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1

  又比如新建伯王守仁的爵位也是凭借军功得来的,要不然他一个文臣最多也就是追赠三孤或者三公,封赏爵位是不大可能的。
  这张达可以说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历经了不知道多少次大战,对鞑靼骑兵可谓相当之熟悉,不过,他却整不明白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崔浩带着新科状元郎来宁武关干嘛。
  都督同知是从一品,而他只是正二品的总兵,这太原镇边军正好又归属后军都督府管辖,崔浩也可以算的上是他的上级了,他自然不好在关城里等着,下来迎接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不过,他这个总兵官并不属于五军都督府管,而属于兵部管,崔浩也算不得他的直属上级,所以他并未显得多殷勤,下了山之后,他也只是翻身下马,来到崔浩和杨聪跟前,拱手客气道:“崔大人,杨大人,末将不知两位大人要来宁武关,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这总兵官可是实权武将,崔浩也不敢在人家面前充大佬,他同样客气的拱手道:“张将军客气了,我们冒昧前来,也没事先通知,还望海涵。”
  张达含笑摇头道:“哪里,哪里,崔大人大驾光临末将高兴还来不及呢,对了,崔大人这次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啊?”
  崔浩也不知道杨聪要来干嘛啊,他只能吹捧道:“本官倒没什么事,只是杨大人对边关形势十分着紧,想来看看边军将士的风采,所以,本官便陪他来了。张将军,你还不知道吧,这次殿试考的正是怎么对付北元余孽入寇,杨大人的状元文章做的可精彩了,连皇上都赞不绝口呢。”
  张达闻言,不由好奇道:“噢,不知状元郎有何高见?”
  尼玛,总算轮到我开口了,杨聪连忙拱手道:“不敢说高见,本官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不值一哂,不值一哂。”
  没想到,张达却依旧饶有兴致的道:“杨大人过谦了,您的文章能在数百贡士中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您要不嫌末将愚钝,不妨说出来,让末将开开眼。”
  晕死,你还真对这个感兴趣啊。
  杨聪一看张达的表情就知道,他不是在装,也不是在嘲讽自己,而是真想知道怎么对付北元骑兵。
  这个问题杨聪倒也不想藏着掖着,不过,这怎么对付北元骑兵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他只能摇头苦笑道:“既然张将军真想听听,本官自然言无不尽,不过这事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不若我们先去关城看看,然后再好好研讨一番,你觉得如何?”
  张达闻言,大笑道:“好,崔大人,杨大人,请。”
  说罢,他便带头翻身上马,带着杨聪和崔浩,沿着山路,直奔镇朔城而去。
  这越是靠近镇朔城,杨聪心里就越是震惊,难怪鞑子不敢跑来进攻太原镇,光是这十多米高的城墙就足以让鞑子绝望了。
  这么高的城墙,恐怕善于攻城的步兵都会望而生畏,更何况是不擅攻城的北元骑兵,他们就算倾巢而来恐怕都拿不下这镇朔城。
  一行人进了关城之后,杨聪便忍不住提议要去城墙上看一看,张达自然没什么意见,他当即便命人牵走马匹,随后便带着杨聪和崔浩等人上了城墙。
  这一下,杨聪总算是近距离看到真正的边军了,只见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边军将士笔直的挺立在城墙上,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刚强,他们的目光是那么的坚毅,所有人就如同是钢浇铁铸的一般。
  不过,他们的装备却着实寒碜的不行了,城墙上的边军将士,不是手持丈许长的木杆长枪肩挎长弓,便是擒着一人高的木盾腰挎短刃,其他竟然再无任何兵器,而且,他们身上的制服都已破旧不堪,补丁密布,御寒都成问题,就更不要说抵御刀枪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道理来说边军精锐的装备不应该如此落后啊!
