国人民保证,同盟国已经濒临崩溃,美国军队加入这场战争不会受到多大损失。然而言犹在耳,德国人便狠狠的抽了他一个耳光,濒临崩溃局面的不是柏林而是彼得格勒。
  为了不使之前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和确保刚刚投向美国政府的俄国临时政府垮台,威尔逊总统不得不对临时政府追加了贷款,并要求美国驻华公使和革命委员会进行沟通,确保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的畅通无阻。
  于此同时,原本想要投资临时政府的美国资本家,也开始慎重的把投资转向了靠近东北的远东地区。吴川此前和华尔街银行家商议的,对于远东地区土地资源私有化的计划,引起了更多美国资本家的关注。
  当然因此受益最大的,还是以谢尔盖为首的沙皇保卫军。临时政府在军事上的失败,使得社会革命党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大幅的降低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
  随着俄军在东线不断溃败的消息传来,原本三心二意的远东旧贵族们和那些没有什么主见的农场主们,终于再次倒向了以谢尔盖为首的沙皇保卫军,甚至连原本已经想要淡出政界的总督关达基,也对谢尔盖稍稍热情了起来。
  原本同社会革命党私下勾搭的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等人,也重新回头向谢尔盖示好,想要弥补之前双方之间的裂缝。随着克伦斯基鼓吹的东线攻势发动后,原本消息就不通畅的远东革命党直接把发动攻势描述成了已经是十拿九稳的胜利,似乎只要前线的俄军拿起枪向奥地利人的阵线前进,俄军就能复制去年夏季的辉煌战果。
  这些社会革命党公开的自吹自擂,除了想要迷惑一下摇摆不定的远东民众外,主要也是想要借此洗刷一下远东俄军对于中国军队的失败。似乎在这些社会革命党眼中,和中国人作战的失败并不是俄军无能,而是俄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东线,所以才会遭遇了这场意外的失利。
  通过提前夸耀俄军在东线战场发动进攻将要获得的战果,既可以恢复远东的军民士气,也可以借此打压中国人在对俄作战胜利后生起的自信,从而让那些在俄国境内的中国军队不敢轻举妄动,特别是不要做出占领军的暴行来。
  社会革命党的这番卖力宣传有没有吓住中国军队,效果暂时看不大出来,毕竟中国军队虽然出境进入了俄国的领土,但是中国人对于军队的约束非常严厉,基本不会给予军人单独上街的机会,自然也就不会有暴行和对中国军人袭击的事件爆发。
  而这些中国占领军即便要同本地的居民打交道,也会通过哪些被中国人任命的俄国办事人员来传达,从而尽可能的消灭了双方之间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因此社会革命党的一系列动作,好像是有点白费力气了。
  不过,这些夸大的宣传倒是对那些贵族们和本地的农场主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慑。这些人本来就被俄罗斯帝国的军国主义教育洗了脑,虽然三年的大战让国内困难重重,经济濒临崩溃,甚至连皇帝都宣布了退位诏书,但是有着去年夏季攻势的辉煌战果,大多数人对于俄罗斯帝国的军队还是抱有着相当的信任的。
  在他们眼里,本国军队的失败,虽然有德国军队过于强悍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围绕宫廷的那群贵族的腐败和无能,和皇后身边有通敌的间谍,把俄军的虚实都告诉给了德国人。因此在干掉了拉斯普京和那群宫廷近幸派权贵,并让沙皇退位之后,俄军在前线就不可能会遭遇失败了。
  因此克伦斯基在东线发动的进攻,还是对着奥匈帝国的那群惊弓之鸟,去年发动大战的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去世后,奥匈帝国就更像是德国人手中的傀儡了,因此没有那个俄国人会认为俄军会打不过士气低落的奥匈军队。
  而一旦临时政府从奥匈帝国身上再获取一次胜利,那么临时政府对于俄国的统治也就稳固了下来,德国也就离战争失败不远了。到时掌握了临时政府的社会革命党,也许就会成为正式政府的组织者。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在这个时刻得罪社会革命党,从而让自己成为未来新政府的眼中钉。
  比如谢尔盖和他所领导的沙皇保卫军,作为在远东第一个打出推翻临时政府恢复罗曼诺夫王朝的保皇党势力,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在战后为临时政府所放过的。当然,大家到是可以借助谢尔盖对于临时政府的反抗,从而洗清自己身上对于罗曼诺夫王朝效忠过的痕迹。
  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等人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东线传来胜利的消息,然后中国人开始撤军,接着大家再把谢尔盖和沙皇保卫军的一些军官丢出去承担试图反叛临时政府的罪行,最后大家再向临时政府表明自己的忠诚,这处远东的戏剧也就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只是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等来的并不是俄军在东线获胜的消息,而是一连串的失利消息,甚至于传来的消息中俄军很快就从战术失利变为了全线溃败,再下来就是得不到任何来自东线的消息了,倒是各地抓捕德国和同盟国间谍的消息多了起来。
