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411

  两个月时间根本就修复不了那么多的缺口,两年还差不多。
  他只能小心的提醒道:“大人,这个恐怕来不及了吧?”
  你也知道来不及了啊,早干什么去了?
  杨聪瞪了他一眼,随即指着地图道:“这会儿全面修缮肯定是来不及了,本官也不要求你把这五十余里的长城全部修缮,但是,你必须组织人把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口子全部堵上。”
  这是什么意思?
  王辅臣懵逼道:“这个,怎么堵?”
  杨聪没好气的道:“用巨石把缺口封堵住啊,最好把那些上山的路也堵住,让鞑子知难而退,知道吗?”
  鞑子怎么可能知难而退?
  王辅臣指着中间膳房堡附近的几个缺口道:“大人,那这几个缺口怎么办,光堵住其他地方,这里不堵,鞑子也会从这里冲进来啊。”
  杨聪自信满满的道:“冲进来又怎么样,鞑子如果从这几个缺口冲进来,最终必定经过膳房堡才能进入宣府镇内部,到时候本官就率军在那里堵他们。”
  卧槽,你个愣头青,那是找死啊!
  膳房堡虽然坚固,但是并没有把进入宣府镇的路全部堵死啊,鞑子骑兵完全可以不管膳房堡的驻军,直接从旁边掠过去,要想将鞑子骑兵堵住,就必须在膳房堡外设防,将路完全封死,那还不是跟鞑子骑兵在野外作战吗?
  王辅臣只能继续硬着头皮道:“大人,三思啊,在野外我们真不是鞑子骑兵的对手。”
  杨聪有些不耐烦的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你只要将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口子全部堵住就行了。”
  这!
  看样子这巡按大人是铁了心要去找死了,自己恐怕是劝不住了,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国公爷了。
  这愣头青寻死没关系,可不敢带着世子朱希忠一起去寻死,先看看国公爷怎么说吧。
  想到这里,王辅臣恭敬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看了看他,有些不放心的道:“记住,不要偷懒,一定要把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缺口全部堵住。”
  王辅臣依旧恭敬的拱手道:“末将明白。”
  杨聪想了想,干脆威胁道:“你可得快点,到时候鞑子如果来了,你五千屯卫驻守新开口附近的长城,李凤鸣率五千屯卫驻守张家口附近的长城,如果鞑子骑兵从这两个地方进入宣府镇内部,本官拿你们是问。”
  这家伙,简直是逼人去送死啊!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巡按大人呢,惹不起啊。
  王辅臣只能无奈的拱手道:“末将一定尽快组织人手将那些缺口全堵住。”
第二十七章
家贼
  大明与北元的战斗非止一回两回,也并非只发生在嘉靖一朝,从大明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开始,大明与北元的战斗就没停止过,至嘉靖朝,双方断断续续,你来我往,已纠缠将近两百年了。
  一开始,大明占据了绝对优势,洪武朝八次北伐,永乐朝的五出漠北,北元可谓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特别是北元悍将,河南王,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也就是有名的王保保去世之后,北元诸部更是被大明打得抬不起头来,归顺归降者无数。
  原本,随着大明国力日益强盛,北元覆灭貌似只是时间问题,不管是拼经济还是拼军事,逃往塞外的北元都不可能是雄踞中原的大明的对手。
  但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北元太师瓦剌部也先的一次入寇却彻底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那时候大明兵强马壮,九边重镇屯兵足有百万,京城还有成祖五出漠北时留下的五十万精兵,大明国力如日中天,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争雄。
  那时候瓦剌部北元太师也先正攻打北元鞑靼部的兀良哈部族,他手下也就几万骑兵,甚至军粮都凑不齐,还要跟大明乞粮。
  结果,大明不给粮,也先怒了,直接率军南下,开始攻打大明。
  他的本意其实只是想抢点粮食而已,我低着头向你大明乞粮你大明不给,那我就只能自己来抢了。
  这种劫掠式的入寇也经常发生,草原上本就不产粮,饿的没办法了北元诸部就会南下抢粮,反正他们都是骑兵,只要不和大明边军纠缠,大明边军就拿他们没办法。
  一开始,也先真没想过要击败明军主力,更没想过要俘虏大明皇帝,他手下总共才几万骑兵,跟大明上百万边军和五十万禁军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他怎么可能痴心妄想这些,他本意就是抢点粮食而已。
  但是,这时候,明英宗竟然听信了大太监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率二十多万大军抵达宣府前线。
  说实话,王振也没想过要跟也先决战,击败北元瓦剌部,他之所以带着英宗御驾亲征只是想回家乡显摆一下,因为他的家乡就在宣府镇,就在蔚州。
  他这会儿可谓权倾朝野,连英宗都对他言听计从,牛逼大发了,所以他想带着英宗去蔚州转一圈,见见自己的亲戚,好好风光一把。
  没想到,这一转,出事了,因为他带着明军主力到处乱转,前线明军给崩了,他一听说前线明军崩了,更是吓的六神无主,一会儿想带着英宗回京,一会儿想带着英宗去他的家乡蔚州显摆,这一下,明军的行军路线就变得跟抽风一样了,一会儿向京城方向跑,一会儿向蔚州方向跑,跑来跑去,一直在路上跑。
  其实,这个时候,他只要带着英宗进入居庸关就没事了,也先就是天神下凡也不可能率几万骑兵攻破有二十多万明军驻守的居庸关。
  但是,他还念念不忘要带着英宗去家乡蔚州转一圈,所以,他就跟个神经病一样,带着英宗在宣府镇一顿乱窜,把二十多万明军折腾的筋疲力尽,别说杀敌了,站在那里不动都腿肚子抽筋。
  结果,也先追到土木堡,白捡了一个便宜,也白捡了一个皇帝,二十多万明军精锐不战自溃,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名将悉数战死。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大太监王振和北元太师也先“联手”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场奇迹,二十多万明军精锐竟然没有跟鞑子骑兵打一仗便崩溃了,要知道也先手下的骑兵总共还不到八万!
