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96

  而不管是俄国还是日本,虽然暂时达成了一个共同瓜分东三省的平衡,但是这个平衡其实是相当脆弱的。一旦他们找到了能够把另一方挤出东三省的办法,那么俄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立刻就会激化起来,这种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并不是由双方几个理智的政府官员能够控制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经济上帮助俄国实现对东三省的垄断经营,从而形成一种日本资本挤出东三省的趋势。那么不管日本政府再怎么能忍,也必然是要进行反击的。而我们再借助双方之间的争斗,不停的消耗两边的力量,趁机发起革命推翻东三省的满清统治,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多独立自主权力的新政府以发展工业化。
  接下来就是把东北变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展基地,打造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只有一只被布尔什维克掌握的强大军队,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完全的布尔什维克政权,从而支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打倒腐朽的沙皇政权,把太平洋到波罗的海之间完全变为布尔什维克们的家园。”
  斯维尔德洛夫在心里反复斟酌了数次之后,方才继续问道:“你打算如何帮助俄国的资本家形成对东三省经济的垄断?”
  吴川道:“货币上的统一,然后把豆、麦这两种商品率最高的粮食贸易同新发行的货币捆绑在一起,从而将其他各种货币都排挤出东北贸易。只要掌握了这两点,那么东北的经济也就被控制住了,这也就形成了实质上的金融垄断。
  接下来我们就要谋求,在俄国资本完全消化东北经济之前,先在东北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集中政权对东北进行工业化改造,然后用政治和军事力量强制性的剥离俄国资本对于东北经济的控制。”
  斯维尔德洛夫这一次沉思许久,方才摇着头说道:“不,你等待的并不是东北的工业化改造,而是俄国内部的革命,如果俄国内部不爆发革命,俄国资本家是不会甘心被一个刚刚初步工业化的东三省政权夺走自己的财富的。
  所以,你联络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想要我们帮你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组织或政权,你是想要我们在俄国爆发一场革命,从而借机把这些失去力量的资本纳入中国而已。”
  “好吧,能够让捷尔任斯基跟在身边的,确实不是什么普通人。”吴川心中如此想着,自从他听说跟着斯维尔德洛夫而来的同伴是一位波兰人,名字还叫做捷尔任斯基之后,他立刻就记起了契卡和它的创始人。和对方接触久了,他意识到这位也许就是历史上记载的,仅靠面包和清水就能工作下去的捷尔任斯基同志。
  他对此倒是不怎么震惊,自从见过了斯托雷平和德皇威廉之后,他对于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倒是有了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是他实在想不起来斯维尔德洛夫究竟是谁,毕竟就能力上来看,这位似乎比捷尔任斯基还要强的多。比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位就重新组合了中东铁路上的布尔什维克,并建立起了沿线的党支部,吴川觉得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他沉默了相当久的时间,终于还是在对方透彻的目光下坦诚的回答道:“是,所以我一直都强调,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光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而俄国革命也需要中国革命的支持,如果我们在东北完成了这一计划,无疑就是在东北先建立起了一个布尔什维的基地……”
  斯维尔德洛夫注视着吴川的双眼,看着对方始终没有躲闪自己目光的意思,这才说道:“从理论上来说,你说的并不错。打倒沙皇政府的意愿,我们和你们一样强烈。在一个沙皇势力薄弱的地方建立起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基地,确实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好吧,我们愿意和中国革命的同志进行合作,但是我想要知道,双方将以什么方式进行合作?”
  吴川思考了一下便说道:“先在中国工人中间成立一个劳工政党,然后我们再来研究,究竟是采取党外合作,还是党内合作的事宜,你怎么看?”
  斯维尔德洛夫只是思考了一下就说道:“我们的敌人是这么的强大,我们自己现在又是这么的弱小,在这个时候还搞党外合作的话,只会分散我们的力量。而且两个组织之间因为当前的帝国主义侵略,恐怕也难以互相平等相待,我看还是党内合作的方式更好。”
  吴川沉默了许久,方才试探的问道:“如果党内合作的话,应该以谁为主?”
