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50

他当然能,他早就想出办法了!
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扩张,疯狂扩张,用新开拓的疆土慢慢置换皇室宗亲和土豪乡绅手里的土地,到时候,他们如果不答应,一个个慢慢收拾,那时候他们绝对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因为他并不是要没收这些人的地而是置换他们手里的地,而且还有很多的优惠,如果这样他们还把脑袋别裤腰带上跟自己拼命,那就拼吧,干挺你们这帮狗RI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这次之所以邀请各国使节前来也是这个目的,我们大明新皇登基,诚挚邀请你前来同庆,你不来,那就是看不起我大明,那么,不好意思了,我要揍你,揍死你YA的!
所以,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张斌便拿着各国使节团统计的资料看起来,看看到底那些国家没派使节团前来。
东瀛没派、安南没派、东胡没派,莫卧儿没派,还有欧陆列强,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他的都没派。
很好,很好,干挺这些国家,足以解决大明土地兼并的问题,还能有很大的富余。
不过,建奴竟然也派来了使节团,这着实有点出乎张斌的意料!
你们以为派使节来庆贺一下就没事了吗?
张斌把手里的资料一扔,对着外面朗声道:“去,通知建奴使者代善和多尔衮,让他们来一趟。”
这帮家伙貌似还蛮有诚意的,一来就是两个贝勒,而且还是掌权的大贝勒,为了麻痹自己,这本钱下的够大啊,可惜,自己不接受麻痹!
张斌就这么静静的坐在值房里面,不断的盘算着,直到半个多时辰以后,外面的太监通报,代善和多尔衮已经带到,他才搓了把脸,抬头挺胸,满脸严肃的坐直了身体。
很快,代善和多尔衮便满脸小心的走了进来,他们也没下跪,就是拱起手来,朗声问候道:“后金使者代善、多尔衮参见大明首辅大人。”
哎呦,还把后金跟大明相提并论啊,张斌满脸严肃的盯着他们看了半晌这才冷冷的道:“你们以为这样就没事了吗?”
代善和多尔衮尴尬的互望了一眼,最后还是代善拱起手来小心的道:“张大人,我们和睦相处不好吗,何必打打杀杀的呢。”
这话说的,好像是大明挑起的战端一样,张斌依旧冷冷的道:“我们大明是礼仪之邦,不想和别人打打杀杀,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大明能任由别人欺负,特别是你们,你们原本是大明建州卫的屯卫,建国跟大明对抗,你们这叫反叛知道吗?”
代善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放低姿态道:“张大人,过往种种我们就不说了,总之,我们并不是有意反叛,而且,现在,我们也没有攻占大明的野心了,现在,我们只希望能跟大明和睦相处。”
张斌冷哼道:“你们以为辽东就白给你们占了那么久吗?辽东的百姓就白给你们杀了吗?数十万明军将士就这么白白的牺牲了吗?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的,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代善用眼神和多尔衮交流了一阵,这才回过头来,苦涩的道:“张大人,你想让我们付出什么代价?”
张斌依旧冷冷的道:“你们攻占辽东的时候,你们屠杀辽东平民的时候就应该明白,我们大明必将跟你们不死不休!”
代善闻言,略带绝望道:“我们不打了还不行吗,我们投降还不行吗?”
张斌缓缓的摇头道:“不行!”
这下代善真绝望了,连带多尔衮都是满脸绝望,他们原本还只是想过来看看形势再想想办法麻痹一下大明,麻痹一下张斌的,但是,看到明军的雄姿之后,他们真有点不敢跟大明对抗了,因为他们根本就干不过啊,只要张斌不倒台,他们必定完蛋!
张斌会倒台吗?
大明的前任皇帝都被他干下去了,现任皇帝又是他的女婿,他怎么可能倒台,至少,几年之内是不可能倒台的,而大明军势之盛他们也看到了,收拾他们绝对不需要几年,而且,张斌也不可能犯杨镐那种离奇的失误。
这一切都告诉他们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大明如果动手,他们必定完蛋!
