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550

对这家伙,张斌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无语。
张斌对这家伙真的很无语,因为这家伙心是好的,人也很正直,就是这张嘴有点管不住,虽然每次他都有理有据,但朝堂不是市井,治国不是处理街坊邻居间的小矛盾,他这种方式,实在是让人无语。
这会儿监察御史都已经站他身边在劝说了,但他仍然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敢这么不把监察御史当回事的,朝堂上下估计也就这么一位了。
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其中最直接的一项就是管理早朝的纪律,每天早朝,都察院都会派出数位监察御史监察百官的衣着、举止、言行。
但有衣衫不整的,又或是官服不干净的,又或是走路歪七扭八的,随地吐痰的,高声喧哗的等等,监察御史都会记录下来,上奏弹劾,因此被批评教育,降职甚至是罢官的京官大有人在。
但这黄道周却浑然不惧,因为他不在乎官位,他都因为这张嘴被崇祯处罚过很多次了,什么批评教育,罚俸,降职这些,他都经历过,甚至崇祯五年的时候,他都被温体仁等阉党排挤的不得不告病请辞,罢官回家了。
温体仁倒台以后,这家伙又官复原职,成了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后面文震孟升任礼部右侍郎,他又被擢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妥妥是张斌的下属。
那监察御史貌似拿这家伙没办法,他一见张斌来了,连忙跑过来向张斌求助,这家伙,他真管不住啊,只能请张斌这个顶头上司去管管了。
张斌这个无奈啊,要说起来,这家伙跟自己还是同科呢,这家伙也是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而且也是二甲进士出身,甚至这家伙跟自己还是老乡,要自己去呵斥这家伙,还真有点开不了口啊。
张斌硬着头皮走过去的时候,这家伙貌似还在那里满脸激动的高谈阔论,骂杨嗣昌不是个东西,偏生听众还不少,很多人都围在四周附和呢。
这家伙也太投入了吧,自己这个顶头上司都过来了,他竟然没发现,张斌无奈,只得咳嗽一声,打断道:“这个,幼玄,早朝的时候禁止喧哗。”
黄道周转头一看是张斌,连忙拱手道:“大人,您也这么早啊,属下知道早朝的时候禁止喧哗,只是这杨嗣昌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仗着皇上的恩宠胡作非为,什么狗屁攘外必先安内,他竟然主张跟建奴和谈,此次建奴入寇,就是他一手造成的,京畿百姓因此被建奴糟蹋,生灵涂炭,属下实在是不吐不快啊!”
张斌无奈的摇头道:“你不赞同杨大人的主张可以上奏折禀明皇上啊,不用在这里喧哗吧?”
说起这个黄道周这火又上来了,他愤然道:“大人,您不知道啊,这几天属下每天一个奏折,弹劾杨嗣昌,但皇上就是置之不理啊!”
好吧,张斌的确不知道,他这些天都在城墙上呢,根本就没去内阁值房。
他只能估摸道:“或许是没人处理,奏折都积压在内阁了吧,这些天大家不都去城墙上值守了吗?”
黄道周却是摇头道:“没有啊,大人,您不知道啊,杨嗣昌那小子故意耍你的,您和黄大人是被派城墙上值守去了,他和薛国观却没有去,还有首辅徐大人也没去,他们一直都在处理奏折呢,再说,这非常时期奏折也不是很多,其他人都奏折皇上大多都做出了批示,唯独属下的,皇上一直没有批示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张斌还真没注意这些,他这几天注意力都集中在城防上呢,哪有闲心去管杨嗣昌耍什么花招。
他只能劝解道:“行了,行了,杨大人后面不是亲自率军去对付建奴了吗。”
这时候黄道周却是看着远处,冷哼道:“就他,能对付的了建奴,只不过是跑过去被建奴耍了半个月而已。”
张斌不由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原来,杨嗣昌已经在一众党羽的簇拥下意气风发的走过来了,那样子,着实有点张狂。
“哼。”黄道周再次冷哼一声,撸起袖子,就待上前喝骂,张斌连忙拉住他,劝阻道:“幼玄,别冲动啊,朝堂有朝堂的规矩,你如果坏了规矩,再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黄道周闻言,倒没再硬上,他性子直归性子直,但并不是什么莽夫,刚他之所以想上去喝骂杨嗣昌只是气晕了头,这会儿张斌一劝,他反而冷静下来,不再言语,只是冷冷的盯着杨嗣昌。
杨嗣昌貌似也听人说了,黄道周这家伙在骂他呢,所以,他也冷冷的看了过来。
两人就如同两只斗鸡一样,盯着对方不放,午门外的空气都好像变得紧张了。
还好,没过多久,午门上便响起了鼓声,这是要文武百官排好队列准备进宫了,这两人才同时冷哼一声,各自走入自己的班列。
张斌见状,不由松了口气,要自己的下属跟另一个内阁大学士在午门外吵起来甚至是打起来了,那可就麻烦了。
这杨嗣昌也着实有点过于张狂了,一开始,他主张和建奴和谈的时候还没有到处张扬,但是,建奴从辽阳撤兵以后他便抖起来了,好像辽东的大捷都是他的功劳,建奴撤兵正是和谈的结果。
从此,他便将和谈的想法挂在嘴边,天天宣扬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几乎逢人便说,你看,我说的攘外必先安内没错吧,和谈成功了,建奴罢兵了,所以,我们才能全力去剿灭反贼!