  杨聪并没有急着发问,因为他还看到了一样他更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他也是第一次看见,说不好奇那是假的,看到第一门火炮的时候,他都忍不住趴伏上去了。
  这火炮,怎么说呢,体积那是大的吓人,每门火炮都差不多有半人高,比大腿还粗。
  不过,做工却不怎么样,外围直接就是浇铸出来的,都没经过加工,看上去粗糙无比,内圈也不怎么光滑,用手摸上去都能明显感觉到里面凹凸不平。
  他细细看了一阵,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这东西,也就是大一点的土炮而已,射程和威力都堪忧啊,一炮下去能砸死几个人那就是运气逆天了。
  这火炮,看样子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啊。
  他参观了几门火炮,又随意问了几句,这才点头示意,自己看得差不多了。
  张达见状,连忙带着他们下来城墙,来到总兵府的迎客大堂。
  众人坐下来客套了一番,他便忍不住问道:“杨大人,您觉着这鞑子骑兵应该如何应对啊?”
  这个。
  面对这么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还真不敢牛逼哄哄的吹嘘自己的车兵战法,他想了想,干脆道:“张将军对这个应该更有心得吧,本官毕竟没有见过鞑子骑兵,不若你先说说你们常用的战法,本官再说说自己的看法,你看如何?”
  张达豪爽的道:“好,末将就抛砖引玉,献丑了,要论对付鞑子骑兵,自然是骑兵最管用,不过我们边军都是以步卒为主,骑兵数量根本没法和鞑子比,所以,只能勉强用步卒与少量骑兵配合。我们的战法很简单,就是塔盾居前,长弓手居后,先放几轮箭雨,然后再用长枪刀盾与之缠斗。不过这种战法需得事先调集足够的兵力,只有兵力在鞑子骑兵两倍以上才有望获胜,前几年我们在凉州和庄浪用的就是这种战法,鞑子主力当时在进攻贺兰山一带劫掠,只是分兵万余前来凉州和庄浪劫掠,结果被我们集结优势兵力给围住了,那两仗打的着实过瘾啊!”
第六十二章
壮志难酬
  杨聪原本以为这些边军精锐凭借手中那些简陋的兵器很难战胜北元骑兵呢,不曾想,张达竟然还打过几场胜仗。
  他忍不住好奇道:“噢,你们就凭这些兵器就能击败鞑子骑兵?”
  张达略带得意道:“那当然,这些兵器可是专门克制鞑子骑兵的,远程先以长弓攒射,打乱其阵型,进程再以巨盾联合长枪减缓其冲速,只要兵力足够,鞑子骑兵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兵力足够?
  杨聪忍不住追问道:“张将军,多少才算兵力足够?你们就不用其他兵器吗?”
  张达闻言,尴尬道:“这个,就是比鞑子骑兵数量多两倍以上啊,可惜历经那几次大战之后鞑子便不敢再分兵了,他们动不动就是五万甚至十万骑兵一起冲过来,我们要将其击败太难了。至于其他兵器,要么锈了,要么钝了,还不如木杆长枪和短刃好用呢,我们基本都回炉打造成枪头和箭矢了。”
  还有这种事,杨聪好奇道:“火枪呢,也不好使了吗?”
  张达莫名道:“火枪当然好使,问题那玩意现在只有京城神机营才配的有啊,我们边军很久都没有配备过了。”
  杨聪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如果给你们配上火枪呢,你觉得好使吗?”
  张达摇头苦笑道:“这个不说也罢,其实配上几十杆甚至几百杆火枪都没什么用,因为鞑子骑兵冲的太快了,火枪最多放一轮鞑子骑兵就冲上来了,没个千杆以上,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朝廷又怎么可能给我们配这么多火枪,所以,与其指望朝廷配火枪,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多配点长弓呢。对了,杨大人,您准备用什么办法对付鞑子呢?”
  这下轮到杨聪尴尬了,人家才刚说的,朝廷不可能配这么多火枪给他们,自己又要说到火枪,这简直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
  不过,人家都说了这么多了,他再扭扭捏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只能把当初在时务策中说的,细细的复述了一遍。
  张达闻言,脸上果然露出古怪之色。
  这状元郎还真有点纸上谈兵啊,朝廷要能给这么多火枪火炮,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鞑子肯定干不过他们啊!
  不过,他也不好扫杨聪的面子,他装作仔细思索了一阵,这才委婉的道:“杨大人,您这招车兵加火枪和火炮的战法的确不错,当初我们也曾想过把粮车排在前面抵挡鞑子骑兵的冲击。不过,我们原本就没多少粮车,挡前面也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战车和战马都不是这么好备齐的。像我们,按兵部给的标准配置,应该是马三步七,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三千骑兵,但是,现在我们这连一千匹战马都没有。”
  不可能吧!
