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96

  去年日本颁布了《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将韩国完全吞并。但是日本政府这一行动在韩国是完全不得人心的,即便是此前一些消极抵抗的朝鲜精英人士,现在也完全转变成了抗日分子。朝鲜民众对于日本人的厌恶,从去年以来大量朝鲜家庭移民俄国滨海省就能看的出来。
  当然,这些朝鲜人虽然痛恨日本人,但是要让他们去对日本进行一场毫无希望的战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不会干的。
  但是,如果我们给这些朝鲜人一个机会。比如当中国革命吸引了驻朝鲜日军的半数北上,那么日军在朝鲜境内就会出现暂时的武力缺失,特别是在原本兵力就不足的北朝鲜地区,日军的力量就会显得更为薄弱。
  在此种情况之下,获得我们支持的朝鲜义兵在北朝鲜发动一场独立运动,先行摧毁日军在乡村的统治,接着再摧毁北朝鲜铁路设施,然后逐步围攻日军在北朝鲜失去联系的据点,那么日本在朝鲜的统治就会被动摇。
  我以为,对于支援中国革命,利用中国革命获取朝鲜独立或者部分地区独立,更能激励这些朝鲜义兵和北朝鲜民众去同日本侵略者作战。
  而相比起日本还没有完全吞下的中国南满,现在已经在日本肚子里的朝鲜半岛实际上对于日本更为重要。一旦朝鲜义兵在北朝鲜建立起了政权,就会让南朝鲜的民众抗日热情受到鼓舞,日本将不得不在南朝鲜驻扎更多的军队以平息民众的反抗。
  由此可以看出,与其让朝鲜义兵去阻挡驻朝日军师团的北上,倒不如让他们在驻朝日军师团北上之后,在北朝鲜发动起义,更能为我们吸引日本的力量。而我们所需要承担的,不过是暂时的压力。一旦朝鲜义兵在北朝鲜造起了声势,那么中国境内的日军将不得不抽调兵力回援。
  因此,我们构筑的防御阵地距离鸭绿江越远,日军就越是要疲于奔命。如果我们在安东地区北面的凤城地区再安置一只部队,以袭扰安奉铁路和同日军进行游击战为目的,那么为了确保安奉铁路的畅通,日军就不得不放置一只重兵于安东。
  这样一来,即便驻朝日军抽调了一个师团北上支援南满日军,他也不可能有多少力量用于和我们作战。维护后方的交通线,就会使日军分散掉大部分的力量。”
  随着吴川在地图上的指指点点,霍夫曼少校开始重新审视起了地图。许久之后他才点了点头说道:“通过收缩我方的防御阵地,拉长日军的交通线路,从而为后方的游击战和破袭战腾挪出空间,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我军在训练程度上虽然远不及日军,但是这种后方的破坏作战倒是最大程度的避开了双方士兵的素质差距。只要日军无法使用本地的人力对付我们的破坏部队,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分散自己的力量以确保铁路沿线上的各站点了。
  不过,如果想要在四平、铁岭一线布置和日军对战的防线,恐怕我们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侧翼必须要获的保障,四平西面的郑家屯和长春东面的吉林城,这两个要点如果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四平、铁岭的防线就毫无意义,日军完全可以从两翼绕过四平、铁岭防线,直接进攻长春。”
  吴川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尽可能的让清政府把东北的兵力调到哈尔滨来,在哈尔滨一举歼灭关外清军的主力,这样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奉天以北的各战略要地。
  另外,也要趁着和清军在哈尔滨交战的机会,把我们现在的部队都拉上来打一打,让他们见一见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士兵编练成为一只真正的军队。”
  霍夫曼少校注视着地图,一边思考,一边漫不经心的回道:“编练军队的事就让鲍尔少校去考虑吧。至于同日军作战的计划,我会按照你刚刚提出的建议重新进行修正的……”
  吴川正想说点什么时,张云荣突然敲着门走了进来,向他汇报道:“吴主席,广东来的飞行团已经接到了,您要不要现在去见见他们?”
