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411

  戚景通紧接着又下令道:“全部退后。”
  十个士卒得令,飞快的退回了大约五十步远的军阵当中。
  这个时候,戚景通竟然亲自走上前去,掏出火折子,点燃了巨型轰天雷上的导火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刀,双眼紧紧的盯着正在飞速燃烧的导火索。
  他这也是安全起见,因为轰天雷威力太大了,如果出现意外,他身着铠甲还不会有什么事,一般士卒那可是布衣,被轰天雷近距离炸一下不死估计也是重伤。
  大约过了一弹指时间,他便果断的挥刀斩断了固定扭力臂的绳索,“呜”的一声,冒着青烟的巨型轰天雷被甩上天空,飞快的砸向前方百余步处的“木头阵”。
  校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巨型轰天雷的轨迹转动着,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期盼的表情,这巨型轰天雷的威力到底怎么样呢?
  “轰”一声巨响,巨型轰天雷几乎在落入木头阵的瞬间爆炸了,附近的几个木架都被冲击波冲的东倒西歪,“啪啪啪”一阵密集而又急促的响声过后,整个校场又恢复了平静。
  这个时候,唐顺之和赵时春已经迫不及待的带着十余个手下向“木头阵”中跑去,他们仔细的观察了一阵,又在大致测量了一下,随即便飞快的跑了回来。
  杨聪见唐顺之满脸兴奋的表情,忍不住大声问道:“义修,效果怎么样?”
  唐顺之激动的道:“大人,效果很好,铁针入木大约一寸半左右,穿透熟牛皮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巨型轰天雷的攻击范围也很大,下官估计,如果投入鞑子骑兵从中,半丈范围内的鞑子骑兵不死也会重伤,三丈范围内的鞑子骑兵都会受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丈范围!
  如果鞑子骑兵冲锋阵型比较密集,一颗巨型轰天雷就能炸死炸伤将近三十个鞑子骑兵。
  这么推算起来,只要一次性投出去一千颗巨型轰天雷,就能伤到将近三万鞑子骑兵!
  根据以往几次的情况,鞑子最多也就会派四五万左右骑兵来突袭宣府镇,也就是说,如果能造出一千辆投石机,这次大战差不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一千辆投石机,夸张吗?
  其实一点都不夸张,根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的攻城战攻守双方一般都会造出数以百计的投石机,上千辆也很常见,几千辆也是有的,所以,造一千辆投石机根本就不算多。
  不过,这会儿可是明朝,而不是隋唐时期,所以,杨聪说出造一千辆投石机的计划时所有将领包括王宣都吓了一跳。
  饿滴乖乖,一千辆投石机,一辆需要十个士卒操作,一千辆就是一万个士卒,难道他准备用纯投石机方阵对付鞑子骑兵吗?
  唐顺之忍不住提醒道:“大人,不可啊,据史料记载,宋军和金军也比较喜欢造投石机,但是,他们都被蒙元铁骑给打败了,由此可见,蒙元骑兵对付投石机还是有一定办法的,如果我们使用纯投石机方阵去对付鞑子骑兵,他们很有可能会分散突袭,那样一来我们就伤不到多少鞑子骑兵了,而他们只要冲到投石机跟前,一万将士差不多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杨聪微微笑道:“我当然不可能用纯投石机方阵去对付鞑子骑兵,反正拉绳点火什么的也没多少难度,招些强壮的屯卫就行了,只要多操练操练,他们操作投石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旁的王宣闻言,不由吃惊道:“大人,您的意思火龙战车、轰天雷、手弩这些东西还是要大批量制造?”