  杨聪惊奇道:“山西都司下属不是有三个群牧所吗,一个群牧所一千多屯卫专门养马,三个群牧所会凑不齐三千匹战马?”
  张达禁不住耻笑道:“嘿嘿,三个群牧所,不知道他们养了多少战马啊,反正我们是一匹都没见过。”
  啊!
  杨聪目瞪口呆道:“那你们这几百匹战马怎么来的?”
  张达苦笑道:“我们这几百匹战马要么是很久以前配备的,然后自己一代一代养下来的,要么是历次大战中从鞑子手里抢过来的。群牧所的战马我们真没见过,听说,那都是那些官老爷用来捞钱的,怎么会免费送给我们用。”
  还有这种事,杨聪不禁又想起了城墙上那些边军身上破烂的制服,他忍不住问道:“除了粮食由盐商负责给你们送过来,其他辎重、兵器、装备是由谁负责的?”
  张达冷笑道:“谁官最大谁负责呗,我都求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别说战马,就连几副锁子甲都求不来,按官文上说的,我们边军精锐披甲率可是有两成左右,其实,我们连一成都不到,而且我们披的都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旧盔甲了,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换过了。”
  谁官最大谁负责?
  太原镇归山西都司管辖,也就是说,太原镇是山西三法司的管辖范围,那么,山西官员里面谁官最大呢?
  不用问,山西巡抚陈达啊,他可是代表都察院监管山西的民政和军政,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提刑按察司,山西都司都归他管辖。
  陈达这家伙,好像压根就不管边军的死活啊!
  杨聪可不光是来实地考察边军为什么干不过鞑子骑兵的,他还想给陈达找点茬呢,不过,一开始张达便拉着他聊怎么对付鞑子骑兵的事情,搞的他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这事上去了,都把陈达的事给忘了。
  张达这一说,他顿时就反应过来了。
  好啊,陈达,你这巡抚当的好啊!
  他小心的试探道:“你说的是巡抚陈达陈大人吗?”
  张达那也是个暴脾气,既然都说出来了,他也没顾忌了,他冷哼道:“这位巡抚大人过的舒服啊,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捞钱便成,我都不知道求了他多少次了,要什么没什么。他当我没在边镇待过还是怎么的,当初陕西巡抚可不是他这样的,战马虽然不多,马三步七还是勉强能做到,武器装备也能时常发下来一些新的,他这倒好,什么都没有!”
  杨聪闻言,心中同样冷笑起来,他紧接着又试探道:“陈大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管吧?”
  张达也是豁出去了,他忍不住讽刺挖苦道:“陈大人倒也不是什么事都不管,嘉靖十三年,鞑子进攻宣府的时候,宣府总兵赵镗发出八百里加急向我们求救,我原本是准备挥军去救的,毕竟鞑子那次总共才来了三四万人马,如果集结宣府、大同、太原三镇边军,也不是干不过他们,但是,陈大人不但不调集人马前去救援,还严令我不得出击,以免太原镇有失!结果宣府总兵赵镗战死,宣府镇也被鞑子劫掠一空,哼,当初在陕西的时候,巡抚大人要跟他一样混蛋,甘州镇、宁夏镇、固原镇不全完了!可惜啊,赵镗赵将军就这么白白的战死了,而我却窝在这里什么都干不了,窝囊啊!”
  卧槽,陈达这家伙也太混蛋了吧,不但不管边军死活还不准太原镇边军去协助宣府镇!
  杨聪继续试探道:“张将军,这事你没向朝廷上奏吗?”
  张达无奈的摇头道:“唉,杨大人,你有所不知,边关一旦打了败仗,责任都是我们这些边将的,他们当巡抚的总有办法开脱的,我如果上奏,那是惹祸上身啊!”
  还有这种事,看样子,这张达怨气很大啊,或许,可以联合他给陈达下点猛药。
第六十三章
买马
  大明边军将士历经百余年的风霜洗礼,早就形成了一种边塞人独有的特色。
  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打仗就是家常便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