  这场荒唐的战斗也成为大明和北元百年大战的转折点,大明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由盛转衰,北元诸部开始占据战场主动,从此转守为攻。
  土木堡之战结束已将近百年,大明也被北元“入侵”了将近百年,大明九边重镇日益破败,大明边军也因为朝堂贪腐盛行,官员争权夺利而日渐衰弱,以致北元诸部更加肆无忌惮的欺负大明,只要能在草原上展露头角的枭雄,几乎都要率军来大明劫掠一番。
  北元鞑靼部右翼三万户亲王吉囊更是如此,自从他称雄草原之后,他几乎年年来大明打秋风。
  今年亦是如此,二月份的时候,他便在河套集结了十余万大军,准备去大明打秋风了。
  这个时候去大明打秋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那就是先率大军在陕西这边延绥、宁夏、甘州等镇转一圈,看看有什么便宜可捞不,实在不行了再去山西那边宣府、大同等镇劫掠一番。
  吉囊对此也是轻车熟路,甚至他在各个边镇都安排了奸细,对大明边军的动向可谓了若指掌。
  他先是率军来到距离河套最近的宁夏镇,准备试试明军的火候,结果,细作来报,宁夏镇防守严密,边军斗志颇高,这情况如果硬冲进去,恐怕会损失惨重,所以,他立刻调转马头,率军去了旁边的延绥镇。
  结果,延绥镇的细作也来报,这边防守也很严密。
  他可是在这边吃过大亏,如果人家真拼命,他损失惨重不说,还不一定捞的到好处呢,所以,他又调转马头,率军奔向西边的甘州镇。
  这个时候,细作终于来报,甘州镇这边防守好像不是很严密,貌似大有可为。
  不过,正当吉囊准备率军长驱直入,痛痛快快的劫掠一番时,甘州镇总兵咸宁侯仇鸾却派来了使者。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这咸宁侯仇鸾准备率军投降!
  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虽说大明边军忠诚度很高,但是,领兵将领却不一定忠君爱国,总有那么一些窝囊废为了贪腐粮饷,凭借关系和手段上位,当上一镇总兵又或者巡抚,这种人,一旦遇着强大的敌人,投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吉囊对于这种人自然是相当的期待,能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座边镇,甚至借此长驱直入大明腹地,肆意劫掠一番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他连忙遣开手下将领和亲卫,然后命人将咸宁侯仇鸾的使者请进帅帐,这投降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自然要给人一个单独见面的机会。
  来人是咸宁侯仇鸾的亲信时义,他倒不是来跟吉囊商议投降的,咸宁侯仇鸾野心可不小,人家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向吉囊投降,断送自己的前程。
  时义进帐之后,便恭敬的拱咸宁侯仇鸾手道:“小人咸宁侯府幕宾时义参见大王。”
  吉囊笑眯眯的点头道:“嗯,咸宁侯派你来所谓何事啊?”
  时义恬不知耻道:“大王,我们侯爷是不想与大王兵戎相见,所以特派小人来说和。”
  原来是来求和啊,也行,要想老子不打你,总得给点好处不是,他就是来捞好处的,这种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捞到好处的事他自然求之不得。
  不过,他也深蕴谈判之道,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反而应该表现的不感兴趣。
  他直接把脸一板,冷哼道:“开什么玩笑,你以为本王率数十万大军是来玩的吗?不想兵戎相见,想得倒美,回去告诉你们侯爷,把脖子洗干净,等着本王来砍!”
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耻
  时义既然敢来,胆子自然是有那么一点的,吉囊板脸也罢,冷哼也罢,他只当没看见。
  你家伙不就想捞点好处吗,吓唬谁呢,他不慌不忙道:“大王,我们侯爷和您又没什么深仇大恨,何必打生打死呢?”
  吉囊不屑道:“什么打生打死,本王控弦数十万,灭你们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牛逼谁不会吹啊,时义跟着吹道:“大王,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甘州镇十多万将士也不是吃素的,虽说不一定能击败大王手下的大军,依仗城墙和堡垒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甘州镇也就精兵一万,其余屯卫全加起来也才几万,十多万大军,亏你吹的出口。
  吉囊嘲讽道:“那就试试,看你们那破城墙能抵挡本王的大军不。”
  这牛逼吹一吹就可以了,可不敢当真,时义又恬不知耻道:“大王,何必呢,我们城墙堡垒再破,那也是城墙堡垒啊,一旦打起来,伤亡总是避免不了的,我们何不握手言和,和睦相处呢?”
  吉囊不屑道:“打仗就会有伤亡,怕伤亡打什么仗?”
  这家伙看样子是不会主动松口了,时义眼珠子一转,无耻的挑拨道:“大王,我们侯爷真不想和大王伤了和气,大王不若率军去宣府镇吧,去年大王就击败了宣府镇的守军,击杀了总兵赵镗,这会儿宣府镇守备本就薄弱,而且我们皇上还派了个什么都不懂的新科状元在那里坐镇指挥,相信以大王的能耐,收拾那愣头青定是手到擒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