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550

崇祯这好奇心成功被勾起来了,他忍不住追问道:“有什么蹊跷?”
温体仁认真的道:“皇上,您没发现吗,张斌一来,皇太极就跑了,甚至,张斌都没费一兵一卒,皇太极便望风而逃,皇太极有这么怕张斌吗?不可能啊!他们简直就跟在演戏一样,太假了!”
崇祯不由更好奇了,他下意识脱口道:“演戏?他们为什么要演戏?”
“嘿嘿,上当了。”温体仁在心里阴阴一笑,表面上却是装作惶恐道:“皇上,您想啊,张斌这会儿手下可有九万精锐,如果没有任何事,皇上您会让他率军来京城附近吗?这会儿,建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竟然助他率军来到了京城附近,他如果顺势率军进京会怎么样呢?皇上,微臣斗胆提醒一句,董卓之乱不可忘啊!”
崇祯闻言一愣,董卓之乱他当然知道,东汉末年,董卓率西凉军进京,专权祸国,废立汉帝,将献帝捏在自己手里,从此皇权旁落,大汉皇帝完全成了一个傀儡。
想到这里,他不由打了个寒噤。
张斌会这么做吗?
从他一贯的表现来看,他应该不会这样,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他想学董卓,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么办!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让它发生,崇祯皱眉沉思了一会儿,随即点头道:“嗯,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温体仁一看他这表情,心中得意一笑,随后恭敬的退了出去。
很快,崇祯便下旨,命张斌将山西边兵遣回宣府镇和大同镇,将山西屯卫遣回太原府,分别交由宣大总督张宗衡和山西巡抚许鼎臣统领
同时,他还命孙传庭率三万秦军回防陕西,以防止反贼死灰复燃,又命戚家军留在大同镇驻守,天雄军前往宣府镇驻守,以防止建奴再次从山西方向入关。
这意思,就是让张斌一个人光着屁股回京啊!
张斌收到崇祯的旨意着实懵逼了一阵,崇祯这什么意思啊,把人全遣散,这仗不用打了吗?反贼可还没完全剿灭,建奴更是毫发无伤,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他真不明白崇祯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很快就收到了曹化淳的密信,原来是温体仁亲自出马,在崇祯面前阴他!
张斌真的出离愤怒了,这个奸妄小人,心里就只有争权夺利,完全不顾国家危亡,他知道,这种人已经完全没了底线,大明亡不亡对他们并没有多大影响,大明如果亡了,他肯定会去当汉奸,到时候,照样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阉狗,找死是吧!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对温体仁真的忍无可忍了,狗东西,你以为学了魏忠贤的无耻就可以天下无敌了吗?想死,爷成全你!
他原本还想通过正规手段让崇祯看穿温体仁这个奸妄小人的真面目,现在,他发现,崇祯那脑子,根本就玩不过温体仁,想让崇祯自己看穿温体仁,那简直就是做梦,说不得,自己只有帮帮他了。
张斌气愤归气愤,但并没有乱了方寸,他完全按崇祯的旨意,将手下九万大军遣散到指定的区域,随后,便带着几个亲卫默默的赶回京城。
按理来说,像他这样立下大功的朝廷重臣回京,皇帝就算不亲自去接一下,再怎么说也应该派个同等级的朝廷重臣去意思一下,以笼络人心,但是,崇祯因为温体仁的谗言,对张斌再次心生芥蒂,明知道他这两天就要回京了,竟然不闻不问!
张斌就这么悄声无息的回来了,当然,这次并不是他有意隐瞒,他是光明正大的回来的,但是,没人搭理他啊!
这种待遇,对于功臣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崇祯并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已经完全失去了张斌的心,他以为,皇帝真的是真命天子,谁都要按他的意志行事,他也不想想,要真是这样,他的父兄又怎么会死的不明不白,他自己都这么勤勉了,大明为什么还是每况日下!
