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550

这家伙也很会颠倒黑白,螨清编撰明史的时候,阉党大佬冯铨是主编,他是副主编,冯铨忙着美化昔日阉党同僚,他却忙着美化自己!
这就使得他在大明当官的表现简直天上少有,地上罕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大明其他五省总督陈奇瑜、熊文灿、杨嗣昌全是饭桶,就他这个五省总督是个不世之才。
他手下总兵曹文诏,副总兵艾万年、柳国镇因为他的指挥失误战死,不是他的错,是因为管的事情太多顾不过来;他手下总兵马科、左光先、曹变蛟拼死击败了李自成却是他指挥有方,全是他的功劳!
左良玉击败张献忠,熊文灿招抚了刘国能、李万庆、惠登相、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几乎所有农民军首领,那都不算什么,只有他最厉害。
好吧,崇祯也以为他最厉害,所有将大明所有边军精锐,总共八镇总兵全交给他指挥,让他集结十三万大军去跟后金决战,后金同样派出十余万大军,与其在松锦决战。
结果,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明军精锐被几乎被他葬送干干净净,大明在辽东防御体系完全奔溃,仅剩吴三桂率领残军在山海关驻守!
这就是他的能耐,修改史料美化自己,写的自己简直就是个绝世帅才,结果,后金以相同的兵力打的他找不着北,据战后统计,那一战明军阵亡五万八千余人,清军阵亡不到五千,这就是他的能耐!
是他手下的总兵不行吗?完全不是!
吴三桂就不说了,他降清之后的表现证明,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祖大寿也不说了,那是辽东有名的猛将,光说说他手下总兵曹变蛟。
曹变蛟见十余万精锐被他一通瞎指挥,死伤惨重,已无获胜的希望,便抱定必死之心,率八百精锐趁夜偷袭清军正黄旗大营,刺杀皇太极!
他率八百精锐冲进有八千精锐驻守的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又击败率军前来救援的额驸多尔济、固山额真图尔格,以及伊尔登、锡翰、遏必隆等清将,在数万清军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清军情急之下调集五千弓箭手,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曹变蛟见击杀皇太极无望,才率军退走。
他手下可谓猛将如云,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作为守城方竟然阵亡十倍于敌,最后还落得几乎全军覆没,他还吹得自己神乎其神!
对于这种无耻之徒,张斌自然不屑一顾,但是,这次,温体仁竟然推举他出任三边总督,那就不管不行了,如果让这么个无耻的叛徒手握兵权,那还得了!
怎么才能让这个家伙当不成三边总督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个人取代他去当三边总督,绝了他的念想。
张斌稍微想了一下,便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孙传庭,他正是在陕西操练出了名震天下的秦军,可以说,孙传庭才是出任三边总督的最佳人选。
但是,问题来了,谁去推举呢,人家温体仁可是让兵部尚书喻安性和吏部尚书王应熊一起推举的,如果自己不找几个有分量的朝臣去推举,崇祯估计压根就不会考虑。
请户部尚书毕自严出马吗?
他肯定会答应帮这个忙,但是,他一个户部尚书推举三边总督貌似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啊!
自己能请动的正二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还有礼部尚书徐光启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但是,这两人和毕自严性质差不多,都是与边事无关的官员,让他们去推举,貌似有点太过莫名其妙了。
想来想去自己认识的朝廷重臣里面也只有英国公张维贤最合适了,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出马,因为他从来就不干预朝政,推举三边总督,或许已经算是干预朝政了吧。
要是请英国公张维贤推举其他人,张斌还真不好意思去开这个口,但是,请他推举孙传庭却没什么,就算他不愿意也不会生气,因为孙传庭也是英国公府故旧之后,张斌相信,他就算不愿意提携,也不会因为这种事不高兴的。
兵部尚书喻安性和吏部尚书王应熊推举洪承畴的奏折可都递上去了,以崇祯那急性子,最多明天早朝走个过场,假假意思征询一下朝臣的意见就要定下来了,事不宜迟,张斌匆匆交待了一下,让赵如去找骆养性要洪承畴和喻安性的履历,又让人去通知京城东盛堂大掌柜曹化雨准备五万两银子送到英国公府,随后便坐着马车往英国公府赶去。
他是要用这五万两银子来买三边总督位置吗?