  事实上这种对于坏消息封锁一半的方式,反而引起了俄国民众对于前线战事更坏的猜测,也就让他们对于临时政府越加感到的不满。
  虽然社会革命党把德国间谍的帽子扣在了从德国借路返回祖国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们,但是对于外省的民众来说,布尔什维克的列宁是这场大战爆发之前唯一坚持反对战争的政治人物,而其他党团当时都在宣扬爱国主义,劝说民众应当支持沙皇向德奥发起的战争。
  这也就使得那些反对政府的政治力量和人民,都把布尔什维克党团看成了对抗临时政府的一面旗帜,从而团结在了这面旗帜之下。外省的民众不仅不相信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是德国间谍,还把对于列宁等人的通缉令看成了新沙皇政府对于进步政治人物的迫害行为。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从二月革命爆发沙皇退位之后,临时政府到7月24日为止已经重组了三次,但是这个政府依然没有解决城市居民要求的面包问题,村社农民要求的土地问题,和军队士兵所要求的和平问题。
  一开始被俄国民众给予厚望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在这三次组建临时政府的过程中除了给自己安排了几个部长的职位外,几乎没有提出过任何一项有意义的政策。特别是社会革命党的领袖克伦斯基,原则上他是代表俄国农民的利益加入的临时政府,但是除了鼓吹继续战争之外,他并没有给予那些支持社会革命党的村社农民以土地。
  而对于远东地区的俄国农民来说,他们对于土地的需求远不及欧俄地区的农民那么的迫切,但是也同样存在着老移民占据了太多交通便利地区的土地,而新移民则只能前往偏远地区开垦荒地,从而造成新老移民之间的冲突。
  不过现在远东俄国农民最为迫切的并不是获得新的土地,而是要确保自己旧有土地的合法性。虽然在20年前,在远东圈下1俄亩土地也不过才3卢布,但是当时也还是有着许多移民存在着多圈地少交钱的行径,于是到了现在那些交通便利地区的土地都成为了私产,但其实这些私产有许多是不合法的。
  新老移民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此,现在这些交通便利地区的土地因为人口开始稠密而增值了,于是有些老移民就希望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土地产权,但是新移民则认为这些老移民应当将这些多占的土地退回分配给新移民家庭。
  沙皇时代,远东的俄国官吏会试图从中国人、朝鲜人手中收回熟地然后分配给新移民。二月革命后组建的临时政府要求各地建立自治机构取代旧的地方政府,远东的社会安全委员会代表大多落在了老移民家庭手里,这些老移民自然不愿意理会新移民们的要求,也无意为他们去得罪中国人和朝鲜人,于是新移民大多投入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怀抱。
  这些老移民家庭大多支持社会革命党,但是现在随着社会革命党在军事上的失利,许多人就觉得社会革命党的执政应当不会久了,他们又不可能去投靠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在远东的力量极微弱,因此在看到谢尔盖所带领的保皇党能够同中国人进行交涉保卫远东俄国居民的利益后,便有许多人就投向了他。
  得到了这些本地老移民的支持后,谢尔盖对于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等旧贵族们就有些瞧不上了。这些旧贵族虽然在远东有着不少财产,但是和他一样并没有在远东扎下根来,还是把欧俄老家的庄园当成了根本,自然在当地民众中就没有多少影响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本地的居民组织了社会安全委员会之后,代表皇权的旧贵族们就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权力,根本就并没有反击的余地。因为本地驻军中的大部分官兵都出身于本地的居民家庭,只有少部分上层精英来自于欧俄地区。
  这也是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等旧贵族们觉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复辟罗曼诺夫王朝,且有可能被临时政府作为前朝余孽进行重点消灭的对象,所以不肯跟着谢尔盖把复辟事业进行下去了。
  这些人和本地势力相结合后,谢尔盖也没有这个力量去挑战对方。但是反过来,本地势力如果投靠了谢尔盖的话,那么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这些沙俄旧贵族们,就只有对谢尔盖俯首帖耳的命了。
  因此在阿穆尔州和后贝加尔大半个州的居民代表和谢尔盖联系上之后,他就试图和远东的各支政治力量摊牌,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政权,以方便完成吴川所交代的任务了。
  随着7月动乱的消息从彼得格勒传来之后,谢尔盖就邀请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各俄国大小城镇派出代表来,于本月底在哈巴罗夫斯克召开远东的未来,并讨论临时政府和中国方面的边界谈判是否能够覆盖远东各地。之前他想要召开这样一个会,结果却被关达基总督给拒绝了,认为保皇党还没有这样一个实力召开这样的会议。