  杨聪毫不犹豫点头道:“当然。”
  王宣有些担忧道:“大人,这样一来恐怕还得多招两三千人来帮手啊。”
  杨聪淡淡的道:“两三千就两三千,银子你不用管,你只管招人就行了。”
  紧接着,他又对朱希忠道:“朱将军,接下来试试手弩的效果吧。”
  朱希忠闻言,拱手道了声遵命,随即便挥手道:“火龙战车,上。”
  戚景通得令,立马率领手下将士推着火龙战车向“木头阵”冲去,这次是十两火龙战车,而且每个长枪兵都配了一把手弩,总计就是四十把手弩。
  戚景通率领车阵冲到“木头阵”前五十步左右便下令停车开始攻击,“啪啪啪”一阵枪响过后,紧接着便是“嗖嗖嗖”一阵箭矢飞掠声,差不多一眨眼功夫,攻击就结束了,倒不是他们敷衍了事,这也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来的。
  骑兵的冲锋速度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百余步的距离那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如果不能在这一眨眼功夫完成攻击,那基本上就不用攻击了,因为敌人已经冲到你跟前来了。
  紧接着,戚景通又打马上前看了看效果,随后便跑到杨聪跟前,拱手朗声道:“报,大人,四十支弩箭共有三十一支射中敌人,其中有五只射中要害范围。”
  这个效果已经算不错了,杨聪点了点头,微笑道:“嗯,让他们多加操练,把准头再提高一点,另外给所有火枪兵都配把砍刀吧,要不然,他们开完枪就只能再一旁干看着了。”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了声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对王宣道:“两个月之内造三万颗小型轰天雷,三千颗巨型轰天雷,两千辆火龙战车,一万把手弩,一千辆投石机,大致需要多少人?”
  王宣闻言,不由哆嗦道:“最少也需要五六千人。”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催促道:“五六千就五六千,赶紧招人吧。”
第二十四章
明军孱弱的原因
  招五六千人可不光是出五六千两工钱那么简单,招人来干活,总得管人吃喝拉撒,这些上面花的钱基本跟工钱差不多。
  也就是说,招五六千人干活的话,每个月最少要支出一万多两,而且光这些还不够,要造武器装备还得花很多银子,比如材料的开采和进购,马车来回运输的消耗,工具设备的制造等等,如果把所有的费用都加上,一个月下来,差不多的花两万两银子。
  这会儿杨聪终于明白明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了,没钱,可以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光是一个宣府镇,提升一下武器装备水平就需要这么多银子,大明九个边镇的边军武器装备全部提升上来,没个几百万两想都不要想。
  不过,这个没钱并不是说大明朝廷抠不出这么多银子,要嘉靖真的什么都懂,随便抠点一年都能抠出几十万两甚至几百万两军费都不是问题,抠个几年,大明边军的武器装备就能提升一个档次。
  问题就在于嘉靖并不是什么都懂,他自己或许认为自己本事大的很,但实际上他本事相当一般,特别在捞钱这方面,他甚至连个普通的举人都不如。
  他要厉害,随便管管宫里的太监,一年便能多出三四百万两的收入来。
  他要真的本事齐天,随便抄抄贪官污吏的家,都能抄出几年的军费来。
  可惜,他根本不会捞钱,甚至别人捞了他的钱他都不清楚。
  比如宫里的太监,一年最少从皇庄捞去三四百万两,他要真厉害,摁住那些太监一顿抄啊,不说别的,宫里那些大太监每个人那里基本都能抄出上百万两来,有了这些银子,足以将所有边军装备全部焕然一新,击败鞑子,压根就不是问题。
  又比如朝中的贪官污吏,一年贪腐三四百万两肯定是有的,他要真厉害,逮着那些贪官污吏一顿抄,同样能让明军战斗力飙升。
  可惜,他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手段高明,玩的朝臣团团转,殊不知很多时候都是他被别人玩得团团转。
  后世某些戏里面还演得他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还说出了什么水清,什么水浊的鬼话,意思就是说,不管贪官清官他都要用,他甚至还要依仗严嵩这个大贪官给他去捞钱,简直是莫名其妙,神经错乱,他要真厉害需要靠贪官吗?
  明军之所以没钱装备新武器,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根源就在于嘉靖等皇帝的无能!
  当然,光没钱还不会导致明军战斗力一落千丈,明初的时候也没什么钱,但是明军却相当的强大,很多时候,明军之所以孱弱,人为的原因也占很大因素。
  历史上的嘉靖朝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巡抚或者总督再会领兵打仗都没用,如果站错了队或者没有后台,立再大的功勋都得死!
  比如说浙江巡抚朱纨就曾大败倭寇,并将与倭寇勾结的海盗头子杀了个精光,结果,惹怒了海商四大豪门,海商豪门联合严嵩一通诬告,嘉靖竟然下旨将朱纨革职查办,气得朱纨愤而自杀。
  又比如兵部尚书东南五省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就曾获得王江泾大捷,将倭寇打得屁股尿流,结果,他们的功劳全被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给抢了,而且他们还被严嵩和赵文华诬陷,最后被嘉靖下旨斩于西市。
  再比如三边总督曾铣就曾大败俺答,并且提出了收复河套,将北元余孽赶出塞外的计划,可惜,他无端卷入了夏言和严嵩的恶斗,被严嵩诬陷,最后被嘉靖下旨斩于午门,家人皆被流放三千里充军!