张斌自然是气得咬牙切齿,当天晚上他便召集先期赶回京城的张差、李定国等人和原来留在京城的孙标、赵兴等亲信开了个会,命令他们密切监视温体仁,调查温体仁所做的一切,他,要确凿的证据,一把干翻温体仁这个无耻小人。
第二天一早,丑时三刻,张斌如同往常一样带着个亲随,走出府邸,慢慢悠悠的走向长安左门,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看到他的官员却都是大吃一惊。
他,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回来了,皇上,竟然一点表示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奇葩事出现了。
当初张斌被崇祯猜忌,撸掉了一切实权职位,出任詹事府詹事,专门负责教导太子,朝臣对他都避之唯恐不及,这点可以理解。
但是,这会儿张斌转战数千里,打的反贼偃旗息鼓,吓得建奴望风而逃,朝臣对他竟然还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走了一路,直到午门前,连个跟他打招呼的都没有!
这是什么世道,这是什么样的朝堂?
正当张斌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感叹世态炎凉的时候,背后突然有个声音惊喜道:“大人,您回来了啊?”
张斌闻言,回头一看,是他的下属,詹事府少詹事孔贞运。
这老头为人还不错,是当今朝堂少有的正直官员,张斌对其印象还是很好的,人家都主动打招呼了,张斌自然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微笑着点头道:“是啊,昨天刚回来。”
孔贞运闻言,由衷钦佩道:“大人率军转战数千里,剿平贼寇,惊退建奴,属下着实钦佩,可惜属下才疏学浅,对兵法更是一窍不通,真恨不能在大人手下当个功曹小吏,随大人征战四方啊!”
张斌闻言,不由洒笑道:“孔大人谦虚了,这领兵打仗只是微末之学,哪比得上孔大人榜眼之才,锦绣文章传世啊。”
孔贞运连忙拱手道:“大人,您这,真是折煞属下了,什么锦绣文章传世,属下哪有那本事。”
他们正聊的热火呢,后面突然又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咦,大人,您真回来了啊!”
张斌不回头都知道,来人是他另一个属下,状元郎文震孟。
对这个刚正不阿的直肠子,他真有点怵,算了,还是别跟他聊正事,这家伙,要犯起倔来,着实恐怖。
张斌干脆打趣道:“怎么了,文起,不欢迎啊?”
文震孟闻言一愣,随即失笑道:“大人,您说笑了,属下日夜都盼着大人回来呢。”
张斌引开话题道:“这段时间,太子的学业如何啊,你们有没有轮流去教导啊?”
孔贞运闻言,老老实实的拱手道:“大人交待的事,我们怎敢懈怠,大人放心,我和文起兄一日都未曾拉下,太子已经将《千字文》背的滚瓜烂熟了,大人要再不回来,我们都想写信请示您,是不是要开始教导太子四书五经呢。”
张斌闻言,欣慰的点头道:“嗯,很好,我今天去检查一下太子的学业,如果没问题了,就开始教导太子四书五经吧,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一说起四书五经,文震孟和孔贞运都来劲了,他们就是专门研习这个的,要说建议,那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啊。
三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闲聊着,完全没有在意其他朝臣惊诧的目光,直到午门鼓响,张斌才率先走到詹事府的班列排好,至于兵部那边,张斌都懒得去了,按崇祯这意思,他这兵部尚书怕是做不成了,他干脆就当不知道自己是兵部尚书一般,压根就不去兵部的班列领头。
寅时,早朝准时举行,一开始,崇祯还没注意到张斌已然回来了,奏对的时候,他无意间一抬头,看到张斌站在詹事府的班列前方,顿觉尴尬无比,这事,他自己都觉着自己做的有点不厚道。
但是,他并不后悔,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董卓之乱”可不是开玩笑的,自己防范于未然绝对是有必要的。
他甚至在想,怎么把张斌兵部尚书的职位给撸了!
第430章 见鬼了
崇祯不但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他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耳根子软,容易上当受骗。
他因为温体仁一句话就猜忌张斌这样的大功臣看似荒唐,其实,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荒唐,历史上,更荒唐的事他都干过呢。
比如,崇祯十一年到崇祯十二年,建奴入侵,卢象升被阉党余孽薛国观、太监高起潜和权臣杨嗣昌联手阴掉,憋屈的在巨鹿战死,崇祯慌了神,连忙调孙传庭和洪承畴进京勤王。
都那种时候了,他竟然还听信薛国观、高起潜和杨嗣昌的谗言,不准孙传庭进京城朝见,而对洪承畴他又是派人慰劳,又是下旨让其进宫觐见,行事如此偏颇,荒唐,把孙传庭都给气病了,后面孙传庭因病告休,他竟然又听信谗言,把孙传庭抓起来关了四年,直到反贼不可收拾了,才将孙传庭放出来,让其去跟李自成拼命!
