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校对)第1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1895

  在聊了一阵后,介子鸱这才询问徐弱偷偷见他的原因。
  说实话,在诸家子弟聚集的地方二人偷偷私会,风险很大,毕竟传统儒家跟传统墨家那可是死敌,若是被人瞧见介子鸱与公羊郜偷偷会见徐弱这位墨家钜子,介子鸱跟公羊郜二人,肯定会遭到其余儒家门徒的指责。
  面对介子鸱的询问,魏墨钜子徐弱先是表示了歉意,随后这才道出了原因:“今日陛下召见我,要求我设法更改我墨家的学术思想,否则,我墨家怕是无缘四个主修名额……”
  听闻此言,介子鸱与公羊郜对视一眼,丝毫也不感觉惊讶。
  要知道,在列入四个主修名额的儒家、法家、兵家、墨家当中,其余三家都是围绕着王权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唯独墨家跟王权以及特权阶级对着干,要是这样都能得到魏王赵润的认可,那才是令人匪夷所思。
  想了想,介子鸱对徐弱说道:“钜子,今日之事,对我诸学派,诚乃千秋之利,贤兄且莫错失良机啊。”
  魏墨钜子徐弱点了点头。
  他岂会不知这次机会千载难逢?
  可是,魏王赵润要求他更改墨家的思想,这让他有些犹豫。
  见此,介子鸱劝说徐弱,既然法家能为了自己学派的生存与发展,默许以及忽视了“君主”这个超脱国法的存在,墨家为何要如此倔强呢?
  没有君主的支持,墨家如何能经久不衰?
  徐弱还是有些犹豫,一来是心中有些抵触,二来嘛,他只是魏墨钜子,而不是墨家本派的鲁墨。
  鉴于这种情况,介子鸱不适时宜地说道:“既然如此,钜子何不提出那个新的思想?”
  “新的思想?”徐弱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公羊郜,心中若有所思。
  所谓新的思想,即是徐弱当初与介子鸱商讨之后,在“大一统”基础上的“兼爱”、“非攻”——这样一来,“非攻”的问题就被完美的解决了,变成了提倡和平、制止内乱。
  而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但是,兼爱依旧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
  “钜子,不可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啊!”介子鸱在旁劝道。
  魏墨钜子徐弱考虑再三,最终咬了咬牙,决定接受魏王赵润的建议,稍微删改他墨家的核心思想,淡化兼爱、非攻,或者,有所保留地推行兼爱非攻——只是一样这来,墨家的兼爱,就跟儒家的仁爱接近了,这让徐弱十分难受。
  在告辞的最后,徐弱叹息道:“待此事传遍天下,恐怕我魏墨要被墨家除名了……”
  他这番话,确实有先见之明,待等几个月后,待天下墨家子弟得知魏墨居然删改了墨家的思想,顿时哗然。
  很快地,魏墨在墨家中的地位,就变得跟儒家学派中的“卜氏一脉”差不多,皆被视为“另类”,但相应地,魏墨却因此得到了魏王赵润的支持,继儒家、法家之后,成为了魏国的又一显学。
  魏墨的妥协,使得魏王赵润真正确认了“儒、法、墨、兵”这四个日后注定会成为魏国四大显学的主修名额。
  待诏令颁布之后,儒家、法家、墨家(魏墨)、兵家子弟们,纷纷喜悦庆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都被选入主修名单,但是儒家与法家子弟的竞争,却远远没有结束,他们彼此,还在竞争第一显学的位置。
  至于其他学派,则开始争夺八个辅修名额,虽然辅修明显不如主修,但怎么说也是兴旺自己一派学术的良机嘛。
  然而,在这八个辅修的名额当中,魏王赵润却开始了暗箱操作。
  首先被选入的,乃是纵横家。
  尽管相比较儒家、法家、墨家三大显学,纵横家只是小学派,但赵润却给这个学派寄托厚望。
  在他看来,只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才可称得上是纵横家,事实上这对国家非常重要。
