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1

  这个曾铣可不得了,他虽然是个文官,却知晓兵事,精通谋略,善于用兵,在巡按辽东期间他就平定了辽阳兵变,将辽阳的赵劓儿、广宁的于蛮儿及抚顺的叛卒头目,悉数擒获,悬首边城,使得辽东因此而大定。
  这么一位能臣干吏,其实资历并不怎么样,因为曾铣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干了三年长乐知县便升为都察院御史,随即便巡按辽东去了。
  也就是说,曾铣总共才踏入仕途六年时间!
  嘉靖八年的状元郎罗洪先还窝在翰林院原地踏步呢,三甲出身的曾铣却已经连升六级,直接成为封疆大吏,不得不说嘉靖的眼光真的很不错,只要是个人才,入了他的法眼,基本都能得到重用。
  只可惜由于张璁和夏言的刻意打压,正德嘉靖两朝的九位状元,包括数十位一甲和二甲前列的才俊都没机会入他的法眼,如果不是这样,嘉靖前期,大明恐怕将呈现真正的盛世。
  当然,也正是张璁和夏言使劲打压这些人,他们才有出头之日,如果让这些人冒出头来,基本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这个曾铣,正是因为三甲出身,才没被刻意打压,才能展露头角,因为三甲出身的进士基本上是不可能入内阁的,除了夏言这个奇葩,有明一朝历史上基本没出现过三甲进士入阁的情况。
  这个曾铣也算是个奇葩了,三甲出身,六年时间便成为封疆大吏,在有明一朝的历史上也很少见。
  不过,这种事,是福是祸还不好说。
  历史上,曾铣也是六年时间便爬上了封疆大吏的高位,成为山东巡抚,随后他又被提拔为陕西总督,负责指挥大军与北元骑兵作战,他刚一上任便一改明军颓势,屡败俺答骑兵,使得北元余孽不敢再轻易入寇,甚至他还曾提出收复河套,一举荡平漠南草原上的北元余孽,使得大明北境长治久安的大计。
  可惜,他正赶上严嵩和夏言恶斗,严嵩为了将夏言拉下马,直接联合屡战屡败的咸宁侯仇鸾,诬告曾铣联合夏言谎报军功,结果曾铣这个令北元余孽闻风丧胆的大功臣反而被自己人给陷害,直接押解回京,斩首示众,家人也被流放三千里充边!
  曾铣一案可以说是有名一朝最大的冤案之一,一代名将就这么成为夏言和严嵩恶斗的牺牲品,不得不说,他真是个大大的杯具。
  当然,这个时候的形势与历史上已大不相同,夏言并没有顺利当上内阁首辅,严嵩貌似还在南京,曾铣出任的也不是山东巡抚而是山西巡抚,可以说历史已经改变了,那么,这千古奇冤会不会再次上演呢?
  不得不说,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是这个时候,严嵩进京述职了!
  他也不知道进献了几副什么样的青词,很快便博取了嘉靖的欢心。
  这个时候,嘉靖也如同历史上那一般,开始犯迷糊了,他竟然将严嵩迁为礼部尚书,直接让夏言成了个光杆内阁大学士。
  或许,他这是在惩戒夏言,因为夏言这段时间的表现着实有些恃宠而骄的感觉,嘉靖或许就是想通过此举告诉夏言,你不行,有的是人顶替,不要一朝得志便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而严嵩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不但博取了嘉靖的欢心,还让夏言也开心不已,礼部尚书被夺之后,夏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一天到晚兴奋的不得了,仿佛多了一副左膀右臂一般。
  或许,他以为,严嵩是来帮他对付阳明一脉的,殊不知,严嵩比他可狠辣多了,这家伙,为了掌权,不但会逮着敌人往死里弄,有时候甚至连自己人都弄。
  夏言还不知道,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他这是生生给自己招来了一个阎王啊!
