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411

  就这,还是在野外,要是敌军攻城,那简直就是火枪兵的靶子,一万边军精锐抵挡十万鞑子进攻都没有问题。
  新型火枪的试制终于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开采铜矿,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进行量产了,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等嘉靖派的矿监过来。
  嘉靖派的矿监要不过来,这铜矿就没法开采,量产新型火枪自然是不可能的。
  还好,嘉靖并没有让杨聪等多久,这边新型火枪才测试完,第二天居庸关那边便传来消息,宫里派来的矿监已经进入宣府镇境内了。
  这位矿监到底是谁呢,不会再是陈洪的亲信了吧?
  杨聪怀着忐忑的心情又等了一天,第三天上午,护送矿监的队伍终于到了。
  这矿监虽然大多不是东西,杨聪也不敢扫了人家的面子,毕竟人家如果不配合,开矿的事就有麻烦了,他还是如同上次一样,带着手下文臣武将迎出城去。
  这次护送的队伍貌似没有上次壮观,那稀稀拉拉的队伍看上去最多也就百来号人,或许是因为杨聪已然大败鞑子骑兵,朝廷认为宣府镇算是比较安全的了,又或许这太监没有李芳和孟冲那么牛逼,所以护送的人比较少,总之,这次护送的队伍跟上次完全没法比。
  杨聪也没在意这些,两方队伍相遇之后,他便主动打马上前,放低姿态,在马车跟前等着,只希望这阉人不要跟他唱对台戏就好。
  没想到,他这刚停住战马,那轿子的门帘便掀开了,一个面带稚嫩的太监飞快的从马车上跳下来,跑到他跟前,拱手作揖道:“下官冯保,参见巡抚大人,有劳巡抚大人亲自相迎,下官着实惶恐。”
  下官?
  冯保!
  管事太监也算是个官吧,不过,一般的太监都不跟人论官阶,因为太监的官阶太低了,就算是宫里二十四监的掌印太监也就是所谓的大太监实际官阶都只有正五品,跟文官压根就没法比,出来当矿监的管事太监最多也就七品,甚至八品九品都有可能,所以,一般太监都不会跟人论官阶。
  这个时候杨聪在意的倒不是这太监的官阶,而是这太监的名字。
  冯保,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太监,而且,他跟一般太监留的恶名不一样,他留的是贤名,因为他和张居正联手改革,创出了万历中兴之局,所以,历史上一般都称之为一代贤宦。
  没想到,这次嘉靖派来的竟然是这么一个能人。
  这会儿这位能人年纪好像不是很大啊,看样子好像还不到二十吧。
  杨聪微微打量了一番,这才跳下马来,把住冯保的胳膊,将他扶起来,随即亲切的道:“冯公公客气了,你可是皇上派来的钦差,什么下官不下官的,本官可担待不起啊。”
  晕倒,这巡抚大人是什么意思?
  不但冯保满脸懵逼,就连后面跟上来的文臣武将都愣住了。
  这年头,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心里还是相当明白的,文官和太监大多是不对付的,因为皇上要利用这些太监来牵制文官,双方能表面上和和气气就不错了,这么亲热是几个意思?
  冯保愣了一下,这才恭敬的道:“大人客气了,下官只是宫里一个小小的管事,出来监矿也只是个平常的差事,怎敢冒钦差之名。”
  这家伙,不错啊,至少不像其他太监趾高气昂的摆架子,看样子,他这贤宦之名也不是捡来的,至少为人处世方面比其他太监都要强。
  杨聪本就想拉拢这历史上有名的能人,这会儿冯保的表现更是让他心中舒坦,他不由微笑道:“好吧,你我就不要客套了,还请冯公公上车,待到了地方我们再好好聊。”
  冯保眼珠子一转,顿时明白了,大庭广众之下,貌似不好说话。
  他连忙拱手道:“好,好,请大人上马,我们到了地方再聊。”
  说罢,他又转身疾走回去,飞快的登上马车。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孟冲原来居住的院落,这会儿孟冲已经被召回宫了,这地方自然又空下来了。
  杨聪原本是想回去将准备好的银子取了,再过来与新任矿监叙话的,但是,一看这矿监是冯保,他又改变主意了。
  他干脆将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招过来,附耳交待了几句,命他们去府中把银子取过来,而他本人却亲自将冯保一行送进了院子里。
第五十章
盟友
  冯保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太监,因为他读过很多书,在内宫学堂里面,他的勤奋好学那是出了名的,每次考核他都是第一,所以,他年纪轻轻便博得了大太监黄锦的赏识,博了个管事太监的职位。
  说起这内宫学堂,还得追溯到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
  原本明初二祖是严禁太监读书识字的,因为太监干政会引起亡国之祸,这在很多朝代都是验证了的,所以,朱元璋和朱棣都严禁太监读书识字,怕的就是太监干政。
  明仁宗朱高炽很好的贯彻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思想,对太监管制的也比较严格,但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对太监的态度却变了,或许是大明承平日久,他没了警惕之心,又或者他觉得应该把太监培养起来跟文官抗衡,这样才有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于是乎,他便开设了内宫学堂,专门教习太监读书识字,这也为后面的太监乱政埋下了伏笔。
  果然,明宣宗去世以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大太监王振便开始大肆揽权,干预朝政,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差点因此亡国。
