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596

  我驻守拉林河铁路桥阵地的宋如甲部连续击退了长春来犯之清军,拉林河一线现在依旧还在我军控制之中。
  驻三姓城的清军水师昨日派了三艘炮艇南下,但在我军沿岸炮台和炮艇的合击下,一艘被击沉,两艘负伤离去,短时间内松花江下游应该再无从水路攻击哈尔滨的力量了。
  另外,齐齐哈尔的张孝准所部,分兵从水路抵达了嫩江上游的墨尔根城,墨尔根守军宣布开城投诚,现在我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中东铁路沿线和嫩江上游、松花江中游区域。
  除了瑷珲城、黑河府、伊春、同江等地还有一些清军武力外,其他地区基本已经没有能够进攻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改组革命军的编制,成立正规的武装力量,也好划分已解放地区的军事守备区域了。”
  吴川终于停下了批示文件,抬头看着他问道:“奥,军事委员们有什么想法?”
  朱和中合起了手上的文件夹子认真的说道:“委员们认为,国民革命第一师几乎有一半是外国人,这只部队恐怕不能作为革命委员会的根本武力。因此我们应当组建以本国兵员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和第三师,作为革命的根本力量。”
  吴川沉默了片刻后问道:“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兵力同时组建两个师?”
  朱和中回道:“假设以2旅6团的大师编制肯定不足,但是我们可以缩小编制,建立两旅四团的小师编制,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大师编制就可。
  这样我们就能把现在的控制区分为黑龙江军区和吉林军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负责守备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吉林军区,国民革命军第三师负责守备以齐齐哈尔、扎赉诺尔为中心的黑龙江军区。如此一来,地方治安任务就可以丢给军区去负责,军事委员会将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同满清政府的作战。”
  吴川注视着他想了一会方才说道:“那么这两个师的师长你打算让谁来担任?”
  朱和中不假思索的说道:“第三师的师长,我觉得张孝准足以胜任;第二师的师长我可以暂时代领,待到建制成型之后,再交给适合的人选。”
  虽然朱和中的提议夹带着不少私心,但吴川却觉得这却也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从东北讲武堂、测绘学堂招募来的学生们,此时还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军事委员会里倒是有几个留日的军校生,但是预备要同日本作战的吴川,却不敢让这些倾向于中日携手对抗欧美列强的军官们去掌握军队。
  扶持留德学生压制留日学生,这原本就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虽然此时的革命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成员,有不少人是知道吴川对日的厌恶态度的,但是除了德国参谋和少数俄国军官之外,并没有人了解吴川正打算发起一场对日战争。
  老实说,即便有人把吴川的想法透露出来,也很难让这些委员们相信。即便是最为支持吴川的留德学生们,也认为即便要同日本作战,也要先推翻了满清统一了全国再说。他们并没有想过,在满清朝廷尚没有完全推翻之前,就要同日本人开战。
  在这样的考量下,吴川只是沉吟了片刻,就对着朱和中点了点头道:“你和梁廷栋一起商议一下,拿出一个编制方案来呈报给我。
  另外,将投降的巡防营和警察进行教育之后,清退有不良嗜好的士兵、警察,挑选身家清白的市民进行补充。撤销巡防营的编制,改为武装警察部队和巡警部队两类。武装警察部队负责边防和剿匪工作,巡警负责普通治安管理工作。武装警察部队属于军事委员会和内务部双重管理,巡警则归内务部单独管理。
  后勤军需办公室,现在也可以扩一扩了,扩充为参谋后勤处。参谋后勤处除了要仿照德国军事顾问处的组织方式,另外还要单独设立一个军事情报处。这个处除了负责收集各处战场的讯息外,就是对德国、俄国、日本、满清的军队编制、技术设备、将领能力和部队作战方式进行研究。
  军事情报处单独向军事委员会主席负责,并不需要向其他人进行工作汇报。明白了吗?”
  朱和中下意识的挺直了腰板回答道:“明白了,我回去后立刻着手办理主席交代的任务。另外张孝准还打来了电报,说今日会将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人送来哈尔滨,我们该怎么安置他们?”