  随着严嵩的上任,两京官员的调换也慢慢进入尾声,京察差不多就此结束了,而接下来就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大计了。
  这大计嘉靖就不可能全程掌控了,因为大明的地方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算上知县、县丞、县教育等芝麻官,大计涉及大的官员足有上万,他自然不可能一个个去了解,去调动。
  嘉靖可能认为,他不需要再去一一关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他已经安排好了,负责大计的内阁、吏部和都察院他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内阁首辅李时是典型的老好人,而且还有夏言盯着,应该不会乱来。
  吏部尚书张邦奇是刚从南京调过来的,而且吏部还有很多夏言一党的官员制衡,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叉子。
  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是跟夏言联合了,但是有张岳这个清正廉洁的干吏盯着,应该也不会出什么叉子。
第八十一章
好事将近
  张邦奇调任京城吏部尚书,邹守益擢升詹事府少詹事,阳明一脉貌似一下就拥有了与夏言一党抗衡的实力。
  不过,随着严嵩出任礼部尚书,夏言一党在京城的势力貌似并未减弱,反而增强了一些。
  朝堂之事纷纷扰扰,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原本这个时候,杨聪应该抓紧机会赶紧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恶斗,但是,这会儿他压根就没有心思想这些,因为张岳也回京了,他的好事将近了。
  张岳这个准岳父回京,杨聪原本是应该第一时间去探访的,但是,他稍微一打听便发现,这会儿还真不是拜访张岳的好时机。
  因为张岳常年在外任职,在京城根本就没有府邸,这会儿他还租住在寺庙中呢,而且内城东西长安街附近并没有什么寺庙,他只能租住在正阳门外的安国寺中。
  这安国寺离皇城足有十余里,张岳每天上早朝,包括下午回去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一来一去,休息时间本就不多了,如果再去叨扰,恐怕他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
  为此,杨聪的父母甚至都不好意思去找其商量儿女成亲之事,以免影响人家休息。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必须等想个办法,不然自己的准岳父成天忙于赶路,他这亲事又怎么操办起来。
  杨聪找李十二一打听,很快便打听到西长安街以北,小时雍坊东边靠近皇城位置有一处宅院正着急出售。
  这处宅院是一位年老致仕的六部侍郎府邸,老人家正急着返乡养老呢,所以,急于将府邸脱手,而这院子大小刚合适,里面家私什么的又一应俱全,只要买下来,便能入住了。
  杨聪找父母一商量,干脆买下了这处宅院,然后便让父母出面,请准岳父张岳搬过去。
  这样一来,张岳这早朝和下午回去都方便多了,每天至少能节省一个时辰时间,空闲的时间也就多了。
  张岳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妥,每天花这么多时间来回赶路,不说杨聪跟他女儿张贞的婚事,就算为他自己的公事也有可能被耽搁。
  他这会儿可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了,基本上确定是要接管都察院了,今后再外放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都要待在京城,没个府邸肯定不行,而皇城附近的府邸最少也要几百两银子,以他这会儿的俸禄根本就买不起,他正为这事犯愁呢。
  正好,杨聪的父母带着份府邸大礼找上门来,他也不知出于什么想法,竟然毫不犹豫的便搬了过去。
  张岳搬进新府邸的第二天下午,杨聪便登门拜访了。
  这府邸的家丁护院什么的原本就是他新府邸里面拉过来临时听用的,他倒省了不少尴尬,一阵通传过后,家丁便跑过来告诉他,张岳已经在内宅大堂等着他了。
  这家伙,第一次见自己这个丈人老子,杨聪心里还真有点紧张,他一路来到内宅大堂外,又仔细整理了一下袍服,这才小心的走进去,对着端坐在上面的老人拱手作揖道:“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张岳这也算是第一次见这个乘龙快婿,虽然上早朝的时候他远远见过杨聪,但他们并不是一个衙门的,隔的比较远,看不真切,这会儿他仔细打量了杨聪一番,感觉杨聪还像那么个状元郎的样子,他这微微点头道:“清风,不必拘谨,坐。”
