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550

延平知府听闻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齐至吓了一大跳,慌忙带着一众官员前去参见,他来到大堂一看,没人!
外面一百余骑整整齐齐的停在甬道上,前面两人可不是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嘛。
延平知府连忙上前拱手道:“不知道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张斌并没有跟他寒暄,直接劈头盖脸问道:“延平府旱灾严重吗?”
延平知府连忙回道:“回总督大人,不是很严重。”
张斌立马追问道:“不是很严重是多严重,延平总共多少人口,受灾人口多少。”
延平知府不加思索的回道:“延平总共四万余户,二十六万余口,属下经过查看大概估算了一下,受灾应该不到万户,大约五万余人。”
张斌脸色稍缓,继续问道:“噢,受灾的老百姓这么少嘛,你这估算的依据是什么?”
延平知府毫不犹豫道:“延平境内虽多为山地,河流亦不少,有闽江、建溪、沙溪、富屯溪等,百姓大多傍水而居,现天虽大旱,各处河流并未断流,加上历年来修筑的水利设施,沿岸百姓尚能引水灌溉农田,只有少数百姓离河流太远,无法引水灌溉,才有颗粒无收之虞。”
张斌点了点头,满意道:“嗯,不错,对治下民情还算颇为熟悉,你去找匹马,带我们去附近受灾的乡村看一看,其他人都散了吧。”
延平知府连忙拱了拱手,挥退了其他官员,又令人速速牵来马匹,带着张斌一行人便往府城外奔去。
张斌看他干练的模样,心情总算好了一点,自己治下的官员最少不是尸位素餐之辈,他刚才之所以连连追问,就是要看看这延平知府到底对治下的基本情况了不了解,要一问三不知,他恐怕会立即令将人拿下!
这延平知府的确是一个比较负责的官员,张斌没来之前他就到附近受灾比较严重的几个乡村实地去看了一圈,这才把受灾的公文呈上去,所以,他对那里受灾比较严重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带张斌去的是一个叫石坑的小山村,离延平府城大约有二十多里,一行人打马在山间小道奔行的大约半个时辰才赶到。
一路上,张斌仔细观察了一下,这边河流的确比较多,虽然不是那种大江大河,水量还算是比较充沛的,有很多地方都修筑了引水渠,水车也并不罕见,应该说,这里的历任官员还是干了点实事的。
石坑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没有什么河流通过,甚至溪水都没有,但是农田和梯田却比较多,大概是因为这里土质比较好吧,不像其他地方,石头山随处可见,这里山上山下都是土,或许叫土坑更切合实际一点。
张斌来到这里,并没有急着去山坡上村民聚居的地方,在农田间就停了下来,他打眼四处眺望了一圈,顿时不解的问道:“这里没有任何水源,怎么会聚集这么多老百姓?”
张斌打眼看一下就知道,那边几片山坡上最少聚集了数十户老百姓,恐怕有好几百人。
延平知府连忙解释道:“大人,这里地势比较低,土层又比较厚,打井取水比较方便,而且这边还有几个山塘,平时雨水充沛的时候山塘都是满的,灌溉这些农田倒是不成问题,但是,这会儿几个月没下雨了,山塘都干了,所以,旱情比较严重。”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翻身下马,来到一块农田边,仔细看了看,旱情果然比较严重,田里的土都干的裂开了,虽然裂缝不是很深,但却异常干涸,连一点水迹都看不到。
地里的稻谷也黄了,不过并不是那种成熟了的金黄,而是叶子干死之后的枯黄。
他又用手捏了捏上面的稻穗,有一大半都是干瘪的,饱满的没有多少,这收成,恐怕平时的一半都不到。
他叹了口气,站起来,对身边的谢正刚道:“小六叔,带上张盘的小队,跟我一起进村,其他人留在这里看守马匹吧。”
说罢,他把缰绳往后一递,抬脚就往前面山村走去,卢象升、延平知府、谢正刚和张盘手下的小队连忙跟了上去。
这时候,山村里的老百姓都在屋里屋外好奇的看着这边呢,这家伙,一下就来了百余骑明军,到底是干什么的!
