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596

第九百二十章
  1884年1月,道琼斯平均指数形成,这美国股市第一个编制的指数,由11种股票组成:9只铁路股票和2只工业股票。1886年12月,纽约证交所的股票交易量首次超过100万股。
  1914年7月30日,因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至71.42,当日下跌24.1%,从第二日开始纽约证交所足足关闭了四个半月,因为华尔街担心战争会令欧洲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国股票。
  1914年12月12日纽约证交所开始恢复交易,12月24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至53.17,不过很快美国股市就开始向上攀登,到了1916年11月2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达到了110.15,几乎是1914年年底指数的一倍。
  战争红利让美国人发了财,特别是像利弗莫尔这样的投机者,他从中国归来之后入市炒作伯利恒钢铁公司等股票,短时间内就让自己赚到了4800万美元,一时间成为了华尔街的奇迹。
  不过利弗莫尔却突然变得谦虚了起来,再不如从前那么的高调张扬。作为华尔街的个人投资者,过去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屑于什么小道消息,他上一次破产就是因为相信了棉花会上涨的内幕消息,结果足足赔进去了370万美元,让自己负债累累。
  如果不是帮助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操盘了一次,他现在恐怕还在某个券商门前寻找复起的机会。而那一次替中国人操盘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技术和天赋并非万能,能够营造局势的人才是真正的金融之王。
  就好比他依赖炒作股票,在短短一年内赚到了3倍资产,但是某个远离美国的人只是让他联络了一下美国的矿业巨头,就让白银的价格上涨了将近75%。中国人手中的白银至少超过15亿盎司,也就是说他们都没冒什么风险就赢得了3亿美元的白银溢价。
  和革命委员会合作获得的一系列成功,使得利弗莫尔在华尔街重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之后,也依然同中国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有着诸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协助俄美投资公司的上市等。
  不过今天在自己的办公室见到革命委员会在纽约的代表后,他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还是感到有些吃惊,“您是说,你们要动用在本公司的投资买入股票,除了俄美投资公司外,还要购买钢铁及石油类股票?可是现在的股市前景并不妙,您难道没有听说俄国爆发革命了吗?”
  坐在他对面的中国人虽然态度温和,但是语气坚定的回道:“是的,从美国参战之后,欧洲战场上的形势看起来对协约国并不怎么有利。但是,我们认为这不过是胜利之前的小小挫折,就像教堂里的牧师们常说的,这是上帝对于美国人民的考验,只要跨过去你们就胜利了。
  欧洲战场的一点不利算不得什么,当美国宣布参加协约国一方之后,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是的,俄国爆发了革命,意大利也处于革命的边缘,但是同盟国难道就好受吗?今年八月德国水兵不是已经爆发起义了吗?
  可见同盟国也快到极限了。在这个时候,作为生力军的美国军队,只要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德国就必败无疑。而以当前美国的动员力度,我并不认为德国还有余力应对美国军队的力量,我们也相信现在不可能再有其他力量加入到同盟国一方了。
  既然如此,那么美国当前所发生的恐慌情绪其实并无必要,早点把这些恐慌情绪压制下去,恢复美国的繁荣和稳定,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这个时候进入股市,风险并不大,也能够加深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以为什么不呢?”
  “友谊?”利弗莫尔脑子里闪过这个词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神情是有些错愕的,毕竟他们正在搞的那个俄美投资公司,看起来可不是为了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的。
  利弗莫尔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平静的说道:“既然贵方有这样的要求,我是会帮助你们去实现的。不过在这之前我有两个建议:第一,我们是否应该借此机会慢慢抬升俄美投资公司的股价?第二市场的恐慌情绪现在还没有到底部,我建议应当先做空,然后再入市,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对方摊了摊手说道:“操作方面我没有任何意见,只要您能够完成我们的要求即可。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和我说一说详细的计划,这样不至于让我们的声明发表在不合时宜的时候。”
  利弗莫尔沉思了数分钟后,终于开口说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在距离利弗莫尔办公室数百公里外的华盛顿白宫内,威尔逊总统也正在和自己的幕僚及下属商议俄国革命的事情。
  威尔逊总统忧心忡忡的对着自己最信任的幕僚豪斯上校问道:“上校先生,您认为俄国的临时政府还有能力镇压这起革命吗?”