特别是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初见成效之后,他更是嘚瑟的不行了,仿佛他立了天大的功劳一般。
这次建奴入寇可谓在他脸上甩了Y一记响亮的耳光,不知道他会作何解释呢。
早朝很快开始,鸿胪寺礼官刚宣布开始奏对环节,黄道周便疾步走出詹事府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弹劾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妄议和谈,疏于防范,以致建奴入寇,生灵涂炭!”
这家伙也太彪悍了,群臣闻言,无不骇了一跳,谁不知道杨嗣昌是皇上的宠臣啊,你这样当面指摘杨嗣昌,皇上这脸往哪里搁啊。
果然,崇祯闻言,脸都绿了,他愣在那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家伙,一天一个奏折,一天一个奏折,都把他烦的不行了,他要知道怎么批复,不早就批复了。
建奴这一记耳光的确打的他脸上无光,但是,他并不认为杨嗣昌做错了什么,攘外必先安内,他认为是对的!
正在他苦思怎么把黄道周这家伙敷衍过去的时候,杨嗣昌走出班列,跪在黄道周旁边,冷冷的应对道:“皇上,与建奴和谈只是权宜之计,建奴当初不从辽阳撤兵,我们就无法全力去围剿贼寇,现在,贼寇基本已被剿灭,正证明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崇祯闻言,不由欣慰的点头道:“嗯,黄爱卿,文弱说的很对,此次围剿反贼是卓有成效的,反贼最大的李自成部已然被剿灭,其余反贼也差不多都接受了朝廷的招抚,攘外必先安内之策的确没有问题。”
这对君臣,唱双簧呢,故意引开话题,把建奴入寇引到剿灭反贼上是吧,那好,我就来说说你们所谓的卓有成效。
黄道周梗着脖子道:“皇上,微臣斗胆,不知杨大人所谓的成效在何处,此次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也就将反贼李自成部十余万贼寇给打残了,连贼酋李自成都没抓到。当初太子太师张大人总督五省兵马,并未耗费朝廷多少钱粮,却剿灭反贼数十万,连贼酋高迎祥都被活捉,杨大人这点功劳跟张大人比起来简直就是萤火之光,算得什么卓有成效?”
崇祯闻言,再次哑口无言,这家伙这张嘴,简直太毒了。
张斌更是满脸黑线,你家伙说杨嗣昌就说杨嗣昌,不要把我带上啊,你这不是给我拉仇恨吗!
果然,杨嗣昌被气得直接回怼道:“张大人就卓有成效了吗,他才回朝多久反贼便死灰复燃。”
两人本来都是对着崇祯拱手说话的,这会儿杨嗣昌既然不讲规矩对着自己喷,黄道周也不讲客气了,他直接转头回怼道:“反贼死灰复燃你怪张大人?你怎么不问问薛国观薛大人,他提拔了多少贪官污吏,那些人在地方上又是怎么横征暴敛的,你们把老百姓逼反了反而怪张大人没把反贼剿灭干净?还有,你以为你就把反贼剿灭干净了吗?你为了你那个什么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拙计不惜横征暴敛,加征剿饷和练饷,多少老百姓因此活不下去,你看后面老百姓会不会反。”
杨嗣昌这个火啊,他冷冷的回击道:“谁敢再反,不怕朝廷大军围剿吗?”
黄道周鄙视道:“杨大人,现在朝廷大军在京城,在顺天府,不在西北五省,反贼为什么不敢再反?”
杨嗣昌咬牙道:“所以我说攘外必先安内啊,不暂时稳住建奴,怎么全力去剿灭反贼?”
黄道周不屑道:“你有没有脑子,建奴凶残暴戾,根本就不讲道理,你跟还妄图跟他们和谈,不是与虎谋皮吗?此次建奴入寇就是明证!”
卧槽,这家伙,真他吗彪悍啊,竟然敢当着皇上的面这么骂皇上的宠臣,满朝文武都被这家伙给吓坏了,皇上的脾气谁不知道,他这样肆无忌惮,这不是惹皇上发怒吗!
崇祯的确怒了,这家伙,竟然敢当着自己的面口出狂言,当朕不存在吗,他忍不住呵斥道:“黄爱卿,注意你的言辞,这里是朝堂不是市井。”
黄道周梗着脖子道:“皇上,难道杨大人做错了,别人说都不能说吗?”
的确不能说,崇祯冷冷的道:“文弱为国为民,劳苦功高,你们又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权力指责他?”
黄道周依旧梗着脖子道:“微臣也是为国为民才出来弹劾这个奸佞小人。”
崇祯闻言,不由大怒,你竟然敢说朕的宠臣是奸佞小人,他忍不住怒斥道:“你这一生学问就只办得一张佞口,除了胡说八道,你还会什么!”