  斯维尔德洛夫笑了笑说道:“中国的事情,自然是中国的同志比较了解。而且到目前为止,整个计划都是你一个人拟定的,我们可什么都没有做。接下来我们也就是在组织上对你提供一些帮助,自然是以你为主。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俄国革命,只要时机到了自然是要回去的,你没什么可担心的。”
  被对方直接说破了心事,吴川只能尴尬的笑了笑岔开话题说道:“那就这么定下来吧。不过中俄工人中现在的矛盾该怎么处理?”
  “俄国工人这边我们可以组织学习,印刷报纸宣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道理,但是中国工人这边连识字的都不多。我建议先在各处开办工人夜校,教育他们识字的同时传播革命道理,夜校里的积极分子就立刻能够转化为党的骨干力量……”
第一百三十一章
  解决了组建政党和发动工人的主要问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反倒没什么困难的了。听说吴川打算让几个布尔什维去海参崴新组建的新军训练营去工作,斯维尔德洛夫很快就决定让捷尔任斯基带着几名工人布尔什维克前去,并且他还告诉吴川,再过十天就有第一批布尔什维克从欧洲赶过来,希望吴川能够把政党的活动基地给定下来。
  吴川想了一会就确定的说道:“那就放在哈尔滨好了,这里不仅是中东铁路的中心,而且也是黑龙江工业的中心,电力公司、电灯公司、机器磨坊等现代企业也很多,在这里不仅可以发展组织,还能够随时控制住铁路军警的动向。我一会给你提供一笔资金,你去购买一处大院作为党的总部好了。
  另外第一批无线电报机已经运来了,总共有30台。党的总部对外名称就称之为无线电报公司好了,你也可以召集人手开始培训无线电报的操作人员了。这样沿线各支部和海参崴的新军,滨海省和阿穆尔省、外贝加尔省的布尔什维克组织都能够通过无线电报快速的联系起来了……”
  同斯维尔德洛交流的艰难相比,对方虽然不知晓历史却仿佛能够看透他的内心,和康斯坦丁的交流就比较简单了。当听说吴川将一个师参谋长的位置留出来之后,一直就想着在新军中扩张影响力,以确保能在危急时刻保卫远东犹太人的康斯坦丁,很快就拍板定下资助新军200万卢布,以确保新军能够正常的组建完成。
  康斯坦丁还对吴川解释道:“我的权力只有这么多,不过只要真的能够将新军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会再向伯爵请示增加拨款的。”
  “当然要继续拨款了,沙皇花了1000万卢布,你们花了200万就想要买下来,这也太无耻了些。”吴川心里想归这么想,但是脸上却挂着微笑说道:“不急不急,军队刚刚才组建,200万卢布也够用一阵了。倒是马尔科·巴普洛夫应该尽快带着人过去海参崴,不要等到军队被人控制了再过去。另外,我倒是还有一桩生意想要同伯爵谈谈,不知您是否能够替我转达?”
  康斯坦丁看了一眼身旁的马尔科,马上对他吩咐道:“你去同那些部属们商议一下,看看他们有谁愿意前往新军训练营的,我们已经迟了谢尔盖少校一步,但也不能完全迟到啊。挑选出来之后,两三天内就准备出发吧。”
  把马尔科打发出房间之后,康斯坦丁方才对着吴川说道:“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了,如果你有什么想法的话不妨全部说出来吧。我一定会如实的转告给伯爵阁下的。”
  吴川思考了一下,先隐过了还不成熟的东北公路网规划,提出了建立一所新式银行和一间农产品交易所,把东北的商品粮同新纸币捆绑起来,从而在东北境内统一货币,把除了卢布和银元之外的其他货币驱逐出东北的想法,向康斯坦丁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身为金兹堡伯爵的秘书,对于银行业务康斯坦丁自然要比吴川熟悉的多。只是当前世界主要强国都使用的金本位制,也就是说只有黄金才算是真正的货币,就连纸币都必须锚定在黄金的基础上。如中国这样使用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列强眼中就是被掠夺的对象。因为金银高达38倍多的比价,使得中国的财富正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各国之中。
  在这样的固定思维下,他还真没想过有人会以粮食作为发行纸币的基础,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件事。不管东北采取什么保证货币的发行,对于伯爵和他的朋友来说,正是一个切入东北的最好方式。否则以开办工厂的方式把资本转移到东北,可不是一两年内能够见效,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收回的。
  但是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就不同了,欧洲的资本可以迅速的通过这间银行流入东北,也能在短时间内安全的流出,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出色的方案。
  因此只是思考了片刻,他就对着吴川问道:“你想如何组建这间银行?你希望伯爵该如何支持你?”