  历史上,嘉靖朝唯一没因为抵御倭寇和鞑子有功而获死罪的功臣貌似就只有胡宗宪了,因为胡宗宪当时忍辱负重,投奔严嵩的门下,获得了严嵩的赏识,可惜,最后严嵩倒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含冤自杀而亡。
  当然,这会儿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朱纨、李天经、曾铣、胡宗宪等人还没有跟倭寇和鞑子交手呢,杨聪倒是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和击败鞑子,获取不世功勋的“封疆大吏”。
  他当然知道历史上朱纨、曾铣等人的结局,所以,他做起事来异常小心,尽量避免被人揪住小辫子。
  他也知道,不管是夏言还是严嵩都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好人,这两个家伙,一旦揪住他的小辫子,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收拾他,不管他立再大的功勋都没用。
  这个时候,朝堂的斗争就是这么残酷,这年头,你想办点什么事就会得罪相关的利益集团。
  还好,他后面还有阳明一脉,还有定国公等公侯勋贵,还有陆炳和张岳,倒也不怕夏言和严嵩无中生有诬蔑他,只要没有真凭实据,他就不怕。
  这会儿他只想赶紧把轰天雷,火龙战车,手弩,投石机等武器装备造出来,先打场胜仗再说。
  投石机和巨型轰天雷测试成功之后,他便开始亲自坐镇宣化厂,督促王宣等人赶紧招人,赶紧准备生产设备,尽快实现轰天雷,火龙战车,手弩,投石机等武器装备的量产。
  好家伙,这人是好招,这银子花起来也如同流水一般,一开始他就给李芳和孟冲各塞了五万两银子,紧接着又是招人,又是进购材料,又是添置设备,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花了差不多二十万两。
  好在他其他的不多,就是钱多,在杨家的全力支援下,轰天雷,火龙战车,手弩,投石机等武器装备很快就实现了量产。
  紧接着他又开始抓操练了,要知道除了朱希忠带来的一千神机营将士,其他边军精锐和京营宿卫对火药武器可不怎么熟悉,如果不好好操练一番,他们自己用轰天雷把自己轰了也不一定。
  这个时候,唐顺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对于火药武器的应用他甚至比杨聪还要精通,各种战略战术他简直是信手拈来,各项训练计划他也安排的井井有条,边军精锐、京营宿卫和神机营将士很快就被他黏合到了一起,各种战法也慢慢开始显露出威力,相信不出两个月这一万多将士便能和四五万鞑子骑兵争锋。
  武器装备和操练的事情都步入了正轨,杨聪突然又发现一个问题,他貌似还没去战场考察过呢。
  这鞑子是不大可能来进攻宣化府城的,基本上,每次鞑子都是从宣府镇西北方向的长城缺口处冲进来,然后在城外劫掠一番便跑了,而这时候他还没去看过宣府镇西北方向的长城呢。
第二十五章
破败不堪
  万全都指挥使司也就是宣府镇所在地,这种只设都指挥使司而不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情况在大明相当少见,与万全都指挥使相似的,貌似也就辽东都指挥使司。
  这两个边镇都是只有都司衙门,没有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和提刑按察使司衙门。
  也就是说,万全都指挥使司是没有民政机构的,只有军政机构。
  这种情况下,都指挥使的权力就大了,万全都司的都指挥使差不多就是个封疆大吏,当然,朝廷基本上不可能让让一个都指挥使成为等同封疆大吏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朝廷都会派巡抚或者巡按来管理宣府镇,都指挥使也只能听巡抚或者巡按的。
  杨聪都来了宣府镇快一个月了,还没见过万全都指挥使呢,这倒不是人家狂妄,不把他这个巡按大人当回事,主要是因为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不在宣化府城,而人家都指挥使每天都有一堆的事要处理,杨聪不招人家来,人家自然不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拜见,把自己的事给耽误了。
  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设在万全县城,这里正是宣府镇的西北角,鞑子如果来进攻,一般都会选在这一块,这里等于就是宣府镇的前线。
  这天上午巳时许,万全县城南门外,万全左卫、万全右卫、怀安卫三个卫所一万多屯卫几乎倾巢而来,足足排了好几里的方阵,万全都指挥使王辅臣还有宣府总兵李凤鸣也站在屯卫方阵前方,默默的等候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