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550

卢象升,进封辽阳侯;
秦良玉,进封忠贞侯;
戚元功,进封抚顺侯;
曹文诏,进封定辽侯;
郑芝龙,进封南洋侯;
俞成龙,进封晋江侯;
毛文龙,进封镇江侯;
祖大寿,进封宁远伯;
马祥麟,进封忠勇伯;
等等等等。
大明自洪武、永乐朝以后,再次大封功臣,大明的勋贵中也多了一个新的团体那就是永兴勋贵,而且洪武勋贵和永乐勋贵基本已经成为过去,永兴勋贵必将在接下来的开疆扩土的战斗中书写一页又一页的传奇!
第690章 疯狂的国公
永兴帝朱慈烺大封群臣,朝野轰动,倒没有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因为剿灭反贼、击败建奴、收复辽东,包括前面的驱除红毛番,击败东瀛等战事加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参战人数都超过了永乐朝的靖难之役,永乐皇帝能大封群臣,永兴皇帝自然也能大封群臣。
不过,酸言酸语是免不了的,张大人,你能啊,你把先帝都给整下台了,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当朝皇上,你又是太师又是国公,你一个人独霸朝堂、只手遮天,你能的不行了你,看你掌权之后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张斌是掌权了,但并不代表没人敢反对他,他只手遮天也没用,如果他真如同魏忠贤那般一掌权就胡作非为,把自己的亲族全部封侯进爵,把国库当成自己的内库胡搞瞎搞,把别人的功劳全部据为己有,总会有那不怕死的跳出来跟他刚!
张斌倒没有像魏忠贤那样一旦手掌大权就拼命为自己谋取私利,不过,他也干了件相当疯狂的事情,朱慈烺的册封诏书刚发下来还没几天,朝野上下还在热议这将近两百年来未有之壮举呢,内阁和兵部突然向京城个衙门和南直隶、山东、福建等地方官员发出通告:全力备战。
这国公爷是疯了还是怎么了,这天下都太平了,建奴都臣服了,还备战,备什么战?
张斌并没有说要打谁,因为他想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松江府,东边海岛上的军港,张斌负手而立,站在新扩建的码头上遥望着东北方向,久久不语。
他前方的海面上无数军舰正在来回穿梭,不断的将明军将士和粮草辎重运送到这里,他身后则是密密麻麻的明军将领。
这次,他的目标是东瀛。
东瀛这个邻居可不是个好邻居,当你比他强的时候,他就装出温良恭顺的样子,跟你做朋友,当他比你强的时候,他就会冲上来,抢夺一切!
为了收拾这个恶邻,他已经筹谋很久了,现在,是时候动手了。
他遥望了一阵这才收回目光,转头对这张差道:“准备好了吗?”
张差连忙拱手道:“全准备好了,国公爷。”
张斌闻言,直接转身挥手道:“走,我们去好好商议一下。”
一众将领轰然应命,跟着他向港口旁的营房走去。
这里并不是一个大型军事基地,而是一个大型中转站,所以,军营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倒是仓库大的吓人,整个港口四周全都是将近两丈高的仓库,一排又一排的也不知道能存储多少粮草和辎重。
军营是按东番标准军营的模式修建的,里面有食堂有宿舍也有大型会议室,这会儿会议室里面的椅子已经被清空了,就剩下中间一个大会议桌,而会议桌上则摆着一个东瀛的沙盘模型。
这个沙盘模型是张斌手下的亲卫统领陈浩花了十多年时间不断刺探,一点一点做出来了,上面除了各种城池和港口的模型还有密密麻麻的标注。
张斌带着众将围着会议桌站定,随即便指着上面的沙盘道:“这就是我们这次的目标,东瀛。”
众将虽然早就看出了一点端倪,但张斌这话一说出口,他们仍然免不了露出些许惊容,东瀛可不是什么善茬,前朝蒙元最强盛的时候都未将其征服,这会儿的大明,能行吗?
张斌紧接着又沉重的道:“大家都知道,东瀛狼子野心,意图染指大明,万历二十年,万历二十五年,东瀛关白丰臣秀吉两次入侵大明属国朝鲜,前后调动大军三十余万,意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幸好当时大明国势正盛,兵强马壮,才没让其得逞,但是经此一役大明也元气大伤,再加上后面大明内斗不止,天灾人祸不断,国势日衰,所以,这个仇,我们一直没去报。”
众将闻言,纷纷露出沉痛之色,这几十年,大明的确经历了很多浩劫,想起来都令人痛心啊。
张斌紧接着又慷慨激昂的道:“犯我大明者,虽远比诛,现在,我大明已然中兴,兵力更是远超万历朝,是时候收拾这帮东瀛倭寇了。皇上决意,尽起水陆大军,覆海远征,一举荡平东瀛!”
这当然不是朱慈烺的意思,而是张斌自己的意思,朱慈烺都被他这计划吓了一大跳,不过这会儿大明的确兵力强盛,战力甚至超过了立朝之初,荡平东瀛,正在其时。
众将这会儿已经没有了刚才的震惊,打就打,一帮倭寇而已,能抵挡大明天威吗!