  吴川想了想说道:“通知宋小濂去接待吧,安排好保卫工作,只要他们不捣乱,就让他们在街上逛一逛。让他们知道革命意味着什么……”
第二百一十五章
  周树模端着一杯红酒慢慢品尝着,似乎自己并不是在疾驰的火车上,而是在自家的书房里休息一般。坐在他对面的俄国人菩提罗夫说的口干舌燥都没有得到半点反应,不免大为恼火的说道:“阁下,《满州里界约》我们已经谈了一年多了,您总不能不给一个结果吧。”
  周树模听着一侧的俄人通译的传话,不由将手中的酒杯放回了一旁的方桌上。他们所在的这节车厢是中东铁路上的贵宾包间,一节车厢分为了两半,一小半是卧室,另一大半则是装饰华丽的会客厅,沙发、茶几和酒吧台应有尽有。
  斜靠在柔软沙发靠背上的周树模,心平气和的对着菩提罗夫说道:“结果?我现在已经不再是黑龙江省的巡抚和大清国钦命会勘中俄边界大臣了,我现在是一个阶下囚,阶下囚你明白吗?我一个阶下囚有什么资格能给你结果,你可以让我国朝廷再派一个全权代表过来和你谈,但是我是无法和你谈下去了,我已经没有这个权力了。”
  菩提罗夫听完了身边通译的翻译后,他抿着嘴沉默了好一会,方才继续开口说道:“只要阁下能够承认《满州里界约》,那么我国愿意代为交涉,要求贵国的革命军释放阁下。”
  周树模摇着头,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让心浮气躁的菩提罗夫很想伸手将之按住,“看来菩提罗夫代表还没搞清楚现在的状况,这不是革命军释不释放我的问题,而是朝廷现在已经失去了对于黑龙江的控制,因此我们暂时无法对黑龙江的边境事务做出任何决定。
  您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等朝廷平息了这场叛乱,您继续和朝廷授权的代表谈《满州里界约》;要么就是等革命军推翻了朝廷,您去和新政府谈。在当前的局面下,《满州里界约》已经不再是我国所关注的问题,革命或是平叛才是我国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菩提罗夫终于忍不住起身恼火的指责道:“岂有此理,你们是在耍弄我们吗?谈了一年多的协议,怎么能够被一场革命推翻。阁下难道真的不担心,我国自己派兵解决这件事吗?到了那个时候,贵国损失的可就不是几片荒芜之地了。”
  周树模不以为然的回道:“菩提罗夫代表,你对我张牙舞爪的也没用。至于贵国是否会以武力入侵,那么你们应当去同革命军商议。现在守卫满洲里的,可是革命军的队伍。难道我会因为你要攻击革命军,就去签署本来就对我国不利的条约吗?你不觉得你的说法毫无说服力吗?”
  菩提罗夫虽然怒火攻心,却也无法再对周树模说什么威胁的言论了。作为俄国驻华公使廓索维茨的代表,他同面前这位清帝国的封疆大吏已经打了将近一年的交道,虽然对方在满洲里的地位问题上坚持己见,但是在额尔古纳河的旧河道问题上却无法抵挡帝国在边界线上的压力,特别是北京的朝廷已经有意服软,眼看着《满州里界约》将要再替帝国从中国满洲割取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时,该死的革命爆发了。
  令菩提罗夫甚为不满的是,这场革命居然还是帝国在背后支持的。对于帝国在华的外交人员来说,这场革命的爆发简直就是一个灾难,这不仅完全破坏了帝国在远东的外交政策和对日关系,也让帝国在远东的土地蚕食政策遭受了重重一击。
  菩提罗夫本人是坚决反对破坏中国北方及关外地区的势力平衡的。就目前中国满洲的态势来看,日本控制的南满地区虽然富饶,可是当地中国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日本能够同化的上限。
  至于北满地区,虽然气候及资源不及南满丰富,但是当地的人口只是聚集在几处交通便利的口岸或中东铁路沿线,和帝国远东边疆区接壤的地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他们完全可以像切面包一样,在不激起中国人激烈反抗的状况下,把这些边界的无人区纳入到帝国的疆域内。
  但是现在这场突然爆发的革命打乱了帝国预定的外交政策,当然是驻华公使馆制定的外交政策,彼得堡的外交部向来都是跟着沙皇和主席大臣的指挥棒转悠的,在尼古拉二世登基之后就没有一项长远的外交计划。