黄道周也来火了,皇上竟然是非不分,摆明了偏袒杨嗣昌!
他豁出去了,高声抗辩道:“忠佞二字,微臣不敢不辩。微臣在皇上面前指摘奸佞小人就成了奸佞,那些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哄骗皇上的反而是忠臣吗?”
这家伙,竟然跟皇上吵起来了,胆小的大臣都被他吓得脸色大变,这下皇上怕是要雷霆震怒了。
果然,崇祯气得怒吼道:“来人把这个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给朕拖下去。”
御道两边值守的锦衣卫闻言,连忙上来把黄道周架起来就往外拖,黄道周已然在那里大声疾呼:“皇上,忠佞不分,则正邪混淆,何以治国?”
张斌见状,不由在心里暗叹一声,这些人想法是好的,方法却不对,崇祯摆明了吃软不吃硬,你偏要跟他来硬的,能起到什么效果,白白把自己搭进去而已!
第479章 又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次黄道周的确把崇祯给惹怒了,不过黄道周这个人为官清正,在朝堂上还是颇有名望的,崇祯也不好因为一句话就把他拖出去砍了,最后,杨嗣昌给崇祯出了个馊主意,直接将黄道周一撸到底,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做了个正九品的小吏!
杨嗣昌这是在警告那些妄图“诋毁”他的直臣,让他们好好掂量掂量,如果敢对他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指手画脚,那就做好被一撸到底的准备,不管你三品、四品、五品,全给你撸到九品!
这家伙,这招的确够狠,很多直臣并不怕死,也不怕坐牢,更不怕廷杖,因为这些说出去都不丢人,当个正九品的小吏那就丢人了,官声全完了不说,还要听命于那些七品、八品的小吏,这羞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所以,黄道周被收拾了之后,再也没人敢跳出来指责杨嗣昌了,这家伙太狠了,惹不起啊,惹不起。
朝臣都收声了,崇祯终于能静下心来和杨嗣昌商讨接下来的“大计”了,具体来说就是京城外面的二十多万大军该何去何从。
如果按杨嗣昌的想法,那就是拉到大别山去,收拾革左五营,彻底完成剿贼大业。
他还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必须先将反贼剿灭干净再去对付建奴。
崇祯的看法却不一样,攘外必先安内是没错,不过,没必要那么追求完美,反贼已经差不多剿灭干净了,建奴却是猖狂的很,革左五营并没有多大的威胁,建奴却是悬在大明头上的利刃,不将建奴打败,他总感觉寝食难安,所以,他想先收复辽东再去收拾革左五营。
杨嗣昌一如既往的贱,他说什么都不容别人反驳,崇祯说什么他却一句都不反驳,既然皇上想先收拾建奴,那就先收拾建奴,他马上转变立场,跟崇祯商议起收拾建奴的大计来。
这会儿才三月份,辽东的冰雪四月份才会开始融化,一直要等到五月份才适合大军行进,所以,崇祯和杨嗣昌都没有着急,反正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准备充分一点再出发更好。
这二十多万大军真调到辽东去,那么辽东明军就将达到恐怖的四十多万,如果是张斌指挥,绝对能收复辽东,打得皇太极找不着北,问题崇祯根本就没考虑张斌,他还是想让杨嗣昌这个能臣去督师蓟辽,一举干翻建奴,收复辽东!
杨嗣昌如果真的去了辽东,凭他蹩脚的计谋和坑害张斌亲信的想法,把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和戚元功全坑死,那么,大明很有可能会重复萨尔浒惨败的悲剧,被皇太极打的找不着北,还好,杨嗣昌督师蓟辽的美梦并没有成真,因为反贼果然如同黄道周说的一般,又复起了。
历史上,李自成是被杨嗣昌剿的只剩十七骑仓惶逃入商洛附近的秦岭当中,窝了将近一年,才集合了几千手下从山里面冲出来。
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是先抢了福王的财富才被熊文灿逼的逃入秦岭当中的,他有东山再起的资本,而且,他并不是仓惶逃窜,而是从容潜逃,所有起义军的骨干都被他带走了。
所以,熊文灿大军刚离开关中赶往湖广,他便开始派人秘密联络旧部了,熊文灿刚刚率军进京勤王,他都已经把旧部联系好,准备复起了。
话说他十多万大军不都被熊文灿给歼灭了吗,又哪里来的旧部呢?
这个就不得不说朝廷对反贼的处置措施了,反贼头子逮住了,那自然是千刀万剐,就算反贼中的小头目被逮住了,那也是杀头的罪。
但是,普通反贼却不能杀,因为数量太多了,而且他们大多是农民,你全杀光了,谁去种地啊,朝廷也没粮食养着他们,所以,普通反贼如果被逮住了,朝廷一般都会尽最快的速度将其遣回原籍。
如果这次是张斌挂帅,还可以将所有反贼俘虏全部迁移到东番去,由东番九卫镇守,他们想跑都跑不掉,问题这次是熊文灿挂帅,而且他还急着去湖广收拾张献忠,他根本就没时间处理,只能把所有俘虏全部交给陕西巡抚郑崇俭处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