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550

郑崇俭就一个巡抚,哪来的粮食养十多万俘虏,所以他接手俘虏之后便一股脑将这些俘虏全部遣送回去了,甚至连押送的人都没有,就是让他们报了一下姓名和籍贯,然后便让他们自己走路回去了。
郑崇俭这边是一天一万一天一万的“遣送”,十余天就把所有俘虏处置完了。
李自成这边是一天几千一天几千的接收,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把所有旧部全联络好了,很多人都是走到半路上就被原来的管队和老管队找上了,直接就跟着人进山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李自成等农民军首领对手下可严厉的很,面对官兵的时候,如果他们敢不听号令,督战队上去就砍,没一点情面可讲,这些人为什么还要跟着李自成造反呢?
他们也是没办法啊,若不是穷的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饿的吃草根啃树皮,谁会去造反啊,跟着闯王好歹有饭吃,回去之后还是要面对饿死还是造反的选择,还不如半路“出家”来得爽快。
总之,这次,李自成的复起速度相当惊人。
熊文灿刚率军赶到京城,他就跑到临潼附近的骊山北麓取出埋藏的财宝,开始集结旧部,招兵买马了;
杨嗣昌还在皇太极屁股后面吃灰呢,他就集结了十余万人马,开始整编操练了;
崇祯还在和杨嗣昌商量怎么收拾建奴呢,他已经率军从骊山里面冲出来,直取临潼!
这会儿整个陕西才一万驻军,守西安都有点捉襟见肘,哪里来的兵力镇守其他城池,所以,他攻取临潼县城根本就没遇到多少抵抗,也就临潼知县临时组织了几百乡勇,稍微意思了一下,临潼很快就被他给占领了。
紧接着,他便挥军向东,一路攻占渭南、华州、华阴、潼关等地,不到十天时间,整个西安府便有大半地区落入他手中,而且他还占领了西北重镇潼关,进可攻取河南、山西,退可围困陕西首府西安,整个西北形势顿时岌岌可危。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朝堂一片哗然,这是怎么回事,杨阁部不是说他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大计卓有成效,反贼已经差不多被剿灭了吗,怎么反贼又又又复起了,而且复起的这么快,声势还这么大!
崇祯收到郑崇俭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更是惊骇莫名,惊慌失措,他竟然不召集群臣廷议,反而招来杨嗣昌这个宠臣密议起来。
杨嗣昌也被李自成这一手骇的魂都快掉了,黄道周的话依然在他耳边回荡。
“你以为你就把反贼剿灭干净了吗?”。
“你为了你那个什么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拙计不惜横征暴敛,加征剿饷和练饷,多少老百姓因此活不下去,你看后面老百姓会不会反。”
“现在朝廷大军在京城,在顺天府,不在西北五省,反贼为什么不敢再反?”。
反贼真的又反了,他又被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建奴和反贼左一耳光,右一耳光,煽的他脸上火辣辣的。
事实证明,攘外必先安内就是个笑话,建奴压根就不讲信用,找他们和谈,纯粹就是送上去给人家玩。
足食然后足兵更是个天大的笑话,人家就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的,你还抢了他们的粮食来招兵,你这不是逼人造反吗!
但是,杨嗣昌跟崇祯就一个脾性,他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反正他是对的,不可能犯错。
那么,这次到底是谁的错呢?
熊文灿啊,是他负责围剿反贼的,结果让李自成给跑了,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
杨嗣昌收到李自成复起的消息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策略有多么愚蠢,反而一直在脑海里想着是谁错了,让他的“大计”出了纰漏,很快,他便想到了熊文灿。
崇祯这个时候也意识到了,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不然,李自成不可能这么快就复起了,但是他压根就没想过是杨嗣昌错了,他甚至傻乎乎的找这个罪魁祸首来“请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惊怒交加,气急败坏道:“文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贼李自成部不是被剿灭了吗,怎么这么快又复起了,而且声势这么大,简直就跟没被围剿过一样。”
杨嗣昌知道,崇祯并不是对他发火,而是对那罪魁祸首发火,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所以,他振振有词道:“皇上,现在看来,是熊文灿这个小人在谎报军情,他明明没有将反贼李自成部剿灭,却谎称已经剿灭了,以此来邀功,着实可恨,亏我们当初对他那么信任,将西北五省的剿贼大计,全权交给他负责,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么一个奸佞小人!”