  比如维特伯爵担任主席大臣时,俄国的外交政策就是太平洋政策,试图把中国的北方化为黄色俄罗斯,从而为帝国建立一个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而等到了日俄战争之后,俄国的外交政策就重新转向了欧洲,试图建立泛斯拉夫联盟。斯托雷平上台之后,则主张在外交上进行收缩,不惜一切的取得帝国外部的和平,以完成他的改革计划。
  帝国中枢对于外交政策的摇摆不定,也就导致了帝国外交官的各行其事。帝国在塞尔维亚的外交官正积极的谋划着巴尔干战争;帝国在中亚的外交官则一边想要把波斯完全变为帝国领土,又对边上的土耳其边境蠢蠢欲动。至于在远东的外交官们,则试图把外蒙古和北满纳入怀中。
  帝国的外交政策就像是一条九头蛇,每一个头颅都有着自己的意志,全然不顾他们只有一个身子。菩提罗夫也从属于这样一个头颅之下,只考虑着远东的外交政策得失,丝毫不会去考虑帝国在其他方向上的外交政策。
  但是今天,面向帝国远东的这一只头颅突然失去了动作的能力。原本应当服从于外交部指令的中东铁路局,突然搞出了一个大新闻,用一场革命破坏了帝国对远东地区的蚕食政策。帝国内部的矛盾浮现于水面之上,这让想要挽救帝国远东外交政策的菩提罗夫茫然而无所适从了。
  菩提罗夫骚扰了周树模一路,都没有让这位前黑龙江巡抚接受他的条件,当火车到达哈尔滨之后,他只能起身告辞道:“阁下,请不要以为这场革命能够给贵国争取到什么时间。在我看来,您现在不签署这份协议,到时贵国朝廷为了平息这场革命,只会割让给我国更多的权益。”
  看着菩提罗夫带着通译离去的背影,周树模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阴沉了下来,好半天之后才吩咐从人取过拐杖,扶着他下了火车。
  站在哈尔滨站台上左右眺望的宋小濂、于驷兴、林世瀚、莫德惠等几人,看到了从车厢内下来的周树模后,赶紧快步上前去迎接了。
  面对着自己的上司兼恩主,宋小濂站在周树模面前不由就有些感情外露的说道:“幸好,幸好。抚台大人没事,真是邀天之幸,我这些日子就担心您出了什么意外。”
  周树模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命数天定,友梅何必如此。哎,接下来咱们该去哪?是去监狱呢还是去见见那位吴主席?”
  宋小濂顿时面露羞愧的说道:“是下官有眼无珠,没认出此人的真面目,倒是连累了抚台大人跟着我一起受难了。”
  在周树模的目光扫视下,在场唯一穿着黑色制服的莫德惠不免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大人在哈尔滨的安危,暂时由卑职负责。大人的住处可以自己选,一是在马迭尔旅馆包个房间,一是和几位大人在道署衙门做个邻居。”
  一旁的宋小濂赶紧为周树模介绍道:“这位是原来哈尔滨巡警局的局长莫德惠,现在依然负责哈尔滨的警务工作,并不算外人。”
  周树模晒笑了一声道:“我一个阶下囚去住什么旅馆,还是和友梅一起做个伴吧。咱们还可一起说话话,研究下诗词,忙了这么多年,今次倒是好好休息几天了。啊,有车子没有,我现在可走不了远路。”
  “有,有,请抚台大人走上几步,马车已经在外面备着了……”莫德惠忙不迭的答应着,丝毫没有把对方当成阶下囚来看待。
  出了车站之后,周树模便拉着宋小濂和自己坐上了一辆马车,随着马车向着道外区行驶去,周树模才好奇心十足的观察着马车外的景象,想要知道在革命之后,哈尔滨的百姓到底有了些什么变化。
  没过多久,他就忍不住向身旁的宋小濂问道:“这街道两旁挖沟是做什么?这些人看着不像是苦力啊。”
  宋小濂瞧了一眼后说道:“奥,那个什么革命委员会下令,今后哈尔滨各街区都要设置雨、污排水沟和自来水管道,以杜绝瘟疫的爆发。那些被强制干活的人,是被巡警抓到的小偷、大烟鬼和一些轻微罪行的犯人……”
  周树模大为惊奇的说道:“这革命委员会闹起革命好像也不过才五日吧?怎么先做起了这种民生之事,他们现在难道不是应该考虑如何对付朝廷的平乱大军吗?”
  宋小濂沉默了片刻,方才摇着头说道:“下官也是搞不懂,这吴川何以有这样的自信。不过是趁着朝廷一时疏忽得了先机,居然不急着扩张自己的军队,不拉拢地方士绅大户,反而第一时间搞起了城市卫生,告诉民众鼠疫、霍乱的爆发实际是不好的卫生习惯和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源所至。”
  周树模良久不能出声,好久才问道:“那么现在哈尔滨的民众如何?”