当然不是,英国公会不会为了孙传庭出手“干预朝政”还不知道呢,他是想拉英国公入伙。
英国公张维贤可以说掌管着天下屯卫,他虽然不能随意调动兵马,但他却可以决定都指挥使、指挥使,甚至是千户、百户人选,打仗的时候除了朝廷委派的总兵,下面指挥士卒的还不是这些底层将领,可以说,只要将英国公拉入伙,大明军方基本上就成了自己人。
今天这两件事貌似都有点难,也不知道是什么个结果,张斌坐在马车里面考虑了半天,到了英国公府门外他也没有急着下车,一直等到东盛堂派马车将五万两银子拉来了,他才下车领着人去交付了银两,求见英国公。
英国公府虽然偶尔也有些故旧来孝敬,但是一次也就是几百上千两的样子,几千两的都不多,张斌这一下就是五万两,连张府的老管家都吓了一跳,他急匆匆的跑出来拱手道:“张大人,您这是?”
张斌拱手微笑道:“晚辈特来求见英国公。”
老管家闻言不由一愣,英国公可是特意交待过了,只要是张斌来了,他不管多忙都会见,张斌就算是不送礼,英国公也会接见啊,看张斌这意思,好像不想跟他多说,他立马会意道:“张大人里面请,国公爷说过了,只要您来了他不管多忙都会见,小人已经派人去请国公爷了,请随小人来。”
张斌点了点头,跟在他后面,慢步向里走去。
还是那个大堂,英国公还是坐在那里慈祥的微笑着,不过,他精神好像有点萎靡不振,脸上貌似也没了往日的风采。
张斌见状,立马疾步上前关切道:“国公爷,您这是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英国公摇了摇头,略带虚弱道:“没什么,没什么,人一上了年纪都是这个样子,精神头一天不如一天,还是你们年轻人好啊。对了,双全,快坐,快坐,不要客气。”
张斌依言坐下来,忧心道:“晚辈听闻朝鲜那边的野山参不错,等下我去找找,明天给您送点过来吧。”
英国公闻言微笑道:“双全,你有心了,对了,你怎么突然送来五万两银子啊,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张斌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晚辈没遇到什么困难,晚辈只是想给伯雅兄求个差事。”
英国公略带惊讶道:“伯雅,他不是跟你去福广了吗,听说你还给他安排了个提刑按察使的差事,正三品,已经很不错了,难道这孩子还想当六部尚书啊!”
张斌闻言尴尬道:“不是,不是,伯雅兄没有好高骛远,是晚辈想让他去接任三边总督。”
英国公闻言,眉头一皱,三边总督可不是个普通的差事,手握雄兵数万,已经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如果自己给他去争取,已经有点干预朝政的意思了,这可是违背组训的!
他略带为难道:“这个三边总督已经不是普通官员了,我不能去干预啊。”
张斌连忙解释道:“国公爷,晚辈也知道会让您为难,但是,晚辈不得不来求您啊,天启朝的阉党之祸您还记得吧,就那一次大明自隆庆朝积累起来的一点元气都差不多耗光了,现在阉党余孽还在继续为祸,晚辈不能坐视不管啊。”
英国公点头道:“你是朝臣,忧国忧民是对的,我们却不一样,我们说的好听点是位高权重,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靠福荫世袭得来的权势,一旦对朝政指手画脚,就会被人攻讦,实乃取祸之道啊!”