  在美国独立的时候,总统是没有幕僚机构的,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其任期内雇佣过一位专职秘书和信函收发员,但是这两人的薪酬都是从他的总统年薪中拨出,只能算是私人聘请的专职助理。
  直到林肯担任总统之后,加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白宫方才获准聘请1名秘书、2名助理秘书、3名书记官和7名其他勤务人员,作为总统的专职助理。但是这些助理也还是办事员,并不能为总统提供专业意见。
  威尔逊总统上任之后,以行政代办的名义设立了真正的总统政治顾问,以协助其处理欧洲方面的事务。爱德华·豪斯虽然被称作“上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过军旅生涯,倒是在纽约银行界颇有人脉。
  这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政治家,倒更像是一位18世纪的宫廷顾问,他效忠于威尔逊也许更多于效忠美国。也因此,他就成为了威尔逊在政治上最为信任的“智囊”。
  对于总统的提问,豪斯上校思考了一番之后说道:“临时政府能否镇压掉这场革命,现在我还不大清楚,不过我今天早上倒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是某个刚好在莫斯科的美国记者发回的报道。我能为您读一读吗?”
  威尔逊沉默了片刻,便点了点头说道:“那么你先念一念报道吧。”
  豪斯上校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张折叠起来的报纸,然后打开报纸念道:“……一天晚上,我在莫斯科某富翁家中做客。喝茶时同桌者有11人,提出问题:要德皇威廉,还是要布尔什维克派?11个之中有10个人要威廉。”
  读到这里,上校停下说道:“从这份报道上看得出,俄国的有产者恐惧布尔什维克比恐惧威廉皇帝更甚。我担心,临时政府和布尔什维克之间还没有决出胜负,或许就有人会向德国人投降,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坏消息。
  对我们而言,临时政府如果能够消灭布尔什维克镇压革命,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还不如先稳定住俄国的局势,不要让临时政府这么快倒台,只要临时政府还存在,德国就不能从东线抽调兵力回西线。
  那么等到美国军队在法国大举登陆,让我们在西线赢得一两场胜利,也许看到胜利希望的俄国人就会抛弃布尔什维克重新支持临时政府了。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只不过中间也许会出现一些波折而已。”
  威尔逊总统犹豫了数十秒,还是开口向上校问道:“那么我们应当怎么稳定俄国的局势?”
  豪斯上校不假思索的说道:“从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消息来看,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终究还是缺钱缺物资了。之前克伦斯基在东线发动的进攻,就是准备的过于仓促,导致进攻时后勤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了全军的崩溃。
  而此次彼得格勒市民广泛的参加革命,究其原因也还是市场上粮食匮乏,而工厂又因为缺乏原物料而停工了,导致了大批失业工人家庭都在挨饿,可临时政府却拿不出方案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彼得格勒的革命。
  所以,想要稳定俄国的局势,我们就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俄国临时政府的物资供应,并给予他们更多的贷款,只要俄国的民众有了面包,革命之火自然就会熄灭了。”
  威尔逊总统再次皱起了眉头说道:“给临时政府贷款倒是没什么,但是供应物资我们也有问题啊,现在的运力都放在了大西洋,在运输军队和物资去欧洲,哪里还有余力把物资送往远东地区除非是向中国人采购,但是他们和临时政府之间的矛盾能够化解吗?另外,中国人对于这场革命到底是什么态度,我们还不清楚啊。”
  豪斯上校微微颔首回道:“中国人对于俄国革命的态度,正好从采购物资中可以试探出来,如果他们推三阻四的话,就证明他们有可能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贸易上对他们进行制裁,我听说今年中国对我国的出口增加的很快,上个月都已经超过8800万美元了。我们有必要让中国人知道,虽然美国需要中国,但是中国更需要美国……”
第九百二十一章
  白宫的决定很快就传到了华盛顿特区19街2001号,这是建筑师瓦迪·伍德所设计的一座新英格兰风格的独立三层红砖建筑,前清驻美大使梁诚租下了这里,作为中华帝国的大使馆。民国成立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中华民国驻美公使馆。
  驻美公使顾维钧和使馆武官温应星收到了这个消息,顾维钧很快就明白了过来,白宫的这个决定并不是通知给自己的,而是给驻纽约总领事杨安平的。
