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411


第三十章
请开马市
  吉囊率五万大军在关外的荒漠与戈壁间奔行了将近半个月,终于抵达宣府镇以北的张北境内,纵然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马背上生活,连续奔行两千余里仍然让他们倍感疲惫,每个人脸上几乎都挂满了风沙,眼神也变得疲惫不堪。
  这时候,如果明军精锐发动突袭,他们可就危险了,哪怕只是同等数量的步卒,他们也会吃不消。
  当然,吉囊压根就不担心明军会发动突袭,因为明军最厉害的五十万禁军早就在土木堡之变中消耗殆尽,剩下的留守京城都有点不够,他们又怎敢跑到这里来突袭。
  至于大明边军,那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特别是这宣府镇的边军,去年就被他们击败过,这个时候,敢出来突袭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零星也有点牧草,正是大军驻扎的好地方,所以,每次入侵宣府镇之前他们都会选择在这里扎营,那清水河畔甚至还有去年他们留下的灶台呢,扎起营来更是省时省力。
  随着他一声令下,五万大军迅速在清水河畔分散蔓延,开始扎营了。
  这五万人马几乎是他手下所有精锐了,装备相当齐整,清一色都是牛皮帐,而且训练有素,战力相当的强悍。
  微风轻拂,号令不断,看着手下坚毅的脸庞和熟练的动作,吉囊心中那隐藏的野心不免又有点蠢蠢欲动了。
  先祖成吉思汗能一统天下,他为什么不能?
  瓦剌太师也先都能俘虏大明皇帝,他为什么不能?
  他现在也快统一蒙元诸部了,他也想像先祖那样一统天下,纵马中原啊!
  这会儿,他甚至都开始考虑打下宣府镇的问题了。
  咸宁侯仇鸾派来的使者都告诉他了,现在宣府镇统兵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科状元,而且,去年他已经击败过宣府镇的边军了,相信今年宣府镇的边军肯定更加孱弱不堪,如此大好机会,何不顺势拿下宣府镇呢?
  只要能拿下宣府镇,他进可进攻大明京城,退可守住这咽喉之地,争霸天下,大有可为啊,就算一时半会拿不下中原,也可学那也先,将大明皇帝引过来,一举擒之,那场面,那荣光,想想都令人激动啊!
  他臆想了大半天,夜色终于悄然降临,他心中也有了盘算,再怎么说,都要试探试探,看这大明的状元郎是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如果真是这样,他真会倾尽全力,拿下这宣府镇。
  第二天一早他便集齐大军,直奔张家口而去。
  张家口堡是宣府镇的主要城防关口,其城池和堡垒就修筑在察哈尔草原通往宣府镇的大道上,城中有大型火炮数十门,箭塔上百座,整个城堡就如同刺猬一般,看上去都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这会儿城中只有三千人马驻守,而且还不是边军精锐,只是普通屯卫,李凤鸣也没有办法,因为杨聪总共就给了他五千人马,两边十余里的长城上还要派人驻守呢,他能在城中集结三千人马就不错了。
  昨天,斥候就来报,鞑子骑兵已经在张北境内扎下大营了,看那大营规模,最少也有五万人马。
  这家伙,五千对五万,他心里还真有点打鼓,还好,杨聪给他配备了两千颗小型轰天雷和一百颗巨型轰天雷,鞑子要真敢攻城,他抵挡个几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两边的长城,他倒不怎么担心,因为长城都修在山岭上,而且缺口都已经被巨石堵上了,甚至各处上山的路他都令人挖的到处是坑,鞑子要是弃马步行,或许还能爬到长城下面试试轰天雷的威力,要他们直接打马上山,绝对会掉坑里摔死不少。
  就算鞑子真不计伤亡去进攻他也不怕,那地形,别说轰天雷了,就算一块大石头丢下去也能砸死一堆人,没有缺口,鞑子根本就不可能越过山岭上的长城。
  这天一早,还不到辰时,关外便响起了滚雷般的马蹄声,不用问,肯定是鞑子骑兵来了,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城门楼一看,心里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那家伙,两三里外,黑压压一片全是鞑子骑兵,一眼都望不到头,如果鞑子真发神经攻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抵挡几天。
  他只能命令手下赶紧装填炮弹,准备轰天雷,开水、热油什么的也赶紧烧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鞑子真冲上来,那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了。
  还好,鞑子并没有发神经,黑压压的鞑子骑兵就停在两三里外,并没有前来攻城的迹象,倒是有一匹快马从鞑子从中飞掠而出,直奔城门而来。
  这应该是鞑子派出的使者,一人一骑而已,就算本事齐天也没用,他并没有下令放箭,也没有下令开炮,这人最多也就射封“劝降信”什么的过来,没什么好怕的。
  果然,那鞑子骑兵冲到城门前百步左右便勒住了战马,随即便抽出长弓,嗖的一声,往城门楼上射了一箭。
  很快,便有亲卫拿着一根绑有信封的长箭匆匆跑过来。
  李凤鸣接过长箭,解下信封,打开一看,脸上不由露出不屑之色。
  这封并不是什么劝降信,而是一封求和信,鞑子的意思,只要大明同意重开马市,他们便退兵,从此与大明和睦相处。
  开马市,那就是开玩笑,要这会没有巡按大人在,他直接便会将这信给撕了。
  不过,朝廷既然派来了巡按大人,这事他就不能私自做主,他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派人快马加鞭将信送往膳房堡。
  马市是干什么的杨聪当然知道,顾名思义,马市就是大明和关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之所,这马市大明永乐年间便已有了,但是,除了辽东对海西女真诸部的马市一直开启,其他地方的马市基本上都是开开停停,并没有个定数。
  这会儿吉囊竟然又请求重开马市,到底开是不开呢?