原来是这样,张斌闻言,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来了精神,他原本以为英国公一系一直不干预朝政是有什么忌讳呢,原来是怕被人攻讦,引来祸端啊。
的确,洪武诸公和永乐诸公能留下来的已经没几家了,很多都是因为太狂妄惹了祸被废了,英国公一系谦虚谨慎的确是个不错的守成之道。
不过,这个跟自己要说的并不矛盾,他假装叹息道:“国公爷,请恕晚辈无礼了,坐看风云淡的确好,但是,如果没有风云可看了怎么办呢?”
他这意思,你英国公一系为了守成什么都不管是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大明都亡了你们还守什么!
英国公闻言脸色微变道:“没这么严重吧,土木堡之变那么危难的局面大明都挺过来了,现在难道比那时候还严重吗?”
张斌这次是真的叹息了,他长叹一声道:“土木堡之变跟现在比起来真不算什么,那时候大明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国富民强,盛极一时,而且蒙元瓦刺部才区区几万人马,能奈何得了我大明吗。现在大明历经党争之祸、建奴之祸、阉党之祸,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都没饭吃了,哪能跟那时候比啊,而且,这会儿光是建奴手中就有二十余万人马,西北的老百姓更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不断揭竿而起,那可是数千万老百姓啊,这样下去,大明能坚持到几时?”
英国公闻言,脸色终于变了,他急切的问道:“这跟伯雅出任三边总督有关系吗?”
张斌郑重的点头道:“有,大明现在最可怕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天灾历朝历代都有,因天灾亡国的还没有见过,因人祸亡国的却比比皆是,现在,阉党余孽把持朝政,根本就不顾大明的安危和老百姓的死活,只知道争权夺利,如此下去,大明危在旦夕啊!”
英国公不解的道:“这个我倒是有所耳闻,不过,就一个三边总督而已,有这么大影响吗?”
张斌重重的点头道:“有,当初党争之祸,浙党为了扶持杨镐掌握兵权,浑然不顾他在朝鲜临阵脱逃,导致两万余明军将士阵亡,还极力推举他出任辽东经略,结果,导致萨尔浒大败。国公爷您想想,大明还能经历几次萨尔浒那样的大败,一次恐怕都顶不住了,而现在推举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的正是浙党,三边不正是几万人马吗,他们就是要借着这次机会,将洪承畴推上去,以后让他掌控更多的人马,这与当初的杨镐又何其相似啊!”
张斌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这洪承畴跟杨镐真的很相似。
杨镐当初是在朝鲜临阵脱逃导致两万余明军将士阵亡,浙党一顿操作,他一点事没有,后面他又继续出任辽东经略,手握十多万大军与后金决战,结果一败涂地。
洪承畴是在后面的凤翔、宁州一系列战役中指挥失误,坑死了曹文诏、艾万年、柳国镇等将领和两万多明军,结果,浙党一顿操作,他也一点事都没有,后面他又继续出任蓟辽督师,统帅十三万明军精锐与后金决战,结果也是一败涂地!
英国公并不知道历史上洪承畴干了些什么,但是,他知道,大明绝对再也经不起一场像萨尔浒那样的大败了,他考虑了很久,终于点头道:“好,我就拉下这张老脸去皇上面前举荐一回!”
