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550

指挥使啊,在他们这些平民百姓眼里已经是天大的官了,农民军中是有很多屯卫军户,但是,那些屯卫基本上都是普通屯卫,小旗和总旗都很少,百户和千户基本没有,他们平时听那些屯卫说起军中大佬的时候,百户和千户就已经是很大的官了,指挥使那基本上是传说中的存在。
他们万万没想到,今天不仅见到了一个活的指挥使,这位指挥使还跟李定国过了几招,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指挥使大人竟然还专门为他们的事情跑去找更大的官去了。
他们完全想象不到,东番九卫又或者说张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朝堂中有浙党楚党齐党等党同伐异,明军里有公侯勋贵和袭承祖荫的将门之后把持兵权,地方上有皇室宗亲、地主乡绅、贪官污吏层层压榨,普通老百姓不管你多有能耐,想要出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东番,在张斌治下,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你什么身份,都能出头,正当他们坐在小校场旁的台阶上忐忑等待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指挥使大人回来了。
谢辉第一个站起来,盯着指挥使衙门的大门口,他也很想知道,这几个小家伙前程如何,毕竟他们都是从自己手底下选拔出来的,他已经把这些小家伙当成自己手下的兵了,自然会关心他们的前程问题。
马蹄声方止,“哗”的一下,上百个特战营亲卫从大门口涌进来,紧接着,张斌便带着张冠和孙传庭疾步而入,谢辉见状,连忙上前拱手道:“参见总督大人。”
张斌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便走到几个匆匆起立的小伙子跟前,迫不及待的问道:“你们原来都是张献忠的手下吧。”
原本一片热烈的气氛瞬间降温,在场的人都露出怪异的表情,孙可望他们甚至脸色都变了。
八大王张献忠,大名鼎鼎的反贼头目,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孙可望又被吓的不敢说话了,最后还是李定国拱手道:“总督大人,是的,我们原本都是八大王帅帐中打杂的。”
“哈哈哈哈”,那就没错了,张斌兴奋的问道:“谁是李定国?”
李定国再次拱手道:“小人就是。”
张斌闻言,盯着他上下打量起来,俊朗非凡,英气逼人,果然是一表人才。
他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又不动声色的道:“谁是孙可望?”
孙可望吓的一哆嗦,慌忙拱手道:“小人就是孙可望。”
张斌闻言,同样盯着他上下看起来,貌似很欣赏,心里却在嘀咕,这家伙可不是个好东西,要不是他嫉贤妒能,妒忌李定国的功绩,最后挑起内斗,甚至投入清廷的怀抱,出卖南明,最后清军能不能灭了南明还不知道呢!
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人物,绝对不能培养,培养出来绝对是条疯狗。
他想了想,假装欣赏道:“嗯,很好,一表人才,南海卫那边正好缺个副千户,要不你先去顶这个副千户的缺,等你长大成年了,本官立马提拔你担任千户之职,怎么样啊?”
在场众人无不莫名其妙,这么个十三四岁的小家伙总督大人为什么突然提拔他当副千户呢?
孙可望却是激动的不行了,千户啊,在他眼里已经是大的不得了的官了,他连忙拱手道:“多谢大人。”
张斌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朝身后的张差招了招手。
张差连忙走上前来拱手道:“总督大人,有何吩咐。”
张斌附在他耳边低声道:“派人告诉六叔,此人是个危险分子,让他当个傀儡千户就行了,不要给他实权。”
说完他又拍着张差的肩膀催促道:“你赶紧派人送他去南海卫。”
张差这个莫名其妙啊,知道这家伙是个危险分子,直接把他咔嚓了不就完事了,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送他去南海卫当千户呢?
他实在想不明白,不过张斌交待的事情他是不会打折扣的,他立马热情的上前拉着孙可望往外走去,那样子,要多热情有多热情,谁又知道,他心里其实是在想,总督大人为什么不宰了这家伙呢!