  当然,凡事无绝对,不能说太监读了书就一定会干坏事,有的太监读了书也不一定会干坏事,甚至,有的太监读了书之后还会生出如同文人那般治国兴邦的想法。
  冯保就是这样一个太监,书读多了,他竟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文人,脑子里也有了治国兴邦的想法。
  不过,治国兴邦不光是有想法就行了,还得有权力,不然那就是空想。
  这或许就是文人相轻的原因,因为很多文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厉害的,国家只有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才会兴盛。
  张璁是这么想的,夏言是这么想的,杨聪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文官之间才会争斗不休,当然,也有的人纯粹就是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比如严嵩就是如此。
  冯保也有夺权的想法,不过,他的敌人并不是朝中的文臣,而是宫里的太监,因为再怎么滴他一个太监也不可能当上内阁首辅,从而掌控整个朝堂。
  他最多也就能掌控司礼监,然后通过皇帝,获得批红的权力,从而左右朝廷的决策,至于决策的执行,还得靠朝中的文官。
  也就是说,他哪怕掌控了司礼监,获得了朝廷的决策权还不能达到治国兴邦的目的,如果没有文官的配合,他定下的决策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这点他是当然清楚的,正因为他不能通过掌控朝堂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很想找个盟友,共同来实现治国兴邦的梦想。
  历史上,他选择的是有名的政治天才张居正,两人合力果然在万历之初创出了中兴之局。
  不过,这会儿张居正还没冒头,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潜力的应该就是这皇上的准妹夫杨聪了,所以,他才会主动请缨,从大太监黄锦那里求得了这个矿监的差事。
  说白了,他其实就是奔着杨聪来的,他主要就是想来看看,这杨聪值不值的深交。
  而杨聪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知道这冯保的“历史”,这么一个有权有势又有能力的大太监,他自然要好好结交一番。
  当然,这会儿杨聪还不知道冯保的想法,他只能一步一步的试探。
  他先是带着冯保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来到内院大堂分主宾坐下之后,这才装作不经意的试探道:“冯公公,要不你先在这里住下来,赤城堡那边着实太过荒凉了,我也没找着好的住处,如果你想过去就近监督的话,我马上命人给你在那边盖个好点的宅院,你看如何?”
  他这意思就是想看看冯保是不是想紧紧盯着赤城堡那边的铜矿,如果是这样,那就有点麻烦了。
  冯保连连摇头道:“不用了,不用了,住哪里都一样。皇上和黄公公都交待过了,叫下官不要为难大人,下官去赤城堡盯着就有违圣谕了。”
  他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会管铜矿的开采。
  杨聪闻言,心中暗喜,这冯保明显不是陈洪那边的人,这样一来,他开铜矿就方便了,拉拢冯保也没什么顾忌了。
  正好此时,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也取了银子回转了,他当即便带着冯保来到院子里,神神秘秘的打开了马车上的一个箱子,让冯保看了看里面的银子,这才微笑着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冯公公笑纳。”
  冯保扫了一眼马车上的银箱子,又暗中数了数马车的数量,小心肝不由砰砰乱跳。
  我的天,这么多车,怕不是有上十万两银子!
  他虽然有治国兴邦的梦想,但他并不想做个两袖清风的“廉吏”,在钱这方面,他也不免沾染宫中太监的恶习,能贪到的,他也会贪。
  不过,这会儿他却有点犹豫了,因为他不想在杨聪面前留下坏印象。
  他思索了一阵,这才咬牙道:“大人,你这是何意,你我都是为皇上办事,何须如此客套?”
  嘿嘿,你家伙虽然是一代贤宦,贪财那也是出了名的,我就不信你不想要这些银子。
  杨聪依旧微笑道:“冯公公,切勿误会,这是规矩,你我虽一见如故,这规矩也不能坏不是,要不然,你在黄公公那里就没法交待了。”
  规矩?
  冯保猛然间想起来,外放的矿监都得为自己的主子捞钱,要不然,回去之后准没好果子吃。
  原来杨聪是这个意思啊,不过,传闻,外放的矿监能给自己的主子捞个几万两就算了不得了,一次上十万两,他还没听说过呢。
  他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问道:“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杨聪豪爽道:“我总不能让你白跑一趟不是,多的就算是见面礼了,冯公公,看得起我杨某人,你就收下,就当交个朋友,如何?”
  这意思,剩下的几万两就是自己的了,冯保闻言,不由激动的不行了,这杨聪不错啊,跟他合作不旦有前途还有“钱途”,这么一个背景深厚而且出手阔绰的主自然不能错过。
  想到这里,他不由激动道:“大人既然如此看得起冯某,冯某就不矫情了,大人这朋友冯某交定了。”
  杨聪闻言,不由抚掌大笑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大人大人的叫了,多生份的,你以后叫我清风便成。”
  冯保连忙顺势道:“那好,清风兄,小弟就高攀了,以后清风兄也不要叫小弟冯公公了,直接叫小弟永亭便成。”
  晕死,跟一个太监称兄道弟,真的需要勇气啊。
  杨聪深深的吸了口气,定了定神,这才假装大喜道:“好,为兄痴长几岁,就厚颜叫你一声永亭贤弟了。”
第五十一章
新规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