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96

  后者固然能够为日本的富国强兵之国策输送养分,但是前者现在却关系着日本的国家安全。日俄战争的结果已经让不少日本有识之士认识到,即便日本动员起全国的力量,又从英、法、美列强处得到了金融上的支持,但也依然对一个国内爆发了民主革命的欧洲二流列强无可奈何。
  对于日本国内尚未完全凋零的明治精英来说,这场战争对于他们的最大触动,莫过于国力上差距并不能光靠皇军的英勇无畏来弥合的。因此,日本虽然把南满视为了令己身强大起来的经济生命线,但是在国家安全上却更为注重于同英国的同盟关系。
  英、法两国领事的表现中规中矩,并没有出井上俊彦之预料。但是俄、德、美三国领事的态度,却让井上俊彦立刻警觉了起来,令他觉得这场革命的背后也许隐藏着不小的秘密。
  在他返回南岗医院街的日本领事馆之后,他派出打探消息的武官滨面又助中佐也已经返回了领事馆。这位武官向他汇报道:“……进攻道外区的革命党人,数量起码超过了2千以上,他们有着统一的制服和包括大炮、马克沁机枪在内的重武器,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军队而不是革命党人纠合起来的乌合之众。
  不过我们的人之前被迫撤离了哈尔滨,日本人又被俄国警察以保护为名,禁止越过铁路线进入道外区,所以现在已经得不到更多的关于革命党人的消息了。不过我总觉得这里面有着许多不对劲的地方,这样一只人数众多的武装出现在哈尔滨,俄国人不可能一无所知。而在革命爆发之前,俄国人针对我国情报人员的打击,现在看起来倒更像是为了遮蔽我们对于这场革命情报的收集。”
  井上俊彦听后沉思了片刻,方才谨慎的开口说道:“滨面中佐的意思,这场革命的背后支持者,可能是俄国人?他们准备用武力并吞北满了?”
  滨面又助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不是为了吞并北满,我想中东铁路局是不会容许这样一只武装力量通过中东铁路自由的通行的。”
  井上俊彦想了想又问道:“大岛都督和奉天总领事馆那边有没有回音?他们对于哈尔滨爆发的革命事件究竟是怎么看的?”
  滨面又助迟疑了一下,才回道:“大岛都督和奉天总领事馆那边一直都没有回应,我听说现在往奉天方向的电报、电话都已经无法接通了,似乎有人将这一方向上的电报、电话线给切断了。这会不会是俄国人想要造成既成北满独立的事实,故意切断的?”
  井上俊彦回想了一下俄国总领事的态度,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应该不太可能,这样做的话,俄国人岂不是明摆着证明了他们同这场革命的关联了么。
  如果俄国人真的这么愚蠢的话,那么对于帝国来说就真的是天佑了。各国肯定不会允许俄国这么公然侵吞一个独立国家的领土的,而帝国正好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获得清政府的信任,向南满地区增加兵力以保护清国的领土完整,各国也无法对于帝国的举动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来。
  要我说,这更有可能是清国东三省总督的作为,切断北满向外发声的渠道,以避免这场革命引发关内更大的骚乱和响应,接着再用东三省的力量自行平息这场革命,把这场革命的影响力降低到最低。
  唔,滨面中佐,我看你是需要南下一趟了。把这里的消息正确的传递给奉天总领事和大岛总督,顺便告诉赵总督革命党人的力量,让他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集结起足够的兵力前来平叛,否则只会给革命党人一一击破,涨了他们的气势。”
  滨面又助原本还想说点什么,但很快又咽了回去,只是对着井上领事严肃的回道:“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一下。半个小时之后有南下的列车,如果领事先生没有其他交代的话,我就乘坐这趟列车南下了……”
  吴川站在二楼会议室的窗口向着西北面的道外区眺望着,虽然从他的角度看去,最多只能看到一点军营外的田地和树林,至于六、七公里外的道外区是连边缘都望不到的。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就想站在这里看着,似乎想要给正在进行的起义行动增加一点信心一样。
  不过霍夫曼少校显然是不能理解他的行为,直接走过来打断了他的眺望举动说道:“吴,你站在这里并不能给你的部下带来任何帮助。我认为,接下来的行动已经和你无关了,我们现在应当开始探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了。”
  吴川转头看着他一脸期待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这场起义一定会成功,已经不值得我继续关注了吗?”
  霍夫曼少校对着他摇了摇头道:“就算是拿破仑,也无法在战争爆发之前规定战争的结果,否则他也就不用遭遇滑铁卢之败了。
  我想对你说的是,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那么接下来战争的结果将会取决于前线指挥官而不是你。因此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等待结果,倒不如抓紧时间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再说了,如果你的士兵拿着这样的武器和严密的计划都无法击败那些清国军队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尽快收拾行李各自回家好了。吴,你对自己的士兵有信心吗?”