张斌其实也动了杀心,不过,孙可望这会儿并没有表现出他的丧心病狂,而且这些人都是张献忠挑选出来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平时肯定关系不错,如果自己不由分说把人给砍了,肯定会在李定国他们心里留下阴影,如果他们因此心生芥蒂,不能全心全意跟着自己干,那可就得不尝失了。
李定国他们也不明白张斌是什么意思,不过孙可望这一下就被提拔为副千户,而且成年以后就可以当上千户,他们还是很羡慕的,在他们眼里,千户同样是个了不得的大官。
他们如果知道,张斌是想把他们培养成参将、总兵甚至是军中统帅,估计能激动的集体打摆子!
张斌看着孙可望和张差远去的背影,这才对李定国等人道:“你们还小,就先跟在本官身边好好学文习武吧,等你们长大了,再给你们安排好差事。”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人倒没什么,他们本来就小,这会儿他们三人中最大的李定国才十三岁多一点呢。
王尚礼、白文选、冯双礼等人却直想翻白眼,什么还小啊,我们都比孙可望大好不。
不过,总督大人都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反驳,他们只能安慰自己,跟着总督大人混,不说千户,百户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
张斌并没有跟他们多做解释,反而指着孙传庭介绍道:“这位就是即将上任的三边总督孙传庭孙大人,你们老家好像都是延绥镇那边的吧,孙大人可就要去那边当父母官了,你们有什么要他帮忙的吗?”
孙传庭这个莫名其妙啊,张斌这架势,貌似是想让自己好好跟这小家伙拉拉关系,他完全不明白张斌这是什么意思,几个小家伙而已,自己犯得着跟他们拉关系吗?
他不想跟人拉关系,这几个小家伙可想跟他拉关系,张斌的话刚落音,刘文秀立马满怀希冀的问道:“孙大人,您是三边总督,那延绥巡抚是归你管吧?”
孙传庭无奈的点头道:“按从属关系来说,是的,三边但有巡抚,都归总督管。”
刘文秀闻言,立马激动的道:“孙大人,你可得帮我们把那姓洪的给宰了,那家伙太坏了,专门骗我们,说什么放下武器投降,朝廷既往不咎,我们那好多乡亲信了他的鬼话,放下武器投降了,结果,全被他拉去砍了!”
艾能奇、冯双礼等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那家伙实在太坏了,孙大人,你一定要帮我们杀了他啊!”
孙传庭闻言,顿时满脸黑线,为了你们这些反贼去杀一个巡抚,这不胡闹吗!
没想到,张斌却是点头应承道:“嗯嗯,这种坏人不能放过,不过巡抚都是皇上委派的,孙大人只能撤他职,不能杀他,要不让孙大人去把他撤职查办,押送到京城问罪好不好?”
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立马鼓掌道:“好啊,好啊。”
孙传庭目瞪口呆的看着张斌,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直到张斌命人安排好李定国等人的住宿,带着大家打道回府了,他才忍不住凑上去问道:“双全,你这也太儿戏了吧,我们真要为了几个小反贼去干掉一个巡抚吗?”
张斌摇头洒笑道:“你还不知道吧,他们说的那个姓洪的就是延绥巡抚洪承畴,洪承畴仗着温体仁的支持,想夺你三边总督的位子呢,我已经帮你把他弄掉了,这会儿他已经被革职查办,押回京城受审了,你等于白得了这份恩情,何乐而不为呢?”
孙传庭闻言骇然道:“原来是这样,那姓洪的竟然是温体仁一伙的,果然不是好东西,不过,双全,你为什么让我跟这几个小家伙拉好关系呢,有必要吗?”