  吴川看了一眼已经完全沉浸于思考的霍夫曼少校,于是也没有再出声打搅他,而是同会议室内的其他军官点头示意,方才悄悄的离开会议室。
  今年2月份,受广东总督的邀请,冯如带着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携带着他们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飞机的机器,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冯如回国之前,一心想着“壮国体,挽利权”,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并没有参加革命的念头。只是他刚到广东不久,就撞上了黄花岗起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令其大受震动。加上黄花岗起义之后,清政府改变了对于华侨的态度,转而把华侨当做了不安定因素,这使得他想要报效国家也没有了门路。
  在这样的局势下,朱和中的电报和汇款,总算是给了他一个出路,这才让他不顾一切的带着飞机北上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吴川同冯如、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四人的见面,时间其实并不长。因为他同四人还没聊上几句,张云荣已经过来告诉他,道外区已经全部拿下,滨江厅的电报局、邮政局、自治所加上滨江道署都已经被革命军占领。
  黑龙江民政使宋小濂、滨江道于驷兴,滨江分防同知林世瀚,滨江清军统带么佩珍、滨江巡警局局长莫德惠等政要都已经向革命军投降或被俘了。朱和中和梁廷栋希望他能够尽快前往道外区,代表革命委员会对这些清政府官员进行训话,并宣布哈尔滨地区独立。
  吴川于是思考了片刻,方才对着冯如四人说道:“各位的到来,我是非常欢迎的。既然各位是为了建设祖国而从海外归来的,那么我觉得大家也不是外人,有些话我就实话实说了。
  第一,我正式向各位讲解一下,我并不是代表东北地方政府邀请各位过来的,而是代表东北革命委员会邀请的各位。想来各位今天从车站出来时,也听到道外区的枪炮声了吧?那正是革命委员会对哈尔滨的清政府官署发起进攻的枪声。
  第二,革命委员会此次请各位过来东北,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各位组建一支航空部队为我们作战。我们认为航空工业未来必定会成为主导工业发展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支柱,当然现在的航空器才刚刚出现,技术非常的落后,尚不能表现出其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认为,建立一所航空大学,培养中国的航空器设计专家和建立航空器制造业,要远比建立一支飞行表演队来的重要。我为各位准备了100万元的资金和一块场地,但是招募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就需要各位去努力了,我只能派人积极的配合你们,不知各位的意思如何?”
  冯如注视着吴川,久久不能回答。其实当收到朱和中发来的电报时就已经有所觉悟,对方恐怕并不是代表东北官府邀请的自己。而清政府对于华侨的提防,已经让他意识到自己想要为国效力的愿望估计已经不大可能实现了。
  黄花岗起义中那些不惧生死冲击总督衙门的华侨,实在是给了清廷官员以极大的震撼。让这些官员意识到,海外华侨实是比那些留学生还要激进的革命党或是潜在的革命党。在海外待了几个月的留学生就已经喊着要打倒清政府了,这些从小在外国长大的华侨岂能跑回国来安心的当奴才。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考量,所以即便之前大张旗鼓的把冯如等人邀请回国,试图请这些华侨协助政府制造飞机,此刻也没有人再敢用这些华侨了。
  而朱和中在这个时候邀请他北上,还是辗转通过孙文先生的关系,他自然不会不明白对方可能是革命党的成员了。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些革命党的据点居然会设置在俄国人的军营内,这才让他一开始颇为心神不宁。
  不过现在吴川开诚布公的谈话,倒是打消了他心里的不少疑虑,且对方所给出的条件也让他难以回绝。于是在沉默了许久之后,他不由对着吴川单刀直入的问道:“既然吴先生不拿我们当外人,那么我冯如也就老实不客气的说句实话。
  我们这些海外华侨回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效国家,我们是想为中国制造飞机,而不是为了其他什么国家效力。吴先生既然自称是革命党人,那么为何又要住在这种地方呢?您,或者说东北革命委员会和俄国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吴川下意识的看了看门口,确定周边并无什么外人之后,方才对着冯如等人认真说道:“其实就算我不说,想必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我或者说东北革命委员会和俄国人确实是有着一定关系的。
  但是,今天中国还有那一块土地是和外国没有关联的?各位既然是从美国归来的华侨,自然也应当清楚的知道,当今世界已经因为科技的发展联成了一体。想要关起门来过自家的小日子,已经是毫无可能实现的理想。
  其他且不说,光是各位带回来的飞机,难道我们关起门来就能造的出来吗?没有钢铁冶炼的技术,没有发动机的铸造技术,没有从国外进口的汽油,各位即便有着再好的设计,也是造不出一架能够飞上天的飞机的。
  当代中国的任何事务,即便能够绕过朝廷,也是绕不过欧美列强的。所以我们想要打倒满清政府,就不得不寻找一家帝国主义的支持。只有当我们打倒了满清政府,消除了这个妨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腐败无能王朝,我们才能通过建设祖国强大自己,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对于我国的一切干预。
  我希望各位能够为这个国家摆脱愚昧落后的状态出一份力,和我一起把这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拥有完全主权的共和国。我不敢说,现在革命委员会的政策不受俄国人的左右。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证,只要机会来临时,革命委员会一定会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的。”
  冯如同自己的三位助手交换了一下眼神,终于起身向吴川说道:“能不能找个人带我们去看看学校的场地在什么地方,另外我们需要一些人手把装有飞机部件的箱子运到学校的仓库里,好尽快组装起来。”
  吴川起身走到冯如面前,同他握了握手说道:“当然可以,我身边这位张队长可以带你们去,你们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吩咐他。另外航空学校那边还有一些德国来的飞行员和机械师,另外还有八架单翼飞机,现在他们也归你指挥了……”
  张孝准带着几名卫兵踏进黑龙江巡抚衙门时,觉得平生最为痛快的大约就是今天了。邓振镛带着几名军官从内院走了出来,对着张孝准行了一个军礼后,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说道:“张总指挥,内城已经全部拿下了,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也被我们抓住了,这家伙还想翻墙逃跑,结果被我们给拉下来了……”
  张孝准挥手打断了他,用头点了点院子的一边说道:“那些人是干嘛的?看起来不像是军人和当差的啊。”
  邓振镛回头看了一眼,一排跪在院子里的俘虏,这才嘲讽的说道:“一群看不清时势的蠢货而已。听到我们攻打内城的消息,还想着跑来抚衙保卫巡抚大人,试图为清廷出力呢。赵青,你还等什么,把他们带出去处理了,难道还留着他们作乱吗?”