可怜熊文灿,他才是杨嗣昌手底下唯一正直的能臣,为了杨嗣昌的大计,他殚精竭虑,转战千里,却不曾想,到头来要被杨嗣昌扣这么大个屎盆子!
崇祯闻言,不由恍然大悟,对啊,西北五省的剿贼大计都是熊文灿在负责,现在反贼李自成复起,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
他不由怒喝道:“来人。”
曹化淳应声而入,崇祯紧接着便咬牙切齿道:“将熊文灿这个奸佞小人打入诏狱,好好问问,他是怎么谎报军情的。”
这家伙,一个忠臣良将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收拾了,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处置完熊文灿这个“罪魁祸首”,崇祯的怒气仿佛平息了很多,这个时候,他又开始担忧西北的局势了,他不由焦虑道:“文弱,李自成现在已经打到潼关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嗣昌可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个李自成吗,轻轻松松就收拾了!
他镇定的拱手道:“皇上,不必担心,小小一个李自成还翻不了天,京城附近驻扎的二十多万大军足以让他飞灰湮灭。”
对啊,京城附近还驻扎了二十多万大军呢,他也是急晕头了,竟然把这个给忽略了,崇祯闻言,焦虑略为缓解,不过他还是有些忧心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熊文灿这个奸佞小人已经被打入诏狱了,谁率这二十多万大军去剿灭反贼李自成呢?”
杨嗣昌想了想,他手底下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让薛国观去吗,别开玩笑了,这货连熊文灿都不如,派这货去还不如派熊文灿去呢。
他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硬着头皮道:“皇上,微臣愿亲率大军去剿灭这反贼李自成!”
崇祯闻言,不由欣慰的点头道:“嗯,文弱,那就辛苦你一趟,有你出马,朕就放心了。”
这两个人,真是让人无语。
熊文灿这样的封疆大吏,没有任何罪状,没有任何证据,就这么抓起来了。
围剿反贼这样的军国大事,竟然不问其他人意见,就这么私自定下来了!
难道就这么任凭他们胡搞瞎搞下去吗?
当然不可能,这次,张斌终于出手了,因为他被杨嗣昌给惹怒了,这家伙,竟然真的如同历史上一般,想坑死卢象升,还附带了上了戚元功。
他们胡作非为可以,但是,不能坑自己的亲信,按历史上的记载,杨嗣昌这一去怕就回不来了,他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其实是个蠢材,他这一去会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活活玩死!
张斌可不想让卢象升和戚元功去给这蠢货陪葬,他想了想,便命人去给徐光启传了个口信,现在,他不能开口,他开口,崇祯肯定会对他更加猜忌,甚至,他所有“党羽”都不能开口,同样会引起崇祯的猜忌,他只能请徐光启出马了。
第二天早朝,崇祯还是假假意思宣布廷议一下西北反贼的事情,杨嗣昌督师前去西北剿贼,这个并没有什么人有意见,但是,他想要把所有人马带走却不行了。
正当崇祯准备拍板,令杨嗣昌即刻出发,率大军前去西北剿贼时,内阁首辅徐光启突然咳嗽一声,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斗胆,请皇上留点人马在京畿和宣大一线驻守,如果建奴再趁京畿兵力空虚入寇,老百姓又要遭灾了!”
第480章 不归路
崇祯和杨嗣昌都已经商议好了,由杨嗣昌亲自督师率二十六万大军前去剿灭反贼李自成部,这廷议也就是个形式而已,他们都不相信还有人敢跳出来唱反调。
你们跳啊,你们跳啊,谁敢蹦跶,黄道周就是榜样,不管你几品,直接给你撸到九品,有种就跳出来试试!
满朝文武果然“没种”,任由他们两个唱双簧,又是把所有罪责推熊文灿身上,又是让杨嗣昌督师前去剿灭反贼李自成部,没一个人敢跳出来反对的。
正当崇祯准备拍板的时候,内阁首辅徐光启却“跳”出来了,不过,他不是跳出来唱反调的,他只是提醒崇祯,要小心建奴再次入寇。
这事崇祯还真有点害怕,建奴每次入寇京城虽然都有惊无险,京畿地区却成了坟场,方圆数百里之内几乎荒无人烟,到处都是坟墓!
他也不是不顾老百姓死活,他还想当明君呢,这巨大的坟场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讽刺,这事还真得提防一下,要再让建奴冲进来,那整个北直隶估计都要变成坟场了,他这当皇上的,脸面何在?