张斌也没多做解释,只是郑重的点头道:“很有必要,你以后就明白了。”
别说孙传庭不明白,就连李定国他们都不明白,总督大人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好。
总督大人竟然把他们收做亲随,让他们住进了总督府衙门,他们很快就发现,给总督大人总亲随比给张献忠做亲随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比如,他们住的地方,八个人直接就是一个大院,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里面什么家私都有,宽敞明亮,舒适无比,哪像跟这张献忠的时候,几个人挤一个破帐篷,跟狗窝一样。
还有他们的伙食,那也是好到不行了,他们原以为,粮食管够只是米饭和面食管够,在总督府,完全不是这样,只要他们吃的下,鱼和肉都管够,而且,只要他们饿了,随时可以去吃,总督府的膳堂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吃的,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平时他们也不用做什么事,就是每天抽出两个人,轮流为总督大人收拾书房,并且在书房外面值守,其他人则准时去陆军讲武堂学习。
陆军讲武堂能学到的东西可多了,学文习武和研习兵法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实战演练,排兵布阵等等,只要他们想学,什么都学的到,总督大人有空的时候甚至还亲自给他们讲解兵法和实战战例,他们的军事素养简直突飞猛进。
渐渐的,他们忘却了曾经在农民军中的过往,忘却了八大王张献忠,他们的眼里,只有张斌,他们的心中,只有大明。
张斌手下的八员虎将就这样慢慢成长起来,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放出夺目的光彩!
第329章 体恤民情
东番中前卫北部,离大员城大约二十余里,文溪河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正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这次从大名府过来的西北灾民大部分都安置于此。
张斌特意给这里取名为安定,希望饱受天灾折磨的老百姓能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本安置在此的老百姓的确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甚至比他们没有遭灾以前的生活还要好。
这里原本就地广人稀,土地又松软,随便整饬一下就是上好的良田;
东番九卫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驻地建设,很多适宜耕种的地方都组织人修建了砖瓦房,只等人搬过来就可以居住;
还有南海卫那边今年也是大丰收,第一季的稻米早就填满了仓库,光用作军粮根本就吃不完,这些饥民一搬过来,每人每月都能领上一石白花花的稻米;
还有卫所配备的耕牛和牛车,还有东盛堂捐助的布匹等生活物资,还有附近各千户所时不时送来的猪肉、鹿肉、水产等等,可以说,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灾民们都感觉自己真的如同置身天堂一般。
但是,一万多灾民才安置下来不久便有人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吐的稀里哗啦,拉的肝肠寸断,而且犯病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就跟遭了瘟疫一样。
张斌闻讯,吓了一大跳,要是瘟疫就麻烦了,他连忙让人接了大员城中最好的大夫前去整治。
结果,大夫去了没半天就回来了,而且还找到总督府来了。
张斌听闻大夫来了,连忙让人将他请进来。
不一会儿,那大夫便愁眉苦脸的走进来,拱手道:“总督大人,这下怕是麻烦大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颤声道:“难道真是瘟疫?”
那大夫连忙摇头道:“不不,不是瘟疫,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染病者十居其七八。安定染病者并未过半数,而且未出现死亡者,故并非瘟疫。”
张斌闻言,松了口气,不是瘟疫就好,他追问道:“那又是什么病?”
那大夫解释道:“老夫细细问过了,原先安定之人并未有犯病者,犯病者皆为新近迁入安定的灾民,此病乃因道理来远,不习水土,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而后上吐下泻。”
搞了半天原来是水土不服啊,张斌也不知道这病是不是很严重,他连忙请教道:“这病严重吗,好治吗?”
那大夫尴尬的道:“此病与两方水土,两方天气和两方饮食都有关联,迁入安定的灾民三者都不习,病情相当严重,小人也只能稍做缓解,不能根治啊!”
这下的确麻烦了,不能根治,难道天天让人吃了吐,吐了吃,吃完拉,拉完吃,那不要人命吗。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能缓解多少,不会出人命吧?”
那大夫羞愧的道:“胸热之症,小人能缓解一二,吐应该不会吐了,腹中胀痛无法确认因何所致,小人只能下点清热退火之药,这腹泻怕是止不住啊。此病倒不会闹出人命,只是犯病者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农活怕是没法干了。”
张斌点了点头,安慰道:“老先生辛苦了,能缓解一二就好,不知老先生可有能治此病的名医推荐,只要能说出名字,本官怎么也要请过来。”
这不请过来不行啊,这一批就有十多万呢,如果有一半拉的四肢无力,活都没法干,岂不是要白养着七八万人,而且后面肯定还要从西北迁徙灾民过来,如果一迁过来就有一半病秧子,恐怕自己粮食再多都养活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