  说实话,杨聪想开,哪怕先开个一年也好,因为这会儿他还没准备好,吉囊如果率五万骑兵倾力来攻,他真没把握战而胜之,如果能趁开马市之机拖延个一两年,他绝对有信心击败五万甚至更多鞑子骑兵。
  他都想就此上奏嘉靖,请其允许重开马市了,他相信,只要自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嘉靖肯定会同意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毕竟他也不清楚,大明和北元各部的马市为什么会开开停停,没个定数。
第三十一章
虚张声势
  吉囊为什么要用马市的问题来试探杨聪呢?
  很简单,因为马市并不是普通的边贸问题,而是大明对游牧民族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开马市可不光是做生意这么简单,其中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的诸多问题。
  他就是想借此来试探一下杨聪是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如果杨聪胡乱给他答复,他真心会有夺下宣府镇的想法。
  杨聪的确没想过这些,因为这会儿他满脑子就是利用热武器的优势收拾鞑子骑兵,至于马市的问题,他真没怎么关注过。
  还好,他不关注还有人关注,当他召集一众文臣武将前来商议的时候,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古怪之色,很明显,这些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其中的猫腻。
  最后,还是对北元问题最有研究的兵部员外郎唐顺之站出来应对道:“大人,下官以为请开马市之举不妥,想那吉囊也没有什么诚意。”
  杨聪闻言,不由好奇道:“噢,你怎么看出吉囊没什么诚意?”
  唐顺之解释道:“这马市并不是他们想开就能开的,主要还是看我们大明想不想开,他如果真想开马市,必须先向我们大明进贡,然后再提出申请,像这样,直接兵临城下,威胁我们开马市,我们决计不能接受。”
  杨聪闻言,不由尴尬不已,这吉囊的确是在率军威胁开马市,如果他应了,那就表示向敌人屈服了。
  大明有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如果屈服于吉囊的威胁,岂不是把大明的脸都丢光了!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点头道:“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妥协,现在,我们是不是要让吉囊退兵,然后朝贡,再商讨开马市的问题?”
  没想到,唐顺之还是摇头道:“不,这个问题没得商量。”
  没得商量!
  杨聪闻言,不由好奇道:“为什么?”
  唐顺之耐心的解释道:“大人,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我们并不擅长养马,所以很难组织足够的骑兵去碾压他们,而他们不会种地产粮,更不会制造瓷器铁器等生活物资,所以人口受限,根本不能组织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与我们大明抗衡。我们开马市是为了进购战马,壮大自身,他们请开马市同样是为了获取粮食和生活物资,壮大自身,说白了,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壮大自身,最终击败对方,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次开马市,他们都不会将真正的战马卖给我们,而我们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双方都不可能让对方满意,最终只能不欢而散。所以,跟北元诸部开马市是不现实的,除非他们像女真诸部那样,完全臣服于我们,给我们提供真正的战马。”
  杨聪闻言,脸上不由露出震惊之色。
  这个唐顺之,果然不简单啊,他竟然能将事情的本质看的如此透彻!
  可惜,现在朝中的大臣根本就没他这觉悟,所以,这马市经常开开停停,就如同儿戏一般。
  更为可怕的是,女真诸部也不是什么好鸟啊,跟他们开马市,把他们养肥了,他们同样会窥探大明的大好河山,这个可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看样子,这马市真不能开,不但不能跟北元诸部开,女真诸部也不能开。
  想到这里,杨聪缓缓的点头道:“你说的对,这马市不能开,此事就此作罢,他吉囊要打便打,本官哪怕战败身死也不能做那千古罪人!”
  吉囊也没想到,那什么大明朝的新科状元竟然不搭理他这请开马市之议。
  或许,宣府镇里面还有明白人吧。
  他只能这么想了。
  这试探虽然没什么结果,他也没打算就此作罢,五万大军都到这里了,自然不可能无功而返,不打上一仗,怎知这什么新科状元是不是战场上的白丁。
  第二天一早,他便派出侦骑四出查探,寻找宣府镇长城的突破口。
  这宣府镇西北的长城总共也就五十余里,自然费不了他多少时间,很快,他便将张家口到新开口一线的情况了解清楚了。
  他获取的情报正如杨聪想让他看到的一般,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的长城所有缺口都被堵住了,而且上山的路都被明军给挖的坑坑洼洼,战马根本就不能通行,唯有中间一小段还有几个缺口没有堵住。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时间有限,人家来不及把所有缺口都堵上了,要么是人家故意留几个缺口引诱别人从那里进攻。
  这小子是想引诱他还是来不及了堵住所有缺口了呢?
  吉囊觉得,应该是时间有限,来不及了,要人家真有时间就不会拿些巨石胡乱把缺口堵上了,把城墙修复岂不更好,正是因为时间不够,人家才会这么干。
  至于杨聪引诱他,他还真不怕,宣府镇的兵力他相当清楚,这会儿宣府镇连带边军精锐加上屯卫最多也就八万人马,而张家口和新开口两处地方差不多都驻扎了将近五千人马,也就是说,对面那小子很有可能是将一万边军精锐全部驻扎在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虚张声势呢。
  这种小伎俩能吓到他吗?
  他可不是吓大的,再说了,就算中间那段冲进去有埋伏又怎么样,还是那句话,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宣府镇总共才这么多兵力,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已经驻扎了一万人马,就算那小子把剩下所有人马全部召集起来,也就七万左右。
  七万步卒对五万精骑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就算全是边军精锐都没用,更何况宣府镇总共才一万边军精锐,至于那些屯卫,那就是一盘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