  吴川注视着霍夫曼少校浅蓝色的眼睛许久,方才面露微笑的回道:“当然,我当然对我的士兵有信心。好吧,我们开始讨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吧。”
  霍夫曼少校满意的对吴川点了点头,然后同他一起走到了会议室中间的桌子坐下。接着几名德国军官拉上了会议室的窗帘,会议室内陡然黑暗了下去,安置在室内的影像放映机器开始运作,会议室一面墙上挂着的白布突然亮了起来,接着一帧帧图像就开始出现在了这个亮框之内。
  此时的电影还是默声时代,因此随着图像的播放,霍夫曼少校就开始为会议室内的众人解释,这些图像的意思。这也是霍夫曼少校沿南满铁路旅行的收获,日本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群德国人的真实身份,也没能理解什么叫电影艺术,因此除了军事禁区之外的地方,都对德国人放开了。
  甚至于,一些日军军官还好奇的让霍夫曼少校把他们的英姿和军队训练景象给拍了进去。这使得霍夫曼少校拍摄的影像资料,大大的超过了吴川在计划开始前的预计。仅仅是霍夫曼少校花费了五天时间剪辑出来的重要影像,已经足够让在座的军官们对于日本在南满铁路上的力量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一个多小时的影像资料播放完成之后,重新拉开的窗帘和打开的电灯,让会议室内充满一种明亮的暖色调。两名军官将墙上的白布摘下,一张俄国人测绘精细的中国满洲地图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霍夫曼少校拿着一根细木棍走到地图前为众人总结道:“根据刚刚大家看过的影像资料,我们基本已经可以很明确的了解日本在东北大陆上的兵力布置了。
  依照南满铁路为核心,日军驻扎了一个师团和六个独立守备队,总兵力在2万出头。而在朝鲜,日军还有两个师团,借助安奉铁路和朝鲜铁路,驻朝鲜的日军能够在紧急时刻调动一个师团进入中国境内支援南满的日本驻军。
  根据日俄战争中日本本土的动员能力,一旦在中国满洲发生战争,一个月内日本即可动员1-2个师团跨海抵达安东或大连。3-6个月内再动员2-4个师团。
  当然,以上的日本动员能力,是指日本在没有任何阻碍下的最大动员兵力。在日俄开战之前,日本起码准备了一到两年,而现在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判断,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一个月内最多动员起一个师团的力量,3个月内能够动员起第二个师团的力量。至于三个月之后,除非日本准备动员起全国的力量打一场如甲午、日俄战争的倾国之战,那么日本在和平时期的战争潜力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吴川听到这里就出声打断道:“不需要考虑日本全面动员的状况,我们只需要考虑应当如何对付日本在和平时期能够动员的最大力量即可。”
  霍夫曼少校对吴川微微颔首认同,作为一名出色的德军参谋,并有过日俄战争观战经历的他,对于国民革命军和日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还是有着很明确的判断的。
  在当前的状况下,国民革命军能够在防御状态下对付得了日军一个师团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对付一个国家全面动员起来的日本,那就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可以进行讨论的了。就算是现在的中国也很难挡得住,一个全面动员起来的日本。
  当然,如果能够把日本逼迫到这样的境地,对于德国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日俄战争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日本全面动员之后如果得不到战利品的补偿,就意味着整个国家财政上的破产,除非英国人出手支持他们,否则接下来日本内部发生一场革命就是必然的事。
  而英国出手支持日本,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支付出一笔庞大的资金,这可比德国支援中国革命的资金要多的多。毕竟吴川并不需要考虑战后经济恢复的问题,因为现在整个东三省的工业大多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他只需要保证农业能够按时耕作就可以了。
  但是日本可不行,日本的工业一旦进入了军需动员,想要恢复正常的生产,就需要一大笔资金来稳定信贷市场才行。说到底,日本此时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工业国,而是一个通过掠夺中国原物料进行加工,然后进行转口贸易的半工业化国家。
  失去了中国东北的原物料进口,也就意味着砍断了日本外贸的一条腿,再加上军需动员令,足以令日本脆弱的轻工业体系面临全面破产的境地。所以,英国真要出面支持日本,光支付一点军费是不够的,起码英国要往日本金融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才能保证这个国家的经济不至于陷入全面的衰退。
  但是英国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这和他们在东亚打一场亲自上阵的布尔战争也就差不了多少了。为了防止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英国必然是要支持日本把战争打下去的。而这也就意味着英国将会把一部分力量调到东亚地区,以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霍夫曼少校认为,这正是德国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当然,现在这个机会正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严格来说正掌握在坐在那里的吴川手里。为了能够获得这个对于德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机会,霍夫曼少校自然不希望吴川是一个不能认清自己实力的蠢材。