他们刚一接近村口,一个精壮的老头立马迎上来拱手道:“原来是知府大人大家光临,小人没看清,恕罪恕罪。”
延平知府连忙引手介绍道:“这是这里的里正,王老汉,王老汉,这是总督大人,这是巡抚大人,还不赶紧拜见。”
王老汉闻言,吓得膝盖一软,差点就跪下去了,张斌连忙上前扶住他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本官是来看旱情的,又不是来审案的。”
这话是用土话说出来的,特别亲切,王老汉不由惊讶道:“总督大人,您是我们福建人啊。”
张斌点头道:“是啊,本官是福宁州的,乡里乡亲的,不必如此客气,走,带本官去你家里坐坐吧。”
王老汉连连点头道:“欸,欸,好好,总督大人请,巡抚大人请,知府大人请。”
张斌跟着他慢慢往村子里走去,村民们倒也不怎么怕生,好多都跑到路边上来了,对他们这一行人好奇的很。
这些人倒没有那种受灾严重,面黄肌瘦的模样,很多小孩手里甚至还拿着跟手指粗的东西在那里嚼,吃的津津有味。
张斌不由好奇道:“咦,那小孩吃的什么,蕃薯条吗?”
王老汉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总督大人,这田里的粮食眼看着没什么收成了,我就跟大家伙说,让他们不要把晒好的红薯条卖出去了,留着自己吃,好歹能撑到明年。”
张斌闻言,欣慰的点头道:“嗯,这个办法很不错。”
两人说话间,一行人很快来到王老汉的院子里,这院子也算颇为不错,大概有一亩大小,干净整洁,中间的房子也是砖石结构的,看样子这王老汉的小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这会儿天还有点热,王老汉也没招呼大家进屋,就在院子里搬了一些小靠背椅请大家坐下来,然后就招呼家人泡茶去了。
张斌看了看四周,心里暗暗叹息,福建老百姓算是比较富有的了,而且遭灾也不是很严重,只要不连年大旱,挺过去还是没多大问题的,西北的灾民可怎么得了啊,这都连续大旱几年了,他们怕是挺不过去了!
第265章 天灾人祸【下】
清空万里,艳阳高挂,虽已进入深秋,却还能感觉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气息,这应该算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了。
但是,如果再看看山上被晒的蔫巴巴的老树,田里被烤的焦黄的庄稼,你就不会希望这种好天气持续下去了。
或许,阴雨绵绵,甚至是电闪雷鸣、大于磅礴,都比这大晴天要好吧。
张斌抹了把额头上的热汗,皱眉道:“这天竟然还这么热,往年这个时候好像都有点冷了吧。”
一旁的延平知府回忆道:“这两年天气的确有点怪,这个时节还热的很,再过个把月却又冷的很,去年这边都下大雪了,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怪事。”
张斌叹息道:“唉,是啊,这几年天气太怪了,老百姓怕是要遭罪了。”
这时候,王老汉已经端着个托盘过来了,上面摆着几杯茶,他小心翼翼的将托盘伸到张斌跟前,略带惶恐道:“总督大人,实在是抱歉啊,我们这边水井都要见底了,打上来的水都浑浊不堪,这都定了半天了,还是有点浑浊,您多担待,多担待。”
张斌都在大太阳底下打马骑行半天了,的确是有点渴了,他直接端起茶杯,吹了几下,随即呲溜吸了一口,这茶叶倒是不错,就是这水感觉有点涩,他并没有露出异样的表情,反而亲切的招呼道:“你也别忙活了,坐下来说会话吧,本官还要去其他地方看看,等下就走了。”
王老汉闻言连忙朝屋里吆喝一声:“柱子,你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一个小伙子应声跑了出来,怀里抱着一叠碗,手里还拎着个大茶壶,他这是给谢正刚等亲卫送水呢。
王老汉看他把茶水送过去了,这才恭恭敬敬的坐下来,赔笑道:“总督大人,您说。”
张斌关切道:“本官刚在地里看了一下,今年这收成怕是一半都没有,村民们能熬到明年吗?”
王老汉有些畏畏缩缩道:“这个,这个,怕是有点难。”
张斌闻言,眉头一皱,追问道:“难道老百姓家里就一点存粮都没有?”