  杨聪连忙道了声谢,恭敬的在客位上坐了下来。
  紧接着张岳便摇头苦笑道:“清风,这次着实让你破费了。”
  杨聪闻言,连忙恭敬道:“岳父大人,没什么,这府邸小婿原本就想买的,只是中状元的时候皇上赏赐了个府邸,这事就作罢了。这次正好岳父大人来了,而那老侍郎又急着返乡养老,小婿便顺便买下来了。别人问起的时候,小婿也是这么说的,这里小婿早预订下来了,只是皇上赐了府邸,这里便空下来了,正好请岳父大人住进来,也省得空着。”
  张岳闻言,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住不住这府邸倒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想通过这事考验一下杨聪,要杨聪因此洋洋自得,又或者到处宣扬赠府邸一事,这门亲事他还真不想结了。
  他做事向来小心,任何时候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次荣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没有让他得意忘形。
  他可不认为自己就铁定能接过屠侨的位置,入主都察院,这年头,掌控一个衙门可不容易,特别是都察院这样重要的衙门,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
  他如果不注意一点,很有可能会空欢喜一场,而这杨聪如果成为他的女婿,一言一行对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杨聪是个愣头青,说话没个轻重,做事率性而为,这女婿他还真不敢要。
  还好,杨聪表现的还算沉稳,说话做事也算得体,再加上其身后还有阳明一脉支持,倒不失为乘龙快婿的尚佳人选。
  杨聪可不知道张岳正考验他呢,他紧接着又问道:“岳父大人,这府邸您可还满意。”
  张岳淡淡的笑道:“府邸也就是个睡觉吃饭的地方,差不多就行了,这府邸还算可以,不大不小,不显张扬,看上去也不是很寒碜,只是府邸里面的下人太多了一点,我可请不起这么多下人。这样吧,等贞儿出嫁以后,留下两个老头老妈子照看一下便成了,其他的,你看着办吧。”
  杨聪连忙点头道:“好,好,到时候小婿自会处理。”
  至此,他总算是放心了,看样子这老丈人并不是那种难相处的人,对他和张贞的婚事也没什么意见,他就怕老丈人因为陆灵儿的事生气,那可就麻烦了。
  接下来两家便开始正式商议婚事了,这些自有他父母处理,杨聪只要等着成亲便可以了。
  没过多久,南边便传来消息,老太爷杨荣和张贞一行已经进入顺天府境内,很快就要到京城了。
  杨聪闻讯,激动的不行了,他甚至请了一天的假,直接打马往南迎了过去。
  而此时,保定府往京城的官道上,一个硕大的队伍正缓缓向京城方向行来。
  这队伍里面不但有老太爷杨荣、张慎和张贞母女等前来结亲的人,还有徐阶、刘守良等泉州府的官员,甚至薛南塘、李杜等杨聪的好友都跟着一起来了!
第八十二章
谁为首
  杨聪没想到,徐阶和刘守良会来,他更没想到,刚回去不久的薛南塘和李杜也来了。
  这些人难道是为了来参加自己婚礼的吗?
  当然不是,他们来京城都是有目的的。
  徐阶和刘守良是来等候吏部派官的,他们的任期已经到了,按理来说吏部应该会事先调派一下,将他们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任职,但是,这次吏部没有给他们下调令,也就是说,他们得等。
  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大明数万官员呢,基本每三年就要轮换一次,有升迁的,有平调的,有降职的,甚至还有罢官削籍的,年老致仕的等等,吏部忙不过来一点都不奇怪,特别今年正好赶上京察大计,吏部官员本身就在频繁调动,有些官员没安排到,再正常不过了。
  徐阶和刘守良反正也没什么事,所以,他们干脆跟着杨老太爷来京城碰碰运气,兴许,能找到吏部的关系,派个好官也说不定。
  他们可不知道,自己的运气好到爆了,因为他们从泉州出发的时候张邦奇还没调到京城任吏部尚书,这会儿吏部尚书却已经变成自己人了,他们想要派个好官自然不难。
  薛南塘和李杜其实也是来碰运气的,像他们这种新科举人一般情况下不等个几年吏部是不可能给他们派官的,而杨聪这会儿已经高中状元,而且马上要和陆家、张家结亲了,实属一个强大的靠山,以他们的关系,让杨聪帮忙派个官应该不难,所以,他们回去跟家人商议了一下,又跟着杨老太爷来京城了。
  至于汤克宽和一众亲卫,那就不用说了,原本杨聪就是请汤克宽带着一半亲卫回去接人的。
  这家伙,一下来这么多知交好友,张贞也来了,自己的爷爷也来了,杨聪自然是兴奋的不行了,当晚,杨府又是好一场盛宴,除了张家老太爷和张贞母女送去了张府,其他随行前来的亲朋好友都聚集一堂,好好庆贺了一番。
  酒足饭饱之后,老太爷杨荣便被杨林夫妇拉去商议婚事去了,而杨聪则被徐阶拉到了客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