  既然现在对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并不试图去挑战一个全面动员起来的日本,霍夫曼少校觉得接下来双方倒是可以好好进行讨论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要对付的敌人就有可能是以下这些力量,驻守南满铁路的日本第五师团,现任师团长大谷喜久蔵中将,下辖步兵11、12、21、22联队,骑兵十八联队,还有一个炮兵联队,约13000人左右。六个独立守备队,人数约11000人左右。
  驻扎朝鲜的第八、十师团中的一个师团,兵力和第五师团相若。一旦我们同日本驻南满铁路的军队发生冲突,日本第一时间能够调动的援军,必然是驻朝鲜的这两个师团之一。
  接下来,便是日本国内动员的力量,日本现有17个常备师团,去掉南满、朝鲜、台湾、琉球驻扎的4个师团,其国内还有13个常备师团可以动员。
  但是在没有发布全面动员令的状况下,日本在短时间的动员兵力,我们预估不会超过3个师团,但也不会低于2个师团。
  所以在最乐观的状况下,我们要对付的是日军4个师团加六个铁路守备队,人数约6万3千-7万人之间。正常状况下,我们将要对付5个日军师团加六个铁路守备队,也就是7万5千到8万人之间。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不必同时对付这么多敌人。
  按照我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分割,尽可能的把敌人分成一个个批次来对付,以确保我们一次不要对付2个师团以上的敌人。”
  吴川终于忍耐不住,出声向他问道:“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把日军的兵力分割开?另外,你确定我们能够一次性对付得了2个师团的日军?”
  对于吴川的怀疑,霍夫曼少校并没有什么情绪,他用手中的细木棍在地图上指了三个地方说道:“日军的第五师团和独立守备队现在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他们的主要兵力分布在了公主岭、奉天和大连三个要点,次要兵力则分布在了南满铁路的各个站点。
  这样的兵力部署,一旦和我军爆发冲突,我们完全可以先切断日军各据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歼灭公主岭、奉天之日军,迫使大连的日军北上援助,然后在奉天附近再和他们打一场伏击战,尽可能的消灭其有生力量。
  日本在朝鲜虽然两个师团的驻军,但是其主要兵力还是放在了汉城龙山及南方的平原、港口地区。若是其想要通过朝鲜铁路和安奉铁路援助南满受到攻击的日军,最起码也需要10-15天才能抵达奉天。
  现在我们手上有朝鲜义兵组建的军队,完全可以把他们放回北朝鲜地区,让他们袭击朝鲜铁路和日本在北朝鲜的驻军,尽可能的拖延日军北上时间,从而为我们打击南满的日军创造机会。
  只要我们能够在朝鲜的日本师团进入南满境内之前重创第五师团和日本守备队,就可以继续依托奉天城和朝鲜过来的日本师团再打一场阵地战。
  奉天城背靠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各种物资都很丰富,加上城内人口众多,依托这座城市同日军打一场持久的阵地战,我认为是相当合适的。而且奉天距离营口港很近,营口同山东又有水路可通,必要时刻我们还能获得在山东的德国工厂的物资支持……”
  吴川倒是明白霍夫曼少校为什么想要把作战的主要阵地放在奉天城附近,毕竟这是东北唯一一座人口超过了20万人的大城市。次于奉天城的,大约就是吉林省城和长春两地,这两地的人口超过了10万。接下来才轮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作为一名德国参谋军官,霍夫曼少校选择依托大城市作为后方支持修建防御阵地,这大约是每个出身于工业社会的人员的自然选择。因为大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资源和人力的补充来源,而这正是现代战争持续下去的基本条件。
  所以在二战中斯大林才能依托斯大林格勒打出一场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城市保卫战来,只可惜奉天不会成为他们的斯大林格勒,或者说现在的奉天城不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斯大林格勒。
  注视了地图思考了许久,吴川终于还是摇着头说道:“这个作战构思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我并不认为它是可行的。我们也许还是应该退回到原来的想法中去,把防御阵地设置在铁岭、四平一线,也许这更为合适一些。”
  霍夫曼少校听了顿时皱起了眉头问道:“为什么?奉天城如果落在日本人的手中的话,这只会增强他们的力量,从而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四平和铁岭一带的地形虽然不错,但是想要在这些地方挖掘壕沟和建立防御阵地的话,将会让我们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
  吴川看着他心平气和的说道:“你刚刚说的很对,奉天城位于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叉点,这里交通便利物资充足,假设能够背靠奉天城抵抗日军的话,将会让我们在作战时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