  作为被袁世凯所赏识的外交人才,顾维钧进入仕途以来也可算是春风得意。进入北洋政府没多久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外交顾问,接着又被破格提升为驻美公使,下一步归国之后必然就可以进入到外交部高层了,再加上又娶了唐绍仪之女公子唐宝玥,旁人见了免不了都要称赞一声少年得志。
  而顾维钧也确实是有才能的,且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他在美国也还是有着一定的人脉的,担任驻美公使以来,他也确实为美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甚至去年还替北洋政府借到了芝加哥大陆商业信托储蓄银行贷款500万美元,用于发展交通和实业。当然,最终这笔钱都花在了军事及填补行政开支上。
  只是,他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就这样了,不管是向美国银行家借款也好,还是联络美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之间关系也好,顾维钧能做的其实都不多,甚至还不及前清驻美大使梁诚更富有成绩,毕竟在梁诚身后至少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至于现在的中华民国,看似是一个国家,但是连美国人都知道,涉及中国的大多数事务还是要同革命委员会进行磋商,否则就不可能得出一个结论来。
  而且,同北洋政府相比,革命委员会的承诺显然要更有效一些,至少美国人和革命委员会达成的一系列政治和商业协议,革命委员会都一一履行到位了。而北洋政府这边,官员只会空言大话,要么就是互相推诿,总之就不是一个诚实的合作对象。
  比如芝加哥银行原本想要借助向北洋政府贷款的机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但是北洋政府混乱的财政几乎让芝加哥银行的贷款打了水漂,而革命委员会控制的地区又拒绝芝加哥银行进入,甚至连纽约的银行家们也反对芝加哥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和自己抢生意。搞的芝加哥银行也产生了退意,对于同北洋政府的合作计划有些冷淡起来了。
  革命委员会不仅在国内强势,在国外也同样比北洋政府要强势的多。虽然袁世凯对于外交事务一向都是极为重视的,从其在辛亥革命复出之后,就一直坚持自己直接主管外交部的工作,但是袁世凯所重视的还是同英、法、德、美、日等国的驻华公使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对于驻外使馆则并不怎么关切。
  这也就使得,北洋政府驻外使节基本得不到国内的帮助,也没什么外交方针,国内要是没有指示过来,大家就外国混日子,要是有指示过来,那么就按照国内的指示去办事,基本上同前清时代没什么区别。也只有少数留美幼童出身的外交官,会有一些主观能动性,平日里联络一下所在国的政界人士,算是建立起一些办事的人脉。
  当然,驻外使节们不愿多事,也同驻外机构缺乏经费有不少关系。除了像顾维钧这样被袁世凯看重的年轻俊杰,可以直接通过和袁世凯的交流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外,其他那些不被重视的外交官有的连自己的薪水都不能按时拿到,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性了。
  比如,驻美公使其实还领导着南、北美洲各国的驻外机构,但是顾维钧也只能照顾到驻美机构的经费不拖欠,至于其他美洲地区的办事机构就没办法去保证了。
  革命委员会这边则不然,他们虽然插手驻外机关的事务,但是对于驻外人员及机构的经费保证上要比北洋政府出色的多。革命委员会给予南、北美洲外交机构的固定拨款是350万美元,还有150万美元的专项经费可以申请,这几乎是北洋政府给予驻南、北美洲外交机构一年拨款的十倍以上了。
  且革命委员会的外交方针也很明确,首先是为革命委员会的商业贸易服务;其次是为本国侨民的利益服务;最后则是向所在国的民众宣传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反击针对华人或有色人种的歧视性舆论。对于外交人员和所在国政商人士的关系,革命委员会倒不是那么的重视。
  虽然如此,但是美国政府和商业人士对于代表着革命委员会的纽约总领事杨安平的意见却越来越重视了,哪怕这位只是在康奈尔大学进修了美国历史,甚至不是研究国际政治出身。
  顾维钧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他也知道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他背后的北洋政府太过无力。相比之下,革命委员会已经隐隐可以决定东亚的某些问题的走向了,自然美国政府就要尊重代表革命委员会发声的杨安平的主张了。
  他甩了甩头,把那点不快甩出了脑海后,便对着使馆武官温应星说道:“看来,需要你跑一趟纽约,把美国政府的意思传达给杨总领事了。请转告杨总领事,中国当前的形势来之不易,革命委员会切不可孟浪,把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温应星看了看手上的表,点了点头说道:“我现在出发,还能赶上下午1点半的火车,那么我收拾一下就出发了……”