张斌好好欣赏了一番他们绝望的样子,这才缓缓开口道:“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也可以饶了你们。”
代善闻言,满脸激动的道:“此话当真?”
张斌淡淡的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要为你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代善闻言,咬牙道:“什么代价,张大人,您说,只要我们做的到的,绝不含糊。”
张斌缓缓的点头道:“很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这个代价对你们来说并不算很大,谁叫我心软呢,我是真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更不想让大明的将士白白流血牺牲。”
晕死,你说重点啊,不要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啊,代善和多尔衮都焦急的看着他,就差跪下来求他了。
张斌见状这才严肃的道:“我的要求很简单,第一,你们公告天下,取消国号,归顺大明,仍旧担当建州卫的屯卫。”
代善和多尔衮听到这点,脸上不由露出喜色,这感情好啊,原来张斌并不是要他们去死,既然让他们继续担当屯卫,那肯定就不会把他们全杀了。
张斌紧接着道:“第二,上缴所有武器,以后不得再私自制造武器,老老实实屯田产粮。”
这点貌似也不过分,他们都不敢跟大明对抗了,这武器自然也不需要了。
张斌紧接着又道:“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所有八旗贵族,自牛录额真以上,全部搬到京城充当人质,不得私自返回建州,建州子民由大明委派的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统一管理。”
这!
代善和多尔衮闻言,脸上顿时变得难看无比,半晌都没吭气。
张斌见状,冷冷的道:“想死想活,一言而定,不要拖拖拉拉,本官没时间跟你们耗着。”
代善闻言,回过头来看了看多尔衮,随即颓然道:“我们都听大人的!”
第689章 永乐勋贵
按明朝的惯例,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国丈,都会进封国公,这点天启是这么做的,崇祯也是这么做的,朱慈烺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继位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张香册封为皇后,紧接着,他就将张斌招到御书房,商议进封国公的事情了。
张斌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奉招而来,进门就是一套君臣之礼,行的一丝不苟,行的异常认真,把朱慈烺弄的都有点不适应了。
他想了想,干脆让王承恩搬来一张椅子,摆在龙案旁边,然后亲自起身,拉着张斌,亲切的道:“师傅,你别这样啊,你这样我感觉浑身不对劲。”
张斌并没有拒绝他的赐坐,因为皇上给臣子赐坐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些事情,张斌就不是很赞同了。
他顺着朱慈烺的牵引坐到椅子上,严肃的道:“皇上,请恕微臣斗胆,这上下尊卑是维系一个帝国统治的关键,如果没了上下尊卑,什么人都敢以下犯上,那朝廷就要分崩离析了。”
朱慈烺讪笑一声,尴尬的回到自己的座位,随即如述家常般的亲切道:“师傅,这个我知道,其他人面前我也会注意,但是,师傅给我行大礼我总感觉怪怪的。”
张斌摇头叹息道:“皇上,请恕微臣多嘴了,您要习惯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免得人说闲话,对了,还有,您应该自称朕,不能再用我了。”
朱慈烺尴尬的点头道:“这个,好吧,我,哦不,朕知道了。”
张斌这才满意的点头道:“皇上,不知道招微臣前来所谓何事啊?”
朱慈烺闻言,兴奋的道:“就为了给师傅进封国公之事啊,按惯例国丈是应该进封国公的,这个没人会说闲话吧,还有,论及师傅的功绩,早就应该晋升正一品了,所以,朕想连同太师和国公一起进封,师傅,没人会因此说朕任人唯亲吧?”
张斌淡然道:“这个倒不会,但是,不能只进封微臣一个人,因为建奴和反贼并不是微臣一个人击败的,微臣斗胆提议,连同孙传庭、卢象升等人的功绩并论,将所有在剿灭反贼和击败建奴等战事中屡立功勋的文臣和武将全部加官进爵。”
朱慈烺闻言,顿时面露难色,他倒不是不想进封这些功臣,问题他只考虑过张斌一个人进封国公之后的封号啊,其他人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啊,这个封号可不能随便乱封,必须得郑重。
他想了想,干脆老老实实道:“这个问题是朕疏忽了,是应该将所有功臣一起进封,不过朕只想好了师傅你一个人的封号啊,其他人的封号怎么办?”