王老汉还是有些畏缩道:“这个,有是有点,但是,但是。”
张斌一看他这样子,立马鼓励道:“有什么你就说,本官这不是来给你们想办法的嘛。”
王老汉闻言,看了张斌一眼,随即鼓起勇气道:“总督大人,请恕罪,小人冒说句不当说的话,要是大人能请朝廷免了今年的税赋和辽饷,乡亲们勉强还能凑合着熬到明年这个时候,如果税赋和辽饷都不能免,乡亲们肯定是要饿肚子的,当然,也不会饿死人,总之就是有几个月时间会吃不饱。”
张斌闻言一愣,他竟然把税赋问题给忘了,税赋加上辽饷,一亩地就是一分六厘左右,如果一家有十亩地那就是一两六分,大概相当于两石粮食,平时他们交了税赋之后都有点吃不饱,这再减收一半,一家人得饿成什么样子,还真有点不敢想象。
他不由皱眉沉思起来,免掉税赋和辽饷吗?
这不是跟皇上唱对台戏嘛,崇祯正缺钱呢,你跟他说要免掉税赋和辽饷,他能高兴吗?
王老汉一见张斌皱眉的样子,连忙转口道:“总督大人,您为难的话就算了,小人也就这么一说,我们这山地多,蕃薯和马铃薯种的也比较多,这两年做薯条、薯片、薯粉什么的,每家每户都赚了那么一点钱,凑凑合合应该能熬过去吧,就是怕粮食涨价,这钱不值钱了,可就难熬了。”
张斌闻言,心中猛然一紧,这个问题可得提防,现在无良奸商多了,他们要故意提价收购粮食,囤积居奇,把粮价哄抬上去,老百姓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张斌考虑了一阵,还是决定,税赋和辽饷不能免,当然,也不能让老百姓饿肚子,他自己想办法去给老百姓筹粮,让老百姓吃饱,税赋和辽饷照交!
想到这里,他继续问道:“你大概估算一下,如果交了税赋和辽饷,老百姓还要吃饱,每户大概需要多少粮食?”
这话什么意思,王老汉虽然听不大明白,但总督大人问话他可不敢不答,他在心里估算了一会儿,随即小心道:“如果按减产一半算,一亩地少收一石粮,十亩地就是十石,每家每户拿薯条、薯片、薯粉充饥大概能抵五石粮,如果把赞下的钱交了税赋和辽饷,那还差五石左右。”
五石,一万户才五万石,从广东那边进购也就是三万多两银子不到四万两的样子,四个州府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两银子,这点钱倒不算什么,再说,自己还有个产军粮的大农场,今年广东那边没听说遭灾,应该能产出不少粮食,可能自己一分钱都不用掏,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张斌直接起身道:“老人家,多谢了啊,本官就不打搅了,告辞。”
说罢,他招呼众人,就待转身就走。
王老汉却突然鼓起勇气问道:“总督大人,恕小人冒犯了,不知这税赋和辽饷还交不交了?”
张斌肯定的点头道:“交。”
“啊!”,王老汉顿时满脸失望。
张斌随即又补充道:“你不是说每家每户发五石粮食就差不多能吃饱嘛,本官给你们去筹集粮食。”
“啊!”,王老汉顿时目瞪口呆,五石粮那可是四两银子,让大家交一两多银子,却给大家发四两银子的粮食,这总督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哄好皇上呗!
当然,张斌不会说出来,他离开石坑以后,又随延平知府转了几个地方,旱情都大同小异,颗粒无收不至于,大部分都要减产一半左右。
花了一天多时间,把延平府附近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都转了一遍,张斌完全认可了延平知府的判断,延平府受灾并不是很严重,波及到的人还不到两成,应该还不到一万户。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延平府北边的建宁府和延平府西边的邵武府,这两个州府情况与延平府大同小异,大多数平民百姓都傍河流水系而居,能引河水灌溉,受灾的人口都不到两成。
但是,延平府南边的汀州府情况就不一样了,汀州府的面积比延平府还要大,但是河流水系却不到延平府的一半,受灾相当的严重,最少有将近六成人口被旱灾波及!
唯一令张斌欣慰的是,这四个州府的官员都比较负责,没有什么尸位素餐的,更没有贪腐严重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