  就拿赵润本人来说,如果不是他具备超越当代的卓越眼光,制定了种种适合魏国发展的战略国策,魏国根本不可能发展地这么快——虽然赵润并非纵横家门徒,但他本身,已经起到了纵横家子弟的作用。
  尤其是在前几年那场波及整个中原的旷世之战中,正是赵润,一手促成了“魏秦楚”三个强国的联盟,去抗衡“齐韩鲁越宋”,纵使是正统的纵横家,也很难比赵润做得更出色。
  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术,赵弘润为何仅仅给予辅修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卓越的眼光,几万乃至几十万魏人当中,能够出现一个、两个拥有卓越战略眼光的人才,赵弘润就心满意足了——要知道,错误的战略,可是会让一个国家万劫不复的。
  第二个入选的,便是道家的“黄老派”。
  事实上,以道家的地位,屈居辅修地位,这是对道家的不尊敬,好在传统道门子弟一个个忙着修身养性、飞升仙界,倒也不怎么在乎世俗的利益,至于其分支黄老派,就目前而言,给予一个辅修也足够了。
  反正赵弘润注重的,也只是“黄老派”学术中的那点道家核心思想,希望日后魏国的官员能够耐下心来修身养性。
  第三个入选的学派,乃是“医家(方技)”,说实话,这着实让人大为意外,
  要知道在当前,医家其实并不兴旺,世人大多还是处于一个“忌讳医术”的年代,相比之下,反而是“巫医”更让世人推崇,像什么符水治病等等。
  而赵润想要做的,就是提高正统医家的地位,使得医家能够快速发展,毕竟这也是利于万民的事。
  第四个入选的学派,即“名家”。
  名家入选,诸家子弟倒是不意外,毕竟虽然说名家的名气,因为“白马非马论”等典故变得很差,但事实上,任何一名合格的说客,都要学习名家的思想——倘若在精通名家学术的基础上,又掌握了纵横家的学术,那就会成为让各国君主都需要忌惮的人物。
  第五个入选的,学派,则是阴阳家。
  阴阳家,亦是道家的分支,在当前仍然只是小学派,但这门学术事实上却不可小觑。
  阴阳家的门徒,并非是提倡鬼神之说,而是道家的“阴阳说”与“五行说”,其中“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而“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阴阳家研究天体(星象)运行来制定历法,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这也是利在千秋的学术。
  而除此之外,农家、杂家以及小说家,这几个被儒家子弟、法家子弟喷地体无完肤的小派学术,赵弘润也将它们拾了起来。
  不可否认农家那“提倡君主与民同耕”的思想的确很可笑,但农家也有它好的思想,比如说“顺民心、钟爱民”、“修饥谨,救灾荒”等等,更重要的是,农家还有教人如何更好地辨认优质的土地,如何改善土地,如何辨认作物生长,如何除虫,甚至于,还有百草图谱,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
  因此,只要农家收起他们“提倡君主与民同耕”那一套可笑的政治向思想,其他的东西,都是利国利民的,是故赵润并不介意给农家一个辅修的名额,带动这个学派的发展。
  至于杂家的入选,赵弘润纯粹就是抱持着“放长线、钓大鱼”的目的,想看看杂家学派日后是否能真的完美糅合儒法名墨等各家学派,创出一门适合用任何情况的学术——而就目前来说,这个学派真的是毫无亮点。
  相比较以上这些学派的入选,最是让人哗然的,就是“小说家”的入选,甚至于,小说家的弟子自己都难以置信:我们居然入选了?
  得知此事后,那些落选的学派子弟们,大叫不公,因为在他们看来,纵使杂家入选他们也能接受,唯独小说家入选,这是万万不能接受!
  为何?
  因为小说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利国利民的学术,他们只是收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并且将其用夸张的文字表现出来,博取世人的兴趣——这根本就不配作为学术嘛!
