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1

  说罢,他又招呼了崔浩和陆灵儿一声,随即便拉着杨聪上了酒席。
  晕倒,这家伙也太客气了吧,看着满桌的酒菜,杨聪真有点懵了,他一个状元郎,有这么大面子吗?
  当然没有。
  按品阶算,亲王可是超品特等爵位,不论文臣武将,公侯勋贵,三公三孤,品阶都没亲王高,杨聪这从六品的官员,比他差了不知道多远,他能坐那点个头,示意杨聪坐下来陪他吃个饭就算是客气的了。
  他之所以这么客气,主要是想跟杨聪搞好关系,他前面可是把杨聪给惹了,这次说白了就是给人赔礼道歉的,自然要对人家客气点。
  杨聪为了今后的盐引生意,也想哄好这位晋王,两人简直想到一块儿去了,席间自然是融洽无比。
  众人喝了几杯,又聊了一阵,他便发现,这晋王朱新椣竟然一点架子都没有,跟他们聊起来一点都不摆谱,而且这家伙还好奇的很,不管是京城之事还是东南之事,他都很有兴趣,一问起来就没完没了。
  其实,是他误会了,这晋王朱新椣并不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在别人面前,他还是很有架子的,但是,面对杨聪他们几个,他却摆不起架子来,因为他们三个的身份都很特殊。
  这晋王朱新椣按辈分算,跟嘉靖皇帝是平辈,也就是说崔浩也能算的上是他的表弟,只是血缘关系没那么近而已,至于杨聪“夫妇”,嘉靖可是把陆灵儿当亲妹妹看待,他敢在人家“夫妇”面前摆架子吗。
  至于他为什么跟个好奇宝宝一样,那是因为他闲啊,相当的闲,闲的蛋疼。
  他又不用干什么活,王府的事也有王府属官管着,他这一天到晚,除了吃喝玩乐,基本就没什么事可干了,而且,他还不能离开太原城,每天就只能待在这方寸之地,待久了也会觉得厌烦不是。
  他过的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宅男的天堂,但是,对于心野的人来说,那就跟坐牢一样。
  老朱家的祖宗那可是征战天下的主,以血统来说,他们是不大可能喜欢宅的,他们的基因里面都隐含了那种躁动的因子,让他们宅着,真有点难为人。
  所以,朱家的藩王一般都喜欢拼命折腾,拼命捞钱,至于原因,贪财可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他们内心里躁动因子在作怪,没办法,他们闲的蛋疼啊,不找点事干,这日子怎么过。
  聊着聊着,杨聪也慢慢看出来了,前世的他,属于比较宅的那种,对于心野的人那是相当敏感的,因为心野的人坐不住啊。
  这种人如果被强迫坐着,宅着,那家伙,简直就跟身上爬满了虱子一样,浑身不自在,好像不出去玩一玩疯一疯就会死一样的。
  这个问题倒也好解决,找点他们感兴趣的事,让他们干就行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可想不出来什么事能让这些藩王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就算想出来,他也没这个权力去改变藩王的生活。
  这事只能以后去想了,现在倒是有件事可以琢磨琢磨,那就是收拾陈达。
  陈达这个老家伙,这次着实把他给惹怒了,不报复一下,他这心里就不爽,而且,不把陈达弄走,这边的盐引生意也不安全,一省巡抚,地位虽然比亲王差远了,权力可比亲王大的多,这老家伙要是想找茬,随时都能整的他老爹欲仙欲死。
  那么,怎么收拾这个陈达呢?