  邓振镛身边的一名年青军官立刻点了一排人马,试图把这三、四十名俘虏带出院子。这些人中有的默不作声,但是双腿一直在发抖;有的则试图向张孝准、邓振镛求饶;倒是领头的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胖子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的示弱之意。
  张孝准颇为玩味的看着这些投机不成功的俘虏从自己身边经过,丝毫没有开口阻止的意思。这些年来清政府对于革命党人的镇压什么时候手软过,既然这些人想要为清政府效忠,那么面临现在的下场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只是他不出声,并不代表有人不垂死挣扎。一名年轻人在经过他面前时,终于忍不住向他大声叫嚷道:“你们革命军自称是为解救百姓而造朝廷的反,为何连审讯都不审讯就要杀人,这等滥杀无辜的行径和土匪有什么区别……”
  这名年轻人在上官面前这么大呼小叫,自然惹恼了边上押送的士兵,这令他狠狠的挨了好几下枪托,一时疼的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呼气,再也喊不出声来了。
  不过就在边上的士兵还准备动手的时候,张孝准出声制止了他们,他走上前去看着倒在地上的年轻人问道:“看来你觉得自己挺冤枉的,那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我们不能枪毙了你们?我记得就在一两年前,熊成基烈士不就是被你们给枪毙了的吗?你们能杀革命党,我们反倒是不能杀几个反动派了?”
  这名年轻人终于缓过了气来,看着张孝准紧张的说道:“贵党既然要建立一个和本朝不一样的新中国,那又岂能为了私仇而杀人。你们这样做的话,和本朝又有什么区别?
  本朝的确是杀了不少革命党人,但是这也是朝廷的权柄之所在,贵党党员们投身革命时,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做的是杀头之事。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同志会以他们为借口,公报私仇吧?”
  “你以为自己长了一口利嘴,就可以不用死了吗……”在邓振镛的眼神示意下,赵青一手摸向腰间的手枪,一边恶狠狠的向躺在地上的年轻人呵斥道。
  地上的年轻人虽然脸色发黑,但却终于没有再出声求饶。倒是张孝准有些惋惜起这位年轻人的勇气,伸手拦住了赵青,向年轻人说道:“好,那我就给你一次机会。你能为我们做什么?让我放了这些人。如果只是一味顽抗到底的话,我可不是东郭先生。”
  年轻人伸手按着地面站了起来,看着张孝准说道:“我听外城的枪声还没有停止,想来贵军还没有攻下巡防营才是。我愿意同许大人一起去劝说那些巡防营的兄弟,劝说他们放下武器。”
  张孝准顺着年轻人的视线看向了队伍前面的黑胖中年人,这才若有所思的问道:“许大人?”
  “是,前黑龙江省巡防统领许兰州大人,巡防营中的兄弟都是他的部下,只要许大人出面劝说,他们肯定会放下武器投降的。”
  张孝准再次看了一眼队伍前方一眼不发的黑胖中年,终于向着年轻人问道:“那么你又是什么人?”