  吴川胸有成竹的说道:“想要让这间银行在短时间内为东北民众所接受,并迅速把新纸币扩散到整个东北去,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三点。
  第一,我们需要中国商人的协助,只有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整个东北的商品粮市场。所以这间银行不能以外资银行的方式出现,以免遭到东北民众的抵制;
  第二,为了让东北民众能够尽快接受新纸币,一开始新纸币应当同卢布进行锚定,并能够获得同卢布相同的待遇,即可以在中东铁路上使用。
  第三,我们需要购买一台新式的印钞机器,并对新纸币进行制版,这需要从欧洲进口。”
  康斯坦丁琢磨了一下吴川的条件,便不由发问道:“既然是一间中资银行,那么你的意思就是外国的股份不能超过50%了?”
  吴川深呼吸了一次,方才点了点头说道:“49:51,或者50:50,但经营权归中方。”
  康斯坦丁盯着吴川的眼睛看了许久,方才再次开口问道:“想要控制东北的商品粮贸易,那么你知道这件银行的股本该需要多少吗?你确定你能筹集到股份所需的资金?”
  吴川不假思索的回道:“东北五大主粮中,以大豆和小麦的商品率最高,近80%是用于市场交易的。按照我的估算,大豆和小麦的交易市值应该不会超过4.5亿银元。
  因此银行的股本设定为两亿银元或是2.7亿卢布,我认为是适当的。我相信东北的商人对于能够把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是应该感兴趣的,这一亿银元的股本应当不难筹措。”
  康斯坦丁想了许久方才说道:“50:50我想伯爵阁下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不过经营权的事情还需要获得伯爵阁下的首肯。另外我建议你最好有提高股本的准备,以我对伯爵阁下的了解,这个计划真能获得他首肯的话,那么对于东北的货币发行权就势在必得,因此银行的股本可能会设定在4千万英镑或更多一些也说不定。只有一次性打垮那些纸币,新发行的纸币才能在东北站稳脚跟么……”
  就在吴川同康斯坦丁交谈的时候,朱和中同中国同盟会黑龙江支部推事孟继周等人,正从哈尔滨火车站走出来。虽然此时的道里区繁华已经超过了齐齐哈尔,但孟继周却无暇顾及身边的街景,而是再次患得患失的向朱和中问道:“孙先生称赞吴先生在革命理论上别有建树,这是真的吗?他真的认为革命能在黑龙江首先成功?”
  朱和中丝毫没有心虚的回道:“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吴先生本打算前往美国同孙先生一起碰面,讨论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的。但是吴先生以为当前中国革命已经到了快要成功的时刻,因此才放弃了前去美国同孙先生见面,先行返回国内准备革命的事业。”
  站在孟继周身后的车席珍不由半信半疑的问道:“可是广州起义不是才刚刚失败吗?如果满清政府真的要垮台了,为何南方的起义还会失败呢?”