或许,他认为当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又或许,他认为自己很聪明,能把手握重兵的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会儿,他自认为很机智的把张斌手里的兵权剥离了,避免了一场“董卓之乱”,接下来,他只要张斌手里兵部尚书的职权也剥离了,然后给他点甜头,让他继续教导太子就行了。
他感觉张斌就是把宝刀,遇到敌人,抽出来一挥,敌人便倒下了,没有敌人的时候,还是收进刀鞘比较好,免得把自己伤到了。
这天早朝,他一直在考虑张斌的问题,以致奏对的时候都有点心不在焉,早朝一结束,他便迫不及待的命人将张斌招到御书房,准备收刀入鞘了。
还好这会儿张斌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教导太子,要是没这个用途,他还真有可能像历史上对付孙传庭一样,没用的时候就把人关起来,临到要用了,再放出来,让人去拼命!
张斌这会儿心里着实恼火至极,不过,他倒还没有恼火到要弄死崇祯的程度,因为他知道,这种形势下,弄死崇祯,只有可能令情况更差。
很多人都认为,在古代造反自立,自己当皇上,就跟喝稀饭一样简单,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像这会儿,大明的皇室宗亲数十万,光弄死一个崇祯有什么意义,绝对会有大臣拥立其他皇室宗亲。
而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就是福王朱常洵那个混蛋加王八蛋,因为福王朱常洵是崇祯的亲叔叔,那家伙如果当了皇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然,他还可以选择把太子捏在手里,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这同样是个不大靠谱的想法,明朝可不是汉朝,想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几乎等同于做梦,像瓦刺太师也先就想这么玩一下,他想着把英宗捏手里就可以将大明玩弄于股掌之间,结果,人家直接拥立代宗,根本就不尿他!
所以,现在这情况,就算知道崇祯是个糊涂蛋,也得忍着。
这个忍并不是什么都不干了,但凡能成大事的人,不管面对任何困难,都能想出解决之道,面对崇祯这么个糊涂蛋,张斌也有办法。
崇祯不是糊涂吗,别人能忽悠他,自己也能啊。
你喜欢被忽悠是吧,那我就好好忽悠忽悠你,让你跟着我的指挥棒转,这就是张斌的解决之道!
这对君臣,一个是心存猜忌,但还想好好利用别人;一个是下定决心,准备好好忽悠忽悠人,见面的时候,还是相当和睦的。
崇祯是一直保持着迷之微笑,张斌也一直保持的恭敬的模样,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便假装高兴道:“双全,你可算是回来了,这段时间烺儿可一直念叨着你,想让你教他读书识字呢。”
这意思不就是想让自己放下所有实权,继续教太子吗,好啊。
张斌恭敬的道:“微臣这段时间也一直忧心太子的学习,好在现在反贼主力已经被击溃,建奴也逃回辽东去了,微臣总算可以安心回来继续教太子殿下了。”
这家伙,挺识趣啊,崇祯闻言,不由欣慰的道:“嗯,双全,这次的确辛苦你了,率大军转战数千里,屡立功勋,应该好好褒奖一番,说吧,你想要什么奖赏。”
你他吗不想赏赐别人就直说吗,有这么问的吗,谁还敢当着你皇上的面要赏赐啊,张斌这个恼火啊,他只能顺着崇祯的意思道:“这都是微臣应该做的,不敢要什么奖赏。”
没想到,崇祯却是坚持道:“这怎么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样吧,朕进封你为太子少师,以示褒奖。”
太子少师,从一品,听上去是个了不得的职位,其实,就是个虚衔,洪武朝和永乐朝那会儿,三公和三孤的确是了不得的大官,但是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和三孤都成了虚衔,多为勋戚文武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就如同武职里面的左右都督一般,就是个一品的虚衔,其实手下并无一兵一卒。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官居一品了,这个安慰奖还算不错,张斌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