  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奉天城内的居民和商户都是支持我们国民革命军,而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是老实说吧,我对于日本人的信任可能还要高于这些同胞,我知道日本人只要还有余力就一定不会放弃南满,但是我并不确定我的同胞会为了保卫国家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奉天城的交通便利,也就意味着满清政府从关内出兵也很方便。当我们击败了关外的清军时,也许清政府会暂时失去信心,派兵守住山海关,防止我们南下入关。但若是当我们同日军陷入胶着作战的时候,我相信清政府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派兵出关攻击奉天的。
  假设我们内有一群三心二意的城市居民,外面又要抵抗日军和清军的两面夹击,我想刚刚组建没有多久的国民革命军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相反,假设我们把奉天丢给日本人,清政府和日军之间就要先闹上一场了。日军不会放弃占领奉天城的机会,清政府也不可能把这关外第一大城拱手让人。这样一来即便日军从奉天获得了一些物资补给,他也将失去奉天百姓和清政府的支持。
  那么接下来的战争,清政府恐怕更乐意坐观我们和日军打个两败俱伤,好让他们从容的收拾关外的残局。所以,我们不能背靠奉天作战,而应当把奉天当成是一个诱饵,让日军和清政府争夺去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霍夫曼少校还在思考吴川提出的这个看法时,吴川又接着对他说道:“另外,我也不赞成你对于朝鲜义兵的使用方法。虽然我们训练和武装他们的确是为了让他们在必要时刻为中国革命而牺牲,但是强行命令他们去同优势敌人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这只会让他们成为一次性的消耗品,当这只部队被消耗殆尽了,我们也就失去了在朝鲜为我们作战的盟友,这显然是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利益。”
  德国的参谋军官其实比日本的参谋军官们好不了多少,虽然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的《战争论》第一次谈及,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但是同样脱离了社会培育而成的德国贵族军官们,很少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霍夫曼少校虽然在一干循规蹈矩的德国参谋中是最接近正常人的德国参谋,但是他对于军事问题的思考,也是只会寻求军事手段去解决,而不会去考虑军事和政治之间的联系。所以他才能毫不遮掩的安排朝鲜义兵去送死,而完全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吴川来说,他之所以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都是依赖于政治上的判断。因此对于一切问题,他都会不自然的先考虑政治上的得失,再去寻找解决之道。
  就好比他能够说动德皇和德军总参谋部对于中国革命加以支持,又转头说服中国同盟会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加入到自己主持的中国革命中来,就是因为他很好的利用了各方在政治上的述求。
  作为一个经济和军事上的大国,德国在国际政治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不仅手下败将法国人不在意德国的外交述求,就连西欧的一票小国也仗着英国人的支持,对于德国也甚为轻视。这种政治上的羞辱感,使得德国人一直在寻求一场欧洲战争,试图令自己真正成为欧洲的领袖。
  为了这场准备已久的战争,德国人不惜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建造了一只几乎不会有用武之地的公海舰队。只要英国人还控制着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那么德国的公海舰队几乎就无处可去,只能呆在自家港口晒太阳。
  因此只要能够迎合德国人的心理,为德国预谋已久的这场大战增加一丝成功的几率,德国人并不吝啬于下注。就好比他们自己也知道公海舰队并不能给德国带来胜利,但只要能够稍稍牵制英国,他们也就毫不犹豫的投入资金了。
  而中国同盟会只要能够推翻满清政府,他们不会反对和任何帝国主义者进行联系。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们现在正处于革命的低潮阶段,斯托雷平的新政和秘密警察几乎把布尔什维克的领袖都逼出了俄国,而大多数布尔什维克骨干则相继被流放到了远东边疆,他们需要一个休养发展自己力量的基地。
  吴川正是迎合了以上几方的政治需要,才能在他们的利益联合中拉扯出了现在的局面。因此他比任何人都要关注内部团体的政治述求,然后才是如何驱动他们去行动的问题。霍夫曼少校这种不加掩饰的,把朝鲜人当成消耗品的做法,显然是难以得到他的认同的。
  吴川的表态对于霍夫曼少校来说,虽然让他心里颇为不快,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计划有什么问题。当然,对于奉天城的居民有可能倒向日军的问题,这确实是他没能考虑到的因素。因此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不快,向着吴川彬彬有礼的问道:“如果不用这些朝鲜人去挡住日本在朝鲜的师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迟滞日军朝鲜援军的行动,从而为我们消灭日军第五师团的主力创造机会呢?”
  听到霍夫曼少校的反问,吴川思考了一下便站了起来,直接走到了墙上挂着的地图边上,他看着地图端详了许久之后,方才伸手指着朝鲜半岛说道:“根据我们从朝鲜人那里得来的情报,日军虽然并吞了朝鲜,但是其掌控力度最大的地方,还在于汉江以南的平原地带。至于多山地的北朝鲜地区,日军现在只能控制铁路沿线和一些主要城市、沿海港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