第322章 举荐孙传庭
英国公这次之所以这么好说话,其实跟那五万两银子也有一定的关系。
他并不是贪财,英国公一系一直秉承不贪不腐,不干预朝政,不招惹是非的原则,简直堪称大明公侯勋贵的楷模。
这样做是能避免惹祸上身,保住公爵之位,但是,这样也让他们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没钱维持体面。
洪武朝和永乐朝那会儿朝廷可没这会儿奢侈,那会儿皇室亲王的封地都只有几百顷,他们公侯能封个几千亩地就算是了不得了。
几千亩地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自然是足够了,但是,对于英国公府来却远远不够,没办法,光是皇室赏赐下来的府邸就是几百亩大小,总得买点丫鬟、家丁、护院什么的来撑撑场面,不然这国公的面子往哪里搁。
如果光是几十个丫鬟、家丁、护院什么的,几千亩地的收入勉勉强强也能维持,但是,这会儿谁家都不可能只生一个小孩啊,英国公一系历经几代开枝散叶,人丁越来越多,儿子要娶媳妇,女儿要出嫁,为了维持国公的面子婚丧嫁娶又不能草率了事,渐渐的,英国公府就开始入不敷出了。
好在那些曾经跟随英国公征战四方,而且因功获得世袭武职的将领包括他们的后人,如果来京城办事,都不忘给国公稍上一份厚礼,如果想请国公府帮忙,还会附上一些银子,这些渐渐成为英国公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英国公府不会为了故旧之后违反律法,也不会为了故旧之后干预朝政,但是,只要英国公府出面,谁,都不能欺负英国公的故旧之后!
这不能算是贪污受贿,只能算是念旧护短,倒也不会引起非议。
英国公府就靠这些故旧之后的孝敬勉强维持着大明第一公侯的体面,有时候收到的孝敬多一点,日子就能好过一点,有时候收到的孝敬少一点,英国公府日子也过的紧紧巴巴的,总之,故旧之后的孝敬,一年少则数千两,多则数万两,一百多年来都没有断过。
不过,一次五万两,英国公府一百多年来还真没收到过,有了这些银子,这一年,英国公府都会比较宽裕,但是,英国公张维贤却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为谁的钱都不是地上捡的,他沉吟了一阵,这才尴尬道:“双全,这三边总督之位我也只能向皇上举荐一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我不能让你太破费,五万两银子有点多了,我厚颜收下一半,剩下一半,你带回去吧。大家都不容易,你可不能为了筹银子而做傻事啊。”
张斌正不知道怎么说这银子的事情了,英国公这一开口,他连忙顺势道:“国公爷,不瞒您说,这些银子还只是一半,只要您点个头,以后晚辈每年最少给您孝敬十万两银子!”
英国公闻言一愣,这天下可没有白得银子的好事,一年十万两,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这张斌到底想干什么呢?
他不由慎重道:“点头,点什么头?”
张斌轻描淡写道:“其实也没什么,国公爷对我们这些故旧之后一直都很照顾,大家都是自己人,晚辈只是想把关系稍微拉进那么一点,让大家变成真正的自己人。”
英国公闻言,眉头一皱,真正的自己人,这意思他明白,就是结党营私!
这可是犯忌讳的,他摇了摇头,严肃道:“双全,结党营私乃是皇家最忌讳的事情,这种忌讳最好不要去犯!”
他的意思就是拒绝了,他不但自己拒绝了,还劝张斌不要结党营私。
没想到,张斌也跟着摇头道:“国公爷,晚辈是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之士,但是并不是为了营私,您也知道,现在朝堂上下大部分都是当初天启朝阉党的余孽,他们结党才是为了营私,像浙党、齐党、楚党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助纣为虐,帮着魏忠贤残害忠良,排除异己,现在,魏忠贤虽然伏诛,但浙党、齐党、楚党之流仍然在争权夺利,祸国殃民,如果让他们把持朝政,大明迟早要断送在他们手里!晚辈之所以结交志同道合之士,就是为了铲除这些祸害,挽救大明啊!”
张维贤闻言,沉默良久,阉党之祸他也看到了,当初魏忠贤只手遮天之时,朝堂上下简直暗无天日,不知道多少忠良被残害,连他都有点看不过眼了,所以,接到皇后密旨,他立马领兵进宫,逼魏忠贤交出了先帝遗诏,拥立信王继承大统。
他也知道,如果任这些阉党余孽把持朝政,大明肯定会出问题,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坐看风云淡,实在不想参与朝堂的斗争,而且他也快步入古稀之年了,也什么精力去折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