张斌紧接着便下令道:“辽阳侯,命你率天雄军、东江军、川军、总计九万人马为前锋,明日准备出发,进军东瀛九州岛。”
这会儿建奴已然臣服,所有武器已被收缴,所有八旗贵族也已经被软禁在京城,短时间内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所以,卢象升也不必坐镇辽东了。
他听到张斌点他为前锋主将,立马兴奋的拱手道:“下官遵命。”
张斌紧接着又下令道:“海州侯,命你率秦军、山西军,总计十一万人马为后卫,负责转运粮草辎重,守卫占领地区。”
孙传庭的吏部尚书之位已经给倪元璐了,现在就挂了个内阁大学士的头衔,张斌之所以这么安排,自然是为了将这位运筹帷幄的儒将带出来征战四方。
唉,又是押后,秦军那帮嗷嗷叫的小兔崽子估计又该有情绪了。
他忍不住在心中暗叹一声,不过,表面上他还是果断的拱手道:“下官遵命。”
张斌紧接着又下令道:“晋江侯,命你率福广水师所有威远战列舰和镇远巡洋舰转运陆军将士和粮草辎重弹药。”
这会儿福建水师的威远战列舰已经接近两百艘,镇远巡洋舰更是接近三百艘,一次就能转运将近二十万大军!
俞成龙倒没秦军将士那么立功心切,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张斌紧接着又下令道:“南洋侯,命你福建水师所有轻型战舰支援陆军作战。”
这东瀛四面都是海,还有很多内海,如果没有水军支援,作战会及其不利,这也正是蒙元最强盛时都拿东瀛无可奈何的原因。
郑芝龙早就知道张斌有心拿下东瀛了,而且他还在东瀛住过很多年,对东瀛也相当的熟悉,让他率水军支援的确是恰如其分,他也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接下来张斌又对着沙盘模型将作战计划分解开来,哪路大军何时攻打哪方势力他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一场远征东瀛的大战就这样悄然拉开序幕。
第691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
明朝末年,或者说大明万历朝到崇祯朝期间的东瀛已经有点强大的趋势了,他们自己则认为自己强大到不行了,所以,东瀛关白丰臣秀吉才会掀起文禄庆长之役,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拿下大明,再拿下莫卧儿帝国,建立一个远东超级帝国。
这个时候的东瀛刚结束长达一个多甲子的战国时代完成统一,幕府将军的权威达到了巅峰,所有藩国,所以地方大名都不敢违抗幕府大将军的命令,所以,丰臣秀吉能先后组织三十多万大军,对大明属国朝鲜发动狂风暴雨般的入侵。
那么,这一时期的东瀛到底有多强大呢,或者说,他们到底能集结多少军队呢?
很简单,他们能发动三十多万大军去入侵朝鲜,而不是被入侵,那就证明他们还没有到竭尽全力跟人拼命的程度,如果他们被入侵,被人逼的要竭尽全力跟人拼命,那么,他们最少能爆出四十万甚至是五十万大军!
也就是说,单比军队数量,他们跟大明差不多!
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很差,大明有火枪,他们同样有,大明有火炮,他们同样有,只是他们的火炮铸造技术还比较落后,只能造出相当于虎蹲炮的轻型火炮,类似于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的重型火炮他们还造不出来。
这么一点微弱的劣势,他们并不认为是劣势,虽然东瀛强藩萨摩藩被张斌海扁了一顿,虽然现任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曾被张斌麾下的超级战列舰轰得接受和谈,开放了两个港口城市作为通商口岸,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大明差多少。
对于萨摩藩被揍一事,他们认为,你们大明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欺负我东瀛一个藩国,这是以大欺小,萨摩藩干不过很正常。
对于开放通商口岸一事,他们认为,你们大明炮舰上的火炮的确多,我们在海上的确干不过你们,但是,到了陆地上,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所以,被迫开放两个通商口岸并不算什么,你又没攻占我两座城市,我犯不着跟你拼命。
甚至文禄庆长之役他们都不认为自己败了,他们认为是因为摄政关白丰臣秀吉突然去世,东瀛大军群龙无首,这才不得不撤退的,并不是大明和朝鲜吹嘘的,败逃!
好吧,有时候东瀛人的脑回路的确很清奇,你不把他揍趴下,他就不知道马王爷长了几只眼!
这次,张斌可不是要把他们揍趴下这么简单,而是要将东瀛纳入大明的版图,让这个邻居变成自己的佣人!
他悄摸摸的准备好一切,前锋大军都登船准备出发了,这才把准备好的檄文发出去。
大明可是礼仪之邦,开战之前自然要打声招呼,这檄文是必须的,如果没有檄文,直接开干,那就是没礼貌了,就算是蛮夷都不会这么干,就连当初的女真酋长努尔哈赤要跟大明开战的时候都发了檄文,张斌自然不可能不宣而战,让人说自己不讲文明,不讲礼貌。
檄文很长,啰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不过意思很简单,翻译成白话就是:东瀛小儿,你万历朝曾经欺负过我小弟朝鲜,而且还妄图来打我这个老大,我很生气,所以,我要揍你。
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很好很强大了,完全可以作为开战的理由,当初东瀛入侵朝鲜的理由那才叫荒唐呢。
丰臣秀吉当初也给朝鲜发了类似檄文的东西,也啰里吧嗦说了一大堆,意思也很简单,翻译成白话就是:朝鲜小弟,我要去揍你老大,你让不让我从你家过,不让,我就先把你揍趴下,再去揍你老大。
朝鲜当然不干啦,你开什么玩笑,你去揍我老大让我给你让路,你不是我老大好不,你是别人家的老大,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再说了,我让开了,万一你没把我老大揍趴下,我不得被我老大K死啊!
你不干是吧,你欠揍是吧,那好,我揍你!
结果,丰臣秀吉就以这个借口,开干了!
其实,这些都是费话,国与国之间向来都只讲拳头,不讲道理,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道理。
张斌也是这个意思,我拳头不够大的时候,你想欺负我,现在,我的拳头很大,比沙钵还大,所以,我要揍你。
为了打东瀛一个措手不及,他还玩了招阴的,他明明可以派快船直接把檄文送到江户,送到现任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手里,但是,他却命人把檄文送到了长崎,送给了肥前国代大名松仓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