第八百五十四章
  7月28日,从北库页岛到后贝加尔州,包括现在已经归属于中国的滨海区,各个俄国居民城镇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汇集到了哈巴罗夫斯克。
  按照每千人一位代表,不足千人的城镇也可算做千人推举一位代表,总共有298名代表抵达了哈巴罗夫斯克。按照俄国人的算法,有权推举代表的只能是成年且有一定收入的男子,妇女、孩童、非斯拉夫民族及流浪汉都不能算。
  因此虽然这298位代表按照比例来说,只能代表远东八分之一的人口数目,但实质上已经包括了远东大多数拥有合法选举权的斯拉夫男子。这一数字比向各地发出邀请信的谢尔盖等人预计到来的代表人数要高得多,自然也让谢尔盖的名声迅速在远东高涨了起来。
  不过谢尔盖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些人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在临时政府发起的东线作战失利后,大家对于临时政府是否还能保护远东居民的利益产生了怀疑,这才跑来哈巴罗夫斯克碰碰运气,哪怕自己的表现不能让这些代表们满意,他们也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再哈巴罗夫斯克集会达成一个互相协作的联盟出来。
  谢尔盖自然不能让后一种情况发生,这不仅意味着他将无法完成吴川交代的任务,更加重要的是这将有可能让他失去对远东政局的控制。沙皇保卫军中的骨干虽然会支持他,但是保卫军中的那些本地士兵们还是会动摇的。
  一旦他失去了对于沙皇保卫军的控制,那么他就有可能如关达基总督那样,被那些本地居民的代表们囚禁起来,天知道他们到时会干出点什么事来,谢尔盖可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到这些人手里。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因为自己的高贵品质而被流放到了远东,但是更多的人却是不折不扣的混蛋加恶棍,比他在案卷中见过的混蛋要恶劣的多。
  因此在7月28日晚,谢尔盖在总督府的大会议室内召集了哈巴罗夫斯克的保皇党上层人士,向他们摊牌道:“各位尊敬的绅士,眼下远东各大小城镇所派出的代表几乎都已经集结在哈巴罗夫斯克了,我认为继续再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人过来了。
  因此我建议,明日下午一点开始,我们应当宣布远东居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然后就远东地区的前途、俄国未来的前途、远东居民的权利保护等问题同与会代表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交流。当然,在大会之前我们还要先处理掉一些小麻烦。”
  会议室内的各位保皇党人面面相窥,他们一时没有听明白谢尔盖要求大会讨论的这几项议案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原本以为,这场大会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远东的临时政府,然后趁着彼得格勒临时政府在东线的失败打出拥戴罗曼诺夫王朝复辟的旗帜,接着大家就开战吧。
  会议室内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就在谢尔盖思考着自己的言语中究竟在什么地方表达的不妥当,他见过吴川开会时都是这么温和的开头,然后人人都很踊跃的支持的啊。
  就在谢尔盖陷入沉思时,只剩下了中东铁路局局长这个头衔的霍尔瓦特首先打破了沉闷的气氛,向着谢尔盖问道:“明日大会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先不谈,但是上校先生能否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到底在大会开始之前我们要处理什么样的小麻烦。”
  谢尔盖顿时清醒了过来,抬头扫视了一眼会议室内的众人神情,这才对着疑惑的众人说道:“小麻烦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保皇党人在远东地区其实是少数派,远东人数最多的党团只有社会革命党,其次是立宪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
  立宪民主党就不提了,这个党和我们一样,都是俱乐部式的政治团体。不仅内部没有什么组织,就是成员也没有什么信仰。
  据我所知,在二月革命爆发的时候,在座就有不少人加入了立宪民主党以图自保。而在立宪民主党因为四月危机退出政府后,同样就有人立刻退出了立宪民主党转投社会革命党,现在社会革命党所主张的战争失败后,某些人又重新回到了我们保皇党。
  所以我们这些保皇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倒是臭味相投,只要我们稍稍加以拉拢,远东的立宪民主党人必然是会倒向于我们的。至于布尔什维克们,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除非我们放弃自己的财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和他们达成什么谅解。