  这点,杨聪来之前就琢磨过了,陈达能利用晋王对付他,他自然也能利用晋王对付陈达。
  晋王自己是不能出手,因为他不能干涉地方事务,但是,他手下那些土豪乡绅却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现在,就看怎么激起这晋王与自己同仇敌忾了。
  众人喝到面红耳热之际,杨聪突然借酒装疯道:“王爷,我看您挺好一个人啊,怎么会无缘无故跟我爹过不去呢,是陈达那老家伙从中挑唆吧?这老家伙,您可得小心了,他就喜欢利用别人,而且手段高明的很,好多人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呢。”
  晋王朱新椣果然上当了,他恨恨的道:“这老家伙,着实阴险,本王都被他害得差点跟你起了冲突。可惜,本王没什么实权,要不然非收拾他不可。”
  杨聪不失时机的道:“王爷,要不下官想想办法,收拾他一顿。”
  晋王朱新椣闻言,兴奋的道:“好啊,你有什么办法?”
  杨聪卖弄道:“办法倒是多的是,什么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欺压百姓、陷害同僚等等,只要逮着一样往上奏,他就完了。不过,这一省巡抚也不是这么好收拾的,皇上也不可能凭几份奏折就把个巡抚拿下,到时候恐怕还得王爷帮忙。”
  还要本王帮忙?
  晋王朱新椣不解道:“这个,本王不能干涉地方事务啊,怎么帮忙?”
  杨聪淡淡的道:“王爷不用亲自出手啊,只要您能让下面的乡绅出手便成。您想啊,如果皇上开始怀疑陈达了,肯定会派人来山西彻查,到时候本地乡绅给他整点证供出来不是简单的很?”
  晋王朱新椣闻言,不由大笑道:“对,还是状元郎聪明,到时候如果需要什么证供你只管派人来找周奉便成。”
第六十章
大明边军
  杨聪在想着怎么收拾陈达,陈达自然也在想着怎么收拾杨聪,不过两人一时之间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陈达是局限于山西一地,权力虽大,却管不到杨聪这个京官,他要想收拾杨聪,还是得靠内阁大学士夏言。
  杨聪则是苦于对山西不大熟悉,陈达都干了些什么他也不清楚,所以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好。
  他在晋王府和朱新椣商议妥当,签下契约便回到了定襄,而这时候他还不能回京城,因为他父母还必须把银子给晋王府交了,并派人去接手十万亩租下的地,同时还得赶紧收购粮食,派人送去大同镇换取盐引。
  这些都不好假他人之手,大多只能他父母亲自操劳,所以,他父母一时半会还不能跟他去京城。
  他可是专门来接自己父母的,不带双亲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他还想找个法子收拾陈达呢,京城他同样不急着回去。
  那么,怎么收拾陈达呢?
  他考虑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不错的办法,那就是利用鞑子入寇一事做文章,这点可是夏言“教”他的,夏言当初就利用这招让聂豹和张时彻差点吃了个闷亏,害得张时彻差点没当成南京户部尚书。
  这一招用来对付陈达貌似也不错,跟此事关系不大的聂豹和张时彻都能牵连到,这边镇密布的山西,被鞑子入寇了这么多次,难道山西巡抚就没一点责任吗?
  而且,他还想了解一下,鞑子为什么能肆虐边镇,同时也想实地看看,九镇边军为什么就拿鞑子没一点办法。
  大明九镇边军数量其实很多,可以说多到恐怖,根本就不是一个北元鞑靼部可以比拟的。
  这点,杨聪已经跟崔浩和朱炳忠了解过了,按大明立朝之初洪武年间的编制,大明九镇边军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一百六十多万!
  当然,现在的边军数量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大明九边历经了几次变革,边军数量锐减的比较厉害。
  比如,成祖永乐年间,经历了靖难之役,九大藩王或内迁或削权,九镇边军数量出现第一次锐减,从一百六十多万降到了一百二十多万。
  又比如,英宗正统年间,由于土木堡之役明军大败,伤亡惨重,九镇边军数量出现第二次锐减,从一百二十多万降到了八十多万。
  不过,就算大明边军数量锐减,那也不是一个北元鞑靼部可以比拟的,就拿山西的三个边镇来说,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三镇边军数量就有二十多万!