  作为第一批进入西点军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他的入读还得到了美国国会的特别批准。1909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归国,温应星先是在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接着又于辛亥革命时加入了上海督军府,随着南京政府的解散,又加入了北洋政府。
  不过和顾维钧不同,作为孙中山的老乡,又加入过南京国民政府,袁世凯只是给了他一个闲职就把他丢在一旁不闻不问了。在美国同学的推荐下,温应星最终倒向了和美国关系较为密切的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虽然接纳了他,但并没有立刻给他什么军事职位,而是令其担任了和美国海军进行沟通的联络员,之后又把他派往了美国担任驻美武官,实际上也还是协调中美之间的军事联系。毕竟美国参战之后,一度想要让赴欧作战的中国军队也接受自己的领导,以便于同英法的联合司令部对抗。
  虽说毕业于西点军校,但是温应星的性格却不是那么的强势,在协调中美军队之间的关系时还是比较出色的,因此现在他也渐渐开始融入到了革命委员会驻美的外交系统之中去了。对于白宫这边给出的要求,他自然要比顾维钧的应对要认真的多。
  和顾维钧告别之后,他收拾了一点随身物品就赶去了车站,及时的赶上了通往纽约的火车。七八个小时后,温应星就在如博物馆一般的纽约中央车站下了车,这座1913年完成的中央车站,在灯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犹如行走在巴黎歌剧院内,头顶拱顶上闪亮的数千个星星,让人更是觉得荡漾在星空之中,宏伟精致而又梦幻。
  不过温应星此时无暇欣赏这座杰出建筑的艺术性,他匆匆走出了车站,在道路旁边叫了一辆出租车就赶往了花园大道412号,也就是中华民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地址。
  花园大道距离中央车站不到半小时的路程,这里位于中央公园的东南角,在曼哈顿岛富人区内。原本是阿斯特家族的产业,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感谢吴川派出的摄影船拯救了自己,就把这座建于镀金时代的联排建筑以1美元的年租租借给了革命委员会作为办事机构。
  这幢四层半建筑分为三个独立楼道,总计102个房间。中间大门的入口通往总领事馆,南面入口是中华商会,西面入口是总领事馆和中华商会招待客人住宿的内部招待所。
  一层是前台和办事大厅,主要是处理普通的侨民事务;二层是外交官的办公室及会客室;三四层是会议室、图书馆、档案馆和宿舍。不过现在已经是晚上了,所以温应星和一楼的守门人交谈了几句就直接上了三楼。
  他上了三楼之后才发现,总领事馆内的人并没有休息,还聚在会议室内开会呢。在电梯口等候他的领事馆人员向他问道:“您是先在隔壁的读书室坐一坐,等杨总领事开完会再说,还是要现在见他?如果要现在见,那么我去为你通报一声。”
  温应星于是问道:“他们还要多久开完会议?”
  对方想了想才说道:“一般都是开到晚上11点,很少超过12点的。”
  温应星看了看手表后,便点了点头说道:“那我还是等一等吧,有吃的吗?我急着过来,晚餐都没吃。随便一点就可以,顺便来一杯咖啡。”
  “那么,我让厨师给你炒个蛋炒饭吧,您先在这里坐一坐……”
  温应星向对方道了谢,随着对方离去,他正想看一看房内书架上的书籍时,却突然隐隐听到了对面会议室内传出的声音,这令他不由侧耳听了听。
第九百二十二章
  对面的会议室内,纽约总领事馆的商务秘书陈安乐正在向众人汇报着自己的工作,“这一次我走访了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巴西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阿根廷则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前者人口不到2000万,后者约800万。
  巴西虽然是南美洲的人口和领土大国,不过就经济上来说,它反而不及阿根廷。因为阿根廷拥有的潘帕斯草原极适合农牧业,在战前就已经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仓了。
  而巴西的土地面积虽大,但是在农牧业的自然环境上却远不如阿根廷,不过其多样的地形倒是令其有着多种自然资源的储备。比如我们和美国钢铁公司派出的勘探队,在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的大型铁矿,铁矿砂的品位超过55%,其矿产储量据说至少不会少于10亿吨,这简直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但是巴西现在几乎还是一个农业国,其主要出口的产品是蔗糖、咖啡、橡胶和木材。如果巴西政府想要开发出这一富铁矿,它就需要美国的资本和机器,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国内一直处于大量的农业人口过剩,如果我们能够和美国资本合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巴西输出劳动力来减缓国内的人口压力,并可以从巴西获得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其他国家相比,巴西政府对待有色人种较为宽容,比较容易沟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