  年轻人咬了咬牙回道:“小人是黑龙江巡抚衙署军需科充额外科员常荫槐……”
第一百九十四章
  1911年9月28日下午3时,哈尔滨地区即松花江南岸以道外区为主的地方已经完全落入了自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革命党手中。而仅仅间隔了不到半个小时,齐齐哈尔也发来了通电,宣布黑龙江已然为国民革命军所光复。
  这突入其来的革命爆发,令哈尔滨各国领事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当然有些人是真的不知所措,有的人则是故作惊慌。更让这些领事感到麻烦的是,哈尔滨通往北京的电报、电话线路也被人掐断了。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的派人传递讯息的方式。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虽然当机立断,在哈尔滨爆发革命的消息传来时,立刻下令切断了电报、电话线。但是他却没敢冒着得罪各国的风险去截停南满铁路的运营,并拦截哈尔滨南下的人员。
  赵尔巽知道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一旦北京的各国公使得知了哈尔滨发生革命的事,也就等于整个中国都知道了北方爆发革命的消息。朝廷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惩处他,他已经顾不上了。他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北方革命的消息一旦传开,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南方,搞不好就要燃起一场大火了,那时朝廷就真的危矣。
  因此在他的严令下,吉林巡防督办兼23镇统制孟恩远,随即带着驻扎在吉林府的一协人马,乘坐船只沿松花江而下,前往哈尔滨平叛去了。
  赵尔巽原本想着,此次齐齐哈尔、哈尔滨发动革命的革命党人能有个数百上千已经算是非常了不得了。毕竟这些年来革命党人在南方已经不知闹了多少次革命,但是每一次都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直接就被当地的军队给镇压了。
  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革命党人能够纠集起一只纪律严明人数过千的队伍造反的。每一次革命党人的起义,都是以少数核心精英带着一群绿林好汉或会党革命的。虽然这些绿林好汉和会党中不乏真正信仰了革命的,但是更多人不过是想接着改朝换代的机会洗白自己,从而为自己弄一个官身而已。
  因此赵尔巽认为,只要动员孟恩远这一支人马,应当就足以平息哈尔滨、齐齐哈尔的叛乱,从而消灭这些做着美梦的投机者了。这样奉天这边就不用再去动员什么军队,免得奉天这边也是人心惶惶,从而闹出什么乱子来。
  毕竟他已经从陆军第二混成协营管带李和详那里得知,第二混成协的官兵有些不稳,而协统蓝天蔚同革命党人往来甚密,颇有不太可靠的嫌疑。如果不是蓝天蔚因为准备永平秋操,此时已经提前前往张绍曾军中,赵尔巽倒是很想立刻将其拿下再说的。
  不过此时么,赵尔巽已经通知了朝廷,准备在秋操时对第二混成协进行一次大换血了。在北洋军的监视下,赵尔巽认为即便蓝天蔚再有什么想法,恐怕也只能放弃了。而他也不必冒险用奉天巡防营去解除第二混成协的武装,从而闹出什么事端来。
  但是就在当晚,日本驻长春领事带了一名日本武官求见了他。这位叫做滨面又助的日本中佐,向他介绍了哈尔滨今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并对他进行了警告:“……总督阁下如果把哈尔滨的革命军视为一群乌合之众的话,那么您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以我的观察,在哈尔滨发动革命的乃是一只有组织的军队。虽然我没能亲眼看到他们的作战状态,但是我能够听到连续不断的炮弹爆炸声和机枪射击声。
  作为和中国睦邻友好的邻邦,我希望总督阁下能够谨慎从事,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的用在平乱上,最终被哈尔滨的革命军各个击破。那样的话,我担心贵国在关外的力量将会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则这股革命军在关外的行动将会再无阻碍了。”
  咋一听到这个消息,赵尔巽真的是大吃了一惊,他赶紧向滨面中佐问道:“哈尔滨怎么可能出现一只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革命军,难道你是在暗示我,哈尔滨事件的背后是俄国人在操纵吗?”
  滨面又助思考了片刻之后,终于还是摇着头否认道:“我并没有这个证据,向总督阁下您证明俄国人操纵了这件事。”
  赵尔巽终于有些相信了对方的话语,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日本人这么慎重的在他面前谈论一件事,这让他心里有些慌乱了起来。如果只是国内的革命党或平民闹事,他是一点也不慌张的。可但凡事情涉及到外国人,特别是和俄国人纠结在一起,他的心就突突的跳将了起来,再也拿不定什么主张了。
  过了数分钟后,赵尔巽脸色变幻不定的向一旁的日本驻长春领事问道:“林久领事,我想知道贵国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将持何种态度?”
  年纪还不到30的林久治郎,算得上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新一代的外交精英,他对于赵尔巽的试探不置可否的回道:“我们能够站在总督阁下的面前,已经证明了我国对于此次突发事件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