  朱和中这时倒是完全相信了吴川的判断,不由愤愤的说道:“在广州起义之前,吴先生已经对这场起义进行了劝阻,但是某些同志因为私心还是不管不顾的发动了起义,结果遭遇到了失败。这并不是革命的失败,也不是满清政府的强大,而是我们选择的起义时间不对,另外就是没有发动群众,徒以本党同志的血肉之躯同那些清军顽固分子搏斗,这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听到朱和中毫无顾忌的批评着同盟会内部的山头主义,孟继周等人倒不敢接话了。黑龙江中国同盟会支部的创始人是旅日留学生匡一,也只有他才是黑龙江支部同同盟会总部之间的联系人。
  匡一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并获得法学士学位,之前任黑龙江省高等审判厅推事,但是就在广州起义爆发的时候请假回湖北老家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因此黑龙江同盟会现在正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省城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的同盟会员正处于各自行事的处境。
  齐齐哈尔这边的同盟会员觉得应当先等匡一回来,然后服从同盟会总部的命令进行革命。而哈尔滨这边的同盟会员则认为革命不必等待什么上面的命令,只要时机成熟了就应该时不我待的发动革命。两边因为这样的分歧而陷入了谁也不能说服谁的状态,于是干脆就各自管各自的想法去干了。
  孟继周的名望远不及匡一,自然无法说服日趋分裂的黑龙江同盟支部,结果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朱和中跑来了齐齐哈尔。在清末,但凡只要出国过的留学生,十有八九都是革命党,哪怕有几个不是革命党,他也认识几个革命党人。
  三个德国留学生突然跑来了齐齐哈尔,孟继周这些同盟会员自然是要去接触一下的。结果一接触之后就发现,原来对方也是同盟会的同志,而且还同孙先生见过面,这就让孟继周这些同盟会员立刻从心理上靠拢了朱和中等人。等到对方提出要在东三省发起一场革命,就立刻引起了这些失去组织的同盟会员的跟从心理。
  在这个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失去了和同盟会总部联系的黑龙江支部,就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了一座孤岛上一样,失去了对外界的了解。朱和中等人不仅带来了同盟会总部的消息,还准备在黑龙江发起一场革命,立刻便让黑龙江支部重新回到了革命的潮流之中,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眼中领导革命的特派员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吴川打开门,看到朱和中带着这么多人拥进自己房间之后,也是大吃了一惊。不过在朱和中的介绍下,他才知道这七、八人原来是同盟会在黑龙江的骨干力量,只不过创立黑龙江同盟会支部的匡一此时并不在黑龙江,所以这些人才隐隐分为两派,看起来并没有一个领头人物。
  他同众人握手之后,连忙对众人抱歉的说道:“这旅馆中房间太小,倒是要慢待大家了,云荣你去隔壁搬几张椅子过来吧……”
  好不容易才让众人在房间内挤坐一堆的坐下之后,便有一名同盟会员迫不及待的向吴川问道:“这位吴兄弟,你是孙先生派来领导本省革命的吗?”
  吴川环顾了房内这些同盟会会员的神情,倒是看得出来众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显然在他们眼中自己还是太过年轻了。按照穿越时的年龄计算,他也不过才26岁而已。而后世的营养和运动显然要比这个时代科学合理的多,因此他的外表在这些同盟会员眼里看起来倒像是个20出头的学生。
  这些同盟会员最大的也不到40,但是最小的也有27、8,显然他们并不认为吴川有这个能力领导他们,不免就要盘一盘吴川的底细了。
  吴川随即笑着说道:“革命又不是请客吃饭,哪里还需要别人来请的。我和孙先生都认为中国需要一场革命,除了这一点之外,我和孙先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我也不觉得自己是来领导革命的,我只是顺应民众对于革命的渴望,想要把革命的道理说给东北的民众听而已。”
  房间内的同盟会员们一时哗然,不免把目光都转向了朱和中身上,这位姓吴的年轻人说的话和朱和中说的似乎大为不同啊。朱和中的脸色也变得有些尴尬,他之所以误导这些同盟会员,其实也不过是想要尽快的掌握黑龙江同盟会支部,好让这些力量为自己所用。
  顺便再来个既成事实,把吴川纳入到孙先生的部下中去。他原本想着吴川手中这么缺乏人手,他带来了黑龙江的同盟会支部,对方看在这些人手的份上总会低一低头,把这个孙先生派来的头衔给戴起来吧。如此一来,这革命要是成功了,好歹也算是同盟会的功劳。
  但是吴川出乎意料的选择,让他倒是在黑龙江同盟会会员的面前有些难以出声了,就在他大为恼火的时候,哈尔滨同盟会会员刘乾一突然起身岔开了话题说道:“我倒是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吴老弟,你所谓的革命道理难道不是三民主义吗?”