  这其中,宣府镇万全都司下属万全左卫、万全右卫、宣府前卫、开平卫、龙门卫等十五个卫所六个守御千户所,边军共计九万余。
  大同镇山西行都司,下属大同左卫、大同右卫、朔州卫、镇虏卫等十四个卫所三个守御千户所,边军共计八万余。
  太原镇山西都司,下属太原左卫、太原右卫、振武卫、平阳卫等九个卫所十三个守御千户所三个群牧所,边军边军六万余。
  这些都司卫所的屯卫跟内陆那些纯屯田的屯卫可不一样,他们都是有兵器的,而且编制比较全,就算有屯卫逃逸了,也会很快补上,他们就是边军,如果外敌入侵,他们拿起武器就得上!
  不过,并不是所有边军都有粮饷,如果所有边军都有粮饷,那光是这山西三个边镇二十多万边军大明朝廷就负担不起。
  像振武卫这样的,只负责驻守雁门关和代州一地,不用到处跑的,就没有粮饷,真正有粮饷的是那些集结到一起由总兵统辖需要到处征战的边军精锐,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这样的边军精锐都只有一万左右。
  杨聪想看的,就是这些边军精锐,按道理来说,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边军精锐应该比鞑靼骑兵还要强,九镇边军精锐加起来也有十来万,跟鞑靼骑兵数量也差不多,而且还有地利之便,还有将近十倍的屯卫相助,为什么他们会干不过鞑靼骑兵呢?
  带着这个疑问,杨聪和崔浩一起来到了离定襄最近的太原镇边军驻地宁武关。
  宁武关是偏头、宁武、雁门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大明景泰元年便开始筑关城于关内华盖山之上,成化、正德年间几经扩建,这关城最后定名镇朔城。
  杨聪一行百余人从定襄出发,策马疾行约两个时辰,便赶到了位于忻州西北的宁武关镇朔城下。
  这家伙,一看到山上那雄伟的关城,杨聪着实震撼不已。
  镇朔城面积其实并不大,一侧城墙也就一里多长,但是,其雄险却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这镇朔城原本就修筑在数百米高的山岭之上,要想攻城唯有通过一条不足丈许的小路爬上去仰攻。
  这还不算什么,更为可怕的是镇朔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多,而且上面箭塔密布,炮台众多,简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铁刺猬一般。
  饿滴乖乖,难怪历史上李自成在这里吃了个大亏,这样的关城,要想攻下来,太难了。
  历史上,李自成率百万大军从陕西出发,直扑大明京城,一路原本顺风顺水,基本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但是,到了这里,却遇到了山西总兵周遇吉的顽抗。
  据传闻,宁武关血战,李自成率五十万主力大军进攻周遇吉统帅万余大明边军驻守的镇朔城,历时半月,农民军阵亡将士七万余,伤二十万余,最后是用火炮生生把城墙轰塌了才冲进城内的,镇朔城之雄险可见一斑。
  还好,杨聪并不是来攻城的,他们策马奔驰了将近两个时辰也已经人困马乏,看到如此雄关,他真有点怵了,要是登山的时候守军来上一发炮弹,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啊!
  这家伙,太原镇原本就归山西巡抚陈达管辖,谁知道这山西总兵是不是陈达的人,要人家不管不顾,装作御敌,给自己来这么一下,那可就完了。
  他想了想,还是让众人下马歇息一番,并派出沈炼前往关城联络,以防守军误会。
  还好,这山西总兵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莽,沈炼才上去一会儿,关城的城门便打开了,一员将领率数十护卫打马而出,那架势,应该是来迎接他们的。
第六十一章
宁武关·镇朔城
  宁武关守将,山西总兵张达,字雪山,陕西行都司凉州卫人,普通边兵屯卫出身,历河套、凉州、庄浪等大战,勇猛无匹,斩获无数,因功升赏,累进至山西总兵官。
  话说张达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边兵屯卫怎么可能爬上总兵官的高位呢,这是不是有点太扯了?
  这年头倒也不是所有将领都是凭裙带关系升上来的,尤其是在边军里面,因功晋升的还是很多的。
  比如咸宁侯仇钺就是凭借军功晋升的,原来他只是个游击将军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