  别说那些落选的学派弟子,就连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入选的学派子弟,都感觉耻于与小说家为伍。
  然而,朝廷只是传达了魏王赵润的一句话,就让那些大喊不公的落选学派弟子没了声音:我很欣赏小说家的那些故事。
  魏王赵润这等雄主都亲口表示欣赏小说家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再不情愿,也只能默认小说家被列入“八个辅修”的名单。
  “算了算了,全当给陛下(魏王)解闷吧。”
  各学派的子弟们只能如此劝说自己,默认了这个既定事实,就连此前看不起小说家的儒家、法家等学派的门徒,也不再攻击小说家,他们全当这次朝廷只给予了“四主七辅”十一个名额——最后那个名额,就任由那位魏王陛下吧。
  但事实上,赵弘润对小说家的看重,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喜欢看小说家的那些故事。
  他看重的,是小说家在编写那些故事时,其天马行空的构思以及夸张的文字表现形式,这可是相当有利的武器啊。
  打个比方说,赵润他日若是要提高他魏国将领的知名度,他完全可以让小说家编写一个个故事传于天下,就比如司马安曾经用五百只羊击败了三川的羯部落,这是多么好的材料啊,在小说家的笔力渲染下,在这种缺少娱乐条件的年代,司马安绝对一下子就能成为天下各国百姓耳熟能详的魏国名将。
  通过故事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正面宣扬魏国的官员与将领,一方面贬低其他国家的官员与将领,夹杂魏国私货的文化输出,还有比这更有力的武器么?
  正因为如此,尽管这个时代的诸家学派都看不起小说家,但在赵润看来,魏国能得到小说家的支持,绝不亚于十万精兵!
第0177章
天下英杰尽入彀中
  “四主八辅”拢共十二个名额选定之后,即是这十二个学派的代表向魏王赵润阐述自己学派思想的时候,同时,也是各学派内部开始竞争的时候。
  就拿儒家来说,其内部就有好些学术派系,比如传统儒家,再比如“卜氏一脉”等等,虽说魏国朝廷选取了儒家思想作为国立学塾的教材之一,但具体儒家内部哪个学术派系的比例较大,这还要经过他们的竞争。
  至于如何竞争,魏王赵润还是那句话:是否有利于国家,是否能令国家富强。
  于是乎,儒家内部各学派,再次选出代表,将自己学派的思想写成文章,呈递于魏王赵润。
  其实总得来说,儒家是最能令君王放心的,因为儒家的思想,基本上是没有跟君王唱反调的,哪怕偶尔有几条观念与王权冲突,也是通过“委婉劝谏”的方式来劝说君王,因此,赵润倒是无需是担心儒家思想是否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威胁,就好像墨家的核心思想那般。
  但话说回来,那是那句话,传统儒家思想用来教化国民忠君爱国、提高品德恰到好处,但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上,说实话也并没有什么太过于创新、或有建设性的提议,不像法家,动辄就是会引起广大争议、且褒贬不一的战略国策。
  赵润一开始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内朝大臣介子鸱领着其新结识的知己“公羊郜”联袂而来,献上了在“卜氏一脉”基础上编写的“公羊说”,这才让赵润大吃一惊:守旧的儒家思想中,竟然还有这等提倡“与时俱进”的学术?
  当日,赵润仔仔细细地看了齐人公羊郜编写的思想书籍,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感慨。
  跟介子鸱的想法类似,赵润亦清楚认识到,眼前这个叫做公羊郜的齐人,实在是天下少有的杰出人才,此人的“公羊说”,虽然亦是儒家的另类思想,但在赵润看来,却比那些守旧的儒家思想要好得多,单单莫要一味套用先贤的思想,需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足以取代儒家传统思想,值得赵润大力支持。
  “好!很好!”
  在公羊郜又惊又喜的目光下,赵弘润郑重其事地称赞了前者的学术:“传闻‘卜氏一脉’乃儒家另类,然而在朕看来,卜氏一脉才是儒家的精髓,而在继承卜氏思想基础上的‘公羊说’,更是精髓之中的精髓……”
  “郜惶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