  有人出来打圆场,吴川自然立刻就接了下来说道:“三民主义虽好,但我以为暂时不能拿来指导中国之革命。比如东三省这个地方,这些年来虽然有着不少汉人的移民,但本地还有满、蒙、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存在。
  我们要是宣传革命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么关外三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等地还算不算新中国的一部分?而且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汉地的屏藩,但凡这些地方落入外地手中的时代,不是乱世将起就是国家沦亡。
  如果我们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那么无疑就是把其他各族推给我们的敌人,最终壮大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敌人的力量。而反过来,这些民族人口数量较小,就算他们的土地上有些资源,也不足以让他们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而在当代,一个没有工业的农业国,除了沦亡于帝国主义之手,不会有其他结果。看看美洲的印第安人就知道了,在欧美工业文明的压迫下,曾经统治美洲的唯一民族,现在只能待在美国的沙漠区苟延残喘了,他们现在的人口数量还不及欧洲人踏上美洲领土时的百分之一。
  什么叫亡国灭族,印第安人的现状就是亡国灭族。和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的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既是为了积聚力量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样也是避免他们沦为下一个印第安人的下场。
  诸位同志,我相信你们有不少人是出过国的,也是睁开眼睛看到过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运行的。我相信大家都清楚,和我们要打倒的满清政府相比,帝国主义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
  这些帝国主义究竟有多么强大呢?我只简单的打个比方,一个德国工人一天制造出来的工业品,国内的工人大概要花上3个月到一年,甚至还干的没有人家好。请大家好好的计算一下吧,如果一个德国人能干100个中国人的活,那么6000万德国人就相当于60万万中国人。
  这还只是德国一家,要是把欧美列强和日本算上,我们这4万万人口在世界上又算得了什么呢?看看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的行为就知道,他们不仅仅要从东三省获取利益,对于这片土地也是眼馋的很。如果我们还抱着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要说眼下的东北了,就是整个中国都迟早都要变为帝国主义的囊中之物。
  所以,中国的革命不打倒封建主义是不行的,不打倒封建主义我国就无法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不打倒帝国主义也是不行的,因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是不会眼睁睁的我们收回国家利益直到取得主权的完全独立的。
  我同孙先生的分歧就在于此,我国革命不能是打倒一个清王朝就可以结束了,而是要打倒国内外一切阻碍中国工业化的腐朽反动势力才行。想要赢得国家独立收回一切主权,光凭帝国主义者的善心是不够的,你得拿着机枪大炮架在他的脑门上,他才会承认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对于吴川来说,他说的都是后人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常识。但是对于这些同盟会员来说,比第一次听到三民主义还要让他们感到震惊。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吴川对于三民主义的看低姿态的,比如梁廷樾就很不服气的向吴川质疑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你这一句话也太过武断了吧?孙先生就曾经说过,列强之所以如此待我,乃是因为满清的专制无能,使得他们无法同中国进行正常交流,所以才会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如果我们能够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开明的共和国,那么这些列强自然会因为中国的开化而放弃他们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就好像日本开化之后,不就从各国手中收回了那些国家权益吗?”
  吴川看着这名年轻人嘲讽的说道:“如果不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我国,如果不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俄国,你以为那些列强会自动放弃他们在日本的特殊权益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