  孟什维克,这是一个弱化了的布尔什维克,具有一定的妥协性,但是他们不会和我们妥协……最后就是社会革命党,虽然他们号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却又妄想把有地的富农和无地的贫农黏结成一个整体,然后依靠农民阶层来领导整个社会进行变革。
  所以,假如我们想要在大会上赢得主导权,我们就得先把社会革命党的代表排除出本次大会。”
  谢尔盖的思路转折的有些快,其他保皇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比如霍尔瓦特就下意识的追问道:“为什么是社会革命党?难道不应该是先打击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吗?他们可是一直都在同我们作对。”
  谢尔盖微微颔首后说道:“是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确实一直同我们作对,但是即便我们把他们赶出了大会,他们也还是要继续同我们作对的,而那些支持他们的人依旧会支持他,毕竟在沙皇时期我们用绞首架和流放罪都没能让他们屈服。
  但是社会革命党就不大一样了,就如我刚刚说的,社会革命党试图把农民捏成一个整体,结果就是内部分裂成了各个派系。他们中既有向社会主义靠拢的左派激进主义者,同样也不缺乏温和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后者要比前者的人数更多一些。
  因此,如果我们对社会革命党进行打击,除了一部分左派激进主义者会继续同我们斗争下去,大多数温和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则必然会向我们屈服,毕竟这些社会改良主义者对于暴力革命的厌恶,始终是要超过对我们这些保皇党人的厌恶的。
  最后,还有一个必须要打击社会革命党的理由。那些支持社会革命党的有产者,在社会革命党倒台之后不会继续支持他们,也不会为了他们而同我们抗争到底,他们也无可能去投靠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因此,这些有产者最终都会投入到我们的怀抱,变为我们的支持者。
  因此打击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并不能壮大我们的力量,但是打击社会革命党却可以。而一旦把社会革命党驱逐出远东,那么我们就立刻可以获得对于远东地区的话语权……”
  霍尔瓦特及不少保皇党人都哑然了,他们之前可是一直把社会革命党当成了可以合作的朋友,要不然霍尔瓦特也不会对谢尔盖提出质疑了。不过虽然有不少保皇党人感到意动,觉得谢尔盖上校的想法不错,完全可以尝试一下,霍尔瓦特等人还是觉得和社会革命党闹翻似乎不大合理。
  只是霍尔瓦特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反驳谢尔盖的言论时,被解救出监狱后在会议上很少发言的关达基总督突然向着谢尔盖问道:“那么上校先生,你打算用什么借口去处置那些社会革命党呢?”
  谢尔盖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借口倒是现成的,临时政府把中东铁路和滨海省划给了中国人,并没有征求过远东民众的意见,我们认为临时政府出卖了远东人民。因此我们要求远东的事务应当交给远东人民所推选出的合法政府来处理。
  其次,克伦斯基鼓动前线的军队发起进攻,现在却出现了三年里最为不堪的失败,我们应当以远东人民的名义要求:克伦斯基退出现政府,恢复罗曼诺夫王朝,退出战争寻求和平。在临时政府没有获得远东人民的承认之前,我们应当拒绝向临时政府提供税收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远东的社会革命党人要是接受了我们的提议,他们就等于是背叛了其他地区的社会革命党,那么自然也就无力和我们争夺对于远东居民大会的主导权。他们如果不肯接受我们的提议,那么我们就正好把他们清除出大会。”
  关达基思考了数秒后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支持上校您的主张。”
  随着这位总督的表态,一批原总督府的官员们也纷纷点头附和了谢尔盖的主张。虽然大家都知道,被社会安全委员会逮捕的总督,虽然被谢尔盖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但是这位原本就不是很强势的阿穆尔沿岸总督,现在也就是挂了个总督的头衔而已,政务上几乎为谢尔盖、别列维杰夫少将、霍尔瓦特等人所把持了。
  但是,关达基毕竟还挂着总督头衔,他的表态还是很能影响一部分中间派人士的看法的。保皇党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涣散的团体,甚至可以说在二月革命爆发的时候根本没有这样一个组织。因此保皇党内部一般就是靠着个人的名望和实力说话的。
  过去谢尔盖虽然有实力但是没有名望,所以大家才犹豫不决,但是谢尔盖加上了关达基之后,其名望不足的缺陷也补足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自然都投向了这一对组合。看着眼前纷纷表态支持谢尔盖的保皇党人,霍尔瓦特也只能把质疑声咽了回去。
第八百五十五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