张斌颇有些好奇道:“噢,我的封号是什么?”
他倒没责怪朱慈烺不找他商量就定下封号之举的意思,自己给自己定封号,这种事的确荒唐,朱慈烺去找别人商议无可厚非。
朱慈烺闻言,忍不住卖弄道:“国公里面一向以魏国公为遵,但是,现任魏国公一系不但在剿贼和抵御外辱的时候没有任何作为,还将南都的屯卫体系搞得一团糟,所以,朕准备剥了徐家魏国公的头衔,将师傅进封为魏国公。”
尼玛啊,这是让我把整个洪武勋贵都得罪光啊,谁出的馊主意,没想到,千防万防这朱慈烺身边还是出现了馋臣!
张斌不动声色的道:“嗯,这个主意好像不错,微臣斗胆问一句,是谁跟皇上说的啊,此人是个人才啊。”
他嘴里说人家是人才,心里其实已经骂翻天了,小子,你有种,敢阴我,不要让我知道你是谁,如果让我知道了,我不把你翔给整出来,算你后门关的紧!
朱慈烺可不知道张斌已经怒了,他尴尬的道:“这个,这个,是父皇说的,朕也不好去问别人,再加上很久没见父皇了,所以,就去请教了一下父皇。”
是崇祯!
这家伙,还不甘心啊!
张斌想了想,随即郑重的道:“皇上,您去见太上皇微臣不敢反对,毕竟父子没有隔夜的仇,不过,你要时刻注意皇权争夺的残酷性。”
朱慈烺再次尴尬的点头道:“这个朕知道,去见父皇的时候我都让曹公公和王公公安排好一切了,不会有什么事的。”
既然是崇祯,那就只能算了,把太上皇虐出翔来,这种事,他做的到,但是,他去不能这么做。
张斌淡淡的点头道:“皇上能记住就好,不过,夺人封号这种事不能草率,微臣以为,魏国公一系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应先警告一番以观后效,如果您事先一点警告都没有,直接夺人封号,那叫不教而诛,非明君所为。”
朱慈烺闻言,想了想,顿时觉出了这其中的不妥之处,师傅说的对啊,对有功之臣的后人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得先警告,如果屡教不改,再打死也不迟,但是这师傅的封号怎么办呢?
他无奈的道:“这个,师傅,那你的封号怎么定?”
晕死,还是让我自己给自己定封号,着实有点荒唐啊。
张斌想了想,郑重的道:“这种事微臣本应避嫌,既然皇上问起,那微臣就斗胆提个建议,皇上金口玉言,已然说出了魏国公这个封号,但魏国公这个封号又不能轻易夺了人家的,那就折中一下,取个谐音,叫卫国公吧,保家卫国正是微臣的理想,不知道皇上觉得如何?”
朱慈烺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卫国公,保家卫国,好,这个卫字用到师傅身上最贴切不过了。对了,师傅,其他人的封号怎么定啊,那么多人,朕实在想不出来啊。”
张斌想了想,干脆建议道:“皇上,以前公侯都有封地,所以公侯封号一般都用封地之名,现在虽然没了那么大的封地,但是,这地名还是可以用一用的,取它的纪念意义就行了。比如,孙传庭曾力保海州,就给他封个海州侯,以纪念他在海州之战的功勋。”
朱慈烺闻言,不由抚掌大赞道:“好,就这么定。”
经过张斌和朱慈烺的商议,在剿灭反贼、击败建奴、收复东番,驱除蛮夷等战事中有功的文臣武将封号很快就定下来了,紧接着,分封的诏书便如同雪片般的洒出来。
张斌,进封太师卫国公;
孙传庭,进封海州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