  虽然周树模问的无头无尾,不过宋小濂却心有灵犀的回道:“29日下午商人已经开市,不再畏惧革命军的军队,30日哈尔滨已经完全恢复秩序,各国领事并无插手哈尔滨民政事务之借口……”
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9月28号革命军起义之后,革命委员会的中央执行委员们还是第一次聚在了一起开会。虽然有不少委员还在齐齐哈尔、奉天等地工作无法赶回,不过在哈尔滨的委员们基本都到齐了。
  不过他们这10多人连会议室都没有坐满,由此可见革命委员会在人力上的窘迫。把委员们放出去工作,就没法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可若是把委员们留在委员会的办公室内讨论解决问题,那么又要担心下面无人主持工作了。
  吴川看了一眼到齐的众人,便开口说道:“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咱们就开始进入正题吧。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主要是有几件事情要同大家讨论。
  第一就是向大家通报一下这两天的情况,在过去的几天内,我们已经击退了清军的数次进攻,歼灭了至少两处位于铁路北面的清兵地区主力。可以这么说,中东铁路以北区域的敌人差不多也就清理到到此为止了,现在只要他们不来攻击我们,我就倾向于同他们进行谈判。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北面少放些部队,专心去对付南面满清从奉天、关内调来的主力。
  第二件事就是,随着我们占据地方的扩大,各地大小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我们干部的缺口也就越来越大了。我并不反对各位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革命,请他们一道来参加革命,但是我坚决反对用欺骗、逼迫的方式去拉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要为信仰牺牲流血的。如果人家本来没有这个意思革命,你们把他们拉过来,我们干的顺利倒也罢了,要是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要散伙,那我们是处置他们好,还是不处置他们好?处置了吧,我怕你们伤心;不处置吧,我怕底下的同志寒心。
  所以我觉得,大家招揽革命同志时,还是应当先说清楚找他们过来是做什么的。另外别人过来之后,也不要急着给他们安排工作,而是先给他们说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和理念。如果他们听了之后真的赞成,那么就安排他们去学习班学习一段日子,学习如何同人民打交道,学习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学习如何用革命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最后,为了解决干部培养的问题,我有两个想法。首先我们要从基层的工人、士兵、农民之中挑选先进代表,把他们培养成我们的后备干部。
  其次就是抓大放小,在当前局势下我们不能把什么权力都揽在自己身上,这只会使我们同满清一样失去人民的信任。我认为,在地方组织上,我们现在要把干部集中在地区中心,先建立起一个据点再向周边传播我们的革命理念。
  在部门上,我们应当主抓军队、教育、宣传三个部门,至于其他部门就交给那些投诚或教育好了的旧官僚,或是地方上的开明士绅商人去办事,我们只要抓住事务的发展方向就好……”
  除了已经被吴川通过气的共和党执行委员没有显得格外的惊讶,其他委员们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议论了起来。这些大多是同盟会出身的委员,对于吴川刚刚说讲的话有些不乐意了。他们呼朋唤友的,也是为了革命的事业,而且这年头参加同盟会的都可算是小知识分子或家道不错的小康之家,没钱的家庭可去不了日本留学。
  他们大多都是去了日本之后方才接触了反清排满的思想,且最终把日本变成了革命党的据点。但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可没有出国留过学,依然是信奉朝廷秩序的一员。不把他们骗来革命,他们显然是不会主动参加革命的。
  吴川这一击,岂不是真正断绝了他们同家人好友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从家乡跑来看看哈尔滨的风景再若无其事的回家去吗?这未免太过无礼了。
  随着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地起义的成功,革命军的不断壮大和各处胜利消息的不断传来,此时即便是最为保守的革命者,也禁不住生起了尽快扩大委员会的力量,然后南下打入关内去,彻底推翻盘踞在北京的满清朝廷,完成建立共和的革命目标。
  革命者有史以来第一次掌握着这么强大的力量,也是第一次离自己的梦想这么接近,他们就忍不住想要尽快实现这个梦想,生怕它再次从自己手中飞走。也因此,委员会的不少委员们就不免有些心浮气躁了起来,不理解吴川为什么主张屯兵于哈尔滨,等待清军来进攻,而不是趁着清军毫无防备的时候一举打到奉天乃至关内去。
  眼下又听到吴川提出要他们注意对于人员的吸纳和干部的培养,于是不由便有人提出了反对道,“主席,眼下北满的革命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黑龙江和吉林北部的清军被我们一一击退,就连想要北上进攻哈尔滨的清军都没有冲过拉林河。
  眼下最要紧的难道不是积极扩张我们的队伍,先打垮了朝廷在关外的力量,然后再去考虑哪些干部是不是效忠于革命的问题吗?只要我们能够推翻了朝廷,就算有些人三心二意也无碍于大局。倒是我很不理解,为何我们明明有着击溃北上清军的力量,却停留在哈尔滨不动。
  须知道,满清手中现在还有着相当强大的武力,要是任由他们调出关外来,以我们现在占据的地方和人口,恐怕是难以和满清动员起来的整个北中国资源和人力相抗衡的吧。”
  吴川看了一眼站起来反对自己的委员,是前大清官吏五常厅通判柳大年,这位在任时因为同情义和团运动和组织民众抗击沙俄入侵,最终不为上司所喜而被免职,这令他彻底倒向了革命者,参加了奉天的同盟会组织,随着自己的出现而跟着来到了哈尔滨参加起义。
  柳大年在奉天的同盟会成员中颇有声望,因此在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很快就被推举为了中央执行委员之一。他的出声,说明了起码奉天的同盟会员们是反对自己据守哈尔滨吸引清兵来进攻的方案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