他犹豫了一下,目光慢慢转向杨嗣昌,他这是在征询杨嗣昌的意见。
杨嗣昌当然不想留下一部分人驻守京畿,他的计划从来都“庞大恢宏”,这二十六万人马去收拾李自成他还觉得有点不够用呢,徐光启还想留下一部分来守京城,这不拆他台吗。
他一看崇祯投来询问的目光,立马从班列里走出来,跪道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微臣曾多次谏言攘外必先安内,朝廷兵力有限,无法支持两线作战,所以,微臣以为,还是先派使者稳住建奴方为上策,如若分兵防守,围剿反贼恐因兵力不足而旷日持久,还请皇上三思。”
崇祯闻言,不由微微点了点头,貌似又信了杨嗣昌的鬼话。
徐光启却有点恼火了,就你个蠢材会相信建奴,与虎狼之辈和谈,亏你想的出来,别人怕一撸到底,他可不怕,他都七十多了,早就该回家养老了,要不是为了张斌的大计,要不是为了大明能迎来中兴的机会,他何必在这里苦苦坚持,有种,你们撸了我啊!
他忍不住嘲讽道:“杨大人,你这是去通知建奴前来入寇吧?他们会听你的不来入寇吗,京城附近都没有人驻守了,老百姓任他们欺凌,粮食钱财随他劫掠,他们为什么不来?上次你派熊文灿去围剿反贼的时候也派使者去通知建奴了吧,所以,他们才会来的这么及时!”
这话说的,简直让人无地自容啊,杨嗣昌脸皮再厚也隐隐透出了红光,他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憋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崇祯见状,连忙解围道:“嗯,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建奴背信弃义之举不能不防,朕感觉还是该留下点人马在京城附近驻守。”
徐光启貌似发现自己口气有点不对,令得这杨大人下不了台了,他“慌忙”顺势吹捧道:“皇上英明,微臣也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为了不影响杨大人的剿贼大计,这人马不能留下太多,但是,建奴凶猛,又不是一般人能顶的,所以,微臣以为,宜留下部分精锐镇守各处险要,其余大部分人马还是随杨大人去围剿反贼。”
这话简直与自己陷害卢象升和戚元功那会儿说的话如出一辙啊,杨嗣昌心里咯噔一下,他已经知道徐光启要说什么了,这怎么行,他还想趁此次围剿反贼之机弄死卢象升和戚元功呢。
这话怎么反驳呢?
他正在那里急急的思索呢,崇祯却是欣慰的点头道:“嗯,有道理,有道理,子先,你说,留下那些精锐比较合适呢?”
崇祯可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在暗斗,他还以为徐光启真是在为杨嗣昌考虑呢,所以,毫不犹豫的便点头应允了。
杨嗣昌闻言,脸色一变,心中暗道,完了!
果然,徐光启紧接着便拱手道:“微臣建议,留河南巡抚卢象升率一万天雄军驻守宣府镇,总兵戚元功率一万戚家军驻守大同镇,总兵马祥麟率三万川军驻守蓟州镇,有这三支精锐镇守,建奴想称京畿兵力空虚入寇是不可能的,而这三支精锐加起来才五万人,对杨大人的剿贼大计影响应该不大。熊文灿那等奸佞小人都能率二十多万大军围歼反贼李自成部主力,相信二十余万人马对于智计百出的杨大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从简单的数字来看,五万对二十一万,才抽调了不到两成的人马,影响的确不是很大,但是,二十六万朝廷大军中也就这三支精锐最能打了,其他二十一万人就是杂牌军,加起来都不是这五万人马的对手!
崇祯貌似被简单的数字给蒙蔽了,竟然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那行,就这样吧,留下五万人马驻守,其他人马全部随文弱去围剿反贼。”
杨嗣昌闻言,好悬没一个血喷出来,徐光启,你个老不死的,我跟你有仇还是怎么了,你竟然建议皇上把所有精锐全部调走!
但是,徐光启一句话就把他给捧的下不来了,他总不能说自己比熊文灿那个奸佞小人还不如吧。
再说了,崇祯都已经发话了,他也不好再反驳了,这可是早朝,文武百官都看着呢,如果自己当面反驳,让皇上收回成命,皇上心里肯定不爽,要是因此惹得皇上不高兴,不再宠信自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上的恩宠可比剿贼还重要,他连忙随着徐光启大赞了一通皇上英明,赞的崇祯是眉开眼笑,他自己心里却跟吃了只苍蝇般难受。
徐光启这么一搅和,五万精锐全部被调走了,杨嗣昌只能带着二十一万杂牌军出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